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知我心意否

    1928年,這注定是一個前無古人的盜墓元年,孫殿英手下的賊兵高舉著鐵鍬洋鎬“咣噹咣噹”地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他們不僅將棺材中的寶貝盜光,還將慈禧太后乾癟的屍體粗暴地丟到棺材外面,讓她到外面享受風涼去了。

    已經遜位的溥儀當時寓居天津,他得到訊息,身穿喪服,對著清東陵的方向,擺上香案,先是一陣痛哭,接下來,召集清王朝的遺老遺少,兵分兩路,一路向政府施壓,嚴懲盜墓者;另一路人馬由載澤、寶熙等人帶領,他們乘汽車趕到清東陵,負責給慈禧太后進行第二次斂葬。

    溥儀的祖墳被挖,他在天津越想越氣(這事估計放在誰身上都生氣)。他就拿起筆來,唰唰唰,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張《殺孫殿英圖》。

    溥儀的字寫得不錯,可是他的畫純屬小學生的水平,這幅畫上,一共有三個人,繩捆索綁,袒露上身,跪在地上,相貌兇狠醜陋的就是盜賊的元兇孫殿英(溥儀沒有見過孫殿英,故此,他畫上的孫殿英實在太寫意,也就是說,跟孫殿英的相貌差十萬八千里)。

    畫上的孫殿英面前站立著兩個大俠,一男一女。那位女俠客,手持武器,一下刺穿了孫殿英的咽喉,那位男俠客左右手中,各握有一匕首、一單刀兩種武器,匕首刺進了孫殿英的左腿,給他放血,而那把單刀揮舞起來,好像要削掉孫殿英的腦袋!

    這幅畫從表面上,可以被這樣解讀:我血性男兒,剛烈女子,都應對孫殿英這樣的盜墓賊誅殺之。

    1:那個男人面帶猥瑣的笑意,應該是溥儀內心真實的寫照!

    我們都知道,心懷恨意,手舉利刃,殺死仇人時,復仇者應該面目猙獰才對。

    小編認為,畫上這個男子應該代表著溥儀自己。溥儀當時雖想急於復辟,但和日本人穿一條褲子,他也知道這是當漢奸,故此,他也非常躊躇。孫殿英挖了溥儀的祖墳,正好給了溥儀一張上日本人賊船的船票,這“挖祖宗墳”的惡事一出,不僅堵住了反對者的嘴巴,也讓溥儀跟日本人一路飛奔,有了“站住腳”的理由——都是你們給逼的!

    故此,畫上代表溥儀的男子,才會面露猥瑣的笑容!

    2:畫上女子未纏足,髮髻也不是清末民初的頭型,故此,她並不是中國的女子,應該是日本婦女。清末民初的女子以纏足為美,雖然當時的清朝早已滅亡,但清朝的遺風尚在。女子不纏足,想要嫁人都難。

    (日本女子垂髪和大垂髪的頭髮模樣)

    清朝統治者,比如皇太極就於崇德三年(1638年)諭旨:有效他國(明朝)衣冠、束髮裹足者,治重罪!

    儘管有滿族女子不纏足說,但漢族的文化太強大,以至於滿族婦女入關後,逐漸向漢族的纏足文化靠攏,八旗女子發明了一種不同於漢族的纏足方式,她們把腳纏得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條兒。

    從畫上女子腳上穿得又長又大靴子可以看出,她並非漢族和滿族的婦女,而她的面目又特像華人,可以判斷,這名女子應該是——日本人。

    從那名女子的頭型上看來,她的頭型也非當時華人的頭型,應該是日本婦女的頭型(垂髪和大垂髪的簡化版)。

    3:從那女子手持的兵刃可以看出,那個女人就是日本人。

    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有直刀出現過,比如明代的戚家軍,但到了清代,這種兵器基本滅絕,那名女子手持的兵刃並非中國的兵刃——寶劍,而是日本富有代表性的兵器直刀。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溥儀畫畫是有目的的,他是在警告民國政府,如果你們不能抓住孫殿英正法,替我出氣,我就要藉助“友邦”的力量,認日寇當“娘”,自助完成復仇了……

    孫殿英盜墓後,他將盜竊來的寶貝,賄賂了民國政府的高官,致使盜墓巨案,最後不了了之,溥儀藉著怒火難平的理由,開始有目標的復辟,一場當漢奸的鬧劇便開始上演……

    1932年3月1日,也就是慈禧墓被盜的5年後,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持下,在東北長春建立了不得人心的偽滿州國政權,這個政權只是風雨飄搖地維持了14年,便於1945年土崩瓦解了!……

  • 2 # 超哥侃歷史啊

    孫殿英雖然是個梟雄,但抗日是有功的,如果不是盜寶事件,他絕對算個英雄豪傑,所以這圖感覺沒多大意義,看人畢竟要看兩面。

  • 3 # 大獅

    說實話,這幅畫一點價值都沒有。不過是溥儀在得知孫殿英盜取清東陵之後,因一時憤怒而畫出的作品。

    這幅畫類似於漫畫作品,毫無藝術性可言。這就如同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如果跟某個同學有意見,就會將其畫成奇形怪狀的動物一樣,權且作為一種宣洩的方式。

    溥儀當時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是罵罵街發牢騷罷了,儘管也聯絡了報社和一些社會名流為自己伸張正義。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一切都是然並卵,並沒有對孫殿英形成實質性的威脅,反倒讓孫殿英藉此成了名人。讓那些從不知道孫殿英為何人之人,也知道原來有個“東陵大盜”名叫孫殿英。

    對於孫殿英的行為,在當時社會形成兩極分化,一些知識分子(其中包括胡適、蔡元培等)和社會賢達,還有前清遺老,認為孫殿英的行為是十惡不赦之罪,挖墳盜墓已經為人間之最無恥行徑,何況他盜挖的還是皇家陵墓,更甚至將屍骸破壞。因此,孫殿英的行為是罪不可恕的,他是一個跳樑小醜一般的齷齪小人,可殺而不可留。他們紛紛發表自己言論,要求嚴懲孫殿英。

    而另一派則認為孫殿英的行為幹得好,持有這種觀點的多是一些草莽、綠林、俗民、小軍閥等等,多數沒有什麼大文化,認為暴力才是可摧毀一切的法寶。

    他們認為滿清統治者愚弄那些原屬於明王朝的漢家子民太甚也太久,三百年來給大漢子民帶來太多苦難,陵墓中的寶藏也都是民脂民膏。如今已經是民國了,滿清覆滅了,就應該掘了他滿清祖宗的老墳。孫殿英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是豪傑,是勇士,他不挖,早晚別人也挖,早挖也是挖,晚挖也是挖,誰早挖誰就是真英雄。於是,孫殿英的形象高大上起來。

    溥儀自然是恨透了孫殿英,漫說是溥儀,就是普通百姓,祖墳被挖了,也會悲憤交加。但溥儀當時已經無力迴天,只能眼巴巴看著孫殿英從“有罪”到“無罪”,而所有的憤怒,只能記在他的小日記薄上,與這幅畫作上。說起來,溥儀也是個可憐的皇帝。

  • 4 # 復仇女神Z

    1928年,這注定是一個前無古人的盜墓元年,孫殿英手下的賊兵高舉著鐵鍬洋鎬“咣噹咣噹”地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他們不僅將棺材中的寶貝盜光,還將慈禧太后乾癟的屍體粗暴地丟到棺材外面,讓她到外面享受風涼去了。

    已經遜位的溥儀當時寓居天津,他得到訊息,身穿喪服,對著清東陵的方向,擺上香案,先是一陣痛哭,接下來,召集清王朝的遺老遺少,兵分兩路,一路向政府施壓,嚴懲盜墓者;另一路人馬由載澤、寶熙等人帶領,他們乘汽車趕到清東陵,負責給慈禧太后進行第二次斂葬。

    溥儀的祖墳被挖,他在天津越想越氣(這事估計放在誰身上都生氣)。他就拿起筆來,唰唰唰,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張《殺孫殿英圖》。

    溥儀的字寫得不錯,可是他的畫純屬小學生的水平,這幅畫上,一共有三個人,繩捆索綁,袒露上身,跪在地上,相貌兇狠醜陋的就是盜賊的元兇孫殿英(溥儀沒有見過孫殿英,故此,他畫上的孫殿英實在太寫意,也就是說,跟孫殿英的相貌差十萬八千里)。

    畫上的孫殿英面前站立著兩個大俠,一男一女。那位女俠客,手持武器,一下刺穿了孫殿英的咽喉,那位男俠客左右手中,各握有一匕首、一單刀兩種武器,匕首刺進了孫殿英的左腿,給他放血,而那把單刀揮舞起來,好像要削掉孫殿英的腦袋!

    這幅畫從表面上,可以被這樣解讀:我血性男兒,剛烈女子,都應對孫殿英這樣的盜墓賊誅殺之。

    1:那個男人面帶猥瑣的笑意,應該是溥儀內心真實的寫照!

    我們都知道,心懷恨意,手舉利刃,殺死仇人時,復仇者應該面目猙獰才對。

    單雄信為兄長報仇追殺李世民(面目猙獰)

    武松為哥哥報仇殺掉西門慶(面目猙獰)

    小編認為,畫上這個男子應該代表著溥儀自己。溥儀當時雖想急於復辟,但和日本人穿一條褲子,他也知道這是當漢奸,故此,他也非常躊躇。孫殿英挖了溥儀的祖墳,正好給了溥儀一張上日本人賊船的船票,這“挖祖宗墳”的惡事一出,不僅堵住了反對者的嘴巴,也讓溥儀跟日本人一路飛奔,有了“站住腳”的理由——都是你們給逼的!

    故此,畫上代表溥儀的男子,才會面露猥瑣的笑容!

    2:畫上女子未纏足,髮髻也不是清末民初的頭型,故此,她並不是中國的女子,應該是日本婦女。清末民初的女子以纏足為美,雖然當時的清朝早已滅亡,但清朝的遺風尚在。女子不纏足,想要嫁人都難。

    (上面是清末民初,漢族和滿族女子的頭髮模樣)

    (日本女子垂髪和大垂髪的頭髮模樣)

    清朝統治者,比如皇太極就於崇德三年(1638年)諭旨:有效他國(明朝)衣冠、束髮裹足者,治重罪!

    儘管有滿族女子不纏足說,但漢族的文化太強大,以至於滿族婦女入關後,逐漸向漢族的纏足文化靠攏,八旗女子發明了一種不同於漢族的纏足方式,她們把腳纏得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條兒。

    從畫上女子腳上穿得又長又大靴子可以看出,她並非漢族和滿族的婦女,而她的面目又特像華人,可以判斷,這名女子應該是——日本人。

    從那名女子的頭型上看來,她的頭型也非當時華人的頭型,應該是日本婦女的頭型(垂髪和大垂髪的簡化版)。

    3:從那女子手持的兵刃可以看出,那個女人就是日本人。

    (戚繼光用過的直刀)

    上面是中國直刀,中國直刀在清朝基本絕跡

    這個是日本直刀

    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有直刀出現過,比如明代的戚家軍,但到了清代,這種兵器基本滅絕,那名女子手持的兵刃並非中國的兵刃——寶劍,而是日本富有代表性的兵器直刀。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溥儀畫畫是有目的的,他是在警告民國政府,如果你們不能抓住孫殿英正法,替我出氣,我就要藉助“友邦”的力量,認日寇當“娘”,自助完成復仇了……

    孫殿英盜墓後,他將盜竊來的寶貝,賄賂了民國政府的高官,致使盜墓巨案,最後不了了之,溥儀藉著怒火難平的理由,開始有目標的復辟,一場當漢奸的鬧劇便開始上演……

    1932年3月1日,也就是慈禧墓被盜的5年後,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持下,在東北長春建立了不得人心的偽滿州國政權,這個政權只是風雨飄搖地維持了14年,便於1945年土崩瓦解了!……

  • 5 # 公元前

    1928年,孫殿英帶領手下將慈禧太后墓中的財物洗劫一空,孫殿英還將慈禧太后乾癟的屍體丟到了棺材的外面,讓慈禧受盡了凌辱。

    當時寓居天津已經退位的溥儀,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他身穿喪服,面對著清東陵的方向,擺上香案,大聲痛哭,隨後,他召集前清的遺老遺少,兵分兩路,一路向當地的政府施壓,要求嚴懲盜墓者孫殿英;另一路人則由載澤、寶熙等人乘坐汽車趕到清東陵,給慈禧太后進行第二次收斂入葬。

    後來,溥儀在天津越想越氣。於是他順手拿起筆,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張《殺孫殿英圖》。雖然溥儀畫的並不怎麼樣,但是在《殺孫殿英圖》這幅畫上,一共有三個人,被繩捆綁的是孫殿英,他袒露著上身,跪在地上,相貌十分醜陋,因為溥儀從來沒有見過孫殿英,所以畫上的人和孫殿英的相貌相差十萬八千里。站在孫殿英面前的是一男一女。女的手持刀器,刺向孫殿英的咽喉,男的手中有兩種武器,一把匕首、一把單刀,匕首刺向了孫殿英的左大腿,單刀好像要砍向孫殿英的腦袋!這幅畫表達的含義是:血性男兒,剛烈女子,都應該誅殺像孫殿英這樣的盜墓賊。而那個手拿兩把武器面帶猥瑣笑意的男的,應該是當時溥儀內心的真實寫照!溥儀心懷恨意,手舉利刃,要殺死仇人。

    畫上手拿兩種武器的男子就是溥儀自己。當時溥儀雖然和日本人穿一條褲子,但他也知道他是漢奸,所以,他也非常躊躇。而孫殿英挖了慈禧的墓,正好給了溥儀上日本人賊船的好藉口,孫殿英盜墓案一出,不僅堵住了反對者的嘴,更重要的是把溥儀推給了日本人,那麼溥儀也有更好的理由——都是你們給逼的!

    在慈禧墓被盜的5年後,也就是1932年3月,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他在東北長春建立了漢奸政府偽滿州國政府,但是溥儀的偽滿洲政權在風雨飄搖中,只維持了14年,就土崩瓦解了!

  • 6 # 舊事新題

    孫殿英盜東陵後,溥儀差點氣背過氣,發誓殺孫報仇,並手繪《殺孫殿英》圖,圖說簡單直接,無所掩飾,可見溥儀怒火之大。他在《我的前半生》回憶錄中曾寫到:我心裡燃起無比的仇恨怒火,向空發誓,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只可惜東陵案3年後,便作了偽滿洲的傀儡皇帝,自己的身子和帽子都屬於了日本人。即使與孫有不共戴天的家仇,也沒有機會報仇了。而此時,大清早已不在,那點所謂的皇家尊嚴又剩幾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熟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就是適應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