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甘肅V視
-
2 # 精禮道古琴生活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磁窯,位於現在的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自古就有“北彭城,南景德”之說。窯址主要分佈在現今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因磁縣在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窯”
-
3 # 雲鵬品古齋
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是古代民間陶瓷的傑出代表。因其窯廠主要位於古磁州而得名 。磁州窯的燒陶製瓷歷史源遠流長。
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鄲的峰峰礦區、磁縣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們就已經能夠燒製陶器,這一地區曾多有發現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戰國印紋硬陶;並已出現了製陶作坊,標誌著製陶的生產已初具規模。漢代磁州的釉陶臻於成熟, 魏晉和南北朝時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轉化,開始燒製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妝白瓷在工藝技術上更趨成熟,胎釉蔚為大觀。宋代磁州窯進入鼎盛,並躍然成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窯系。
這時直系窯口生產主要分佈在以峰峰礦區臨水、彭城為主的滏陽河流域和以磁縣觀臺為主的漳河流域。
觀臺窯與元代幾近衰落;臨水、彭城窯口則薪傳於今,生產規模日益壯大,遂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
磁州窯瓷器面向大眾而品相紛華,陶藝在宋元眾多瓷窯中風騷獨領。
它以施用化妝土為基本特徵,創造了豐富的裝飾技法,即有各類色釉裝飾、刻劃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繪劃花,又有紅綠彩、低溫鉛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種;尤其是 鐵鏽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窯單色釉的侷限,具有傳統水墨畫的藝術效果並把中國的傳統繪畫、書法技藝與制瓷工藝結合起來,創造了新的綜合藝術,開拓了古代陶瓷美學的新境界,為以後青花和五瓷器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
4 # 九思堂筆記
我先回答磁州窯的簡要歷史。
春秋至秦,磁州窯一帶地區已有專業製陶作坊;漢代出現低溫釉,三國、晉和南北朝時期,燒成黑褐釉瓷器;隋唐燒造黑瓷、青瓷的技術已十分成熟;宋代興盛,形成自己的風格,元開始慢慢下滑,清代仍生產白釉黑花和青花器物。
再來說說磁州窯窯場。
狹義的磁州窯,是指磁州窯的中心窯場,確認是觀臺窯和彭城窯,前者在河北邯鄲磁縣,後者在河北邯鄲峰峰礦區,這也是說磁州窯是河北著名窯口的原因。
廣義的磁州窯,才是我們平時說的磁州窯,是個窯系,沿黃河流域分佈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西等廣大地區。著名的窯口有河北邯鄲的觀臺窯、冶子窯、東艾口窯、彭城窯、富田窯,河南的修武縣當陽峪窯、湯陰鶴壁集窯、禹縣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安陽天僖鎮窯、密縣窯、寶豐青龍寺窯、山西榆林窯、介休洪山鎮窯、平定窯,安徽蕭縣白土鎮窯,山東德州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等。參考。不妥請指正!
-
5 # 歷史風物誌
磁州窯由於是民間窯廠,所以主要是供應給民間百姓使用,因此最終磁州窯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瓷器窯系,宋元時期大部分的北方地區窯廠都有磁州窯風格的瓷器產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登封窯、扒村窯、魯山窯、淄博窯、渾源窯、長治窯,而南方一帶也有吉州窯燒製磁州窯系列的瓷器。
磁州窯始於宋代磁州窯源自7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陶器,在宋元兩代興盛,元朝時期仍然是比較著名的瓷窯品種,其窯址最早是在河北省磁縣(古代稱磁州)漳河兩岸的觀臺鎮東艾村、冶子村附近,又因為使用磁石製作胚胎燒製瓷器,所以叫磁州窯。古籍記載磁州窯和定窯很相似,也有劃花、繡花,而且在當時有的磁州窯價格要高於定窯。
遺址及磁州窯的傳播磁州窯目前發現的遺址數量不少,我們在這列舉一下其中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遺址:
河北省磁州窯富田遺址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的峰峰礦區,這裡是元、明、清時期的窯廠遺址,也是世界上儲存最完整的磁州窯遺址,
河南省淺井鎮的扒村窯址,雖然扒村要在是以墨瓷遺址著稱,它主要燒製的是白底黑花瓷為主,創少於唐朝,終於元,但它確確實實是屬於磁州窯系的。
河南省魯山縣的魯山窯,因為在魯山縣的段店所以又叫段店窯,宋朝時期開始大量燒製磁州窯風格的瓷器。
江西吉安的吉州窯距離磁州相隔數百公里,但是吉州窯的燒瓷技術也深受磁州窯的影響。
由此可見,磁州窯雖然名為磁州,但是在宋元時期磁州窯的燒製工藝對當時的瓷器業的影響非常廣泛,儘管有的古窯沒有燒製磁州窯,但也多少會有技術上工藝上的融和,現在磁州窯在新裝置新技術的加持下仍然在不斷的創造新的傑作。
回覆列表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
磁州窯品種諸多,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侷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1998年3月,元代的磁州窯黑釉剔花玉壺春瓶從英國追回。
概況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製,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共19張
磁州窯瓷器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臺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佈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歷史上有關宋代磁州窯瓷器的文獻記載,宋代尚未見到,主要集中出現在明清兩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格古要論》、謝肇制《五雜俎》、清初《磁州志》、《明會典》、朱琰《陶說》、蘭浦《景德鎮陶錄》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等書,磁州窯瓷器在造型、釉色、燒造地及工藝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描述。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民間陶瓷窯系,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彭城和磁縣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
磁州窯系龐大黃河南北均有此類風格製品,清末民初,此窯大量生產青花製品,覆蓋華北華南廣大地區,蘭花花碗、盤等用品。代表民間青花的盛世。現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瓷區之一,其產品深受世界各華人民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收藏、使用價值。
歷史沿革
位於磁州地區的峰峰先民們,早在7500年前便開始了燒製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磁山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地區作為古老陶器發祥地的歷史地位。
兩晉南北朝時期,彭城、臨水地處中原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成為京師鄴城臨漳西郊的名勝之地。陶冶技術也趨於成熟,已經燒製出了青瓷和化妝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飛躍。
在過去的考古調查中曾發現臨水窯窯址,出土百餘件青瓷碗,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開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妝土,上罩以青黃色透明釉,化妝部分顯現出黃白色,這是磁州窯釉陶向化妝白瓷過渡的初級階段。
1975年又在臨水發現了一處唐代古窯址及化妝白瓷器殘片。說明此時磁州窯化妝白瓷的燒製已經步入成熟時期,窯器也由支燒改為籠(匣缽)缽裝燒。
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磁州窯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範,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於實用、美觀和經濟。在長期的陶與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與特徵(即白化妝技法),多用統一的造型、獨特的裝飾技藝構成了磁州窯產品的風格體貌,體現出地方特點、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它的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瓶、盆、盒之類的用具,線條流利、自由奔放,表現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樸實的風格。宋代的磁州窯汲取題材廣泛,形成多樣,寓意豐富。並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揉融在一起,將陶瓷器物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開創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
在磁州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侷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
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它那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歎為觀止。
到了元代,彭城地區的磁州窯又掀起了一個制瓷高潮,除繼承宋金時期傳統品種外,又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型器物的生產也增多。產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紋飾主要有云龍、雲風、雲雁和魚藻紋等。
1973年,在彭城大路溝曾出土有“大元國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並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魚藻盆殘片。其型制、裝飾風格與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魚藻盆極為相似。一直以來,在彭城的舊城改造中更是大批次、大規模地發現和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窯仍保持著相當大的產量,並在彭城設定了官窯,在磁州南關設立了存放官家酒罈的倉庫——“官壇廠”,以備順滏陽河舟運入京。彭城作為磁州窯的中心,也隨之而成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窯又進入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窯場增多,窯型改大,品種增多,產量增大,日用瓷覆蓋民間市場。《磁州志》記載,“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屬,舟車絡繹,售於他郡”。民間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清未由於“洋瓷”的大批調入,致使磁州窯生產下降,品種銳減,傳統的藝術風格漸趨沒落,彭城鎮僅剩缸磁窯130等座,瓷業工人千餘名。
歷史意義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中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3]
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
在裝飾上主要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花系以當地所產的花斑石為繪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畫出黑色的花紋,其紋飾多以枝葉並茂的折枝花和生動多姿的魚間窯以獨特的創造性,一改宋代以前中國南青北白的單色裝飾方式,開創白地黑花釉下彩繪陶瓷製品的裝飾先河。
並創造一系列的裝飾紋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礎上,又創造了在已燒製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燒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宋“紅綠彩”。單以上兩項技術成果與藝術成就,已確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賦予創造性的磁州窯匠,在宋、金、元時代共創造了三十多種裝飾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劃”、“鐵鏽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紋刻劃”等等。
簡直可以說集陶瓷裝飾方法之大成,影響著後世。特別是黑繪白地黑花寥寥數筆寫出個圖形,生動無比。形成了獨特的有規無束剛勁豪放,瀟灑自如的藝術風格。在表現題材上,世俗所見、花鳥魚蟲、龍鳳鹿馬、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兒歌詞曲無所不繪,真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影象。
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獨特貢獻有兩點: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繪,把傳統的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結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詩詞、諺語、警句和文學作品作為紋飾,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現藏於廣州博物館的北宋磁州窯“枕賦”銘長方形枕,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的元磁州窯白地赫彩西遊記方型枕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
磁州窯的製品構圖嚴謹,典雅古樸,形象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展現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風俗,為研究這個時期的民間繪畫等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