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庸人皆醉我獨醒

    慈禧,一個歷史爭議人物,統治晚清政權四十餘年。從一個小小的秀女開始經營,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任皇帝,期間經歷了數不盡的腥風血雨,心機和手腕令人驚歎。 紫禁城既是清王朝治理天下的中樞機構,也是最高統治者生活起居的場所,戒備森嚴,有著數不清的太監、宮女和大內侍衛,慈禧一生殺戮無數,對其恨之入骨的人比比皆是,加上一生中的政敵,可想而知,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爭鬥,對於紫禁城的安全防衛工作絕對不容馬虎。 從一個歷史事件中也可以推論得知,末代皇帝溥儀在退位後,為防止出現動亂,解散太監時盡然動用了民國的軍隊,那都是什麼時候了,紫禁城竟然還養著數以千計的太監,何況是慈禧當政時期。

  • 2 # 西城長樂

    清朝宮廷的侍衛大多是從宗室子弟和滿蒙王公、勳戚的子弟中選拔。此外,清朝奉行的是八旗制度,其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由皇帝親自統領,所以被稱為“上三旗”。在選拔侍衛的過程中,上三旗旗人具有優先權。

    管理侍衛的機構叫“侍衛處”,裡面的最高領導人是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共設六人,上三旗中每旗選二人擔任。

    在領侍衛內大臣之下,還有內大臣(從一品,上三旗中每旗選二人)和散秩大臣(從二品,無定員)。隸屬於侍衛處的侍衛分四個等級,共570人。其中,一等侍衛(也稱“頭等侍衛”,正三品)60人;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藍翎侍衛(正六品)90人。

    以上是宮廷侍衛負責護衛皇宮內院,另外京城內的防務由步軍統領負責,當時的步軍統領叫九門提督。九門提督負責管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八旗步軍營屬於準軍事部隊,有2萬多人。巡捕五營負責京城的治安,有1萬人,紫禁城總計有侍衛3萬多人。

    慈禧當權時,基本上按照清朝的慣例安排侍衛人數,要說區別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攻進北京時,慈禧從紫禁城倉皇逃出身邊居然沒有侍衛。

    宣戰後八國聯軍勢如破竹逐漸向皇宮逼近,慈禧在聽到此起彼伏的槍聲一下子慌了神,直接選擇了逃跑。在逃跑之前,慈禧知道不能帶上很多人,於是隨行的人並不多,慈禧不顧後宮的妃嬪,將已經打入冷宮的珍妃賜死,因為她覺得帶著珍妃不方便,萬一被列強逮到了,珍妃必將有辱皇家的尊嚴,慈禧強行讓人把她推進井裡淹死,足以體現慈禧的歹毒。

    慈禧和光緒等重要皇室成員慌忙換上便裝,準備出發前往西安避難,由於比較匆忙,相應的護衛人員也沒有安排到位。當時慈禧身邊的太監在看到這種情況後,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了一家鏢局來護送慈禧等人。這家鏢局就是當時實力很強的李家鏢局,由於此次出鏢,監護的都是血統正規的皇室成員,鏢局對這單生意格外的重視,動用了龐大的物力和人力來確保安全性,幾天之後,李家鏢局成功將慈禧等人送到了目的地,圓滿完成了護送慈禧的任務。

    對於慈禧來說,她對清朝的現狀沒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知,義和團和四散的殘餘清軍根本就不是侵略者的對手,將國家的命運賭在民間團體和殘餘清軍身上,未免顯得過於草率了。

  • 3 # 史海魅影

    在綿延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甚至很多人都只能作為男人的附屬品存在,不但沒有話語權更沒有反抗的實力。但是,在無數次的皇權更替中,也曾經有一些女性脫穎而出,比方說女皇武則天、北魏馮太后、呂雉呂太后等等,皆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待到清朝末期之時,最著名的人物應該就是慈禧太后,她雖然沒有真正的登基稱帝,卻將國家政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連皇帝都只是傀儡。只是很可惜,那時的大清早已是強弩之末,所以慈禧太后的評價並不是特別高。

    當手中掌握了足夠的權力以後,很多人都會變得愈發貪生怕死,不願意將手中的利益輕易讓給別人,慈禧太后亦是如此。為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慈禧太后不但改變了選人標準,還僱傭了一批武林高手。那麼,在慈禧太后當權的那段時期,紫禁城究竟有多少侍衛呢?

    其實,縱然慈禧太后是大清掌權者,但有些規矩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所以侍衛人數需遵循舊例。自從清兵入關以後,北京城的周圍便駐紮了3層護衛力量,其具體排程由步軍統領負責。若是再細分的話,要包括八旗步軍營與巡捕五營兩部分,步軍營大概有兩萬餘人,巡捕五營有一萬多人。雖然人數並不是很多,但不管是裝備力量還是反應速度均優於旁人,足夠皇室成員的日常所需。

    當然,除了京城周圍的侍衛部隊以外,還有一些人分佈在紫禁城中,主要負責日常警衛工作。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發生,他們完全可以保護宮中眾人的安全,再不濟還可以緊急抽調其他部隊人員。與外圍部隊不同的是,他們雖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但卻能更輕鬆的獲得晉升資格,所以很多人都想把自家子弟送往宮中做侍衛。據《明清禁衛軍密檔》記載,清朝侍衛人數995人,寓意“九五之尊”,代表了一國之君絕對的地位與權力。當然,正是因為這個數字比較好,所以若想進宮做侍衛的話,只能等待機會替補別人的空缺,普通人一般沒有爭奪的能力。

    除了人數固定以外,大清朝宮中侍衛的出身也是有嚴格標準的,必須是上三旗子弟或者武藝高強的蒙古勇士,其他人幾乎沒有這樣的殊榮。正是因為選人的侷限性較大,所以宮中侍衛大多武功不高,完全是為了刷經驗混日子而來,萬一某天得到皇室的重用,升官發財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情況,有些貴族人家的子弟若是不想參加科舉考試,那就可以藉助“宮中侍衛”這個跳板,只要攢夠資歷便可襲爵或者蒙受蔭庇,入仕途徑比普通學子要好得多。

    總而言之,想要進宮做侍衛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尤其是紫禁城中的侍衛,不但工作輕鬆還容易晉升,所以便成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待慈禧太后掌握大清政權時,雖然沒有改變侍衛部隊的總人數,卻提高了身份要求,只有正藍旗出身的子弟才能做紫禁城侍衛,頤和園行宮的護衛配置也隨之改變。眾所周知的事情是,慈禧太后本身便是正藍旗出身,所以,自從熱河奪權以後,便為自己的家族謀得更多福利。最重要的一點,相比於原來的上三旗侍衛,正藍旗只效忠於慈禧太后,是她真正的有力底牌。比如說幫助太后除掉顧命八大臣一事,便是這些正藍旗侍衛暗中操作的緣故。

    清朝末期的時候國力迅速衰退,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貴族子弟,他們的生活都不是特別富裕。所以,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的有意扶持,這些侍衛便只是非常普通的大頭兵,軍餉低待遇差。但進宮做侍衛以後身份便大有不同,除了工資水平大幅度提升以外,還有了別人豔羨不已的身份,哪怕是出入酒肆飯莊都能受到非一般的尊重。體驗了這巨大落差以後,正藍旗侍衛越發效忠慈禧太后,萬一太后被拉下馬的話,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當然,慈禧太后對這些侍衛也是非常關照的,雙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嚴格來說,這些正藍旗侍衛並不符合紫禁城標準,但此時的慈禧太后權勢滔天,其他人也不敢有異議。不過,等到了真正的生死存亡之時,慈禧太后卻並沒有帶這些正藍旗侍衛出逃,而是選擇了民間鏢局來護衛自己的人身安全,也算是極為諷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坦克世界》中擊中車長觀察塔會造成傷害的設定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