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耳鼻喉科高醫生
-
2 # 汐煒醫生
核磁共振和CT的區別是什麼?
CT掃描是進行一系列的X光成像,然後把這些光束放在一起,一邊更好的觀察身體的結構,簡而言之,CT可以被稱之為X光的加強版;
而核磁共振則指的是磁共振成像的縮寫,是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拍攝人體內部的影象。
對比CT,磁共振更敏感,能夠更加清楚的觀察軟組織,所以,磁共振能更好的拍攝器官和其他軟組織影象,常被應用於早期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等的檢查等的診察中,但是對骨折等的檢查效果不如CT檢查手段優良。拿強直性脊柱炎為例,磁共振明顯比CT和X光更加清楚的觀察到骨骼和軟組織炎症的存在,從而確診。
從對自身健康的影響來看,磁共振不會具有輻射性,比CT檢查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小。但費用比較高,耗時比CT長。而且,有一項想必大家都知道:體內具有金屬物品、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不應進行此項檢查。
對比二者的價錢:不同部位價錢也不同,拿我所在單位的價格來說,胸部CT不到200元,而且是報銷前的價格,當然,這是普通的CT,並沒有增強這一說;而磁共振則需要上千元甚至更多。
-
3 # 醫學微視
影像學檢查包括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點?
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B超、普通的X線、CT、核磁共振,以及核醫學的檢查。
普通的X線檢查是臨床中應用最早和最廣泛的檢查方法。
如上圖,X線檢查透過黑白的影像代表不同組織、臟器密度上的差別。普通的X線檢查是左右或者前後重疊的影象,它的空間解析度相對來說較高,密度解析度相對較低。
CT檢查也是應用X射線來進行成像,它是一種斷層的影象,不存在重疊,相當於把人體切成各個薄層來顯示。
與普通的X線檢查相比,CT檢查的密度解析度遠遠高於X線檢查,同時,因為它不存在重疊,所以顯示的病變要比X線檢查清楚的多。它可以發現X線檢查不能發現的病變。
核磁共振檢查相對於X線和CT檢查來說,有很多的優勢:
①多方位,多角度成像,可以任意方位來成像。
②多序列,多引數成像,可以得到更多的組織資訊。
④無輻射,安全。
但核磁共振檢查也有它的劣勢:
①裝置昂貴,檢查費用相對較高。
②進行掃描檢查的時間相對較長。
④有禁忌症,身體內有植入物,且植入物是磁性的患者,不能進行檢查。比如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身體內有金屬植入器,不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⑤不適合對危急重的患者進行檢查,因為搶救裝置無法進入掃描間,且核磁檢查需要的時間較長。
核醫學檢查是對影像檢查的補充。
對於腫瘤患者,它可以發現在常規影像學檢查上不能發現的小的病變,同時對惡性腫瘤進行分期是有一定的效果。
-
4 # 踏足山巔望星空
磁共振與CT同屬於醫學影像學範疇,但是二者存在著本質的差異。首先工作原理不同,
磁共振是利用人體內氫原子核在磁共振的儀器強大的磁場空間內,產生共振與還原的過程中釋放出能量資訊,再透過高能電子計算機系統採集訊號,經過數字重建技術轉換成磁共振影象;
CT是利用X線成像原理,形成影象。其次,二者檢查的側重範圍不一樣,磁共振對軟組織,如滑膜、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韌帶和透明軟骨的解析度高,CT再觀察骨頭、肺、出血等方面比較有優勢,二者在檢查上可以優勢互補,如果長時間做CT,對人體是有一定輻射的,而磁共振是沒有輻射的。
-
5 # 兒科醫生高賽君
我是一名兒科醫生,我來談談核磁共振和CT的區別,以及做這兩個檢查會對兒童身體有什麼影響。
CT:計算機斷層成像是一種影像診斷學的檢查,它使用從不同角度進行的許多X射線測量值的計算機處理組合來生成特定掃描區域的影象。ct可以掃描人體的不同部位,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內部結構,從而判斷是否有一些疾病情況。ct可以用於很多疾病,比如肺炎、腦栓塞、腦出血等等。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頒給了發明ct此項技術的科學家。
CT有輻射嗎?輻射大不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ct是有輻射的。ct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檢查,但是過度暴露於輻射也會增加風險,尤其是對於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兒童,這種風險會更大。比如一次胸部X線的照射劑量不到每年來自環境的輻射平均劑量的1%,而CT造成的輻射劑量是傳統X線平片的100~250倍。
儘管ct檢查是有輻射的,但我們也不應該把它妖魔化或完全否定,給孩子選擇某種檢查,要看這個檢查的收益,是否利大於弊,是否很有必要進行這個檢查,以及有其它無輻射的替代檢查,比如b超或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雖然有個“核”字,但其實是沒有輻射的一項檢查,它是利用磁場原理而非射線來進行成像的,因此大家不需要擔心核磁共振帶來輻射的問題。核磁共振用於兒童,主要可用在神經系統疾病、關節、脂肪、肌肉的檢查中。
核磁共振的檢查費用,是根據掃描部位的種類和數量,以及是否需要使用造影劑做增強掃描等等來決定的。比如兒童的頭顱核磁共振,收費一般是在900-1100人民幣。
總之,決定一個檢查是不是要做,要根據病情需要,檢查的好處是否大於風險。如果沒有必要做的檢查,即使完全沒有輻射,也不應該做。如果病情確實要做這個檢查,即使有一定的輻射,為了診斷和治療,仍然是要做的。
-
6 # 任性老豆
大家好,我不是學醫的,而是找石油的,經常要給地球作B超、CT、核磁,在學校稱為地球物理,大油田就是用這手段找到的,要不然你以為地質學家都是火眼金睛,能看到地下幾千米的石油?CT是利用核原料放射X射線透視拍片,與胸透一個原理(所以你看醫生都躲的遠遠的在另外一個屋子裡待著),只是等間距拍幾十上百張,這樣就一疊身軀的切片影象就能在醫生眼裡分辯病變地器官。這種透視效果決定了CT更適合分辯各器官的形狀,例如,B超發現肝部有增大,會建議作CT,可以將增大的部位外形清晰看清,但增大的組織內部是什麼特徵?要靠核磁。核磁成像的是氫原素,身體裡各種液體含氫最多,其次是細胞,這樣含水不同、細胞密度不同的組織就會被區分出來,癌組織與正常組織密度不一樣,同樣可以區分。在醫院裡作完CT、核磁,醫生只能用一疊二維片了想像各器官的立體形狀。而我們給地球作完CT會用計算機建立三維模型,這樣就不僅平看,還能豎著看、斜著看、旋轉看、切任意麵看,是不是更高階一些?附一張三維地球物理資料體圖。
-
7 # 影像科醫生大海
第一,原理不同:磁共振的原理是被檢查的組織細胞內氫原子核,在強大的磁場作用下發生了共振的現象;CT的原理是依據器官組織對X線的吸收值的不同而顯示各器官的密度差異。所以核磁共振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而CT對人體有電離輻射的損傷,俗稱“吃線”。
第二,檢查條件限制:核磁共振不能對有磁性植入物、金屬物、心臟起搏器、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以及早期妊娠進行檢查;CT檢查時不能有金屬物。
第三,價格不同:核磁共振的檢查費用要高於CT檢查,就拿我們縣城來說核磁共振檢查一個部位費用大約在六百元左右,而CT檢查一個部位在二百到四百元之間。
第五,臨床檢查的側重點不同:核磁共振和CT都可以運用於全身各部位的檢查,各自的側重點不同,CT在檢查呼吸系統疾病、骨質、鈣化以及含氣病灶方面要優於核磁;核磁對於肌肉、韌帶、神經病變、脊髓以及部分腫瘤定性要優於CT。
所以在選擇檢查手段時要根據疾病、部位、個體差異來選擇價效比較高的檢查手段,而不是盲目的信奉其中一種。
-
8 # CR小爻
各位專家都在這,我就不胡說八道了。
希望大家都能夠健康,不用做這些測試最好!
鍛鍊身體,生命的源泉在於運動,能夠增加能量,改善身心問題,所以動起來會有助於身心健康哦!
-
9 # 康復劉醫生
這個問題其實之前談過,那就再講一次。
一般針對骨科這塊來看,x線主要是一個二維平面看,四肢可以看骨性結構,有沒有畸形,增生,鈣化,骨折連續性,有無骨折移位等情況。針對頸椎腰椎片子等,可以看脊椎序列穩定性,由於滑脫,骨質破壞等。
ct分為平掃和三維,平掃主要是冠狀面一層層切,這樣可以對某個部位更多層次掃描,可以看的更加清楚,針對一些懷疑骨折x片無法確診情況,可以透過ct掃描來鑑別,ct主要是針對骨性結構看的比較清楚。當然有時也會配合核磁共振一起來看,磁共振平掃層面相對少一些,針對腰椎間盤突出或是頸椎病患者,有時懷疑某個節段有問題,但是平掃層面太少,這個時候就可以配合ct平掃椎間盤來進一步明確配合,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做完核磁共振,又還需要做ct。
ct三維成像,可以對骨性結構進行三維重建,針對骨折手術患者,可以透過術前三維成像,對骨折分型,損傷程度有更直觀表現,可以輔助提前制定設計手術方案。
以上x片和ct都是有輻射的,但是這種輻射量是極小的,只要別短期接觸大量這種輻射一般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磁共振主要是針對軟組織,神經,血管等看的比較清楚,比如椎間盤突出,針對一些骨折是否新鮮還是陳舊可以進行鑑別,尤其脊椎骨折。磁共振沒有輻射,對身體基本無害,但前提是身體內沒有植入金屬組織(鈦合金除外)。
現在醫保改革後,檢查費用都有所下降,磁共振檢查由以前600降到現在510元了。
-
10 # 神外DuangDuang
核磁共振和CT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們的掃描成像原理不同,由此導致它們在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成像上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
核磁共振的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所產生的訊號經影象重建的一種成像技術。
它的優點是被認為無輻射,有非常多的成像序列方式可以針對性地得到我們想要看的結果,對腦,神經,軟組織,腫瘤組織,液體的鑑別等等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在很早期就能辨別梗死,在血管的後期處理成像上利用血管流空效應,可以不用打造影劑,而且重建時不受骨質的影響,它在掃描空間上比如矢狀位和冠狀位等較CT有優勢。
核磁共振的缺點是掃描時間長,對氣體,骨組織成像效果差,對於會動的比如心臟和腸道無法成像或偽影大,掃描時噪音大,掃描機器相對封閉,病人易出現幽閉感,另外身上有些金屬的情況不能進行掃描,還有一些裝有起搏器的也不能掃描,危重病人的監護和生命維持裝置不能帶入。
(上圖是一張矢狀位的頭顱核磁共振成像)
CT是透過X線來成像的,相對核磁共振,它的優點是掃描快,對可能有運動偽影的器官也能掃描,比如腸道甚至心臟,對超早期出血的診斷較核磁共振有它的優勢,對於外傷病人或危重病人有優勢,對骨性物質,氣體的對比好,可以掃描肺臟,可以掃描有起搏器以及需要監護裝置的患者,缺點是有輻射,成像方式遠不如核磁共振豐富。
(上圖是一張腹部的CT成像)
-
11 # 兒科醫生雪松
你好,磁共振和CT確實有很多區別,因為它們的原理不一樣。
CT是利用射線來識別的,因為不同的組織器官對射線的吸收和穿透力不一樣,所以會形成差別。CT的原理相對簡單,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但是要接受一定的射線。
而磁共振是利用磁場的原理,磁共振機器產生磁場波,類似於雷達一樣,人體組織和器官反射的磁場波不一樣,傳回機器再透過計算得出來的影象。此種檢查價格貴,檢查時間較長,但是不會產生輻射。
CT和磁共振所關注的意義不一樣。以腦部檢查為例,如果要看腦袋內有沒有出血,梗塞揮著腫瘤,CT更方便,也比較清楚了。但是要看有沒有腦萎縮,腦軟化或者腦部脫水鞘以及腦補部興奮區域,磁共振才行,CT沒有辦法看清楚。
也就是CT看結構方面的東西比較好一些,而磁共振更注重功能方面的檢查。不同的疾病選擇的檢查會有不一樣。
-
12 # 神內小美醫生
臨床上核磁與CT的最大區別就是:
核磁:相對比較貴,但是核磁沒有輻射,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小兒與孕婦均可做核磁檢查;
CT:相對比較便宜,但是存在輻射,射線有致畸、致癌作用,對於兒童與孕婦這些特殊群體,一般是不建議做的;
但是,不要忘了一句話,“存在即合理”,任何的檢查都有其優缺點,當然,核磁與CT也是這樣!核磁:相對成像效果較好,組織解析度比較高,對軟組織顯影較好,但對出血性疾病顯影較CT差,同時檢查時間相對較長,同時檢查中要求患者身體中不含金屬以及一些電子產品,如我們常見的各種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是不能做核磁的!
CT:相對的成像的效果較差,主要解析度較低,但是相對操作簡單、快捷,同時對身體中的任何植入物無限制,所以一些不能行核磁檢查的患者,是可以行CT檢查的!
最後,小美醫生想要告訴你:醫生會結合你疾病型別、身體基本情況以及時間等各種原因推薦你選擇合適的檢查!
臨床上並不是某種疾病只能行特定的檢查,最好的也許並不是最適合你的!
-
13 # 張浩醫生
磁共振和CT檢查時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用x射線,一個是用磁場來檢查的,適用的各種疾病也是不同的。
上圖是一張頭部CT的影象。
先說說CT有哪些優缺點和適應症:優點:CT是用x線穿透人體採集以後成像的成像速度非常的快,一般一個部位只需要一分鐘就可以掃完,所以特別適合用於急診。
因為CT是用射線穿透人體後根據密度不同來成像,所以對於人體不同密度的組織和器官是特別敏感的。比如說骨骼骨折的話,在CT上如果發生了細微的骨折,薄層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骨皮質的斷裂,在CT三維重建影象上當然更為的直觀。
另外,像CT對肺部的掃描也是非常的敏感,因為肺部氣體還有肺組織,還有肺部胸廓的骨骼密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在CT上可以清晰地發現肺內異常的結節,或者是磨玻璃灶的,這點磁共振是做不到的。
缺點:CT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具有輻射,所以CT掃描不適合健康人在短期內反覆的,大劑量的去檢查。成年人一年,單部位一次的劑量是可以接受的。
那磁共振又有什麼優缺點呢?優點:因為磁共振是利用磁場對人體進行檢查的,幾乎是沒有輻射的,所以呢,是不用擔心做了磁共振對身體產生傷害。
磁共振對人體軟組織,檢查的影象清晰度和準確度是要高於CT的,特別是針對腦部的磁共振。如果腦部有一些細小的梗塞灶,或者是一些其他小病灶,CT上看不清的話,在磁共振上呢是可以清晰地發現。另外,像人體的一些肌肉或者是肌腱韌帶,磁共振的也是可以清晰的顯示,這點呢CT也是做不到的。
缺點:磁共振因為檢查時間過長,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適合用於急診檢查,如果患者不能配合的情況下,也是不能做磁共振的。因為磁共振利用的是強磁場,所以檢查患者身上也是不能夠攜帶純鐵的物質,或者說輪椅,病床等等,防止發生意外
最後總結一下,CT一般用於急診、外傷、肺部檢查,其他情況下的軟組織影象磁共振要來的更清晰。
-
14 # 骨科張還添醫生
X光
作用:3D變2D的神奇工具~
X光影像就好像我們買房子,以前沒有VR看房,只能先看戶型圖,看看戶型的大小,相互之間的結構。X光能將3維骨頭變2維,可以看到形狀,大小,骨頭的連線狀態,所以骨科用的最多。適應病症:
在骨科,比如需要了解小孩是否可以長高,可以拍個X光片,看看骨骺是否閉合。
另外,受傷後有沒有骨折,評估關節力線及結構異常等等。除了醫生根據經驗判斷,結合查體及專科檢查,還需要X光影像的輔助明確診斷,指導精準治療。
有時候針對同一部位需要拍攝多幾張X光片子,比如,膝關節痛,除了拍膝關節正側位,有些時候還會加個髕骨軸位片,這樣可以瞭解髕骨的運動軌跡。
總結:對於骨骼的疾病及病變如骨折,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先照X光。為了看的更清楚,有時候需要CT。為了顯像軟組織及軟骨,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MRI。一般不先照MRI,因為X光簡單,方便,費用相對低。缺點:因為是透視原理,所以重疊的骨頭會摺疊顯示在片子上,造成看不清,所以會出現正面和側面都同時拍的情況。而且這種透視只能簡單的看到輪廓,軟組織血運等,都看不到了。
價錢:每張50~100元左右
x光
CT
作用:一層一層看
好了,還用買房打比方。我們挑了戶型,還要挑樓層啊,那每層每層的戶型都什麼樣,就需要CT幫忙了。CT利用射線原理,把每層都X光成像一下,再用電腦合成,變成一個3維的狀態。CT能將骨頭的橫截面清楚顯示,這樣能夠看到骨頭細微的狀態,更清晰。
適應病症:
對於複雜的骨科手術,或是波及關節面的骨折往往需要照CT,以指導手術方案。
像是足踝部的骨折,肘關節骨折,以及波及多個關節的疾病需要手術治療時往往需要CT。
臟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有時候也需要CT或增強CT,還有些時候需要PET-CT。情況很多,不贅述了。
總結:複雜的骨折,部分腫瘤用CT更清晰缺點:輻射比其他的影響都大,看軟組織不如MRI
價錢:500元左右
MRI(核磁共振)
作用:主要看軟組織,清晰~
好了,又看房子了。既然是精裝修樓盤,我現在要看房子的內部裝修了,那裡面的軟裝長什麼樣,就需要MRI了。透過核磁,震動體內水組織,然後成像。片子可以清晰的看到骨骼及骨骼周圍的韌帶,軟骨,血運等情況。
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要透過MRI來確定突出的位置和嚴重程度啊(膨體位置)。
半月板損傷,要MRI來確認半月板撕裂的方式及分度,周圍水腫及軟組織損傷情況。
頸椎病,頸椎變形,出現嘔吐眩暈,要看壓迫神經的情況,需要MRI。
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症,韌帶,半月板損傷等,看清楚軟組織,保守治療更精準,手術更安心。缺點:沒毛病,就是貴
價錢:600-900元
-
15 # 胡洋
磁共振和CT是每個醫院影像科的主角,給臨床醫生診斷疾病提供巨大的幫助。CT和磁共振在臨床使用中各有優勢。二者的區別如下。
1.成像原理不同 CT透過球管發射X射線穿透人體,機器可將穿透人體的X射線進行收集,並進行轉化,形成影象資訊。核磁共振為無線電射頻發生器發出射頻脈衝,使人體進入其磁場時,將人體內的不同成分形成的不同反應進行收集,形成影象;
2.電離輻射不同 CT有一定的輻射,不同的部位輻射不同,平掃、增強、CTA輻射各不相同。而核磁共振沒有電離輻射。
3.成像時間不同 如今64排及128排CT成像速度極快,即便是頭頸胸及全腹部CT一起增強掃描,也僅需要數分鐘。而磁共振成像速度慢,1.5T的MRI做一個部位的成像至少得10-20分鐘,包括擺位,如果做一個增強MRI,還需要注射造影劑,花費時間更多,因此MRI每天做的病人非常有限。
4.不同的組織解析度不同 磁共振軟組織解析度高於CT,但它的空間解析度不及CT。CT適合做一些骨組織和胸部方面相關的疾病檢查。如:骨外傷、頸椎腰椎疾病、結石、胸部檢查。另外,對於冠心病的檢查需要用CTA可檢查冠狀動脈。而磁共振對顱腦、脊椎和脊髓病的顯示優於CT。磁共振成像由於具有多於CT數倍的成像引數和高度的軟組織解析度,其對軟組織的對比度明顯高於CT,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劑,即顯示血管的結構,故對血管、腫塊、淋巴結和血管結構之間的相互鑑別,有其獨到之處。
5.價格不同 相比較磁共振,CT相對便宜,磁共振機器貴,成像慢,做同樣部位的話,磁共振較貴。
6.部分人群不能做磁共振 除了孕婦之外,CT任何人都可以做,而磁共振機器相當於一個巨大的磁鐵,因此有心臟起搏器、體內有鋼板或者其他金屬材質異物的患者均不能行MRI檢查。
CT和核磁共振各有各的特點,就患者來說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追求最貴的檢查。比如一個半身不遂的患者來急診就診,由於病情較急,肯定是先做CT,排除腦出血可能,如果無腦出血,可以進行CTA檢查明確腦梗塞部位和範圍,進行及時溶栓處理。如果有溶栓禁忌症者,可以不做CTA,保守治療前提下擇期行磁共振檢查。如果是顱腦腫瘤、脊髓病變、關節肌肉病變,首選磁共振檢查。
-
16 # 小影大夫
CT
CT檢查目前是應用的比核磁共振更加廣泛,用的是X線成像,所以有一定的輻射。成像速度快,價格相對磁共振要便宜。對於急診患者,是優先選擇的檢查。
CT就好像切面包一樣,一層層的切開,來看裡面的有無病變。可以切厚一點,也可以切薄一點,越薄看的細節也更多。要看肺結節的細節,肺部薄層就是切的很薄,來看裡面的細節。上圖為橫斷位的CT圖,發現肝臟巨大囊腫。
人體從頭到腳都可以做CT檢查,因為檢查速度快,所以禁忌症相對要少一些,能診斷大多數的疾病,但是對於功能性的疾病,CT就看不到。要篩查胃腸道的早期癌症,也不要做CT檢查。
相對於核磁共振,優點是檢查速度快,價格便宜,對於骨質和含氣病灶的顯示比磁共振好。但是對於顱腦神經脊髓,肌肉韌帶和骨髓的顯示就沒有磁共振好。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目前也叫磁共振,是利用人體中氫原子在磁場中的作用來成像,所以沒有輻射。但是價格貴,檢查時間長,應用沒有CT廣泛。磁共振不是人人都能做,不是想做就能做,有幽閉綜合症,有金屬材料植入物的朋友,需要醫生評估後才能做磁共振。所以磁共振不適合用於急診。
核磁共振的成像比CT更要靈活,CT只能橫斷位一層層的切掃描,而磁共振可以隨意角度切,常用的是橫斷位、冠狀位和矢狀位,還可以調整角度掃描,多個序列掃描,所以檢查時間長,費用更貴。上圖為矢狀點陣圖,就是把人前後豎著切,顯示頸椎間盤突出。
核磁共振對神經和軟組織的顯示比CT好,所以主要用於顱腦、垂體、脊髓、肌肉、關節、韌帶、骨腫瘤、盆腔腹腔臟器的檢查。一般不用於含氣空腔臟器的檢查,比如肺部和胃腸道。
如何選擇這兩種檢查?很多朋友問到,怎麼選?檢查目的和檢查部位不一樣,選擇也不一樣,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突發頭疼去急診,肯定會首先選擇做個CT,CT適用於做急診。突然頭痛,一定要先排除腦出血。但是,如果是頭疼3個月,那麼可以選擇做CT,也可以做磁共振。如果不考慮價格,我會推薦做磁共振,看的更清楚。
比如,腹痛,如果非要在CT和磁共振中選擇,我會推薦做CT,如果CT發現了病灶,而又不能診斷的時候,那麼可以進一步做磁共振。
比如做了超聲,懷疑前列腺癌、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要首選做磁共振,不做CT。懷疑垂體腫瘤的,也是推薦做磁共振,不做CT。懷疑關節和韌帶有問題的,也是要做磁共振。
比如要看肺部有沒有問題,那就要做胸部CT了,不選磁共振檢查。
有朋友說,磁共振沒有輻射,為什麼還要選擇做有輻射的CT,為什麼不都做磁共振。因為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磁共振,也不是每種病都適合做磁共振。所以兩種檢查各有優缺點,需要具體情況具體選擇。
-
17 # 骨科盧醫生
同樣是腰疼,為什麼別人做個X光線就可以了 而我卻把X光線/CT/MRI做了個遍,是不是上當受騙了?
針對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
關於X光線
X光線是最基礎的影像檢查,它可以用來排除其他骨性的病變,即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就可以選擇此種方式,檢查結果也快速,可以輔助醫生驗證自己經過初步病史瞭解得出的病情結論,但由於X光受制於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所以有時候需要多角度拍攝。
關於CT
雖然CT依舊用的是X射線,但不同於X光用的是X射線的熒光作用直接在攝影膠片或熒屏成像,CT是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一部位的厚度進行掃描,它是透過資料計算得到的重建影象。即CT可以想象成很多X光片合成的3D影響,對無論軟組織或骨骼,尤其是骨頭、複雜性骨折、錯位等等都能清晰的呈現。
CT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腰椎間盤突出的影響檢查,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懷疑有骨質異常的時候,比如像腰椎骨折、腰椎狹部裂的情況時,選擇CT是較佳的方式。
關於核磁共振(MR I)
核磁共振的成像利用的是原子核的自旋運動,收集組織放出的電磁波再重組得到的影響。相當於CT,MRI對於軟組織,如腦、神經、肌腱、韌帶等等能呈現較高的清晰度,所以核磁共振也是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檢查效果是最好的,可以比較清楚的檢視椎間盤突出的方向、部位以及脊髓神經根受壓的情況,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常用的檢查方式!但不排除有時候需要CT搭配MRI綜合檢查。
那看到這裡,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就說了:既然核磁共振是最直觀的,為什麼不直接選擇一個核磁共振就好了,為什麼把這些通通都做了個遍呢?
這就是患者的個體差異造成的,疾病相同,但是症狀卻不同,可以這樣理解:得了腰椎間盤突出會腰疼,但是腰疼的不一定時腰椎間盤患者,所以,醫生在建議患者選擇哪種檢查方式時,不是因為知道了結論而去選擇檢查方式,而是透過檢查去排除及驗證自己的結論!
所以,做哪種檢查和做多少檢查都是根據患者自己的情況,症狀的輕重來決定的,並且每項建議檢查都是具有診斷和排查意義的。
並且,在個別情況下,可能會其中兩種/三種檢查方式結論綜合才能準確判斷患者疾病。那一部分患者可能會覺得,檢查出來並沒有問題,這不是在浪費自己的錢嗎?
其實不然,有些情況不是醫生單從表面的症狀就能判斷的,透過專業的醫學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對於醫生和患者都是好訊息,不僅可以讓治療方式更明確,也能讓患者更清晰的瞭解自己的病情,心安的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最後: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醫生都會讓你把X光線/CT/核磁共振檢查個遍,具體做什麼檢查,都是根據患者具體的病症情況決定的,如孕婦等特殊人群,一般醫生都會提前詢問或患者提前告知,然後建議適合患者的檢查方式。
-
18 # 普外科曾醫生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想要完全搞懂核磁共振和CT的區別,是比較困難的。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很難說的清楚核磁共振和CT的區別。我來寫幾點,老百姓比較關心的,核磁共振與CT的差別:
(1)CT有輻射,核磁共振沒有CT的原理類似於普通的X光,是有輻射的,而且輻射的劑量比胸片這些X光要強。儘管CT有輻射,但是,偶爾做一兩次,對身體的危害是較小的,比較安全。如果經常暴露在CT的射線之下,是有輻射的,有可能致癌。所以,每個影像科的技術員或者影像科醫生,都會佩戴一個計算輻射劑量的儀器,如果超過了一定劑量,就要回家休息。
而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場,水分子在磁場中的運動來成像。核磁共振是沒有輻射的,不沒有致癌的風險,比較安全,孕婦也是可以做的。
(2)CT檢查速度更快,核磁時間長CT檢查起來更方面一些,檢查速度快,如果是平掃的CT,只要躺在上面幾十秒鐘,就完成了掃描。如果要做增強CT,往血管裡面打藥,時間會長一些。所以CT預約的時間更短。
而核磁共振檢查的時間更長,一個檢查可能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核磁共振的機器,噪音比較大,需要一個人待在封閉的環境下,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不能做核磁共振。
(3)CT更便宜,核磁共振更貴CT檢查是更便宜的,根據不用的部位和專案,是否使用增強,價格在幾百塊錢不等,而核磁共振檢查可能要上千塊,如果使用特殊的造影劑,會更貴。
(4)體內有導磁的金屬,不能做核磁共振正因為核磁共振機器有非常強大的磁場,任何導磁的金屬都不能帶入核磁室,例如皮帶,項鍊,手機,手錶,帶鋼圈的內衣,如果體內有金屬節育器,心臟支架,金屬假牙等等,有可能都做不了核磁共振。
現在有一些不導磁的金屬,如果位於體內,也是可以做核磁共振的,需要諮詢你的主治醫師。
所以,CT用的比較多,比較廣泛。
(5)兩者的適應症略有不同大部分情況下,CT就可以診斷疾病,所以CT用的比較多,如果CT看不清楚,才會選擇更加高階的核磁共振檢查。
但是,核磁也不是萬能的,有一些部位,CT會更好一些,例如肺部,心臟,胃腸道等部位的疾病。還有急診CT檢查,如果是急症,做CT來得快,醫院一般都有急診CT,而基本上沒有急診核磁共振檢查。
總而言之,CT有輻射,更便宜,檢查快,而核磁沒有輻射,價格高,檢查時間慢。
-
19 # 朱蕭俊說健康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核磁共振與CT都是現代醫學臨床使用的重要影像檢查技術,它們最核心的區別是核磁共振是利用身體裡的原子核(如氫核),在磁場作用下共振;而CT是利用射線(如X射線),穿過人體時的衰減。
由此導致它們在成像原理,檢查臟器,禁忌條件以及檢查時間與費用等方面,有一些區別,分述如下,僅供參考。
核磁共振與CT成像原理的區別1.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主要利用人體內的氫核,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共振,再透過射頻磁場激發,進行訊號的定位,經過計算機處理形成影象。
2.CT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X線束照射人體組織。人體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照射過去以後射線會發生衰減,這時在對側用探測器來檢測剩下的X射線量,轉化成數字訊號,由計算機對資訊進行處理,最後形成影象。
核磁共振與CT的應用範圍區別1.核磁共振檢查主要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胰、腎、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性器官以及心臟、大血管等病變。
2.CT檢查主要針對神經系統病變、心血管系統、胸部病變、腹部器官、盆腔臟器、骨與關節、肝臟病變等空腔臟器。
核磁共振與CT的檢查禁忌區別1.核磁共振檢查禁忌:對於體內安裝、攜帶心臟起搏器,自動電覆律除顫器,功能性神經刺激器,心臟支架等金屬器械,均禁止核磁共振檢查,因為會對人體造成危險傷害。
2.CT檢查禁忌:沒有上述嚴格要求,因為CT的金屬主要影響影像,而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傷害。
核磁共振與CT檢查的時間與費用區別1.核磁共振檢查時間較長,簡單專案費用在700-1200元左右;
2.CT檢查時間較短,簡單費用在450-800元左右。
總結:核磁共振與CT檢查有一些區別,具體選擇請遵醫囑。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
20 # 龍哥談養生
這兩個成像原理是不一樣的,CT是利用X線的成像,核磁是利用把人體放在一個磁場裡邊,它的原理講起來很多,實際上就是核磁沒有射線的一個危害,但是核磁它是利用人體和磁場的一個關係來成像,它的影響因素會多一些,那麼這個核磁它的訊號比較豐富,對疾病的診斷,提供的資訊更多一些
回覆列表
在老百姓眼裡,感覺核磁共振和CT都是一張黑白灰的片子,出現影象都差不多。為什麼到醫院後,很多醫生給患者做CT檢查,也給做核磁共振檢查,讓部分患者很難接受,提出各種疑問,比如有必要檢查兩個嗎?是不是檢查過度?這麼多檢查對身體有沒有輻射?費用問題等等!
患者這種疑問是可以理解的,這種疑問大多出自對這兩個檢查不瞭解,也就是核磁共振和CT區別:
成像原理:CT成像原理是透過放射線,也就是透過X射線穿透身體形成的,和拍X片子一樣有輻射,但輻射量比拍片子大多;磁共振檢查是磁場共振擾亂磁性排列,被激發的質子以射頻訊號的形式釋放吸收的能量,這種比較抽象,我們知道這種檢查是磁場,不是輻射,所以對身體影響不大!檢查條件:磁共振由於強大磁場,所以檢查是比較苛刻,機器附近必須遵守嚴格的安全程式,嚴禁金屬靠近裝置周圍,該裝置不能用於心臟起搏器可能會被破壞的患者,或金屬植入物或彈片等。CT檢查是放射性,這種擔心到不會出現。檢查時間:現在CT大多是多排CT,檢查速度非常快,幾分鐘就可以搞定;磁共振檢查就比較慢了,一次大約需要幾十分鐘。檢查費用:CT一個部位檢查大約需要三四百元,磁共振相同部位檢查,需要七八百元吧,磁共振相對貴一些。最主要就是檢查目的不同:由於成像方法不同,所以評估和診斷方法也不同,CT對骨、肺等器官成像較好,如骨折、急性腦出血、骨來源腫瘤以及腫瘤鈣化,CT優於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對軟組織顯像較好,如對軟組織臟器的解析度、顯示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細節,優於CT。很多情況下,我們更需要磁共振和CT檢查的優點結合起來來診斷一個疾病,所以這兩個都需要檢查!總而言之!到醫院後,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比如患者發病部位,可能是那一類疾病,患者自身的情況,選擇合理檢查方法,必要時兩個都需要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