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眼視界
-
2 # seashell1231
先講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北宋王安石名篇《傷仲永》傳世已久,可謂經典。方仲永五歲求學作詩,文理可觀,聲名鵲起。
其父為蠅頭小利,每天帶他“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十二三歲時,其詩水平“不能稱前時之聞”。二十歲左右,“泯然眾人矣”。
故事二:南朝江淹,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少時成名,青年時更是聲名遠播。但中年之後卻再也寫不出叫座的文章,才思枯澀、再無創作靈感。
究其因,原來是出任宣城太守之後養尊處優、忙於政務,每天千篇一律的朝堂之事,終詩文退化。由此留下“江郎才盡”的典故。
怎麼辦?如果把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比作湖水,寫一篇文章就是從湖中汲取精華。文思如何才能泉湧、才能不斷激起浪花?
如果久無新泉、新流注入,湖水必成一潭死水並日漸乾涸。死水幾乎不起微瀾,談什麼靈感的浪花?死水已經腐朽,談什麼營養和精華?方仲永其父不使學,江淹流於官宦之俗,最後都是死水一潭了。
所以,需讀萬卷書,需行萬里路,見日常所不能見,尋找、挖掘、思考,把所看、所感、所思源源不斷地匯入才思之湖,才會保持湖水充盈,才能激起浪花一朵朵。
文思枯竭,這是每一個經常寫稿的人都會遇到的困境。我的做法是,多看書、多旅行、多聊天、多做家務、多思考工作。
(甘肅敦煌月牙泉)
1、多看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代詩人杜甫早就用他的詩告訴我們,要想文章寫得好,要想文思如泉湧,就要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現在是資訊時代,每天每天,各種文化快餐都會撲面而來,讓我們目不暇接,甚至都沒有喘息的機會。看起來好像學到了很多知識,實際上很多都是些沒營養的東西,卻佔據了我們大量寶貴的時間。莫不如靜下心來,多看點自己喜歡的有用的書,深鑽研、細琢磨,取其精髓,豐富自己。一盞茶,一本書,寧靜了一段好時光,豈不美哉?
2、多旅行。在家裡呆久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些再熟悉不過的事物,思維也會在不經意間被束縛住了。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風土人情,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感受會讓你迸發出全新的靈感。結果很重要,過程也很重要。所以有人說,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也可以說,你的文字裡會流淌著你讀過的書和你走過的路。
(乾裂的土地)
3、多聊天。如果不是和朋友聊天,我永遠不知道朋友的心中還有另一片天地。朋友看起來和我們一樣朝九晚五,和我們一樣每天三個飽一個倒,可你知道她還用業餘時間去學了茶藝、書法、繪畫嗎?相比之下,她的生活是不是更有品質呢?如果不是和鄰居聊天,我根本不知道鄰居心中那些奇妙的想法,鄰居的家庭觀、育兒經,養生經,是我們坐在家裡想破腦袋也想象不出來的。多聊天才能接地氣,才能寫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作品來。
4、多做家務。一提起做家務,很多人就不樂意了。我問你文思枯竭怎麼辦,你卻問我洗衣做飯怎麼幹,這是哪跟哪呀?先別急,東坡肉聽說過吧?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一首《豬肉頌》告訴我們,想當年蘇東坡不也是一邊燉豬肉一邊寫詩的嗎?文思,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做不同的家務,你就會有不同的感悟。若不信,就試試?
(夏季九寨溝)
5、多思考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即便是全職媽媽,經營好家庭生活也是你的崗位。在崗位上堅守,在崗位上奉獻,肯定有很多很多需要做的。多想想如何能立足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圍繞這方面做文章,既能為自己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思路,又能為自己寫文章提供第一手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熱愛生活、融入生活、服務生活,換個角度看人生,相信你定會文思泉湧、佳作頻出的。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