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斷了線的風箏
-
2 # 有勇知車
蔚來汽車
一開始做了超跑EP9對標的是特斯拉和賈老闆的FF,後來因為造價太貴(售價為120萬美元約860萬人民幣)沒法量產,後來做了ES8(中大型SUV)、ES6(中型SUV)、其實是借鑑了李想的造車思路,後者做了SEV(小型電動車)適合市區年輕白領夫婦開,SUV(理想One)中大型SUV,只不過李想在做SEV的專案因為沒有市場一在轉型,先從家用轉做租賃後又到共享,一陣折騰轉做中大型SUⅤ,從這方面講也和國家層面有關,新能源補貼越來越緊,對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靠騙補貼的方式走不遠。
對比其它如北汽,東風,吉利廠家來說蔚來如果選擇和這些廠家競爭無疑是以卵擊石,這些廠家有完整的生產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只需要改造的是動力系統及輸出系統。蔚來只有切入長城和比亞迪這個SUV的市場領域才有一定的競爭力,(中高階新能源車企基本朝著這個方向)。
對比其他幾家新能源企業尉來入局早,有一定的技術優勢,而且中國有14億人口,面臨工業製造轉型升級,和國外比汽車工業100多年中國的汽車工業才30多年,還有一定的差距。而現在新能源汽車和國外同時起步,中國也只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才有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
-
3 # 徐度光陰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有賣10萬的賓士嗎?不管你是否認同,蔚來的品牌戰略是走中高階的,這決定他不會去底端市場廝殺。即使後續有,估計也會走投資或者合作的方式,或者創子品牌,類似華為和榮耀。
-
4 # 三十問車
從最開始的消費人群來說,新能源車的目標受眾及車主都是經濟收入不錯及願意嚐鮮的人,這一點可以從最早的特斯拉車主上可以看出來。根據他們的需求造車,一方面是有人買,另外一方面,高價車的利潤更大,比薄利多銷更能事半功倍。
其次,從品牌的定位來說,高開高走,低開低走。高階汽車品牌一直在自主品牌中非常稀缺,由於剛開始走的就是薄利多銷、又大又便宜的路徑,這導致他們不僅要面臨更激烈的價格戰、更大的市場風向,也會讓向上之路異常艱難。而這些也是自主品牌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在原有的產品體系內增加一個高階品牌,從而提升這個品牌的調性。對汽車行業來說,只有廉價的品牌是不夠的。所以,從最開始,蔚來就把自己的定位定得比較高。有誰見過ABB要去搶自主品牌車生意的。
至於到現在為什麼都沒有生產十幾萬的車,除了上述說的這個價位的車型競爭很大外,另外的原因是,重新開一條生產線並不是他們容易,尤其是在當前蔚來資金吃緊,銷量不明朗的前提下。
-
5 # 充電樁運營引導者
低價什麼都吃不到,一批傳統車企10萬多的車,蔚來那什麼和人家競爭?20萬以內老牌車企都有佈局,只能走別人沒有佈局到的車型,同時滿足華人面子問題
-
6 # 逍遙181016915
蔚來的方向正確,中國汽車製造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檔次太低,蔚來不是賣高價而是物有所值,車的效能特別是做工遠超特斯拉,中國需要在高階發力
回覆列表
說到底,走這條路其實是蔚來分析局勢後最明智的選擇。只有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些已經有足夠規模的企業才適合去低價緊湊車型的紅海去靠拼成本廝殺,新創車企走這條路,不但因為與供應鏈的議價能力問題,成本很難與之匹敵。即使能夠匹敵,薄利多銷模式的“多銷”,也是新創車企和還在起步中的電動車市場很難做到的。而真的“多銷”以後,也很難管控尚不成熟的電動車技術的各種品質風險。
可以說,蔚來的這條高舉高打的策略,看似冒險,卻恰恰是唯一正確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