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藍玉是明朝開國元勳,人雖傲慢,但罪不致死(有丹書鐵券),為何朱元璋除掉藍玉牽連一萬多人?
15
回覆列表
  • 1 # 葉子vac

    我覺得可能藍玉應該是在內心是忠誠於朱元璋的,應該是沒有造反的念頭的,通俗來說,他就是一個粗人,畢竟朱元璋的實力他還是很瞭解的。但是,他的後果也全是他自己作的。下面來談一談這個明朝開國大將藍玉。藍玉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他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帶領十萬大軍深入不毛,徹底擊潰了北元,完成了他的先輩們都未能完成的任務,結束了明與北元二十年的恩怨。朱元璋也在此戰後給予藍玉極其高的評價。

    然而,自這個勝利開始,藍玉卻將他的傲慢展露無遺,頻頻挑戰朱元璋的內心,最終走向覆滅。我看書的時候,看到這裡,就覺得藍玉是傻嗎?那些事怎麼能是這麼一個大將軍能幹出來的?但是,也是我上面提到的,正因為他是一個粗人!

    勝利後,班師回朝,任意妄為!

    歸途中,他幹了一件令人不齒的事,居然睡了元主的妃子!朱元璋大氣,但由於他剛立大功,便暫時沒追究他的錯,這反而讓他變本加厲了。軍隊到喜峰口時已是深夜,守關的官員已經休息,聽到叫關後去開門卻沒來得及,藍玉就已經讓自己計程車兵攻擊關卡,強行進入!這可有點蹬鼻子上臉了!

    但是,這還沒完,他居然把手伸向了軍權!在軍中安排自己的親信,佈置勢力。但這一切朱元璋可都是知道的啊。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的官職,他卻反駁說難道不應該封他做太師嗎?!反正我是服了。這朱元璋要是還能忍下去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是,還是我說的,藍玉肯定沒想要造反,他不過是一個粗人,驕傲狂妄,有一點功績就上天了,覺得自己功不可沒,給皇帝完成了偉大的事業,皇帝都得讓他三分,於是得寸進尺。

    那朱元璋為何還要安給他一個造反的罪名,連帶一萬多人呢。要知道,在藍玉之前,已經有一個胡惟庸了,清除的舊臣子已經很多了,剩下的屈指可數!這就得看朱元璋心裡怎麼想的了。朱元璋是在為他的後代鋪路啊!這個時候,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把朱標的兒子又立為太子,這孩子年幼,沒有經歷過開國時的大風大浪,朱元璋知道他開國的官員也就能他自己控制的了,等他死了,這些人還不定幹嘛呢,可能到時候這江山都改姓了!他可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就由藍玉這個導火索開始,清出一萬多人,全部殺頭!

  • 2 # 冷兵器研究所

    這事這麼看,藍玉本身確實有跋扈的行為。

    《明太祖實錄》用“專恣暴橫”四字形象得形容此時自恃功高的藍玉。他私下養了幾千個莊奴和乾兒子。這還不算完,藍玉還侵佔東昌府百姓之田,百姓不服,告到御史處,卻被藍玉喝令亂棍趕出。

    北征回來後,藍玉私藏了無數駝馬珍寶而不上繳朝廷;有一次夜間來到喜峰關,守關小吏按照夜間規定閉門不開。結果藍玉大怒,竟然帶兵強行毀關而入;他在外擔任總兵期間,擅自升降屬下將校,給有過的軍士臉上黥字。在日常禮儀上,藍玉也多有僭越之舉:他的席帳多以金龍裝飾,以金爵為飲器,馬坊、廊房皆用九五間數。

    又比如他的房屋、家奴數量到達數百之多,又在自家庭院內公然建造商鋪旅舍,召集了百工技藝之人在內居住並與民交易,其獲利源源不斷流入了藍玉的私囊之中。劉辰《國初事蹟》有載:藍玉曾經令家人到雲南佔用鹽引一萬多,並且依仗藍玉的權勢來兌支食鹽。明太祖得知事情原委,說到:“這是侵奪民利,破壞鹽法,以後但凡功臣家中有鹽引,盡行沒官。”以兌支鹽引吸引鹽商到北部邊境運糧,一直是洪武朝關乎邊防安危的重要經濟舉措。藍玉此舉無疑是公開破壞這一戰略性制度,影響之惡劣不言而喻。

    但真正導致藍玉案爆發的是朱元璋太子朱標的突然去世!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藍玉入朝後被捉拿,第二天關押錦衣衛監獄受審,第三天就被誅殺。

    朱元璋下令把他的人皮被剝下,進行全國“巡迴展覽”,以期震撼那些心懷異志的部下,這張人皮到了他的女婿蜀王朱椿那裡,蜀王妃把父親的人皮偷偷藏在蜀王府。二百多年後,張獻忠打到成都時候,還在蜀王府見過這張藍玉人皮。

    而最後牽涉藍玉案的人員有兩萬人之多。被藍黨案牽連的幾乎都是洪武三年(1370年)之後才逐漸崛起的新貴,比如藍玉、常遇春之子常升、張翼、陳桓、曹震、朱壽、謝成、張溫、曹興、孫興祖之子孫恪、韓政之子韓勳、曹良臣之子曹泰,甚至納哈出之子察罕、濮英之子濮嶼、桑世傑之子桑敬、何真之子何榮都被牽連了進去。

    在中央,五軍都督府中的每一個都有都督一級的人牽連入案,比如左軍都督府的黃輅、楊泉、馬俊,右軍都督府的王誠、聶緯、王銘、許亮,中軍都督府的謝熊、汪信、戈預,前軍都督府的楊春、張政,後軍都督府的祝哲、陶文、茆鼎等,甚至六部中的兩部,包括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都被牽連了進去,足見範圍非常廣。

    而在各地衛所方面,特別是一些在京的特殊衛所,具體來說是金吾諸衛、羽林諸衛、府軍諸衛、虎賁諸衛、錦衣衛、旗手衛、神策衛和豹韜衛等等。比如金吾前衛指揮姚旺等、金吾後衛指揮李澄等、羽林左衛指揮戴彬等、羽林右衛指揮嚴麟等、府軍衛指揮李俊等、府軍前衛指揮武威等、府軍左衛指揮軒興等、府軍右衛指揮袁德等、府軍後衛指揮龍廣等,甚至錦衣衛指揮陶幹等都被牽連了進去,其餘旗手衛、神策衛、豹韜衛、水軍諸衛等大量在京特殊衛所都有指揮、千戶一級人員被牽連進藍黨案。

    還有一個深入介入到藍玉案中的衛所,就是府軍前衛。府軍前衛前身為武德衛,而武德衛為常遇春的嫡系部隊,藍玉又是常遇春的內弟,曾任武德衛指揮。因此無論在此前統兵時還是後來“謀反”時,府軍前衛都是藍玉的基本班底,因此府軍前衛被深深牽連進了藍玉案。

    府軍前衛在案發後遭到了極其嚴厲的處理,“其事連及內外衛分指揮、千、百戶、鎮撫,及府君左、右二衛總、小旗、軍,皆戮之”,俞本雖然將府軍前衛誤為左、右二衛,但在《太祖皇帝欽錄》中有更為直接的記載。朱元璋說:“藍總兵通著府軍前衛指揮、千戶、百戶、總旗、小旗造反,凌遲了。”此後,府軍前衛就從實錄中幾乎消失了,只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七月,有將倖存下來的府軍前衛有罪將士調往甘州左護衛的記載,府軍前衛之後似乎就被撤銷了,失去了記載。直到明太宗朱棣即位後,才復設府軍前衛並選幼軍充實其中,將之配屬給自己所鍾愛的皇太孫朱瞻基作為基本部隊。

    其實藍玉是否真的“謀反”,對朱元璋也就不是最關鍵的問題了。他根本的目的是藉此對他已經不再信任的勳貴與軍隊進行清洗,而他之所以在晚年再興大案,無疑是和皇太子朱標先於他去世,新的繼承人皇太孫朱允炆又太過年幼有關。

  • 3 # 時光工坊

    藍玉是功勳很多的功臣,也算忠臣。但這種人只能用於亂世打江山,在國家和平,法制時期就是一個大禍害,被殺一點不冤。

  • 4 # 葦說歷史

    刀叔導讀:藍玉後期目無王法確實是咎由自取,但‘藍玉案’的製造卻冤枉了他。

    藍玉(?―1393年),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藍玉的戰功在朱元璋時期僅次於常遇春、徐達。此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棗,看上去有點像蜀將關羽的樣子。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稱讚這員部將,“臨敵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去世後,藍玉追隨徐達、傅友德,在征戰中屢建奇功。

    南征北戰的大將軍徐達去世,藍玉脫穎而出。多次統率大軍北伐、西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可就是這麼一個地位那麼高,而且為國家奉獻那麼大的人,最後的下場卻是非常的慘。

    其實對於這名開國大將後來的慘烈下場,我們是可以理解的。戰功顯赫的藍玉是個粗人,沒有文化,性情暴躁,剛愎自用,得到皇帝的賞識寵信,愈加驕橫恣意,做出種種目無法紀的事情。

    藍玉也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因為他屢次立下戰功,所以皇帝就特別大方的獎賞他,但是他卻沒有感謝皇帝,反而認為這些是他應得的,是他打天下應得的。甚至有的時候,他認為皇帝給他的太少了。

    在一個國家裡,皇帝就是最高的人。如果有人敢反駁他,甚至質疑他,那麼這個人離死也不遠了。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

    次日,藍玉連同家屬一併處死。株連處死的高官,有公爵一名,侯爵十三名,伯爵二名,連坐處死的功臣及其家屬達一萬五千人。史家感嘆道:“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朱元璋念其舊情,以及藍玉的女兒是自己的兒子蜀王的媳婦,便命鄶子手將藍玉整張人皮剝下,留全屍,並填上雜草送至蜀王府裡“留念”。

    藍玉身為大將軍,的確比較跋扈,平時多養義子,乘勢暴橫。朝中御史按察,他也敢驅逐這些“紀檢”人員。而且,俘獲北元可汗妃子後,他也敢入帳侮辱,使得元主妃子羞愧自殺。

    即使沒有這些“過錯”,以藍玉的功勞和能力,他也逃不出一個“死”字。

    朝廷專門公佈《逆臣錄》,以顯示“藍黨”謀反證據確鑿。其實全是誣陷不實之詞。朱元璋要處死驕橫跋扈的藍玉,就如同處死胡惟庸一樣,易如反掌。但是要株連一個龐大的“藍黨”,必須羅織“謀反”的罪狀不可。然而《逆臣錄》編得倉促,漏洞百出,反而露出了羅織罪狀的馬腳。

    藍玉處死七個月以後,朱元璋似乎意識到“胡藍二黨誅殺過當”,下了一道詔書:“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其實殺了四萬多人,功臣宿將死得差不多了,“概赦不問”云云不過是一句顯示皇恩浩蕩的廢話而已。

    朱元璋為了政權的穩定性,同時剷除一切對於自己不利的因素,這才策劃了藍玉案,而藍玉案的影響根本上還是在於加強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權。作為一個帝王重視權力是無可厚非的,朱元璋絕不允許他人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地位,而藍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觸犯了這一點,藍玉案的影響可以讓朱元璋穩定政權,朱元璋當然要這麼做了。

    可藍玉畢竟是陪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級別的大臣,對於這樣的大臣卻最後被他用謀反的罪名誅殺,對於朱元璋來說也算是不好的影響吧!

  • 5 # 無筆

    洪武二十六年,明初重大政治案件藍玉案爆發,立族一公、十三侯、二伯,往後十餘年,受此案牽扯而死的更是多達一萬五千餘人。至此,“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據《逆臣錄》、《明實錄》和《明史》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一,錦衣衛指揮蔣瓛呈獻證據,告發藍玉意圖在皇帝籍田時謀反。是故,朱元璋以謀逆處斬涼國公藍玉及其黨羽,引發了朝廷的一次特大地震。

    那麼,藍玉究竟有沒有造反呢?藍玉本人是忠,是奸,抑或似姦非忠?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下藍玉究竟是何方神聖。

    藍玉,常遇春妻弟,太子妃舅父,明朝開國名將也。其作戰有勇有謀,屢建戰功。

    藍玉初在常遇春賬下任管軍鎮撫,因其驍勇善戰,累功至大都督府僉事。隨後,參與下錦裡,北征大漠,攻佔興和,平西蕃動亂。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世襲罔替。

    其後,在常遇春、徐達等名將皆逝世後,藍玉更是南征北討,消滅了絕大多數的殘元勢力,一舉結束了明與北元的恩怨。因此,其女被娉於蜀王朱椿,自己更是晉封涼國公,被朱元璋贊為“比之衛青、李靖”,可謂風光無限,萬人矚目。

    可是啊,這接連而至的恩寵和讚譽使得藍玉日益驕恣。他不僅蓄養了眾多家僕,還縱容家僕欺凌百姓,為禍鄉里。有一次,藍玉強佔農田的惡行被百姓檢舉了,於是御史找藍玉查問,但是藍玉非但不戰戰兢兢,反而惱羞成怒,將御史趕出家門。

    我們都說朱元璋卸磨殺驢,殘殺大臣。但他在藍玉這些事的處理上,卻給了藍玉無數次機會。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平生最忌恨貪官汙吏,於是在吏治上很是下了番苦工,他為官員們制定了一個“鐵榜”,對各種貪腐行為定了個懲罰的標準。都說事不過三,朱元璋為開國功勳們定了個懲罰章程,初犯免罰,再犯罰一半俸祿,三犯罰全部俸祿,四犯與庶民同罪。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細數下藍玉的過失,好像怎麼算也不只四次了吧。所以不是老朱不給機會,實在是老藍太作,愣是要造反,即使有免死金牌也沒用。

    那麼說到這裡,有人就下定論了,敢情,老朱還真沒冤枉了他,可不就是個奸臣嗎!

    筆者私以為這個結論下早了,且有點武斷。因為藍玉確實勞苦功高,在常遇春和徐達去世後,撐起了明朝軍事的一片天。早期還年輕時,也是個很聽話的有志青年。何況,老藍的女兒嫁了朱家老十一,老藍的甥女兒是堂堂太子妃,還有個甥孫叫朱允熥。可以這麼說,老藍一家子子孫孫的富貴都系在老朱家呢!這種情況下,老藍可謂老朱家的第一打手,再忠心不過了!

    那麼,這麼個休慼與共的大忠臣最後咋就反了呢?唉,這事兒吧,真怨不得老朱,真是天不給他老藍富貴。為啥這麼說呢?只因為老藍一家富貴所繫的人是太子朱標!

    老朱對他這個嫡長子是給予了無限厚望啊,甚至不惜毀壞自己的名聲,也要為太子朱標造勢。朱標也不負厚望,成長為一個與其父截然不同的寬厚仁慈的太子,麾下不管是老朱安排的,還是慕名而來的,總歸也是有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就當一切都顯得那麼歲月靜好的時候,朱標去世了。哇,那真叫一個晴天霹靂,老朱瞬間就不想活了,差點哭死過去。

    當老朱頭腦冷靜下來以後,想想覺得不穩妥,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個勳貴武將本是為了朱標準備的,只等朱標一繼位,那大家都雞犬升天。主子還是主子,終歸他們是不敢造次的。但朱標的兩個兒子都很年幼,幼主繼位,最忌權臣和外戚。於是這些個勳貴變成了老朱臨死前清理的物件。

    老藍因為飛揚跋扈的作風,為老朱所忌憚,更何況老藍和胡惟庸還不明不白,與胡惟庸案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再加上被朱元璋選上的太孫不是和藍玉有血緣關係的朱允熥,而是庶出的朱允炆。各位看官這下明白了吧,藍玉不死,天理難容吶!

    所以這時候,藍玉是忠是奸,還是似姦非忠其實都無所謂了。他到底謀反與否,甚至有沒有想過謀反其實也無所謂了,因為藍玉必死無疑!

  • 6 # 談古論金

    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曾經比較過藍玉與沐英:

    蔡東藩先生在這裡總體上是否定藍玉的,但是指責藍玉的也就是所謂的:

    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

    換句話說,就是藍玉跋扈驕橫有之,而並不是真正的所謂奸臣,也沒有謀反的實跡。

    藍玉有謀反的實力,有擔心自己受到胡惟庸案牽連的理由,加上朱元璋死後,藍玉確實有可能不受朱允炆節制,但是這隻能勉強說是有造反的條件,沒有證據顯示有謀反的事實。

    藍玉之所以落到這個地步,不是忠奸與否的問題,而是因為這麼一個原因:作為朱標太子妃的舅父,在朱標英年早逝與其沒有血緣關係的朱允炆成為繼承人的情況下,藍玉的身份地位變得十分微妙敏感,再加上他本人飛揚跋扈、不知韜晦,所以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 7 # 歷史總探長

    明朝在南京宣佈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歷經了十年多的征戰,才幾乎平定戰亂,橫掃了北元勢力。

    藍玉真正嶄露頭角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間,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藍玉並不是十分的突出。從洪武十四年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這七年的時間才是藍玉作為明將真正嶄露頭角的時間,這段時間的藍玉,將蒙元殘餘勢力一直追到了貝加爾湖,曾經不可一世的黃金家族終於撤離離開了中原大地。

    藍玉也因為這份北征大勝的不世之功,開始驕縱狂妄,成為了明朝洪武中期名副其實的驕兵悍將。

    在“藍玉案”發生之前,朱元璋曾經鄭重其事的的頒佈過《大誥武臣》。

    它的出現是在文官集團被極度打壓之下噴薄而出的,這份《大誥武臣》其實就是用來警惕明王朝中的那些曾經功勳將士。對於朱元璋而言,這些人是最為警惕,也是最為棘手的一個問題,手段過於強悍,則很可能引發他們的兵變。

    提前警告也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藍玉在取得北伐大捷之後,開始變得囂張跋扈。在途徑喜峰口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鎮守喜峰口計程車兵們未能及時迎接藍玉入關。盛怒之下的藍玉不僅大罵守城士兵,還下令強行毀關而入,引發的朱元璋的警惕。

    侵佔農田、蓄養家奴、縱容義子這些事情傳到朱元璋耳中的時候,朱元璋下令御史前去調查,藍玉不僅僅沒有配合調查,反而將負責調查的御史驅逐出去。

    朱元璋分封藍玉為太子太傅,藍玉當面表現不滿,大發牢騷。在軍隊中的藍玉更是未經朱元璋的同意擅自提拔親近之人,破壞規則,無視法度。

    以上種種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激化了朱元璋對於藍玉的憤怒,朱元璋立國之初雖然辦法了34個免死鐵券,可是這些免死鐵券卻有一定的限制條件,並非什麼樣的罪行都能夠免其一死。

    “謀逆不宥”者除外!!!

    而藍玉的囂張跋扈幾乎在一步步的逼著朱元璋做出正確的選擇。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狀告藍玉謀反,試圖謀殺朱元璋。朱元璋下令誅殺藍玉,牽連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縱觀歷代王朝,這樣的謀反案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其實所有的人都明白,這位強悍的朱明帝王只是利用藍玉謀反的罪名來大肆抨殺驕兵悍將,維護自己王朝的長治久安。對於朱元璋而言,誅殺禍亂根源,維繫王朝穩定才是他心中最為直接的目的,所謂的藍玉謀反僅僅只是一個帝王誅殺他的藉口罷了!

    其實處於權利高層的人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錯,藍玉的種種行為其實也是性格和成長環境使然,從戰亂年代走過來的武將,他們大多脾氣火爆,不願意接受管束,是忠是奸也根本沒有一成不變的定論。

    論忠義而言,藍玉曾經為大明王朝的穩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心血。可是論其品行,他又經常恃寵而驕,欺壓百姓,搶佔民田,無視王朝法律,可謂是罪有應得。

  • 8 # 沉墨I方之城

    朱元璋殺藍玉不冤枉,安給他的罪名“謀逆”那是真正的冤枉,至於受藍玉牽連被殺的一萬多人,只能說他們運氣太黴了,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朱元璋自開朝建國以來,對文臣武將都一直持打壓態度,一方面是確保皇權的穩定,一方面是因為那幫開國功臣的確有驕橫跋扈的苗頭,這不怪朱元璋,要怪就怪他們都是一群泥腿子,包括皇帝,一旦泥腿子得勢,沒有不囂張的。

    朱元璋有資本囂張,因為他是皇帝,但是那些勳貴們要囂張,那就是找死,打天下得靠那幫不怕死的兄弟;坐天下,那就得講規矩,特別是在皇權社會里,唯有低調才能全身而退。

    藍玉運氣很好,在洪武年前期的幾大案都沒有牽扯到他,比如“胡惟庸案”、“空印案”等都沒有牽連到藍玉,其實主要是藍玉那個時候並沒有展露頭角,他一直在軍中效力,而且並沒有顯赫的位置,無論是跟著馮勝、傅友德,還是徐達、李文忠,藍玉都還是小字輩兒。

    等那些功勳大將都被朱元璋收拾得差不多了,這種“飛鳥盡,良弓藏”的把戲,歷朝歷代都在上演,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再怎麼收拾,北方的元朝殘餘勢力總得要人收拾,戍邊的幾個兒子還挑不起大梁,能打能殺的不是老了,就是殺了,就藍玉還是個頂樑柱,就他吧。

    朱元璋對於藍玉還是寄予厚望的,主要有兩層關係:一是藍玉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二是藍玉是太子朱標的人(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

    藍玉不負眾望,領軍在北方討伐殘元勢力中獨當一面,而且建功卓著,朱元璋也是厚厚的重賞了他,封為“梁國公”,地位顯赫。人一旦有了過多的榮譽,就一定會漂,藍玉也不例外,自從在朝中聲名鵲起後,愈發的張狂囂張起來,雖然他有資本,但是沒有資格!

    朱元璋對藍玉的囂張跋扈其實是容忍的,最多也是就是把“梁國公”改封為“涼國公”以示警醒,至於大家一直說的藍玉在軍中勢力過大,伐元期間羞辱元王妃,過關不入破門而進,私養義子等等事情,其實朱元璋都只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沒有對藍玉動殺心。

    藍玉出那些爛事兒的時間是洪武二十一年,而殺藍玉的時候是洪武二十六年,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不可能忍受藍玉五年時間才最後清算。

    朱元璋殺藍玉,也有兩個原因:一是太子朱標死了;二是繼承人朱允炆太年輕。

    太子朱標一死,朱元璋對於整個朝局的權力分配的設想完全打破,當時整個大明王朝能夠在朱元璋死後,順利接手的只能是朱標,威望高,能力強。朱標一死,朱元璋就得重新考慮皇權的繼承,這是個大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無論把皇帝位置給誰,一定是跳不過藍玉這一關。

    朱標在,藍玉能活,既是因為他們是親戚關係,更多的還是朱標能夠控制藍玉,至少朱標能夠控制大明王朝其他所有的權力來制衡和對抗藍玉,那麼朱標一死,藍玉就無人可以控制,加上他驕橫的性格,未來一定是大明的不確定因素,不說造反,但一定會是個棘手的權臣。

    當朱元璋確定了朱允炆繼承皇位後,藍玉可以說就必須除掉了,朱允炆太年輕,別說經歷戰爭時期的殘酷了,就連洪武年間朝中的權力鬥爭都沒有經歷過,他登基了,沒有能力,沒有經驗,更沒有威望來壓制藍玉。

    朱元璋下了殺藍玉的決心,至於藉口,“謀逆”是最好的藉口,也只有謀逆之罪才能完美的繞過朱元璋頒給藍玉的“免死鐵卷”。那麼“藍玉案”牽扯的一萬多人又是怎麼回事兒呢,這就分兩說了。

    一是朱元璋希望藉助“藍玉案”把未來可能干擾皇權的開國勳貴們一併剷除,二是因為藍玉入獄後,毫無節操和底線的亂咬,比如審問藍玉的主審官由於對藍玉用過刑,被藍玉告為同夥,朱元璋毫不猶豫的把主審官都殺了。

    藍玉到底是“忠”還是“奸”,無法用一個標準來評判,但是他在洪武年間,絕對沒有謀反的心思,至於朱元璋死後他會不會有,就說不好了。他的死,既是自己性格的使然,也是當時朱元璋對於皇權平穩過度,未來明朝政權穩定的考慮的犧牲品。

  • 9 # 鷹志

    藍玉的忠奸不好分辯,但他的死並不冤枉。

    在明朝朱元璋時,很多開國功臣都受到了誅殺,那些曾經跟隨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農民兄弟幾乎都是沒有好下場的,而惟獨藍玉在朱元璋打壓開國功臣的時候沒有被牽連到,可以說他的運氣是非常好的。當然這裡面也主要是因為當時他並不在高位,相對比於那此開國大將來說他並不出眾。那他後來又為何會陷入“藍玉案”中呢?

    其實朱元璋對於藍玉還是寄予厚望的,在一眾開國大將下臺後,就到了這些小將上位了。這時藍玉就受到了重用,被派去征討北元殘餘的勢力,藍玉沒有讓朱元璋失望,果然把北元打得很慘。這自然也就受到了獎賞,也就成為明朝的將才。

    藍玉這個人就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打了幾次勝仗就望乎所以了,受了幾次封賞,內心就彭脹了,變得目中無人了,對於皇帝的獎賞並不滿足,還有一次竟妄想向朱元璋要太師一職,這就徹底激怒了朱元璋,但朱元璋並未治罪於他。只是這也就為他後來死埋下了伏筆。

    對於藍玉的自恃有功,專恣橫暴,舉止傲慢等行為其實朱元璋,暗中是提醒過他的。有一次因藍玉有功,朱元璋本是要封他為梁國公的但因他犯錯,也就封為涼國公,並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讓他反醒,結果沒想到藍玉還是不知悔改,經常言語傲慢,冒犯太祖。

    不過他雖跋扈,但他卻是太子朱標的心腹,這也是朱元璋能夠容忍他的原因。朱標是朱元璋認定的接班人,只要藍玉能夠盡心輔佐太子,朱元璋也是能夠對他睜隻眼閉隻眼的,可惜的是朱標卻早死,這也是他會被誅殺的原因之一。

    朱標死後,元璋就想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文,而此時的朱允文尚年幼,朱元璋惟恐朱允文鎮不住藍玉,怕皇權會落到藍玉的手上,這也就使元璋對藍玉動了殺心。

    所以後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有了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這時藍玉是否真的謀反,還是沒有,在朱元璋看來都不重要了。這時就剛好有理由治藍玉的罪了,這也就有了後來的藍玉案,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

    可以說藍玉的死,最主要的原因也還是他自身的專恣橫暴、舉止傲慢、無人臣禮所導致的。所以說藍玉的死並不冤。

  • 10 # 雨夜讀史

    藍玉是明朝開國名將,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

    藍玉是名將常遇春的妻弟,早年他在常遇春麾下,因作戰勇敢且常打勝仗而深得常遇春賞識。

    1.驍勇善戰,不斷得到提升

    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稱讚藍玉,因此藍玉得到不斷的提拔。

    之後藍玉先後跟隨傅友德、徐達、沐英攻打四川、北元和吐蕃,由於表現優異,藍玉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為永昌侯。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藍玉為右副將軍,傅友德為左副將軍跟隨大將軍馮勝率兵攻擊東北的納哈出部。

    藍玉模仿唐代名將李愬,玩了一把雪夜襲慶州,納哈出迫於無奈,決定向明軍投降。

    馮勝任命藍玉為受降的代表,藍玉在這次受降儀式中暴露出他狂暴、強橫的缺點。

    藍玉見納哈出的衣服破舊,於是脫下自己的外衣,讓納哈出穿上。納哈出表示要藍玉把酒喝了他才能穿,而藍玉堅持必須納哈出穿上外衣他才喝酒,結果雙方因此鬧僵了,藍玉的手下還砍傷了納哈出。

    眼看受降之事就要泡湯了,幸好馮勝得知訊息,趕緊出面安撫納哈出,才把受降儀式進行下去。

    2.第一次出任主帥,捕魚兒海完美演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被任命為主帥,率領15萬士兵出征北元。四月藍玉來到捕魚兒海,離北元帝脫古思帖木爾的營帳只有百餘里。

    脫古思帖木爾以為明軍不會深入到這麼遠的地方,明軍前鋒到達他的大營時,風沙漫天,毫無防備的北元大軍瞬間潰敗,脫古思帖木爾只帶著太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門等幾十人逃走。

    明軍抓獲北元官員千餘人,人口七萬多,大量的牲口、圖書、兵器、車輛被明軍獲得。

    後來脫古思帖木爾在逃亡途中被殺,捕魚兒海一戰,使北元徹底喪失重新入主中原的可能。

    朱元璋欣慰地將藍玉比做衛青、李靖,並封為涼國公,藍玉達到了人生的頂點。

    3.居功自傲,飛揚跋扈

    取得巨大軍功後,藍玉性格中飛揚跋扈的一面暴露出來。

    早期在徵雲南元梁王勝利後,藍玉派人到雲南販賣私鹽,從中謀利。捕魚兒海戰役後,藍玉私吞了許多珍寶和駝馬,並且還玷汙元帝的妃子。

    朱元璋知道藍玉的所作所為後勃然大怒說:“藍玉如此無禮,豈是大將軍所為?”朱元璋本來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他為了告誡藍玉,將其改封為涼國公。

    但是藍玉把朱元璋的警告當成耳邊風,繼續他的狂妄表現。

    藍玉從捕魚兒海班師回朝,經過喜峰關時已是深夜,由於守關士兵未及時開門,藍玉居然縱兵破關而入。

    班師回朝後,朱元璋給了藍玉太子太傅的頭銜,藍玉卻非常不滿地對他的義子說:“我不堪太師耶?”結果這名義子跑去向朱元璋告密,出賣了藍玉。

    藍玉領兵在外,經常擅自升降將校,他還蓄養了許多莊奴和義子,這些人依仗藍玉的權勢到處欺壓百姓。

    有一次藍玉搶了東昌的民田,朱元璋派御史追查此事,藍玉卻把這名御史趕走。

    4.以謀反罪被殺

    儘管朱元璋對藍玉的驕橫極為不滿,但是藍玉卻是堅定的太子黨,他是太子妃舅父。朱元璋為了日後大明江山的穩固,需要藍玉去守護,所以他對藍玉的不法行為一直沒追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不久後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成為以後帝國的接班人。

    太子朱標有多年的治國經驗,在朝中也積累了不少人脈,朱元璋認為太子是可以駕馭藍玉的。

    朱允炆則不一樣,他年紀小,經驗缺乏,要想駕馭像藍玉這樣的悍將十分困難。

    於是,為了江山的穩固,朱元璋決定幫助朱允炆清除障礙。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珊告發藍玉謀反。藍玉最後因謀逆罪被誅九族,並且被剝皮囊草。朱元璋利用藍玉案處罰了上萬人。

    儘管藍玉死有餘辜,但是他的謀反罪是被冤枉的。

    因為朱元璋在藍玉案結束後,公佈了《逆臣錄》,裡面有藍玉案涉案人員近千人的口供,卻沒有藍玉和二號人物曹震的口供。

    藍玉在二月八日被捕,僅僅三天後就被匆匆處決。一個涉案人員超過萬人的謀反大案,對主犯的審理僅僅只有三天,而且連主犯的口供都沒有就匆匆處決了主犯,可見這個“謀反案”是有很大貓膩的。

    儘管藍玉謀反是被冤枉的,但是他死得並不冤枉,他飛揚跋扈,無人臣禮,屢次觸犯朱元璋的警戒線,如果他不是太子死黨,以朱元璋的爆脾氣,藍玉應該死過好多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最火且好聽的歌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