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相信每個人都吃過太鹹的鹹蛋,蛋白已經完全象鹽一樣太鹹不能吃了,但是蛋黃還是能吃,不會太鹹,不可能是離外包層遠近問題,因為蛋黃大都粘緊外殼了。為什麼呢?如果說蛋黃的濃度太高進不了鹽,但普通的蒸蛋鹽能溶到蛋黃裡呀!
66
回覆列表
  • 1 # 愛攝影的IT人

    首先呢, 蛋白鹹,蛋黃不鹹。 我覺得是因為蛋黃在蛋白的裡面。

    再有呢 蛋黃裡的蛋白質可以溶於水,食鹽裡的鈉離子透過蛋殼和蛋皮進入蛋內,並溶解於其中的水裡,逐漸的鹽的濃度增大,蛋白就變鹹了!!

    鹹蛋最好的狀態就是 ,不太鹹,又流油。 給大家分享一個醃鹹鴨蛋的方法。

    1、鴨蛋用清水清洗乾淨,晾到完全乾燥。

    2、準備一盆開水,向開水中加入半碗食用鹽,用筷子攪拌到食用鹽完全融化之後晾涼。

    3、準備一個乾淨並且乾燥的玻璃罐子,將鴨蛋依次擺放在罐子中,最後倒入晾涼後的鹹鹽水,鹽水沒過鴨蛋即可,將罐子密封好,放到不容易碰到的地方。

    4、鴨蛋大約醃製20到25天即可。

  • 2 # 小婉的廚房

    因為醃鹹鴨蛋的時候鹽是在外面的,從錶殼小氣孔慢慢入味,所以應該是最外面的蛋白比較鹹,裡面的蛋黃不會很鹹,反而香到留油!

  • 3 # 柚子小廚娘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食鹽透過蛋孔作用於蛋白膜,蛋白膜在高滲透壓的作用下,使食鹽進入蛋白內;當蛋白內的食鹽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食鹽在蛋黃膜表面產生強大的滲透壓,鈉離子和氯離子經過這層膜進入到蛋黃內,使蛋內的食鹽含量隨著醃製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尤其是蛋白含鹽量增加幅度大;而蛋黃因脂肪含量高,會阻礙食鹽的滲透性和擴散性,造成蛋黃含鹽量相對蛋清較低。蛋內與料液之間的滲透壓達到基本平衡時,食鹽在蛋內的滲透和擴散作用呈動態平衡狀態,所以蛋黃體現出不鹹,反而吃起來沙沙綿綿的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兩種醃製鹹鴨蛋的方法,保證個個流油,做法簡單,喜歡就試試吧

    第一種:先把鴨蛋用清水洗淨,拿一個容器倒入一些高度白酒,在另取一個容器裝入食用鹽

    做法是取一個鴨蛋先在白酒沾一圈,再放到食鹽上沾一圈,然後用保鮮膜包好,依次包好,放入一個保鮮袋中裝好,密封,放置陰涼處儲存25-27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第二種方法:鴨蛋洗淨,鍋裡放300毫升清水,水開放入100克鹽,煮至鹽融化,關火晾涼,晾涼後倒入150克白酒攪拌均勻,取一個無水無油的罐子,把鴨蛋放進去,再把晾涼的水倒進去,蓋蓋密封,放置陰涼處儲存25-27天即可取出食用,喜歡吃的就趕緊試試吧

  • 4 # 我是啊了康呀

    ,秘密1:鹹蛋裡的油來自蛋黃鹹蛋裡的油就是脂肪,它來自於蛋黃。

    秘密2:蛋黃的三分之一由脂肪組成

    蛋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也含有許多脂肪。比如鴨蛋,脂肪約佔16%,且大部分都“居住”在蛋黃裡,其蛋黃脂肪的含量高達31%左右。也就是說,鴨蛋蛋黃的三分之一是由脂肪組成的。

    秘密3:鹹蛋黃“出油”是因為其中的蛋白質“變性”了

    為什麼煮熟的鮮蛋黃中看不到一點油跡,吃起來也不油膩?而熟鹹蛋的蛋黃會有油,甚至會往外流?有人以為是醃蛋時加入了一些油,當然這是誤會。

    會不會在醃製時添加了食品新增劑或其他新增劑?不會,或者說是不需要,只要加鹽即可。鹹蛋黃“出油”純粹是鹽的功勞。

    正常情況下,蛋黃裡的脂肪是與蛋白質乳化而成的。經過鹽的醃製,蛋黃中的蛋白質凝固變性沉澱出來(稱為“鹽析”),和脂類分離,原來分散的脂肪彼此互相聚集後就會出現“出油”的現象。

    需要強調的是,鹹蛋黃中脂肪的絕對含量是不變的,只是由於水分的損失,蛋黃的相對脂肪含量會增大,甚至達到40%以上。所謂鹹蛋黃中脂肪含量較高的說法僅此而已。

    秘密4:鹹蛋黃“出油”大都與醃製時間有關

    不少人喜歡吃“出油”的鹹蛋黃,而且很多人覺得質量好的鹹蛋才會“出油”。前者是有道理的——“出油”的鹹蛋黃不僅松沙可口,而且香氣濃郁。但後者則有點牽強。因為鹹蛋黃是否會“出油”主要與鹹蛋的醃製方法和時間有關。“出油”的鹹蛋往往較鹹倒是真的。

    食鹽透過蛋孔作用於蛋白膜,蛋白膜在高滲透壓的作用下,使食鹽進入蛋白內;當蛋白內的食鹽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食鹽在蛋黃膜表面產生強大的滲透壓,鈉離子和氯離子經過這層膜進入到蛋黃內,使蛋內的食鹽含量隨著醃製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尤其是蛋白含鹽量增加幅度大; 而蛋黃因脂肪含量高,會阻礙食鹽的滲透性和擴散性,造成蛋黃含鹽量相對蛋清較低。蛋內與料液之間的滲透壓達到基本平衡時,食鹽在蛋內的滲透和擴散作用呈動態平衡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災情之下超市如何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