首頁>Club>
性格有哪些種類?
8
回覆列表
  • 1 # 希樸羊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中,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行為統稱為親社會行為。在發展心理學對個體年齡的劃分中,3—6歲被稱為幼兒期。研究表明,幼兒期是發展親社會觀念與行為的最佳時期。幼兒期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其成年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幼兒社會性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家長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可以透過以下方式:

    第一, 家長要善於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進行引導,家長尤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心理學家道奇(Dodge)研究表明,幼兒會模仿他們在成人身上所觀察到的行為,包括親社會行為。這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常常在幼兒面前表現出利他行為,那麼兒童就會對其進行模仿,從而表現出更多的利他行為。這一點,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指出個體觀察學習的方式有多種,不僅向榜樣人物學習,還透過書本、電視以及影象和文字來進行學習。嬰幼兒由於生活經驗少,判斷是非的能力也很低,他們的是非觀念往往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嬰幼兒模仿的榜樣,所以為人父母者應當首先加強自身的修養,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第二, 重視同伴交往的作用。家長要多多創造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在同伴群體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中提高親社會行為的水平。

    第三, 充分發揮遊戲的功能。兒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遊戲可以提高兒童運動能力和技能、認知發展水平、社會性發展水平尤其是親子關係、夥伴交往、親社會行為及行為規範的掌握、“去中心化”以及兒童的個性形成發展。例如,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固執,而在遊戲中,為了使自己不被遊戲過程和遊戲夥伴所排斥,便會主動抑制自己的個性缺點,慢慢地學會隨後和合作。在經常的遊戲鍛鍊中,逐漸培養起良好個性,學習並遵守社會生活準則,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產生利人、利社會的親社會行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遊戲面板不讓提前洩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