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產達人365
-
2 # 釣者一群
No.1
細菌性潰瘍
在加州鱸苗期比較常見,病原有嗜水氣單胞菌、維氏氣單胞菌、弧菌、柱狀黃桿菌等,是養殖環境(水、淤泥)中的常見細菌,典型的條件致病菌。發病水溫20-32℃,通常為繼發性感染,尤其在受到機械損傷、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後發病更為常見。發病程度與水溫、水質、密度等有密切關係。
預防措施
避免魚體受傷、被病毒和寄生蟲感染;
控制傳染源:徹底清淤、消毒、曬塘,儘可能全程投餵配合飼料,不投餵冰鮮魚;
改善水環境:控制密度,定期使用環境改良劑(如微生態製劑);
增強魚體質:投餵免疫增強劑(免疫多糖、三黃粉、多維和多肽等)。
治療方法
控制病原體:銷燬病死魚,並對養殖環境和工具消毒;禁止隨意排水;
在藥敏試驗基礎上選擇有效的內服抗菌;
選用環境改良劑調水。
一線魚病專家梁芝源認為柱狀黃桿菌是加州鱸苗爛嘴爛尾病的最主要病原,而寄生蟲感染也可能是重要誘因,且其在加重病情的作用不容輕視。
防控措施
1、從病原入手,柱狀黃桿菌為一種水體和土壤廣泛分佈的貧營養革蘭氏陰性菌,其對pH較敏感,當水體pH達8.0或以上時生長受抑制。因此,徹底清塘(生石灰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後及時使用複合碘等溫和型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平時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桿菌等有益菌,以佔領生態位;以及使用適量的微肥等維持水體適宜的肥度,維持水體pH弱鹼性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2、宿主(魚體)方面,加州朝苗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抗應激能力低,對病菌的抵抗力弱。因此,經常拌喂膽汁酸、多維等護肝保健產品,在暴雨等強應激事件前潑灑免疫多糖、Vc等提高魚苗的抗應激能力,在拉網、過塘等發病率極高的節點拌喂適量的敏感抗生素等抗菌藥,都有利於降低發病風險。此外,小規格魚苗(8朝以下)建議每2-3天檢測蟲害一次,有蟲及時處理,以免誘發細菌感染。
3、環境方面,苗塘水位低,雨水酸性強,水質穩定性差,pH變化大,加之魚苗密度大,常出現相互追逐殘食。據此,合理使用乳酸菌、芽孢桿菌等有益菌,適當提高水位,以提高水質的穩定性;及時分篩,及時撤攔網,降低養殖密度,都有利於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降低發病率。
治療方法
1、單純柱狀黃桿菌感染,如經確診為單純的柱狀黃桿菌感染,則使用複合碘、硫醚沙星等進行水體消毒,嚴重時隔天再消毒一次;並拌喂4-5天敏感抗生素*、膽汁酸、多維等抗菌保健藥物,注意不要過度控料,正常投餵即可,儘量讓更多的魚兒攝食到藥餌。實踐證明,本方案療效十分顯著。
2、寄生蟲混合感染,如經確診有寄生蟲混合感染,則需先針對性殺蟲,處理好蟲害後再視情況使用複合碘、硫醚沙星等進行水體消毒;內服方案同上。
3、虹彩病毒混合感染,如經確診有虹彩病毒混合感染,消毒方案不變,仍選用溫和性消毒劑如複合碘、硫醚沙星等進行水體消毒,但需停料2-3天,待病情相對穩定後再恢復投餵,並拌喂敏感抗生素、膽汁酸、多維等抗菌保健藥物,抑菌、殺菌,恢復體質。
No.2
彈狀病毒病
主要病原是彈狀病毒,該病主要感染2-10 cm加州鱸幼魚,發病水溫18-25℃,死亡率可達30%~50%,病魚典型的臨床症狀為昏睡、螺旋式或不規則的游泳;腹部腫脹,有的身體彎曲,嚴重者眼球突出,從下頜到腹部有出血;彈狀病毒主要感染造血組織,導致肝、脾、腎腫大充血。
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控制傳染源:加強苗種特定病原的檢驗檢疫;徹底清淤、曬塘、消毒;全程投餵配合飼料;輪養;
增強魚體質:投餵免疫增強劑(黃芪多糖、三黃粉、多維、多肽)和抗病毒中藥(金銀花、黃芪、板藍根);
改善水環境:控制養殖密度;混養;定期使用環境改良劑;
抗應激:拉網、過塘、氣溫驟變前使用抗應激藥物;
發病後的應急措施:增氧、減料、抗應激、調水、清除銷燬病死魚、消毒。
-
3 # 胖啦啦
(加州鱸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爛鰓病1)症狀病魚體色變黑變暗,離群漫遊於水面、池邊或網 箱的邊緣,對外界的反應遲鈍,食慾不振。鰓瓣通常腐爛發白 或有帶汙泥的腐斑,鰓小片壞死、崩潰。
2)病原病原體為柱狀纖維黏細菌。3)流行情況發病水溫為23〜30°C,主要危害魚種和成 魚。 大雨過後、水溫回升時易發此病。池塘和網箱詞養的加 州鱸都有發生,此病危害很大,嚴重時造成大量死亡。
4)防治方法①注意放養密度不宜過大;不喂變質、不潔 的伺料;及時清除池內或網箱內殘餘詞料;注意控制水質及時 換注新水;捕撈和運輸操作時要儘可能避免魚體損傷網箱周 圍放置漂白粉掛袋,讓魚體經常消毒。
②以每立方米水體用 1〜1。 2克漂白粉或0。 2〜0。 3克強氯精或2〜4克五倍子全池潑灑,網箱可加大2〜3倍濃度;或用2%〜4%的食鹽水浸 浴魚體10〜30分,網箱養殖可同時更換新網箱。
張開病魚的口腔,頜齒間上下的表皮發炎充血,嚴重的表皮糜 爛脫落,在糜爛處可看到淡黃色的菌團物。2)病原病原體為柱狀纖維黏細菌。3)流行情況主要危害魚種和成魚,網箱養殖時尤為嚴 重,發病水溫與患爛鰓病的水溫相同,有時兩種症狀同時出 現,危害很大,死亡率很高。
4)防治方法與爛鰓病的防治方法相同。(3)白皮病1)症狀發病初期,體表兩側、背鰭、腹鰭等基部出現白 點,然後迅速擴充套件蔓延,形成不規則的橢圓狀白斑,嚴重時體 表會全部變白,病灶處黏膜脫落,有時會出血發炎;病魚常常 緩慢浮游於水面,不久死亡。
2)病原病原體為白皮桿菌。 3)流行情況該病主要流行期為4〜6月,以危害魚種為 主,網箱養殖時較多見。此病常與爛鰓、爛嘴病併發,危害較 大。4)防治方法與爛鰓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4)潰瘍病1)症狀發病初期,魚體表常出現1個至多個紅色小斑點,隨病程發展,斑點擴大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病灶, 形似癤瘡,充血腫脹,鱗片或鰭條脫落、肌肉腐爛,嚴重時露出 骨骼。 每條病魚出現的病灶大小數量不等,出現病灶的部位 在頭部、背部、體側等不定。
1)病原病原體為嗜水氣單孢菌。2)流行情況該病主要危害成魚,一般每年的9月至翌 年的4月較常見。受傷的魚很容易引發此病,池塘、網箱均可 見到。若繼以水黴病則引起大批死亡,嚴重時死亡率可高 達 80%。
3)防治方法①在捕撈、運輸等操作過程中要儘量避免 魚體受傷。冬春季節也要保持水質清新,水溫l0°C以上時要 適當投少量伺料。②魚下塘或進箱時,要用2%〜4%的食鹽 水或每立方米水體加漂白粉12克,浸浴5〜20分。
③投餵強 力黴素、氟哌酸,投餵方法與用量和爛鰓病相同。 同時,池塘 用每立方米水體1〜1。 2克漂白粉或2〜4克五倍子潑灑,網 箱用藥濃度是池塘的3倍。④注射組織疫苗。取病魚的肝、 脾、腎及無其他汙染的病灶組織,以1:10生理鹽水搗碎、過 濾,恆溫60〜65°C,經2〜2。
5小時後,取出加入0。 2%的甲 醛,即成組織疫苗,每尾註射劑量0。 2〜0。 3毫升,保護力可達 75%〜85%。⑤注意控制水質,及時注換新水。(5)腸炎病1)症狀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整個腹部至下頜部位 呈暗紅色;重症病魚輕壓腹部可見淡黃色腹水從肛門流出。
剖開腹腔見積有大量腹水,流出的腹水經幾分鐘後呈“瓊脂 狀”。腸管紫紅色,剖開腸管,見腸內充滿黏狀物;腸內壁上皮 細胞壞死脫落,嚴重的病魚整個腹腔內壁充血;肝臟壞死。 1)病因一般為細菌感染引起。
2)流行情況該病全年均可發生,夏天較為嚴重。發病 較急,危害較大。3)防治方法①嚴禁投餵變質或不潔淨的飼料。②土黴 素拌入飼料投餵每50千克魚用5〜10克,連續投餵4〜5 天;或每50千克氟哌酸拌入飼料投餵,效果也較好。
(6)車輪蟲病1)症狀病魚不吃食,離群漫遊於池邊或水面,魚體消瘦 發黑;鰓部常呈現暗紅色和分泌大量黏液,鰓絲邊緣發白腐爛。 2)病原本病病原體為車輪蟲和小車輪蟲。3)流行情況此病主要危害5釐米以下的種苗。
④每立 方米水體用30克福爾馬林溶液,全池潑灑。⑤每立方米水體 用苦楝樹枝葉50克煮水,全池潑灑。(7)小瓜蟲病1)症狀肉眼可見病魚體表、鰭條上出現白色小點狀囊 孢,寄生嚴重時,可產生大量黏液,病魚體表如覆蓋一層灰白 色的膜。
2)病因為多子小瓜蟲侵人面板和鰓部引起。 3)流行情況此病各種規格的加州鱸魚均有寄生,但主 要危害3〜4釐米的苗種,流行水溫為15〜25°C。此病以室 內水體小、密度大的培育池較為常見。
4)防治方法每天每立方米水體用幹辣椒0。 3〜0。 4克和乾薑0。 15克煎煮成汁,全池遍灑,連續3天。(6)杯體蟲病1)症狀被寄生的病魚體色暗黑,群遊於水面,像水中缺氧而浮頭的魚一樣,但往水中沖水或充氧魚仍不下沉。
病魚鰓、體表、鰭條黏附有灰白色的絮狀物,將此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大量的杯體蟲。2)病原本病病原體為杯體蟲。3)流行情況該病主要危害5釐米以下的苗種。流行期為夏、秋季。
發病時感染率高達90%〜100%,可造成死亡。4)防治方法與車輪蟲防治方法相同。(7)錨頭鰠病1)症狀病魚煩躁不安,食慾不振。 體表著生有針狀的錨頭鰠,著生部位周圍組織發炎紅腫,出現紅色斑塊,繼而組織壞死,為水黴和細菌的入侵創造條件。
2)病原本病病原體為錨頭鰠。3)流行情況此病全年均可發生,以春、夏、秋季危害嚴重,各種規格的加州鱸均可發生,個體較大的一般死亡率不高,但魚較瘦;外觀難看,失去商品價值。 4)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殺滅錨頭鰠幼蟲和成蟲。
苗種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浸浴5分或每立方米水體用15〜20克高錳酸鉀浸浴0。 5〜1小時。②每立方米水體用馬尾松葉25克搗汁全池遍灑。(8)水黴病1)症狀病魚體表傷口或鱗片脫落處附著一團團灰白色的棉絮狀絨毛,病魚食慾不振,虛弱無力,漂浮水面而終至死亡。
1)病原本病病原體為水黴或綿黴。2)流行情況此病主要流行於冬、春季,魚卵及各種規格 的加州鱸均可發病。魚體外傷後易患此病,常在潰瘍病灶中 繼發感染,引起死亡。
回覆列表
近幾年加州鱸魚苗培育的過程中出現一些規律性問題,如柱狀黃桿菌、彈狀病毒病、熟身病、氣泡病、腸炎病等,影響早期魚苗的成活率。所以苗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