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季文史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怎麼解決上廁所的問題?

    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家一族辦公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諾大的地方怎麼可以沒有廁所呢,人吃五穀雜糧,不用上廁所嗎,顯然不是。在沒去過故宮之前,一直都覺得不可信,直至去了一次之後才有所瞭解,那裡確實沒有廁所。那麼古人是怎麼解決上廁所難題的呢,答案是:恭桶。聽小哲講述一下。

    故宮是怎樣的存在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宮殿,是皇室成員辦公和起居場所。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1420年)建成。故宮包含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古建築宮殿群之一。

    故宮是世界五大宮殿(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之首。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雖然是皇帝的地盤,但除去皇帝之外,皇后、嬪妃、太監、宮女等,高峰期裡面也有近萬人居住,所以儼然是一個小城池的人數。就是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生活在這座沒有廁所的豪華大宮殿裡,那麼他們都是怎麼上廁所呢。

    紫禁城裡沒有廁所是真的

    故宮裡的確沒有廁所。之前沒去故宮之前不相信,去了一次才知道,諾達的宮殿群,裡面居然真的沒有廁所。人有“三急”,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以前這裡的人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先說說古人為什麼不在故宮修建廁所。前文已述,故宮主要是皇家成員待的地方,而且也是權力、威嚴的象徵。既然是一塊神聖的地方,就不容玷汙,換句話說,如果人人都在宮殿裡如廁,那麼到處充斥著難聞的氣味,既不雅、也會令龍顏不悅。所以古人為了能徹底杜絕這個隱患,在沒有抽水馬桶的條件下,只能不建廁所。可人吃五穀雜糧總要解決“內急”問題,皇帝也不例外,所以“恭桶”就誕生了。

    關於恭桶

    翻看歷史資料不難發現,“恭桶”,簡單說就是移動式的馬桶。那麼在古代,故宮裡的人們出恭方式會一樣嗎?當然不一樣。皇家人員跟普通的太監、宮女所使用的恭桶不但有所區別,而且方式也迥然不同。

    皇帝和嬪妃們使用的恭桶,不是普通的恭桶,而叫“官房”,可以理解為恭桶的升級豪華版,算是頂配吧。皇帝的官房類似小型沙發,如廁前,伺候出恭的太監宮女們會在恭桶裡灑滿香粉,待皇帝用完,會及時集中處理,所以就不會擔心有異味了。雖然官房也是木質,但為了突出主人身份的高貴,往往會精選好的木材,甚至會鑲金鑲玉,所以工藝還是非常考究的,例如大清慈禧太后的恭桶就是檀香木雕刻而成的。

    區別於這些有身份的人,那些普通的太監和宮女他們出恭時,會去一個固定的出恭場所,所使用的就是簡單的恭桶,不會有那麼多的講究。

    那些專門負責清理恭桶的人,往往是一些失寵的太監或宮女,甚至還有一些是失寵的嬪妃。所以在古代,除了那些在朝堂之上立即被裁決的犯人,需要接受法律的懲處之外,這些後宮大院失寵的人們,往往也要遭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

  • 2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這些應該不用擔心,古人雖無公共廁所,但有老式馬桶、尿壺等以供大小便用,然後第二天有專人清理用馬車拉到郊外倒掉!

  • 3 # 經典守望者

    實際在中國古代的大戶人家一般都是使用淨桶的可能性多一些,畢竟傳統的旱廁異味很大,貴族和宮廷之家一般是使用淨桶,每日傾倒。

    在故宮中也是如此,明清兩朝中有明確記載的就是慈禧太后就是使用淨桶。當時叫做“官房”,為了方便實用,工匠把它做成了壁虎的樣子。壁虎的四條腿就是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屜,尾巴是後把手,下頜是前把手,嘴微微張開,手紙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蓋子,開啟後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官房裡放有幹松香木細末,便便一入盆立馬滾入灰中,防止臭味散發。

    使用的時候,壁虎的尾巴緊緊的捲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了一個8字,這就成了官房的後把手;壁虎的頭高高地翹起來,向後微仰著著,緊貼在了官房肚子上,壁虎的下頜稍稍凸出,和後邊的尾巴平行而立,正好適合用手托住,於是壁虎的下頜成了官房的前把手。

    慈禧的廁紙,是一種細軟的白棉紙。宮女先是在上面噴上些許的細霧,使它變得更加細軟,然後再用銅熨斗把它輕輕地熨一遍,既不能熨得太乾,又不能太溼,要恰到好處。最後再裁成長條狀,存在一個檀木盒子裡。平時馬桶是要用黃布包著的。這個黃布,不僅布料名貴,而且上面繡著金龍,以象徵身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過年了,大齡剩女和光棍都是如何過年的?家裡催婚怎麼接招的,還是逃避不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