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琅琊榜》這部劇,它可以有多種形式劃分,比如你可以將它理解為是一部梅長蘇為赤焰舊案翻案的復仇劇,又或者你可以將它理解為一部講解靖王如何上位的歷史劇。
而後者這個劃分,靖王究竟是如何成功上位的?這裡面的過程其實極其嚴謹,但這種嚴謹卻是被多數人給忽略的一段風雲,下面我們便簡單的去覆盤一下靖王為何可以上位。
在梅長蘇未入京城之前,彼時的靖王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七個字:沒人、沒權、沒民心。
由於靖王自身性情的耿直,以及他與祁王等人的關係太深,赤焰舊案發生以後,靖王便逐漸的從皇子團的第二(第一自然是前祁王)淪為了皇子團的第三開外。
梁帝的不喜歡和不待見,直接導致了靖王遠離在了朝局之外,此時的朝局之中六部被現太子與譽王五五分賬。
除了京城內的黯淡無光外,在整個大梁國度,靖王同樣是沒有威望和口碑的,即便靖王打了頗多硬仗,力保了大梁邊境安穩,但對於生活在腹地之內的更多大梁百姓,靖王是一個不被人知曉和尊重的皇子。
所以我們會發現,梅長蘇想要輔佐的這位靖王,要權沒有權(沒有在京城之中手握大權),要人沒有人(梁帝不喜歡,六部不待見),要民心沒有民心(天下人並不知曉靖王),而這樣的人如何可以上位?
答案?其實很簡單!
是的,上位的答案便是缺啥就給啥,靖王不能上位是因為缺少了那三樣東西,那梅長蘇只需要把這三樣東西從太子、譽王手上搶過來給到靖王,事情不就得以解決了麼?
所以在靖王上位的整個過程中,起到最大助力和關鍵性節點的事件,恰恰分別就是為了處理前面所提到的那三件東西。
我們依照時間節點,先說第一件:慶國公侵地案。
電視劇開局的第一集中雙煞幫和譽王人馬,追殺一對老夫妻到了江左地界,此時因為飛流與梅長蘇的出現,卓青遙保護的老夫妻才成功逃脫。
很多人以為這件事只是梅長蘇為了削弱譽王勢力,其實不然,這是梅長蘇送給靖王的第一份大禮,它解決的便是靖王缺人的問題。
在梅長蘇的安排下,慶國公案成功的上達天聽,其後又在梅長蘇的指點,蒙摯的演戲下,靖王成功的取代了譽王與太子,成為了主審這個大案的唯一皇子。
梅長蘇對蒙摯說,靖王已經沉寂了太久,他需要一件可以讓他重回視線焦點的事情,這個事情便是主審侵地案,但梅長蘇並沒有說出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便是收買大臣,培植親信。
在靖王去往刑部、大理寺挑選協助的官員之前,梅長蘇塞給了靖王一個紙條,上面寫著一排名字。
這些人便是梅長蘇精心挑選出來,送給靖王的心腹和勢力,這批人的共同特點是能力很強,品行端正,但均鬱郁不得志。
此時靖王挑出他們,給了他們一個展現能力的機會,他們自然會對靖王懷有感恩之心,等到這批人在未來掌握各個部門機要時,他們自然便也成了靖王的人。
所以慶國公一案,是梅長蘇為靖王安排的收人戰,只此一戰靖王便一躍成為了朝中有人的皇子,我們再說第二件:謝玉倒臺。
謝玉倒臺之前的品級是巡防營一把手,這是一個離皇帝第二近的部門(第一近的是禁軍),他掌握著半個京城的軍隊排程和安防保護,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看起來不起眼,但實權很大的崗位,然而只有謝玉倒了,這個職位才會空出來。
於是它成了梅長蘇送給靖王的第二份禮物。
在這個步驟中,靜妃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正是因為靜妃的突然復甦,加快和堅定了梁帝將巡防營交給靖王的決心,具體過程此處不再贅述。
當解決了缺人、缺權之後,靖王還差什麼?答案是民心,或者說是舉國都知道的功績。
這一次靖王依靠的是賑災,自古以來賑災賑的好的,都會成為百姓心中的神靈,所以如果靖王可以在賑災一事中表現突出,那靖王便會在有人、有權之後又有了莫大的民心。
當然災荒不是梅長蘇安排的,但能讓靖王去負責此事卻是梅長蘇籌劃的(依照天氣以及過往的情況,是否會發生災害理論上也具備一定的可預測性)。
在第二件謝玉倒臺的那件事發生以後,太子便已經淪為了邊緣人,再加上太子在太皇太后喪禮期間做出的荒唐事,此時能夠與靖王競爭去賑災的人選只有譽王。
其後在一頓操作猛如虎的大殿辯論後,譽王基本拿下了這一次的賑災名額,但梅長蘇卻說:“我安排了一個天大的雷,即將砸向譽王!”。
最終在這個雷砸下以後,靖王拿到了這件差事,由於靖王的行動迅速,作風硬朗,加之他本就有的一顆愛民之心,賑災一事中靖王幾乎做到了完美,另一邊的譽王則聲望降到了最低。
三件事後,靖王功成大半,上位之路也已基本走到終點,而靖王的這條上位之路,其實不僅僅適合靖王,它適合所有的一切權利爭鬥,自古以來便是誰有人有權有民心,誰就擁有天下。
關於《琅琊榜》這部劇,它可以有多種形式劃分,比如你可以將它理解為是一部梅長蘇為赤焰舊案翻案的復仇劇,又或者你可以將它理解為一部講解靖王如何上位的歷史劇。
而後者這個劃分,靖王究竟是如何成功上位的?這裡面的過程其實極其嚴謹,但這種嚴謹卻是被多數人給忽略的一段風雲,下面我們便簡單的去覆盤一下靖王為何可以上位。
01:原來的靖王在梅長蘇未入京城之前,彼時的靖王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七個字:沒人、沒權、沒民心。
由於靖王自身性情的耿直,以及他與祁王等人的關係太深,赤焰舊案發生以後,靖王便逐漸的從皇子團的第二(第一自然是前祁王)淪為了皇子團的第三開外。
梁帝的不喜歡和不待見,直接導致了靖王遠離在了朝局之外,此時的朝局之中六部被現太子與譽王五五分賬。
除了京城內的黯淡無光外,在整個大梁國度,靖王同樣是沒有威望和口碑的,即便靖王打了頗多硬仗,力保了大梁邊境安穩,但對於生活在腹地之內的更多大梁百姓,靖王是一個不被人知曉和尊重的皇子。
所以我們會發現,梅長蘇想要輔佐的這位靖王,要權沒有權(沒有在京城之中手握大權),要人沒有人(梁帝不喜歡,六部不待見),要民心沒有民心(天下人並不知曉靖王),而這樣的人如何可以上位?
答案?其實很簡單!
02:缺啥就給啥是的,上位的答案便是缺啥就給啥,靖王不能上位是因為缺少了那三樣東西,那梅長蘇只需要把這三樣東西從太子、譽王手上搶過來給到靖王,事情不就得以解決了麼?
所以在靖王上位的整個過程中,起到最大助力和關鍵性節點的事件,恰恰分別就是為了處理前面所提到的那三件東西。
我們依照時間節點,先說第一件:慶國公侵地案。
電視劇開局的第一集中雙煞幫和譽王人馬,追殺一對老夫妻到了江左地界,此時因為飛流與梅長蘇的出現,卓青遙保護的老夫妻才成功逃脫。
很多人以為這件事只是梅長蘇為了削弱譽王勢力,其實不然,這是梅長蘇送給靖王的第一份大禮,它解決的便是靖王缺人的問題。
在梅長蘇的安排下,慶國公案成功的上達天聽,其後又在梅長蘇的指點,蒙摯的演戲下,靖王成功的取代了譽王與太子,成為了主審這個大案的唯一皇子。
梅長蘇對蒙摯說,靖王已經沉寂了太久,他需要一件可以讓他重回視線焦點的事情,這個事情便是主審侵地案,但梅長蘇並沒有說出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便是收買大臣,培植親信。
在靖王去往刑部、大理寺挑選協助的官員之前,梅長蘇塞給了靖王一個紙條,上面寫著一排名字。
這些人便是梅長蘇精心挑選出來,送給靖王的心腹和勢力,這批人的共同特點是能力很強,品行端正,但均鬱郁不得志。
此時靖王挑出他們,給了他們一個展現能力的機會,他們自然會對靖王懷有感恩之心,等到這批人在未來掌握各個部門機要時,他們自然便也成了靖王的人。
所以慶國公一案,是梅長蘇為靖王安排的收人戰,只此一戰靖王便一躍成為了朝中有人的皇子,我們再說第二件:謝玉倒臺。
謝玉倒臺之前的品級是巡防營一把手,這是一個離皇帝第二近的部門(第一近的是禁軍),他掌握著半個京城的軍隊排程和安防保護,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看起來不起眼,但實權很大的崗位,然而只有謝玉倒了,這個職位才會空出來。
於是它成了梅長蘇送給靖王的第二份禮物。
在這個步驟中,靜妃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正是因為靜妃的突然復甦,加快和堅定了梁帝將巡防營交給靖王的決心,具體過程此處不再贅述。
當解決了缺人、缺權之後,靖王還差什麼?答案是民心,或者說是舉國都知道的功績。
這一次靖王依靠的是賑災,自古以來賑災賑的好的,都會成為百姓心中的神靈,所以如果靖王可以在賑災一事中表現突出,那靖王便會在有人、有權之後又有了莫大的民心。
當然災荒不是梅長蘇安排的,但能讓靖王去負責此事卻是梅長蘇籌劃的(依照天氣以及過往的情況,是否會發生災害理論上也具備一定的可預測性)。
在第二件謝玉倒臺的那件事發生以後,太子便已經淪為了邊緣人,再加上太子在太皇太后喪禮期間做出的荒唐事,此時能夠與靖王競爭去賑災的人選只有譽王。
其後在一頓操作猛如虎的大殿辯論後,譽王基本拿下了這一次的賑災名額,但梅長蘇卻說:“我安排了一個天大的雷,即將砸向譽王!”。
最終在這個雷砸下以後,靖王拿到了這件差事,由於靖王的行動迅速,作風硬朗,加之他本就有的一顆愛民之心,賑災一事中靖王幾乎做到了完美,另一邊的譽王則聲望降到了最低。
三件事後,靖王功成大半,上位之路也已基本走到終點,而靖王的這條上位之路,其實不僅僅適合靖王,它適合所有的一切權利爭鬥,自古以來便是誰有人有權有民心,誰就擁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