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菌
-
2 # 科學重口味
偶來科普一個超級強大的。
關於生寶寶的問題,我們的常識裡動物都是由發情期的,不像人類這種隨時隨地都能躁動起來。
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兔子。
兔子是非常“好色”的一種動物,人類雖然全年都是發情期,但是畢竟有大姨媽或者大姨媽前後的幾天時間,是不能懷孕的。
但兔子就不一樣了。它沒有大姨媽,而是女兔子認為是時候來一發了,那它就會排卵生兔寶寶。
萌萌的外表之下,藏著一顆好色的心。公兔子就更是不得了,人只會對自己喜歡的物件,才會產生弄一個的衝動,但公兔子很是無敵,即便是人類美女,也能讓公兔子想歪歪,也就是說,公兔子簡直就是濫情到無以復加。
更牛的還在後面。人類懷孕之後,在發生那種事,是不會再次懷孕的,但是兔子就不一樣了,一隻母兔在懷孕之後,還可以繼續受孕。
而且,當母兔在懷孕後,感覺身體有恙,或者自然環境不適合自己產仔,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可以將兔子裡的寶寶消化掉,就問你服不服?
還有,是動物都性成熟的時候,但是兔子卻不一樣,它幾乎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具備了懷孕的能力。
最牛的還在後面,當找不到好色的公兔子時,母兔甚至可以幻想懷孕,並實現孤雌繁殖。對此,我們的老祖宗早有“望月而孕”的浪漫化記述,《春渚紀聞》裡這樣寫道:“東坡先生雲中秋月明,則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足見其繁殖能力強大。”
所以,兔子在西方世界被視為好色的代表性動物,說到這,你也明白了,為什麼花花公子的LOGO是一隻兔子?
所以,兔子侵佔澳洲大陸,吃都吃不完。
但,就是這麼牛叉的兔子,卻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被吃滅絕了。
-
3 # 水滴籌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很多人常做的事兒其實是錯誤的
小水滴這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生活中存在的八大誤區。
誤區一:蛋黃裡面含有大量的膽固醇,血脂高不能吃蛋黃膽固醇是生理上非常需要的一種物質。人體裡面的膽固醇絕大部分是自己合成的,只有20%是體外攝入的,而膽固醇的攝入不取決於膽固醇本身的量,而是取決於食物中脂肪的含量。蛋黃裡面含有的膽固醇是比較多,但是蛋黃裡面還有許許多多對人體非常有好處的營養。
誤區二:水果爛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碰到水果爛了一部分,就把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以為這樣就不會有問題了。
實際上,即使把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部分可能已傳入了細菌的有害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如致癌的黴菌。儘管水果只爛了一部分,還是扔掉為好。
誤區三:用紗罩罩食物不用擔心紗罩雖可以防止蒼蠅落到食物上,但停留在紗罩上面的蟲卵極易從紗孔中落下而汙染食物。
最好將食物包裹一層保鮮膜,然後放入冰箱。
誤區四:大紅棗能補血有人認為大紅棗、紅糖也能補血,其實動物肝臟、豬血等才是補血的好食品。
誤區五:用沸水泡茶沸水溫度太高,泡茶時看見茶葉在飛中翻滾,迅速出色,不一會就是一杯清香濃郁的茶 了。可是沸水容易破壞茶葉中的營養物質,泡茶的水最好控制在85℃左右,洗一下茶葉,再衝泡,茶香味濃更營養。
誤區六:多吃魚,對身體好魚肉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能抗動脈粥樣化,如有老血栓、動脈粥樣化的人食用極好。但是,長期過量食用魚肉容易導致血小板凝血功能降低,皮下出血。因紐特人就是長期過量食用魚肉,他們患顱內出血的機率遠大於其他地區的人。
誤區七:喝骨頭湯補鈣有些人認為缺鈣可以食補,那就喝骨頭湯吧,按中醫理論吃啥補啥。但其實鈣是不溶於水的,所以和骨頭湯起不到什麼大作用,不僅沒有補鈣反而攝入了更多的脂肪。
誤區八:燉老母雞最滋補民間認為老母雞屬陰,最為滋補。產婦和體弱者喝老母雞湯最好。其實老母雞油多,湯色看上去更濃,但肌肉彈力減少,雞肉吃起來很柴,而且營養價值不如仔雞。
這些知識點大家都記住了嗎~
-
4 # 力學Nerd王小胖
在力學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小知識。很多結構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下的力學效能,但是很多人直觀上會覺得商家在偷工減料。下面,我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大家一起探討下。
1、實心軸與空心軸能稱之為軸的構件,必然是承受著扭矩的作用。透過力學分析,我們知道軸的橫截面在扭矩的作用下,產生出相應的剪應力。這個剪應力就是構件失效的主要原因。
如上圖所示,橫截面內的剪應力大小與圓心的距離成正比,圓心處剪應力為零,外表面剪應力最大,而材料的失效永遠是從最大剪應力的位置開始的。這就告訴我們,軸的圓心處的材料其實並沒有起到很大的承載作用。於是可以直接挖掉,變成空心軸。
2、矩形梁與圓形梁梁結構指的是承受橫力和彎矩的構件。根據梁彎曲應力的表示式,同樣外載,同樣高度的梁,矩形截面的承載能力更大。
同樣的高度下(d=h),矩形梁的Iz較大,因此工作應力較小,從而更加安全。這一點很多人很難接受,畢竟我們常見的自然界中的物體大多是圓截面的。
根據梁的應力表示式,距離中性軸越遠,正應力越大,越近越小,應力分佈如下。與軸結構類似,梁的中間部位承受的正應力非常有限,純彎曲情況下樑結構可以彎曲用上下兩個結構代替。基於這種應力分佈,梁的橫截面的中間部位可以挖掉,從而變成工字梁。雖然工程中的工字梁非常常見,但是更多的人接觸到的時建築中的梁結構:混凝土結構,都是矩形梁。
3、混凝土的鋼筋數量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混凝土中的鋼筋越多越好,畢竟鋼筋的力學效能是混凝土的好幾倍,實際上卻並非如此。混凝土中的鋼筋起到的作用是提升混凝土結構的抗拉效能,因為混凝土本身是脆性材料,抗壓效能好但是不抗拉。單純用混凝土作為建築結構的大梁,下表面很容易出現裂縫。所以,在混凝土梁的靠近下表面的地方佈置鋼筋,可以顯著提升整體的抗拉效能。
如果不考慮混凝土基體,鋼筋越多,整體的承載能力肯定會越好。但是,再次強調下混凝土材料是脆性材料,而且力學效能遠低於鋼筋。當鋼筋佈置的太多時,雖然外載會有所提升,但是一旦載荷超出了混凝土的承受極限,混凝土就被壓碎了,而此時,鋼筋卻依然完好。然而失去了混凝土基體,整個結構就全散架了。這顯然更加危險。
4、空心橋墩與實心橋墩基建狂魔的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橋墩。但是橋墩內鋼筋的分佈是否均勻分佈呢?更加極端一點,空心橋墩是否就是偷工減料呢?
根據橋墩的結構,透過計算我們發現橋墩外層的應力要大於內層,說明應力的傳遞過程中,會往外擴散。根據這樣的應力分佈形式,我們在設計橋墩的時候,只需要將外層設計的結實一點就可以了。實際的橋墩當然不可能是空心的,這樣建造的時候就麻煩了。如下上圖所示,橋墩的鋼筋都是分佈在外層,原因就是為了增加外層的結構強度。
5、總結生活中還有很多與力學有關的反常識行為,但是隻要學會了力學分析,這些問題就都可以解釋。
-
5 # 阿菜科普
有哪些“違背常識”的知識呢?今天就來簡單說幾個。
第一,喝酒上臉不代表這個人很能喝酒。
有些人喝酒後容易上臉主要是是因為酒精在人體內產生代謝物乙醛,它在人體內積累後會導致血管擴張,然後就表現為臉紅漲了。而乙醛又是明顯的致癌物,如果在我們體內沒有乙醛脫氫酶基因或者此基因有缺陷的話,乙醛是很難被分解的。所以並不是說喝酒上臉的人酒量就好,相反這類人是不適合飲酒的,以後還是且飲且珍惜吧!
第二,聾啞人所用的手語也是分各地的方言的,並不是全世界所通用的。比如在中國,大部分手語都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如果與外華人交流,就不起作用了。
第三,計算機上按qwertyu等英文字母排列,並不是為了提高人打字的速度,而是為了降低人打字速度而設計的。早期的計算機內部運轉較慢,如果打字速度過快的話,就極容易造成計算機的卡殼所以就設計了鍵盤上我們所看到的那種英文字母排序。
第四,我們平常所吃的感冒藥並不能治療流行感冒,它只有減輕感冒的作用,而我們人體得了感冒主要是靠體內的免疫系統起作用來殺死引起感冒症狀的病毒細菌的,所以說有些人得了感冒不吃感冒藥,多喝熱水在一個星期左右身體就可以痊癒了,據專家研究,一般人的感冒週期為一星期左右,如果超過一星期感冒還沒好,就需要趕緊就醫了。
第五,普通人一般每晚都會做夢的,所以每天晚上都會做夢的人也不用擔心,如果能夠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這都是正常現象。對於壓力較大的人來說更容易做夢,並且做的夢還比較多。如果做夢影響到了自己的睡眠的話,還是看醫生較好。
第六,防曬霜只有防曬傷的作用,並沒有防止曬黑的功效,所以建議小姐妹們出門儘量採取物理防曬法,戴個帽子,墨子,口罩,打個傘更有效。
好啦,關於“違背常識”的知識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吧。你們還知道哪些“違背常識”的知識?
-
6 # 我是雲南蕎化香
小胖來說個:我們都知道放射性物質都很危險,但我們也都知道放射性物質離我們很遠很遠~這是大多數人都的常識。但是你絕對想不到的是: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至少一公斤放射性物質!
還有,雲南的寶寶們要看過來:
每天塗的防曬霜,只要沒塗夠就等於沒塗。哈哈哈,是不是感到一絲驚慌~
“塗夠”的標準就是,如果你是塗臉,差不多是一塊錢硬幣那麼大一塊。
-
7 # 90後聊基因
我來聊兩個:(1)酸酸的檸檬是鹼性食物;(2)男人也會得乳腺癌。1,檸檬是鹼性食物?
(1)檸檬成分:檸檬主要含有檸檬酸,糖類、維生素,煙酸、礦物質等元素,我們吃到的特別酸的味道就是檸檬酸的作用,檸檬酸進入人體後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其他的維生素,礦物質等被人體吸收。
(2)鹼性食物:鹼性食物的概念就是經充分的燃燒後,剩下的灰燼的成分主要含有有鉀、鈉、鈣、鎂等元素,溶於水會生成鹼性溶液的食物。而檸檬的檸檬酸,維生素可以被燒掉,下來就是鉀和鈣的礦物質,所以屬於鹼性食物了。
2.男人也得乳腺癌?(1)什麼是乳腺癌:乳腺癌的概念是發生在乳房的腺體或者導管上皮細胞處惡行的腫瘤,主要的發生在乳腺上極限,其次為中央區域和其他象限。
(2)我們一般人認為男人沒有乳腺,怎麼會得乳腺癌,其實男性的兩個乳腺不是用區分正反面的左右。男性的乳腺也有血管、神經、以及和女性一樣能分泌乳腺的功能區和構造的,服用了影響激素分泌的藥物,有的男人甚至能分泌乳汁。
這個也是有的男性比較胖的時候,體內的雌性激素增多,促進了乳腺的發育,從而有了體積。
所以男性和女性基本一致,只是因為激素影響大小不同,不能哺乳罷了,所以男性也會得同樣的疾病,乳腺癌,只是男性乳腺癌不到1%,所以大眾知道少罷了。綜合來說,不是酸的就是酸性,不一定眼見就為實哦。 -
8 # 鍾銘聊科學
常識和反常識
在科學研究中,對於研究物件一般都要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這是從牛頓開始就留下來的規矩。
這裡我們要降到“違背常識”的知識,那我們就需要先把“常識”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我大概查了一下,對於“常識”的定義其實有多種多樣。我也相信,如果我們現在拿一下知識去問不同的人,他們界定的“常識”也是不一樣的。
常識是指普通的知識,具體是指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這當中包括:生存技能,基本勞作的技能,基礎的自然科學和人文上社會科學的知識等。
因此,透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那些我覺得很反直覺的事情,都應該屬於反常識的,比如:高階的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科知識都屬於這類。因此,這個範圍其實特別大的,畢竟絕大多數的人所掌握的知識其實還處在文藝復興之前的知識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物理學相關領域比較反常識的知識。
不確定性曾有科學家總結20世界的科學發展,他認為,20世紀的科學其實是“不確性”的科學。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在20世紀之前,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方程展現出了極其可怕的威力。具體來說就是,你用牛頓力學就可以解釋肉眼可見的絕大多數的物理學現象,而且不僅僅是解釋,還可以拿來做預測。就拿海王星來說,這顆行星並不是科學家直接觀測得到的,事實上,科學家是利用紙和筆預測了它的位置,然後讓天文學家拿望遠鏡準確地去找到它。
而麥克斯韋方程則是可以解決絕大數電磁學領域的問題,同樣的,這個理論也可以預言,麥克斯韋就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後來赫茲透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在20世紀前,科學家秉持了這樣一個觀點:存在絕對客觀的真理,它可以解釋宇宙中所有的物理學現象。後人,也被這個叫做決定論。其實,現代人依舊有非常多的人秉持的這個觀念。
但是到了20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事情有點不對頭了。之前牛頓力學其實都是在宏觀低速的世界裡。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觀測也在發展,科學家可以觀測到微觀世界和大尺度上的物理學現象了。
而在微觀世界中,很多現象都超乎了科學家的認知。後來,基於這些物理現象,科學家們提出了量子力學理論。這個理論也是物理學史僅有的始終伴隨著爭吵的科學理論。這是因為這個理論預示著另外一種觀念:不確定性。這個觀念其實是和決定論是針鋒相對的。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海森堡在研究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形式時,基於這種奇葩的物理學現象,他就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具體來說是這樣的,他發現,電子的位置資訊和動量資訊是沒有辦法直接被同時測量到的。如果你測準了位置資訊,那你就測不準動量資訊,如果你測準的動量資訊,你就測不準位置資訊。
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觀測自身就會影響到電子的資訊。如果我們再來看原子核外的電子,其實電子的分佈是很奇怪的,它並不是有固定軌道的,“固定軌道”其實是經典物理學的觀念,但跟實驗根本沒有辦法擬合。
電子實際上是呈現電子雲的形式,是一種機率的體現。意思是說,電子在某一刻具體在哪我們是不知道的,我們只知道它在某個機率是多少。也就是說,電子實際上是同時存在於這些位置的,又同時不在這些位置。到底在不在,完全取決於你的觀測。我們也管這個叫做:疊加態。
物理學家薛定諤原本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但是它對這個理論是沒辦法接受的,他覺得他詭異了。後來,他就提出薛定諤的貓來刁難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科學家們。在薛定諤的貓中,貓就處於又活有死的狀態,這其實就和電子的詭異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薛定諤的貓其實存在著很多問題,這裡就不過多探討了。
不僅薛定諤,愛因斯坦也曾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但是他也覺得這個疊加態太詭異了。於是,愛因斯坦也佔到了量子力學的反面,一直和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袖波爾進行論戰。
在一次大會上,他就說到:上帝不擲骰子。其實諷刺的就是疊加態。而波爾則反擊到:愛因斯坦,不要指揮上帝該如何做。
很多人其實都無法理解所謂的疊加態。我們來舉一個並不算恰當的例子,幫助你理解,假設你是一個微觀粒子,那在某一個時刻,其實你都不知道你自己會在哪,你好像會出現在所有的位置,又好像不在所有的位置,總之,你自己都是迷糊的,更不要說下一秒你會出現在哪了。這和我們的宏觀世界的“確定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如今的實驗告訴我們,實驗的結果更偏向於“疊加態”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成為主流科學理論的原因。也就是說,自然界是存在這各種“不確定性”的現象,而我們對此無能為力,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真理。
-
9 # 科學美少男
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
何為“違背常識”,何為常識?因人而異!我只能從我擅長的領域作答。
常識,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我們已經瞭解到的,我們已經看到的,我們已經聽到的,覺得理所當然,就應該是這樣的。
相反“違背常識”,就是我們覺得本不該這樣。就好比水往低處流,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空間站上的水不往低處流。有的人肯定覺得不可能,但如果你知道水往低處流是因為重力,沒了重力水就不會往下流了,你也就覺得正常了。但是這是在你知道重力作用的情況下,如果你不知道呢!是不是就違背常識了?
除了知道與不知道的,還有一些和你原來知道不一樣的,卻是錯誤的。
高速與低速比如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假設我們要去海邊玩,路程是100公里,我們開車全程高速100,那麼可以知道開一小時車就到了。怎麼算的?s=vt,小學生都會。
那如果一艘飛船,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飛向0.5光年距離的目的地再這回地球,請問在地球上的你,飛船一個回來地球上過去了多久,飛船裡過了多久?還按上面那個方法算的話,一個來回共一光年,飛船無限接近光速,所以用了一年。
但是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物體高速運動的狀態下,時間是相對的,速度是相對的,連距離也是相對的,什麼意思?地球上的表和飛船上的表走的速度不一樣。
當這艘飛船無限接近於光速,相對於地球人來說,飛船裡的時間也無限接近於靜止。別說一光年,就是100萬光年,1000萬光年,飛船也只需要一瞬間。而地球上的你卻的真的是過去了1年,100萬年,1000萬年。
廣義相對論除了速度,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是可以被扭曲的。當你到扭曲程度非常大的地方比如說黑洞的邊緣呆上一小會兒,再回到地球,忽略掉往返黑洞的時間,其實地球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古神話裡常說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像《星際穿越》裡的主人公庫伯出去溜達了一圈沒幾天,而她的女兒卻已經老了,女兒歲數比父親還大。
這些都是有實驗證實過的,不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對於你算不算反常識?但對於瞭解過愛因斯坦的人來說也就沒有什麼反常識的感覺了。
如果愛因斯坦早出生1000年,並且也寫出了兩個相對論,後面沒有牛頓,伽利略什麼事了。
舉公式的例子:狹義相對論,相對速度是用的洛倫茲變換:
我們小時候學的是伽利略變換
a以時速5m/s向東走,b以1m/s,向西走,請問a相對於b速度是多少?
伽利略變換,5+1=6m/s
洛倫茲變換c=30萬m/s,vu/c^2太小了忽略不計,所以也是等於6
當時如果a、b速度都是0.5倍光速,誤差就太大了,伽利略變換就不適用了,不信的可以算一下試試。
先入為主算完的,回到“違背常理”這個命題。請問如果我們從小學的就是洛倫茲變換,從來沒學過伽利略變換,或者歷史上就沒有伽利略這個人呢?
結果就是沒有人會認為狹義相對論是違背常理的,也沒有人會認為無限接近光速飛1000萬光年只是一瞬間是違背常理的,因為這是我們從小就學的洛倫茲變換計算出來的。伽利略變換先入為主的概念,讓我們覺得愛因斯坦是“違背常理的”。當然,前人的貢獻是偉大的,不可磨滅,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今天。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量子力學裡就有很多,現在大家都沒有完全搞懂它,連愛因斯坦都認為它是違背常理的。但假如過了1000年,科學家們都完全搞懂了量子力學,對於那代人來說,也就不算違背常理了。
回到過去反之在16世紀,你如果告訴大家地球、太陽都不是中心,宇宙大著呢,你可能會挨兩頓踢,一頓地心說、一頓日心說。
回覆列表
問題有很多,只不過現在很多偽常識集中在“育兒”方面,從而導致很多問題,讓我們看看幾個真實的例子。
1、孩子應該從小寵著
很多人經常說,孩子應該經常表揚,多給予肯定,幫他們從小建立自信,也有人說應該孩子身上具體某個優點。比如:你唱歌真好聽。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記得國內某選秀節目中,一個孩子因為音樂選秀被淘汰了,節目組請父母上來安慰一下自己的孩子,而這個媽媽上來第一句就說:孩子,你是最棒的。明明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是媽媽上來就說你是最棒的,這樣長此以往,孩子會不會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騙。
2、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作為父母應該經常能聽到,白天上課,晚上做題,節假日報班、寒暑假上興趣班,各種么蛾子不斷,很多人認為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優秀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一年《奇葩說》的舞臺上來了一個清華的博士生,叫梁值。
他說自己喜歡錶達,所以本科學了法律;因為朋友說“學法律的應該瞭解一下真實的資本市場”,所以碩士學了金融。
再後來參加主持人比賽,想嘗試自己在這方面的可能性,於是又唸了新聞學博士。
他最後問三位評委,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而他的這個問題一下子讓高曉松怒了。
高曉松說:其實來之前,清華的校長和書記都向我推薦過你,你應該是清華最優秀的在校博士生之一,可是你今天的表現太讓我失望了!
一個讀到博士的人竟然要問別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找什麼工作,這就好像是一個姑娘說,我身材又好、長得又漂亮、面板又白、家裡又有錢,你覺得我應該嫁給誰?
其實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很到位,就是孩子有一天遇到過不去的坎,快要放棄了,但是他一旦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渾身就充滿了力量。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200米賽跑,很多人大學之後就把書本都扔下了,豈不知你的起跑線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