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家倆姐弟

    眾所周知,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環境,即使是美國的文盲,因從小到大生活在該語言環境中,必然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現在學習英語的途徑有義務教育、培訓機構、自學。

    義務教育,沒有英語環境,大部分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10年英語學習生涯,只會記得一些常用單詞,寫作水平差、看不懂文章,更不要提口語交流,簡直就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自學,基於義務教育的語法基礎,音標。先使用“百詞斬”掌握7000個考研單詞後,再聽懂一部美版電視劇,同時透過“HelloTalk”或“Tandem”與國外想學習中文的友人交流英語,包括影片、語音、文字,最好選擇英國或美國的。優勢是免費,環境,隨時學習,訓練發音,交朋友,交流文化,但如果考慮商務英語,應該還要強化商務單詞和商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如果沒有英語基礎,建議還是先參加培訓班或自學基礎。

    總結,學習一門語言,環境真的真的真的十分重要。如何學習好,可以參考我們如何學習中文,無非就是掌握語法基礎的前提下,學習更多的詞彙,然後在語言環境中不斷地使用和調整。無論是義務教育、培訓機構還是自學都是這樣的過程。

    本人目前30歲,職位是軟體專案經理兼技術經理,已經意識到英語對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面對網路全球化,如果想更好地瞭解外面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那麼最好趕緊強化英語。學好英語是一輩子的事,同時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更真實的外語環境,免於重走自己的舊路。基於我的水平已經過4級,所以自己的計劃是先使用“百詞斬”熟練掌握7000個考研單詞(計劃是半年完成,目前已執行1/3),再聽懂一部美版電視劇,然後使用“HelloTalk”或“Tandem”跟外華人交流英語,從而再提升聽說讀寫等能力。

    最後,祝大家學習順利,加油,共勉!

  • 2 # 英語五步法

    如何更好地學英語?是許多學生難以抑制的訴求,但是很少有人能突破桎梏,在圍城以外進行思考和觀察。彷彿畫地為牢,永遠不能突破這個圈子的限制。

    更好地學英語並不意味著換一本更好的教材,換一個更好的老師,換一個更好的學習的環境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就能根本解決的。前提是學生不能換。學生不能換就對了,因為問題並不出在學生身上。

    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好的方法。僅此而已。這個方法其實是做起來更為簡單的一件事,但是想到這個方法並願意嘗試這個方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簡單的事情為什麼不願意去做?這就和人們的眼界眼光思考有關係。

    邵老師一直在提醒大家,傳統英語學習方法是導致學習過程中許多不良結果、不良習慣、不良感受的根源。主要就是因為它不符合語言的內在規律,片面強調在建造一座大廈中“磚頭”的作用。這種方法一旦實施,想讓學生感覺不難受都不行。

    學生們學了十幾年,不知所終、渾渾噩噩、怨聲載道,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斷地否定英語,不斷地攻擊英語老師、英語教材、非英語環境,等等等等。最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只好棄之如雞肋。

    換一個全新的方法,一個非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開始可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比如兩到三個學期,在適應的過程中同時就翻身了,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感受?邵老師曾有日壇中學高一班裡英語倒數前四的學生,改用五步法學習英語,在第三個學期期末英語考了班裡第三名,成了前茅。

    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做起來也十分容易。不需要毅力,正常人都能做到。但是思想轉變非痛下決心不可,因為要否定過去十幾年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甚至捎帶一些感情色彩要否定某個英語老師的教學思路。花三個學期的時間成功地做到雞窩裡飛出金鳳凰,比以後繼續不斷地在苦海中撲騰、回頭無岸要強百倍千倍。

    邵老師推薦“五步法英語”,一種非傳統英語學習方法,已經有20年的歷史,非常成熟。基本情況是: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按照母語學習規律,藉助漢語中文幫助英語學習,沒有死記硬背單詞,不用鑽研語法,先英語後英文,始於聽說,臻於讀寫;覆蓋英語學習全過程,兩年之內完成英語/英文學習,達到聽說讀寫使用自如。

  • 3 # 根深老師講英語

    英語學習不是一蹴而成的,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沒有捷徑,但是也不要走彎路。

    首先要制定計劃和學習目標然後要過這幾關

    1,字母要過關

    會讀,會認,會寫。無序認讀秒認識。

    2,48個音標要過關

    製作48個卡片,無序打卡,秒反應。可以系統的學習音標和拼讀規則

    3,單詞關

    沒有詞彙量,一切都是多餘。單詞三要素音,形,義要統一。以短語或句子為單位,去記憶單詞。比如記憶good的時候,你可以透過短語 good morning,have a good day去記憶。會讀,會寫,知道意思。

    4,聽力和口語關

    發音多模仿以英語為母語的外華人,口語要經常說。制定計劃,堅持。由易到難,多做筆記。

    5,多閱讀

    啟用所學單詞,短語,知識點。

    6,多總結

    你可以做的更好!

  • 4 # Tayiner

    外語學習一定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革新學習理念和方法一定會有效減輕學習的痛苦感而增加幸福感。把閱讀(寫作)與表達結合起來的學習理念和方法是我個人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革命性教學教研成果,但由於諸多原因並不為人知曉,更談不上普及。簡單說來就是把海量的閱讀材料(加上寫作範文)用口頭表達復現,可以單人或多人操作,當然有老師在跟前做效果會更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天天做,每天保證足夠的量。學習的效果很快就會顯現。。。。。。

  • 5 # 自然習英語

    可以採用聽說讀寫四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一一突破,每突破一個階段其實為下一個階段積累了很多素材,很多知識,這邊從前面兩個階段聽說給出建議;

    首先聽力階段;需要大量的輸入,但是輸入必須是有效率的,這邊就牽扯出來了,聽力材料的選擇,如何選擇好的聽力材料,可以用兩點出來,第一點,找到自己喜歡的點,比如動漫,比如talk show,等,第二點,在從這類中找出自己適合的素材,難度適合自己的;這兩點主要是讓你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會乏味;接下去就是聽力的問題了,聽力需要認真的聽,不是走馬觀花的聽,需要認真的聽懂每個音,每個單詞,包括連讀,弱讀,略讀,而且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有學習價值的,你需要捕獲高頻句子,這樣的句子才是有訓練價值,學習價值;這邊再舉個時態上面的例子,讓你知道如何去學習,比如: I did what you asked. 這邊你發現都是過去時態,怎麼學習呢?首先聽到這句話,你不要想著去翻譯,直接將畫面切換到過去,比如一個發黃的畫面,對應著這樣的一句話一個時態,然後畫面中的事情就是這個話的意思。

    第二說;

    有了聽的大量輸入,以及捕獲了大量的高頻素材,接下去就訓練,不要急,自己跟自己對話,自己想好了場景,畫面,自己去塑造,去練習,等到水平差不多的時候,你再找到老外或者去參加英語角,這樣對你的提升才是有效的;

    訓練英語思維:就是聽到聲音,想象對應的英語畫面,不要去嘗試翻譯,用畫面感去理解;

    比如cat對應貓的圖片, dog對應狗的圖片;he is running 對應他正在跑步的圖片;以這樣的方法去訓練,用英語去思考;

    回答完畢;

  • 6 # RocEnglish

    你是否曾因為英語成績不佳,而與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你是否曾因為不會簡單的郵件交流,而錯失了國外大額訂單?你是否曾因為無法開口說英語,而錯過了升職加薪?你是否羨慕別人能夠和老外進行無障礙交流,能夠說一口流利地英語?你是否曾因為英語基礎不好,而放棄學習英語?……如果有,只要有一種情況,那麼,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英語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譯;而英語的學習,也應對應從這幾方面去入手。因為每項能力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各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本文就不單獨針對每項能力總結方法了(後期將會陸續推出),而是以適用性和實用性為主。一書一劇一閱讀,外加一本,不到一百讓你零基礎自學成英語通。

    一書:找一本合適的教材

    英語學習,必須要有紙質的學習教材。雖然現在網路發達,隨時隨地可以學習,但紙質書更直觀,更能激發人學習。目前,市面上關於英語學習的教材可謂是琳琅滿目,選擇不可謂不多,但推薦大家首選《新概念英語1&2》。《新概念英語1&2》正版教材,各大書店均有售,兩本書不到人民幣七十塊,或者也可在網上購買,方便快捷。

    為什麼?新概念1完整地講述了英語學習體系,學習的都是最基礎的、最常用的詞彙、句型、話題。每個單元有兩篇課文,學習時間大概需要一小時。新概念2則增加了俚語和英美文化的滲透。課文都是圖文結合,將語法知識和單詞融入到情景對話或描述性文字當中,非常符合中國英語學習者的特點和學習習慣。

    那麼,怎麼用好這本書呢?預習,學習,複習!

    預習:對每課知識,進行學前預習,主要是瞭解大致內容以及自己學習的難點。可以跟著音訊聽一聽。

    學習:精讀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讀懂重要句型及新單詞!不認識的單詞,一定要查出具體的意思以及應用,可寫上一兩個例句。

    複習:每課課後,反覆跟讀音訊(注意發音),反覆練習場景對話直至背誦出來,默寫重要句型及重點句子。在學習下一課之前,再次通讀一遍全文。以14天為一個週期,迴圈滾動複習之前學過的內容(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一般,記住後的東西,14天后就會記得很牢)。

    吃透新概念1和2,詞彙量大概能夠達到高中水平,綜合運用能力能達到雅思4.5,如果是出國遊,衣食住行等普通的日常交流肯定沒問題。

    ▽▽

    找一部自己喜歡的美劇或英劇

    怎麼選?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是感興趣的題材,或是喜歡的演員等,選擇一部自己喜歡的電視劇。例如:如果對心理學感興趣,《犯罪心理》、《別對我說謊》會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喜歡刑偵題材,可以看《致命武器》等;如果喜歡演員溫特沃斯-米勒,可以看《越獄》等。此外,廣受好評的練習英語的好影視劇,《老友記》、《絕望的主婦》、《紙牌屋》等,也可以挑選一兩部來拆解。很多電視劇,都可以在網上線上觀看或免費下載。

    怎麼看?首先,不是有名的或感興趣的劇都要刷一遍,畢竟有名的劇太多而有可能你的興趣也太廣就不要自我傷害了。精選一部或兩部,最多不要超過三部。

    第一遍:聽電影原聲,看電影字幕(中英文),將覺得經典或有用的句子、以及新單詞,拿本子記下來,看懂整個劇情;

    第二遍:聽原聲,看英文字幕,跟說臺詞,滲透細節;

    第三遍:聽原聲,關掉字幕,邊聽邊理解邊記憶。經典臺詞,可以按照14天的週期去複習,背誦及默寫。

    ▽▽▽

    一閱讀:找一本感興趣的英文原著

    讀什麼?建議選擇短小且薄的書,一般可選暢銷書,最好是分章節的那種小書。必須要是原著!電子版的或紙質的都可以,例如:米奇-阿爾博姆的(Tuesdays With Morrie《相約星期二》),史蒂芬-柯維的(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很多英文原著,都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

    怎麼讀?

    第一遍,通讀:這一遍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或是難以理解的句子,不要去查詞典或是進行長難句分析,而是一鼓作氣直接讀下去。不懂的,連蒙帶猜,根據上下文去猜測理解,讀懂書的大致內容。你會發現,有的詞或句子,練習上下文,或是後面的章節,可能之前的難點就理解了。這是一個潛移默化提高英語理解能力,而又事半功倍的事情。

    第二遍,分章節細度:每次以文章的一段或是一個章節為單位,查出通讀後還是不知道的單詞,拆解分析不理解的長難句。讀懂書的語言精華,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和昇華,有助於你更深刻的語言學習。

    ▽ ▽ ▽ ▽

    準備一個漂亮精緻的大筆記本

    什麼?對,你沒有看錯,就是要準備一個漂亮精緻的大筆記本,紙質,必須的!務必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務必選擇手感好的紙張。悄悄告訴你,在好多地鐵站門口或是學校外面,都有小推車賣不錯的筆記本,10-25人民幣必能買你舒心,絕對物美價廉!

    怎麼用?分三個模組:

    寫下新概念學習中的重難點詞語、句型、不認識的單詞及拓展;

    記下刷劇過程中的經典臺詞,不認識的單詞及拓展;

    摘錄英文原著中的優美詞句,不認識的單詞及拓展。

    你會發現,這三個模組中,共同的是生詞及拓展。這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單詞的重要性!單詞就像是蓋房用的磚,磚越多,你可蓋的房子就越大。生詞的複習,建議每天覆習20-30個,14天為週期滾動讀、寫、默。

    就像計算機一樣,英語的習得就是輸入的過程;英語的運用,就是輸出的過程。輸入大於輸出,方能如魚得水,運用自如。學習英語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正確的方法+長期不間斷地堅持,才能使得量變的積累最終實現質變,進入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更高階段,真正讓英語為你錦上添花!行動起來吧!很喜歡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 7 # 英語深度學習

    網上的方法五花八門眼花繚亂,這裡提出自研的處方:首先要能正確地讀(模仿或看音標讀,就是要地道發音),其次就是要知道字/句的意思,然後就是聽說讀寫不斷積累同時透過在工作生活中使用來加強,能達到什麼水平最終取決於你花在英語上的時間,時間是唯一的良藥!

  • 8 # SS學英語

    樓上幾位都提到了“漫長而艱辛”,我想這也是題主來求“學習方法”的原因——怎樣才能“無痛學英語”?

    人不管幹什麼事,都是要費神費力的,想絕對“無痛”當然不可能。不過有可能做到“相對無痛”——就是過程中你感受到的快樂超過你的痛苦。

    想想你通宵打遊戲付出的腦力和體力,恐怕不比背單詞少。但不痛苦,對吧? 並不是打遊戲不累——可能比學英語還累,但是你獲得的快感可以完全抵消勞累的痛苦。

    所以,要想做一件事不那麼痛苦,甚至樂意做,前提就是有興趣。

    怎麼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呢?

    這恐怕要因人而異。

    我見過有球迷為了第一時間看好英超/NBA直播而拼命學英語,這算是一種案例。

    還有的是歷史迷,對世界史痴迷到一定程度,中文書籍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需要,很多歷史名詞、人名地名乃至著名文獻都不知道英文原文是啥他覺得無法接受,於是拼命學英語……

  • 9 # 廠長大人

    為什麼小朋友在學完新概念第一課後,能使用簡單且標準的口語和外教自如的進行交流?

    首先我們先想象一個場景,嬰兒是如何學習說話的。眾所周知的是,很多小朋友在上幼兒園開始-6歲才開始學習漢字和拼音。但是6歲之前的小朋友在進行簡單的交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況且在解放前沒有進行全民掃盲運動之前,中國絕大部分人是不識字的,尤其使用拼音來學習漢語發音,還是在民國時期才從歐美引入中國。難道絕大部分不識字,不會拼音的上下五千年的華人民,就不會說話,不能進行交流了嗎?

    嬰兒剛出生後的模仿慾望是很強的,除了哇哇大哭,模仿的第一個詞,絕對是“媽媽”,母親在教授嬰兒發音時,會一直髮出“ma,ma”這個聲音,讓嬰兒模仿。嬰兒剛開始模仿的發音不像,例如“mia,mia”、“mao,mao”、“mo、mo”,之類。並且在模仿發聲過程中,母親會不斷的糾正,發音正確會迴應他,形成正確的條件反射。

    所以嬰兒剛開始用哭聲吸引母親和所有人的注意力,最後發現使用,用”ma,ma”的發聲能特定的接受的媽媽的迴應。之後就會強化“ma,ma“和母親的聯絡。隨後其他的詞語的模仿, 短句的模仿都與”ma,ma“的模仿相似。

    雖然中國不同地區方言不同,但是對於嬰兒來講會很快學會本地區方言的發音。難道還有誰會教嬰兒說:

    “寶寶,我們的方言是怎麼發音的,跟東北話,天津話,湖南話,粵語,普通話有什麼不同?“,

    “寶寶,我們的語法結構是什麼,媽媽是個名詞,滾,是個動詞?”

    “寶寶,ma,有四個聲調,媽媽是第二聲?”

    簡直就是個孔乙己,茴香的茴有四種寫法?

    我們可以歸納一下。

    嬰兒-聽到聲音-模仿-發出聲音-負面回饋-糾正聲音-正面回饋-重複-強化。

    1聽覺(音訊發聲)-2聽覺(自己模仿發聲)-3聽覺(反饋)-4聽覺(強化)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語言的學習,主要是聽覺和模仿。在不能理解其含義的狀態下,只要有符合自己預期的行為反饋。這個單詞或短語 就會和 特定的行為產生連線,並且不斷的到強化。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經過大量的模仿,聯絡,反饋後。經過自己的加工和理解,就會演變成比較複雜的交流體系。

    八神四聽語言學習法:

    定義:呼叫起八種神經,使用一聽音訊,二聽模仿,三聽反饋,四聽強化,進行語言學習,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生物學上非常有趣的現象:

    1. 天生的瞎子,在學習說話是沒有障礙的。2. 天生的啞巴,在理解別人講話時也沒有障礙。3. 但是天生的聾子,往往也是啞巴,雖然他的發音系統沒有任何缺陷。

    更多的內容可以關注bashen_8god

  • 10 # 耐斯哥小帥帥

    學好英語,這是很大的一個範圍,英語包括方方面面,單詞,語法,口語,發音等。個人覺得樓主問的應該是學校裡的考試英語,那麼從這個角度出發,學好英語的範疇也就縮小了好多,畢竟全能型學好難度較大,針對學校裡的英語,需要掌握好如下

    第一,詞彙,詞彙包含單詞與片語,這點認真複習好學校裡的課本就好,這是基礎。

    第二,學好語法知識點,這個沒什麼好的方法,跟著學校進度走,不會就問就補。其實,對於應試英語來講,這兩點能掌握好,考試絕對不愁考不到高分,因為目前中國的考試就是這樣的。

    第三,要盡力學好發音,這點相比較前兩點,對於考試英語來說不是那麼重要,但是發音能幫助你記單詞,對後來更好層次的英語學習來說,比如日常溝通等,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後,英語還涉及到語言學,英美文化,這個力所能及吧,能掌握多少掌握多少。畢竟這是對高等教育的英語專業的學生有要求。

  • 11 # 小周維修記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學英語需要有耐心,持久,死背只是一種方式,要懂得靈活記憶法,這樣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口語才會標準。

    我認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學習,比如愛看電影,選擇一些英語片,愛唱歌選擇一些英語歌,平常下載一些線上英語軟體,帶上耳機多練練,但是要過6級7級還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英語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譯;而英語的學習,也應對應從這幾方面去入手。因為每項能力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各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本文就不單獨針對每項能力總結方法了(後期將會陸續推出),而是以適用性和實用性為主。一書一劇一閱讀,外加一本,不到一百讓你零基礎自學成英語通。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2 # 英語百科全書

    如何學好英語?

    不知題主是給自己問還是替學齡段學生問,年齡段不清楚,英語基礎也未說明。題主問題稍過寬泛,即比較籠統!那我儘可能根據學英語的共性(適合絕大多數英語學習群體)來詳述一下如何學好英語,以便題主和有同樣問題的人作為參考。

    學英語都要學什麼?有什麼用?

    答:首先,英語是一門語言。如果是單純語言學習主要包含兩大板塊,即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語言知識包含:語音、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

    詞彙學習,不論是哪個學齡段和群體,都必不可缺。大綱詞彙量要求小學800左右,初中1700左右,高中3500左右。水平很高的學生詞彙量基本在此基礎上翻一番甚至更多。另外,出國學生需要語言考試,主流的英語語言考試有託福和雅思。要想考個好成績,詞彙要一萬出頭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詞彙量高了成績不會很差。

    語法學習,小學高年級開始接觸,但是淺嘗輒止。到了初中開始加量不加價,當然主要涉及的都是初級語法。像十大詞類中的主要詞類,主要的幾個時態,常見的狀語從句,賓語從句,定語從句(淺嘗輒止,高中定從為重難知識點)和被動語態等。

    語音,詞彙和語法這三個方面,作為學生一定要著重學習。詞彙和話題這倆版塊,成年人可以側重學習。

    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任何非英語國家學習者在非英語環境下都避免不了學習翻譯這個技能。對於native speaker他們來說只需掌握聽說讀寫這四方面語言技能)

    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語言技能是聽、說、讀、寫這樣一個排序而非其他組合的排序?(如,讀寫說聽、說讀寫聽、寫讀聽說等其他排序)

    其實大家想想學習母語這個過程就明白了。當我們剛出生時候這四方面技能只有“聽”這個技能,所以只能先聽。等到一兩歲時候學會了說話,這個時候就get到了“說”這個技能。慢慢地長大到上學後,逐漸我們修煉了“讀”和“寫”這兩個技能。母語學習如此,英語學習其實也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聽說讀寫是這樣一個不可顛倒順序的原因。

    聽~輸入。這個過程從一出生一直伴隨我們,因此學英語也要大量的聽!聽什麼呢?聽教材詞彙,課文,英文歌,電影,新聞等等。

    說~輸出。好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大學畢業後還是說不了幾句英語。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沒有語言環境。二,害羞,沒有信心。三,英語發音太爛,不敢說。主因如此惡性迴圈,最終學成啞巴英語!

    讀~輸入。讀什麼?課本,小說或感興趣的英文讀物,如繪本,書蟲分級讀物,經濟學人等。

    寫~輸出。好多學生不喜歡寫作,因為寫不出或寫的作文爛到老師批閱都不想。那麼如何寫好作文?因為手機打字不方便,不在這裡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私我!

    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相輔相成的,大量積累過後,你會發現你的英語四方面技能會有很大提升。

    最後再回到學習英語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英語是一門語言,本質上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工具。到底有什麼用,看你的目的和追求。用它可以探索新知,可以開闊眼界,也可以交朋交友……

    如果你是學生,那麼英語作為一門主科,你說學英語有啥用?

    如果你是白領,那麼英語作為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以後升職,跳槽去外企,亦或去國外工作開闊眼界。你說學英語有啥用?

    如果你是退休老人,想老來生活變得充實或出國旅遊,你說學英語有啥用?

    總之,不要總想著學習什麼有什麼用。學習的任何東西都有用,不是沒用,只是沒到用的時候。切記學習不要太功利心,書到用時方恨少。多提問,多思考,多請教,多分享!最後祝大家在學習這條漫長的道路上能學有所成,遇到一個讓自己能少走彎路的良師益友!

    覺得我的內容還不錯,快快分享給你們的小夥伴們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運動可以代替力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