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紫姐姐
-
2 # 舌尖上的食堂
劉備不重用趙雲的原因有二,一是趙雲出身不好,沒有強勢的家族背景,二是趙雲和劉備志向不同,趙雲想重振漢室,而劉備渴望建立新王朝,就是有這兩種原因的存在,才導致趙雲明明有勇有謀卻始終得不到劉備的信任,只能充當“保鏢”的角色。”
-
3 # 迂娛與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 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諡趙雲, 姜維 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作為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一,被稱為“常勝將軍”的趙雲,是一個更完美的人物,既沒有關羽的傲慢和目中無人,也不像張飛那樣經常喝的大醉、還打罵士兵,趙雲則是一身是膽,膽大心細。!但劉備在臨死之前對諸葛亮評價趙雲四個字:"不堪大任!"這又是為什麼呢?
趙雲雖然武力值高,但在劉備眼裡他只能做一個合格的保鏢,卻不能讓他統兵作戰!
劉備賜給趙雲的稱號是“虎威將軍”,這個稱號看起來威風凜凜,但在東漢時期只是一個雜號將軍,在戰鬥中作戰最勇猛的武將通常被給予這麼一個稱號。
關於趙雲在當時蜀國的地位,我們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
首先,武將在漢朝時的官職級別大致如下,(1)大將軍,(2)驃騎、衛將軍、車騎等封號,(3)前、後、左、右將軍,(4)護軍、武衛、諸四品等雜號將軍,(5)“虎威將軍”等徹底的雜號將軍。
其次,劉備在漢中稱王后,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分別被它封為前後左右將軍,在後來的民間傳說和小說演義中把趙雲也加了進去,因此就形成了五虎上將。 但在實際擔任的官職中,趙雲和關羽、張飛相比,最少也差了兩個等級。
第三,關羽、張飛等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不僅武力勇猛,而且能率領千軍萬馬作戰,都能坐鎮一方,為劉備分憂。雖然劉備也讓趙雲指揮過一些戰役,比如說漢水之戰、入川之戰、箕谷之戰,但都是小規模的戰爭,而不會讓他統領三軍來指揮真正的大戰。\n從以上三點就可以看出,實際上趙雲並不受劉備的重用。在三國時期,趙雲不是一個能夠影響歷史程序的大人物,只是劉備帳下一個小角色。
-
4 # 愛妮品歷史
在三國之中,趙雲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比軍事才能,他比不過關羽張飛,比政治謀略,他比不過諸葛亮,但是喜歡趙雲的人非常多,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也非常高,他好在哪裡?好在德行高。
縱觀歷史,趙雲一直都很低調,從來都是不爭不搶,忠心耿耿又胸懷大局,說起來就兩個字:可靠。
趙雲是在少年之時遇見劉備的,和劉備相約,終生不會背叛他,於是數年之後,他找到了劉備,幾經顛簸,從不離棄,他默默地跟隨在劉備的身後,為他處理事情,他這一生,對劉備,任勞任怨,出生入死。
在劉備入四川之前,趙雲在他的將領團中,是排在前面的,但是自從劉備進入四川之後,劉備重用提拔了一大批將領,趙雲反而被排到了後面,甚至後來投降的高翔,官位都比他高,比起趙雲所立下的功勞,那個官階實在是有些不能看。
但是這並不代表劉備不信任趙雲,趙雲和關羽張飛不一樣,他不僅僅是一個只知道帶兵打仗的大將,他還有大局觀,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升官的時候或許想不到趙雲,但是在危急時刻,趙雲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忠誠可靠,不會背叛,所以當劉備需要一個人能夠保護夫人和孩子的時候,他就想到了趙雲,當劉備去前方攻打,後方無人守護的時候,他想到了趙雲。
他的平淡,不爭不搶,不是平庸,是低調,在三國無數人發光發亮的時候,他沉穩的可怕,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名聲極大,到最後,還沒有趙雲得到的信任多。
劉備信任趙雲最大的證據,在劉備逝世之前,白帝城招了諸葛亮和李嚴,明面上是這兩個人,實際上,還有趙雲,他對趙雲說:在我逝世之後,劉禪繼位,如果有人想要謀權反叛,趙雲你可以代替我,直接將那個人除掉。
其實這句話含義很深,當時劉備是否對諸葛亮完全信任,後世不能隨意猜測,但是劉備對趙雲是完全信任的,否則不會給他這樣的囑託,他的意思甚至是說,如果諸葛亮也有了謀反的意圖,趙雲也可將之斬殺,這樣的信任,趙雲,是獨一份。
一個一心想要匡扶漢室,一心想要百姓安居樂業的人,是值得這樣的信任的,三國之中,似乎誰都有缺點,誰都有私心,趙雲沒有,忠心和果勇兼備,德行和品性上佳,他從不忘少年時的約定,一直都是在遵守著那個約定。
-
5 # 逗不正經
第一:我們要知道劉備死前到底說了什麼話。
史書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一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厚望和對他才幹的肯定。二說什麼“可取而代之”也是反話,提醒諸葛亮專心輔佐。
另一部史書也記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參考文獻:《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以及《三國志·諸葛亮傳》
第二:透過史書記載我們瞭解到,劉備臨死託孤時根本就沒有說過趙雲不可重用這句話,所以根本就不關趙雲什麼事。
-
6 # 光陰話事人
曾經我也持不受重用這一觀點,但經過反覆對比,琢磨得出的結論是:不僅被重用且深得劉備信任,同時確實才得兼備,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劉備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趙雲。首先,說趙雲有沒有才能:1.趙雲起初主騎後又為中護軍,鎮東將軍,做過貴陽太守,出兵長安,都足以說明趙雲是有統兵能力的。但之所以少是另有原因。2.趙雲斬高覽,戰文丑,與諸多名將交戰過武功自然了得,這一點也是所有人的共識,似乎沒有人懷疑趙雲的武力。3.撤退井然有序,未失一兵一卒,還有空營計都說明趙雲有勇有謀精通兵法且有奇謀。4.趙雲擔任過留營司馬,並且對於分地與出兵東吳都提到過獨到見解,說明趙雲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5.趙雲兩救阿斗,阻止封地,不娶趙範之嫂,足以說明其人格上是忠心耿耿且品德高尚。6.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基於三國志的基礎之上,其中美化了三個人,關羽,趙雲和諸葛亮。把關羽刻畫成忠肝義膽的形象,諸葛亮是神機妙算的形象而趙雲則是完美的形象。為什麼是這三個人的這三種形象呢?顯然不是臆想,而是昇華,是基於這三個人的自身特點。因此,也說明趙雲是個品德才都很全面的人。7.關羽是個自視甚高的人,他看不起黃忠又質疑馬超,甚至還貶低過諸葛亮,可是趙雲就從來沒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趙雲的才能得到關羽的賞識。以上可以說明趙雲不僅僅有才華,而且是非常全面的才華。接下來說劉備對於趙雲是否信任1.劉備作為一代梟雄看認識人用人必然有其獨特的一套,他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當然是即信任又重用的。而趙雲曾經與劉備相識的時候也是同食同住,之後趙雲又離開,最後又回來,這種情況下劉備怎麼會不信任趙雲呢?2.從趙雲的歷任官職來看大多圍繞中軍來展開,劉備始終把趙雲留在身邊,後主劉禪也是如此,普遍也認為趙雲是保鏢一角,那如此誰會把不信任的人放在自己的身邊呢。更何況,過江娶親,兵敗夷陵都是趙雲來救,足以說明劉備對於趙雲的信任。3.很多人認為趙雲之於劉備,相當於許褚之於曹操,周泰之於孫權。那麼,既然如此,曹操對許褚,孫權對周泰有多信任和喜愛,劉備對趙雲也就差不多如此了。4.還是關羽,張飛倆刺頭都對趙雲客客氣氣,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他們也信任且喜歡趙雲,也很清楚劉備更是如此。那麼既然有才華,又信任,就應該是重用了。可為什麼戰功少,很少獨自領兵,官職又不高呢?首先要否掉兩個觀點:1.門第觀念:很多人認為劉備門第觀念重,其實不然。許靖名氣大,劉備給了司徒的官職,位列諸葛亮之後,這並不是劉備本意,而是法正授意,原因在於名士的影響力巨大,是政治需要,馬超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到許靖位居諸葛亮之後,卻沒有什麼實際貢獻。而馬超歸順蜀漢後也幾乎被雪藏。他們只是得到了名,而沒有展現任何才華。2.很多人認為趙雲不會說話。劉備取成都時為鼓勵士氣許諾得到成都之後分地,而拿了成都之後兌現承諾時,趙雲阻止,隨即作罷。有人認為這是捲了劉備的面子。可實際上個人認為:這更像是劉備與趙雲的默契所在。劉備作為領導,激勵手下拿下成都是必要的。可他願意去分地嗎?分地對他在成都站穩腳跟沒有任何利益,他為什麼要這麼去做呢?一個帝王之志的人,徐州都能讓,荊州都可以不取,偏偏到了益州就像一個暴發戶了?於情於理都不對,只能是劉備的承諾只是為了激勵,是空手套白狼,趙雲配合他演了一出雙簧而已。否則,劉備沒必要作罷,不聽趙雲的建議就完了。所以,以上兩個劉備不信任不重用趙雲的觀點都不成立。真實的是劉備信任趙雲且重用趙雲,但趙雲極為特殊。這要從幾個階段來說1.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就委以重任。沒有理由對失而復得的趙雲不委以重任。2.劉備讓趙雲招募兵力的時候,劉備自己可是袁紹的人質,稍有疏忽自己就要慘遭殺害。如此秘密之事上不了檯面,但卻極為關鍵。3.長坂坡之戰對於趙雲是一個轉折點,劉備在此時因為趙雲救了阿斗和夫人逐漸萌生了需要一支警備部隊的想法。也正是因為此,封趙雲為牙門將軍,此自創軍銜,未必高過當時關羽的偏將軍,但卻高於張飛。4.赤壁之戰後,趙雲和諸葛亮隨劉備出征荊南四郡,此時的關羽獨當一面,而張飛則借給了周瑜。從這個分配來看,劉備重用的順序應該是,關羽為首,趙雲為次,張飛則要排在趙雲之後。否則,不應該把張飛借給周瑜,而帶著趙雲去取荊南四郡還兼任了貴陽太守。而且,張飛在赤壁之戰後封了太守。而趙雲應該是在張飛還幫周瑜打南郡的時候,就已經成了桂陽太守。5.進攻益州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這個官職是管軍事調配,物資供應,訓練和武官選拔的。魏國有一個人與趙雲這個職位極其相似,那就是夏侯惇。6.入川作戰時,雖然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兵分三路,但實際上是趙雲先分,之後諸葛亮和張飛再分的。這個順序還是有一定關係的,說明在將領選擇上趙雲先,張飛後。7.拿下成都後趙雲被封翊軍將軍,很多人認為是個雜牌將軍,但這個名號是劉備給趙雲創立的,意思是國家的羽翼,棟樑之類的。而這個職位雖然不及關張馬黃,但卻有著極大的權利。8.劉備取漢中的時候,趙雲的官職是低於黃忠的,但是黃忠出兵偷糧卻需要趙雲授予兵馬。趙雲又統領張翼,張著等部將。但這個時候的趙雲應該是升至中護軍了。9.221年劉備稱帝同年進攻東吳,此時趙雲都督江州,而在此之前與漢中之戰之間的時間裡,趙雲應該是升至徵南將軍。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繼位劉備升至鎮東將軍。在這段時間裡,由於關羽,張飛的去世,劉備對趙雲的使用又發生了改變,從幕後又調往臺前。這裡不討論具體的時間點,只說劉備時期的趙雲作用很複雜,雖然官職不高但作用極為特殊,甚至可以稱之為夏侯惇,張遼和許褚的結合體。劉備為什麼這麼對待趙雲呢?應該說,趙雲可以勝任任何位置並且不太計較功名,而其他人卻無法勝任趙雲的位置。那劉備為什麼不給趙雲更高的官職呢?都能建立官職,為什麼不能建立官階呢?個人認為有兩個層面:1.給了太高的官階不利於趙雲的工作展開,也容易為他樹立敵人,所謂樹大招風。2.也是重中之重,趙雲兩次救了阿斗,阿斗和趙雲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劉備之所以不升趙雲的官階,應該有一些目的,是留著給劉禪,以便自己死後,趙雲依然可以盡心輔佐劉禪。10.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升趙雲為鎮東將軍,這恐怕可以說明劉備不給趙雲升官是有一定用意的,目的是讓劉禪給趙雲升官買好,才能鎮住這位兩救自己的恩人。11.劉備託孤文是諸葛亮,武是李嚴,為什麼不是趙雲呢?個人認為:劉備對於諸葛亮和李嚴的託孤是兩回事。劉備是信任諸葛亮的,但未必信任李嚴。對諸葛亮是真託孤,對李嚴可能提醒,警示的成分更大。而趙雲是劉備信任的人,他不託一是信任趙雲,二是雪藏趙雲,刻意降低趙雲的作用,以便出其不意。三,鑑於趙雲和劉禪的特殊關係,劉備也可能會讓劉禪更多的去授意趙雲。12.後主劉禪對趙雲也極為重視,從對各位叔父的封侯諡號就可以看出,關羽的壯繆候說其名不副實,說明劉禪對於關羽不太感冒,張飛的桓候,馬超的威候,黃忠的剛候則比較簡單,一字概括說明劉禪並不十分關注,而趙雲的順平候則充分肯定了趙雲的功勞。因此,趙雲的一生實際上是和他的諡號一樣的,得到了重用,也展現了才華,還得了個好人緣,官職卻不是特別高。這和他的為人性格有關,他重實輕名譽的特點,解釋了他的一生。而劉備也確實是他的人生知音。
-
7 # 使用者千山暮雪時
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
三國志裡劉備對趙雲很信任和讚賞,“趙子龍一身是膽”,諸葛亮也說:“先主在日,常稱子龍之德……”,演義裡就更不用說了。
趙雲忠誠,果決,勇敢,智慧,謹慎;而且武藝高強,顧全大局,捨身忘家,是絕大多數三國迷心中的偶像,白帝城託孤時,關張黃忠已死,正是大將緊缺,劉備怎麼可能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
在劉備時期,趙雲確實很少指揮千軍萬馬,獨當一面,這是劉備的工作安排。就這麼多部隊,除了關羽分走一部分,張飛,黃忠,馬超,魏延都是帶兵打仗猛將,適合禁衛軍統領的只有趙雲最合適,不能據此認為趙雲能力有問題。
帶兵打仗容易立功,升遷機會多,所以古今中外,武將都喜歡戰爭。在劉備擴張順利時期,在外打仗的將軍自然要比趙雲晉升得快,不能因此就說劉備不信任趙雲。
趙雲在劉備最艱難困苦的時候跟隨他,九死一生,無怨無悔,稍有不同於其他高階將領的是,趙雲心懷漢室,這一點,諸葛亮、趙雲、姜維三人思想更加一致。但是,劉備對外一直以蜀漢正統自居,在大體上講,蜀漢就是劉漢,蜀漢一家,尤其是天下沒有一統的情況下。
所以,劉備並沒有輕忽趙雲,趙雲也沒有抱怨劉備,後來讀史者,不當以自己之心來揣測前人之志。
-
8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劉備說的是馬謖不可重用吧,不是趙雲。當然,此時的劉備對趙雲也是比較失望的。
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這個讓劉備很意外。但是劉備是想收買部下人心,可能劉備對趙雲有微詞。
之前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娶了孫權的二妹子做老婆。就是孫尚香,但這個孫尚香經常縱容手下幹些不法的事情,劉備讓趙雲來管,這也可能得罪了劉備,誰經得起吹枕頭風呢?何況孫尚香還是個公主。
關羽被殺後,劉備很生氣要討伐東吳,趙雲又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說,現在的敵人是曹丕,把曹魏滅了,孫權自然也歸順了。但劉備又聽不進去,執意攻打吳國。而且出兵的時候不帶趙雲,把趙雲涼在一邊。劉備由秭歸逃回,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這劉備臨死時候說趙雲不可重用是不大可能的,他自己一直都在重用趙雲。後面讓諸葛亮不重用就莫名其妙了。對於馬謖,劉備竟然是說對了,認為馬謖華而不實。後來馬謖在街亭就耽誤了大事。
劉備不會這麼神奇。一切應該還是要從馬謖的哥哥馬良說起,馬良當時是輔助關羽的,很失敗的謀士,從荊州逃跑到劉備益州,這次出征東吳又把馬良帶著。以為這個馬良很厲害的,結果也是沒有出一個好計策。馬良自己也在逃跑的路上給吳軍殺了。劉備想到馬良的弟弟馬謖,應該也好不到哪裡去。
馬良還擅長拍馬屁,寫給諸葛亮的信:
"聽說雒城已被我們攻下,這是上天的福佑;尊兄適應時勢把握時機,輔佐光大邦國之業,智慧的光芒已經顯露。能靈活地運轉思維,審察事理明斷,實非易事,為此須當適時地選取賢才。如能高瞻遠矚,仁德通達天際,使時人能集中注意力聆聽其言,舉世服從於其道,以高妙之音樂,糾正鄭、衛之淫聲,有利於各項事業,不起相互之間的干擾,這才是管絃演奏的絕技,俞伯牙、師曠的調協。我雖然不是鍾子期之輩,卻也得為之擊節叫好
這種信是談友情,談形勢又無具體,只是勸說而已。對比馬良輔助關羽、劉備時候,也是沒有一個好主意,只是一味的勸說主帥要小心,好比一個老實的婆婆絮絮叨叨。有點混日子的味道。
而馬謖在諸葛亮平定南中時候也對諸葛亮說要收買人心為上,這也就是泛泛之言,迎合諸葛亮的心理。以諸葛亮的品德才幹本不可能幹出濫殺無辜,只用武力征服的事情來。
而趙雲敢於直言,是不可多得的忠誠,劉備將死,其言也善,最後說的都是真心話,不留遺憾地去見兄弟。他對兄弟關羽的念想轉到馬謖身上,估計也是恨馬良沒有給關羽做好謀士。
-
9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劉備臨死前沒有說過趙雲不可重用的話。
相反,史書上的記載是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召諸葛亮到白帝城永安宮安排後事。託孤於諸葛孔明,並對諸葛亮說,馬謖只有誇誇其談的本事,不可重用。
這個時候,趙雲也在白帝城內。而且也是“永安託孤”中的一人。至今白帝城裡“託孤塑像”裡就有趙雲的塑像。試想,如果趙雲不被重用,又何來“永安託孤”呢?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這位仁兄可是三國時期鼎鼎有名的帥哥——身高八尺,姿顏雄偉,但絕不是個“花瓶”,完全是真刀實槍的實力派。
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將士們則稱他為虎威將軍。
“單騎救主”充分展現了趙雲的勇猛。長坂坡前,當時情況危急,劉備慌忙過河之後,卻發現老婆孩子不見了。
趙雲知道後,獨自騎著馬就回頭殺進曹營。有人對劉備說:趙雲肯定投降曹操了。劉備怒道:“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果然,不久趙雲深身是血地抱著小阿斗,護著甘夫人回來了。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諡順平侯。
-
10 # 中老年講壇
趙雲跟隨劉備的時間很長,但是有一點很奇怪,趙雲一直都沒有得到過劉備的重用,在臨死前還說不可以重用趙雲,那麼是不是劉備不信任趙雲呢?其實在劉備心目中,趙雲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部下,這反映在很多事情上,當年劉備的妻兒被搶走的時候,他是委派趙雲前去營救的,後來趙雲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盼,讓後主劉禪可以平安歸來,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他怎麼會將這個重任交給他呢。
另外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也不會讓他一直在自己手下,劉備身邊除了關羽和張飛,就是趙雲了,可見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而劉備之所以在臨死之前囑咐不可以重用趙雲,其實主要是因為劉備很瞭解趙雲,他希望趙雲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讓趙雲參與政治決策,反而錯用了人才。趙雲這個人十分的正直,而且在作戰時很勇猛,這些都是趙雲的優點,但是趙雲為人過於耿直,他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無法順利和其他臣子交流和接觸,時間久了自然會引發各種爭端和矛盾,趙雲也可能會因為自身的這個性格缺點而失掉性命。
所以趙雲更適合作戰,而不適合參與政治,劉備在和趙雲相處的時日裡面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希望趙雲受到重用,這也可以看作是劉備保護趙雲的一種方式。
那麼劉備這樣看趙雲是不是對他的誤解呢,其實還真不是,透過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趙雲的舉動就可以明白到這一點。當時劉備在得知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他當時的第一個念頭自然是報仇,也決定要舉兵征討東吳。這個時候趙雲卻站出來反對,他認為當時不應該先征討東吳,而是應該對付曹操,而且趙雲也有自己的理由。在趙雲的心目中,曹操才是勁敵,如果將曹操滅掉了東吳的日子還能長嗎,趙雲感覺當時也有作戰時機,因為在曹操離世後,他的兒子曹丕開始篡位,曹魏當時的政治很混亂,很適合馬上討伐。
其實趙雲的這些觀點並不是錯誤的,也可以說趙雲的眼光長遠,但是他卻沒有站在劉備的角度上看問題,關羽和張飛可是一直追隨劉備的忠心耿耿的兄弟,他勢必要先給他們二人報仇,而且當時臣子們都支援這一做法,如果劉備按照趙雲的說法去做,那豈不是無情無義,所以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趙雲確實不應該被重用。
-
11 # 月舞雲後
劉備豈止沒有重用趙雲,事實上,除了關羽和張飛,同為五虎上將的馬超、黃忠也一樣沒有被重用。他們這些大將在完成特定歷史時期的任務之後,就被委派一個鎮守地方的職務雪藏了起來。而趙雲的歷史任務結束得更早一些,所以顯得比較突出罷了。
劉備攻取西川之時,手下戰將如雲,相對於奪取西川的任務,劉備的力量綽綽有餘,所以有力量被閒置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奪取西川之後,劉備的主要任務就是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積蓄國力,在這段相對“和平”的時期,根本用不上趙雲這些大將。
在關羽鎮守荊州直到被東吳殺害之前的這個時期裡,五虎上將都在逐漸老去,古人的壽命不長,成年之後區區十幾二十年時間,大半輩子就過去了。黃忠和馬超就是在這段時間裡相繼故去的,關、張之外只剩下趙雲。直到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張飛酗酒遇害,劉備以舉國之力報仇卻招致慘敗,蜀國多年積蓄的力量一朝盡廢,再也無力行統一大業,偏安一隅已成定局。
劉備死前留下遺囑,說趙雲不可重用,除了二人的確在政見上有所不同之外,趙雲已老也是原因之一。另外以劉備的意思,已經沒有了統一北方的希望,不重用趙雲也是暗示諸葛亮要固守西川之意。至於後來諸葛亮三出岐山,北伐曹魏,實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非劉備的意思。事實上,趙雲也曾被再次啟用,只是歲月不饒人,老將軍已難堪大用了。
這應該就是趙雲“不可重用”之說的前因後果。一己之言,僅供參考。
-
12 # 歷史紀事
劉備死前說:若張飛不死,夷陵不敗”?
劉備死前說:馬謖不可大用?
劉備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必亡?
劉備死前:說了兩句話差點讓趙雲和諸葛亮反目成仇?
劉備死前,選擇兩位託孤大臣,是不信任諸葛亮?
劉備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
總能在自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問題,那麼,趙雲和劉備的關係怎樣呢?
劉備表示:你們讓我死吧,我太難了……《三國志》上劉備最後一句話是對他的二兒子魯王劉永說的:
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這句話被選上史書,也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劉備對諸葛亮很重視。
相處16年他對諸葛亮完全放心,讓自己的三個兒子都把諸葛亮當父親對待。
劉備對趙雲呢?劉備死前沒有詆譭任何人,更沒有說過趙雲不可重用的話,他對趙雲也是無條件信任的。
趙雲不是劉備集團最初的創始人,比如關張那種。
趙雲是河北人,本來最佳投靠的物件是袁紹,但是他卻去投奔了公孫瓚。
他的理由很簡單:覺得公孫瓚能成事兒。
公孫瓚和劉備是同學,老師是漢末大儒盧植。
有一段時間,劉備靠著公孫瓚混飯吃,這時候他和趙雲認識熟識。
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托。
跟著公孫瓚混了些日子,大約覺的公孫瓚和袁紹也差不太多,不是成大事的人,趙雲動了跳槽的想法,這時候他大哥去世,趙雲向公孫瓚請辭,要回家料理大哥的喪事。
大約他以前和劉備談過要離開公孫瓚,劉備知道他這一走就不會再回來,於是拉著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
這一幕我看著有點眼熟,後來想想,宋江對武松也是這麼膩乎。
此時的劉備和趙雲算是相識於微時,劉備事業剛剛起步,在公孫瓚手下很努力的工作。
有一次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的管亥圍城,他派大將太史慈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
劉備看到孔融的求救信高興的差點沒跳起來,說的:孔融還知道有我劉備這個人嗎?
可見當時的劉備是多麼的籍籍無名,和多麼想出名。
劉備在公孫瓚手下當了個縣令,乾的很好,很得民心,連刺殺他的刺客都能被他感化的放下屠刀。
他的名聲漸漸響了。
興平元年陶謙截殺曹操他爹曹嵩以及曹操的弟弟曹德,和曹操結下了樑子。
曹操舉兵攻打徐州,陶謙求助公孫瓚,劉備被派到徐州。
這時候劉備手下有兩三千兵馬,陶謙給了他四千兵馬,劉備第一次有了六千兵,他從沒如此闊過。
由於阻攔曹操有功,陶謙推薦劉備當了豫州刺史,讓他駐軍小沛,把他留在徐州,劉備從公孫瓚手下跳槽到了陶謙的徐州。
在徐州劉備認識了他的投資人糜竺,糜竺後來成了劉備的大舅哥。
劉備在徐州的故事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上很精彩,比如陶恭祖三讓徐州,比如呂奉先轅門射戟。
陶謙臨死怕曹操報復自己的家人,在糜竺的建議下推薦劉備當徐州牧。
這就是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操更是表奏劉備為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劉備的事業風生水起。
但是他沒有高興多久,興平二年呂布來投奔,第二年徐州由於袁術的收買,呂布偷襲徐州,一夜之間劉備事業又回到了原點。
為啥兩年後,劉備慫恿曹操弄死呂布?
真恨他啊。
劉備這人的有個特點就是跟誰都能玩到一塊去,在曹操手下混了兩年,沒事兒和曹操喝喝酒,論論天下英雄。
在京城這兩年,劉備有倆收穫,一個是獲得皇叔這個稱號,這個稱號太好了,讓他也有了孔北海一樣的名聲,另一個就是參與衣帶詔。
漢獻帝的衣帶詔劉備到底有沒有參與這事兒很是存疑,但是後來他卻可以以衣帶詔名義,對抗曹操,師出有名。
衣帶詔很好用,千年後有位姓康的聖人從劉備哪兒受到啟發,藉口自己有衣帶詔,大發其財。
建安四年,劉備和曹操攻打袁術,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再次佔領徐州,北聯袁紹對抗曹操。
第二年衣帶詔事發,曹操趁劉備在徐州立足未穩出兵討伐,劉備倉皇而逃投奔袁紹,關羽被擒張飛亡命,哥三暫時分開了。
這算是劉備最艱難的一段日子,關張被打散了,好不容易湊起來的創業班子散了。
前途一片迷茫。
這時候趙雲來了。
從公孫瓚哪兒一別,十六年後兩人再次重逢。
這時候的劉備雖然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混到到天下皆知。
不管袁紹還是曹操對劉備都禮遇有加,但是此時也正是劉備事業的低谷期。
事業的基本盤沒了,他光桿司令般的寄居在袁紹手下。
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
劉備和人關係好的一個表現就是和人同塌而眠。
這時候劉備的媳婦都沒在身邊,關張也不知去了哪兒,他寄居袁紹地盤,大約需要趙雲這個保鏢來貼身保護自己。
劉備讓趙雲辦的第二件事就是秘密在袁紹的地盤招募幾百親兵,他覺得在袁紹這兒還是不安全,他想要走了。
在冀州呆了不到一年,劉備帶著趙雲踏上了南行之路,這次他要到相對安全的荊州去。
趙雲此時還算不得劉備的嫡系,但是患難見真情,他逐漸贏得劉備的信任。
趙雲在劉備創業的關鍵時刻登上了蜀漢這條大船。
趙雲跟隨劉備在荊州呆了七年。
在荊州劉備坐了七年冷板凳,事業毫無起色,但是趙雲都無怨無悔的跟著他。
建安十二年,劉關張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七年時間,趙雲足夠讓劉備對他建立起絕對的信任。
這種信任表現在劉備把自己的家小,媳婦和唯一的兒子託付給趙雲,這等於把自己的後背交出去。
要知道當時四十多的劉備就阿斗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如果不是親近自然,他也不敢託付。
長坂坡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亂軍中趙雲為了尋找甘夫人,殺回曹營。
有人去報告劉備說:趙雲去投降曹操了。
劉備用手裡的短戟指著那人說:子龍不會拋棄我的。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可見劉備對趙雲的信任。
趙雲和劉備唯一一次的意見不和的地方就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趙雲強力反對,劉備沒聽,把他留在了後方。可以看出到後來趙雲的官職看似不高,但卻是手握實權。
在劉備討伐吳時,留趙雲做了江州都督,總領江州兵力,充分體現出劉備之於趙雲的器重。後來劉備病故後,趙雲官拜中護軍兼鎮東將軍。中護軍官位不高,但卻是負責統領禁軍,禁軍是直屬於皇帝,職於皇帝安危的,非絕對忠誠之人不可勝任,有此可見劉備之用心了。
劉備這一生別的本事也許差強人意,但是看人,從來沒有走眼過。
所以在臨終時,他怎麼會懷疑自己一生沒有懷疑的兄弟呢?
回覆列表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 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諡趙雲, 姜維 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作為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一,被稱為“常勝將軍”的趙雲,是一個更完美的人物,既沒有關羽的傲慢和目中無人,也不像張飛那樣經常喝的大醉、還打罵士兵,趙雲則是一身是膽,膽大心細。!但劉備在臨死之前對諸葛亮評價趙雲四個字:"不堪大任!"這又是為什麼呢?
趙雲雖然武力值高,但在劉備眼裡他只能做一個合格的保鏢,卻不能讓他統兵作戰!
劉備賜給趙雲的稱號是“虎威將軍”,這個稱號看起來威風凜凜,但在東漢時期只是一個雜號將軍,在戰鬥中作戰最勇猛的武將通常被給予這麼一個稱號。
關於趙雲在當時蜀國的地位,我們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
首先,武將在漢朝時的官職級別大致如下,(1)大將軍,(2)驃騎、衛將軍、車騎等封號,(3)前、後、左、右將軍,(4)護軍、武衛、諸四品等雜號將軍,(5)“虎威將軍”等徹底的雜號將軍。
其次,劉備在漢中稱王后,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分別被它封為前後左右將軍,在後來的民間傳說和小說演義中把趙雲也加了進去,因此就形成了五虎上將。但在實際擔任的官職中,趙雲和關羽、張飛相比,最少也差了兩個等級。
第三,關羽、張飛等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不僅武力勇猛,而且能率領千軍萬馬作戰,都能坐鎮一方,為劉備分憂。雖然劉備也讓趙雲指揮過一些戰役,比如說漢水之戰、入川之戰、箕谷之戰,但都是小規模的戰爭,而不會讓他統領三軍來指揮真正的大戰。
從以上三點就可以看出,實際上趙雲並不受劉備的重用。在三國時期,趙雲不是一個能夠影響歷史程序的大人物,只是劉備帳下一個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