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儘可能想法放在行動上,想不通的不去糾結,順其自然

    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這是內心得兩股力量的相互衝突。這兩股力量都有他們的意義,都是對我們“好”的。而當我們把想法放在行動上的時候,相當於兩股力量有了共同的敵人——外界,在這個“同仇敵愾”過程裡兩股力量就會慢慢被整合

  • 2 # 漳州三寶

    學會接受!臣服!

    常常會有很多人在強迫症的治療過程中間,自己會看過很多身體療法的書或者道家療法的書。這些書中間有一個很常用的術語,就叫順其自然。但是這個順其自然,經常是很難理解。患者們常常把順其自然理解為我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或者說我把我的書是怎麼理解,我就怎麼去行動。這種理解是很錯誤的,這是對焦慮和強迫行為的一種典型迴避這種迴避的結果只能夠使得自己會被社會到一個相對社會功能低下的狀態總結去。從科學心理學治療抑鬱強迫或者抑鬱症來說,嚴格意義上的順其自然是怎麼樣理解的?順其自然,按理論來說應當是順其自然的自然。就是說從我的生理屬性,從我的心理特徵,從我的社會需要來說,哪一種狀態是最需要最理性的狀態,那一種狀態就是我們要順從去行動的狀態,那就是自然狀態。比如說我在睡覺,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就不想起床,這事不是順其自然了。很多人說我想睡就睡這就叫順其自然。但是這樣的話,你白天的工作就無法去行動,你今天就沉迷在你的疾病狀態之中。理智上的順其自然應該是怎麼樣的,就是不管今天你想不想起床,到了八點你就必須起床,爬也要從床上爬起來,從家門走出去。該去做什麼,就按照既定目標去做什麼。過程中肯定會遭受到很多痛苦,但是並非是有痛苦,我就不執行預定的行動目標。這種嚴格的按我自身既定目標和理智的行為方式的心理治療方式,就是順其自然的治療方式,而並非是順其自然,只會按照我的舒適意願行動。

  • 3 # 滌生情感婚戀心理

    強迫行為或者思維,都是過度焦慮的一種表現,順其其然,是不去對抗,不給強迫症任何能量,強迫可以對大腦皮層行程條件反射,當強迫來臨,就是這個病歷興奮灶形成的條件反射也是潛意識去支配你的錯誤行為

  • 4 # 一木豆丁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生活態度自然是療愈包括強迫症在內的各種心理失衡問題!如果在這些症狀出現之前就能以這種態度生活的話,心理問題幾乎是不會發生的。當你想把這種態度當成治療手段的時候,雖然效果不錯,但完全做到接受這種態度,還是有點困難的!除非你真的受夠了這一切,你才有可能與那個思維中的你劃清界限,也只有在這種選擇下,你才會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你才會真正理解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暗示的是什麼!

    文字所描述的道理只有自己理解了才對你有用,不然的話,它永遠都只是一個道理,並不足以改變你的生活!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接受當下所擁有的,努力爭取所需要的,同時不在乎得不得到!當然,如果你仍然認同自己思維的內容,那麼你就永遠不會獲得自由!你就不會活在當下,也不會擺脫雜念對你的困擾!

    生命自由的秘密並不複雜,是複雜的思維活動遮蔽了這個秘密。所有的正派宗教,學派都在不遺餘力的試圖向人解釋這個秘密,可是由於我們深陷思維的固有模式裡而不能知!

    這個秘密可以濃縮成一句話:活在當下!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話可以代替,但它們都是同義詞,這並非通常所理解的只有讀完所有經書才能知曉!

    試試接受你不想接受的你所認為是現實的事實,然後選擇不去相信它們,就是順其自然的接受它們的存在,把它當成一個影子,等你站在太陽底下,你就會把它踩到腳下了!

  • 5 # 悅慢小院

    心理治療中,有一種療法叫森田療法,是森田正馬先生創始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

    所謂“順其自然”,並非隨心所欲。將問題放置起來不是所謂的“順其自然”。將應當有的東西使其變成一定有的東西才是“順其自然”。情緒不是可由自己的力量所能左右的,想哭的時候想要變得愉快,也是勉強。反之,極度愉快時,想努力變得悲傷,也不可能。對不能被自己的力量所左右的情緒,並不逃避,順其自然地接受,以行動去做應該做的事,這就是順其自然。

    讓人們把煩惱等當作人的一種自然的感情來順其自然地接受和接納它,不要當作異物去拼命地想排除它,否則,就會由於“求不可得”而引發思想矛盾和精神互動作用,導致內心世界的激烈衝突。如果能夠順其自然地接納所有的症狀、痛苦以及不安、煩惱等情緒,默默承受和忍受這些帶來的痛苦,就可從被束縛的機制中解脫出來,達到“消除或者避免神經質性格的消極面的影響,而充分發揮其正面的“生的慾望”的積極作用”的目的。

    真正的接納是你允許症狀存在,你不去理會他們你做你該做,想做的任何事,強迫症有沒有都無所謂。有些人說等你絕望到不想好時你就好了,說的很有道理,等你絕望了你就不再想去解決那些症狀了,你所能做的就是該幹嘛就幹嘛。

    森田療法的強調不能簡單地把消除症狀作為治療的目標,而應該把自己從反覆想消除症狀的泥潭中解放出來,然後重新調整生活。不要指望也不可能立即消除自己的症狀,而是學會帶著症狀去生活。

    森田療法創始人森田正馬先生就是一生充滿了痛苦,他自幼就有明顯的神經質傾向。他從自身的經歷中受到啟發。

    森田正馬生於一位小學教師的家庭裡,他父親對子女要求很嚴格,尤其對長子森田正馬寄託著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龍心切,父親從很小就教他寫字、讀書,5歲就送他上小學。一有空,父親便教他讀古文和史書,晚間如背不完書,父親便不讓他睡覺。本來學校功課就很多,學習已經夠緊張了,回家後父親又強迫他背這記那,使他漸漸地開始厭倦學習,甚至有了“學校恐怖”心理。更要命的是,在他12歲時,還有“尿床”的毛病。

    他為患夜尿症而苦惱,為了不弄溼被褥,總是卷著草蓆睡覺,有人故意問他“鋪上草蓆幹什麼?”他生氣地回答說“夜裡不尿炕!”這種回答帶有對大人的嘲諷挖苦的反抗,但其內心十分難受。因有夜尿症而深感自卑,有強烈的劣等感,後來聽說當地很有名望的板本龍馬先生小時候也得過這種病,這才聊以自慰,心情稍微好了一點。

    森田先生在高中和大學初期經常失眠,東京大學內科診斷為神經衰弱和腳氣病,經常服藥治療。大學一年級時,父母因農忙,兩個月忘記了給他寄生活費,森田誤以為父母不支援他上學,感到很氣憤,甚至想到當著父母的面自殺。然而,經過一番思想較量後,他暗下決心,豁出去拼命學習,立志幹出個樣子來讓家裡人看看。在這段時間裡,他什麼藥也不吃,放棄了一切治療,一心一意拼命學習。考完試後,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腳氣病和神經衰弱等症狀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次發抑鬱症按照醫生建議吃一年的藥還會復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