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每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需要做一些調整,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喜歡錶現自我,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而此時家長的批評和控制行為就會讓孩子產生很強烈的逆反心理。那麼,當孩子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叛逆,做家長的該怎樣來應對呢?

      一、家長需要控制好情緒,尊重孩子,定下規矩,表達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喜歡和大人們爭論、頂嘴,當大人也用同樣的方式迴應時,孩子會鬧得更兇,而且,慢慢會把這些行為變成一種溝通習慣,並且越來越惡劣。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來一些逆反行為是很正常的。家長首先需要認識到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常見的行為反應。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也不要與孩子陷入無休止的爭論當中去。而要制定一些規則,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冷靜而有威嚴地告訴他,什麼是可以爭論的,什麼時候爭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爭論,什麼樣的問題是不可以爭論的,如果違反規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家長要尊重孩子,但不是遷就孩子,對他們寬鬆一些,但不是放任他們。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一些反抗。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動怒,那樣於事無補,反而會使矛盾激化。但家長一定要堅定地闡明自己的立場,制定相關的規則和懲罰措施,說出自己的期望,然後要嚴格地執行規則。當孩子再犯時,他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損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趨利避害,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二、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孩子覺得有自己的權力和自由。

      有些家長很喜歡控制孩子,幫孩子做好所有的決定,幫孩子鋪好以後的路。而這個時候孩子便會覺得自己的一切不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是被控制的,這會讓孩子感到強大的無力感和窒息感。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抗。

      這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多個可行性比較高的選項,讓孩子在這些選項中自己做決定,這樣家長既能為孩子前路有所考慮,也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種決定自己的權力。例如,如果孩子放學回來不想做作業,作為家長的你就可以讓孩子進行選擇,是先完成作業再接著玩吃完晚飯後再看最愛的動畫片,還是現在先看不太好看的電視然後吃完晚飯後繼續做作業,給出一些有利害關係的選項,孩子自己也會懂得趨利避害,做出判斷。

      三、根據行為主義原理使用冷處理或消退法。

      有的孩子平常得不到家長們的關注,唯有和家長頂頂嘴、跳跳皮、打打架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對孩子而言,即使父母打他罵他,都比不管他要好。生活中很多孩子會用逆反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但也有一些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表現自己能夠獨立,希望脫離控制。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家長對孩子的逆反行為可不予注意,裝做沒看見。孩子的逆反行為達不到預期的結果,自然消失。

      但是,做家長的也應該注意,孩子發生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忽視,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若僅僅只對孩子的逆反行為採取冷處理方法,則會使孩子覺得可能是自己做錯了事情,父母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不理自己了,心理上更加缺乏安全感,感到更加無助和沮喪,這對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在採用消退法來矯正兒童的逆反行為時,還要從正面表達對孩子的關注,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讚美、鼓勵,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樣一來,兒童的好行為得到了正強化,自然就會增多。

      四、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時候,孩子會對長輩特別是父母的建議產生牴觸情緒,即使他們也明白父母的建議是好的,但是就想逆反一下。這種牴觸情緒所代表的含義是: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我知道怎樣做更好。而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把握好時機,利用孩子潛意識裡面的牴觸心理,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這和存在主義裡面的矛盾取向技術是同樣的原理,利用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去做他們很想做的事,那麼他們可能就會放棄去做了。例如,孩子回到家顧著看動畫不去上書法課,如果家長這時候只是對著孩子咆哮讓他們去上書法課的話,肯定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家長跟他們說:“今天我們就不去上書法課了,就看電視吧。”這時候孩子或者會立馬就拿起書包去上書法課了呢。

      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家長要體諒孩子的這種心理發展需要,尊重孩子,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才會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如果在這方面感到疑惑,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的幫助。

  • 2 # 唐山分享教育百科觀感

    小孩愛跟你對著幹怎麼辦呢?首先要看這個小孩有多麼小、

    如果小孩比較小、處在性格習慣正在養成的時期、那麼作為成人或家長的你、要敢於說“不”、及時的糾正、絕不可讓偶爾成為長期、成為習慣,決不可以慣著壞毛病。在發現有這種和你對著幹的苗頭時、要多設計一些互動:如果他對著幹、就會感到吃虧,感到在家中孤立無援、感覺到結果不好堅持不下去。比方說要孩子不要把髒的手放到嘴巴里面去、飯前要洗手、小孩如果有對著幹可能、可以事先在他抓握的物體上面(或手上)、悄悄的塗上一些芥末之類的東西、當他把手放在嘴巴里面時、就無法對著幹堅持下去了,……在這個時候,大家還要拉他一把,就當什麼都不知道。還要表揚他不把手放在嘴裡去了、順便鼓勵他飯前去洗手,要不然髒的手弄到筷子上面,會嘴巴疼肚子疼的。還可以爺爺對爸爸媽媽說,不洗手同樣不允許吃飯。……反正大人的辦法,總比孩子多。驢子對著幹不前進。那就要一拉二推三“打”…………如果孩子年齡更大一些、已經有了這種對著幹的壞習慣,那就要多費一些心思。多設計一些方案。動員周圍的力量、統一孩子周圍人員(家庭成員為主)的思想、營造出改進他壞毛病的環境、成人輪流教育、和成人間接演戲教育,把他對著幹的壞毛病堅決扭過來。…………當然還要分析,孩子喜歡對著幹是否有其他原因?做到對症下藥。比於家庭成人之間是不是對著幹?總之要以身作則。改善教育環境。化壞毛病成為好習慣。

  • 3 # 鄉教之聲

    透過下面“四個步驟”可以實現,即首先要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其次,要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

    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第三,要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最後,要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 4 # 中年男人的微笑

    現在的孩子太嬌貴了,爺爺奶奶寵著,學校的老師不敢打不敢罵,孩子稍微受點委屈就有法律保護孩子!整個社會都變了!孩子做錯事,老師應該批評和打罵,讓孩子有深刻的反省。孩子敢和父母對著幹,說明孩子不明事理,不把父母放在眼裡,心中無畏懼的人物。這是典型的被寵愛的孩子。古語道;棍棒之下出孝子!小小年紀就不把父母當回事,等長大之後更不可能孝敬父母!孩子出錯時應及時用口頭或者棍棒讓孩子明白錯誤。及時改過,等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必然會感謝父母及時教改功勞!

  • 5 # 舜南諮詢

    孩子是一張白紙,關鍵在於家長如何繪製成藍圖,有很多家長一方面在責怪孩子如何的不是,另一方面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你是孩子的榜樣,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眼裡,所以說,要想孩子變好,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言行。@古木夕陽26 @簡單心理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形容張飛的詞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