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道知衡
-
2 # 暖心理
首先看一下這句話會出現在什麼語境,在什麼情況下會說出這樣的話。
比如:在餐桌上,孩子不願吃蔬菜,媽媽苦口婆心說,這都是媽媽精心為你做的菜,多吃菜,我這是為你好。”就如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說,世上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該穿秋褲了。這個調侃的背後,其實也是一種“我為你好”的意味。
事實果真如此嗎?就像這位朋友問的問題一樣,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我們來分析一下“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的主語是誰?—我,要表達的主體是我,獲得主動權的也是我。動詞:為。這個為字,看起來是一種崇高,一種不求回報,有一種高高在上,捨身取義/付出/奉獻的感覺。但恰恰“你”這個字,本該是事件中心的人,卻放在從屬地位。
最後特別強調的是“好,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在表達,如果你聽從我的”,那麼獲得的結果才是好。 如果不聽從,那麼這個“你”自然會有一種愧疚和內疚感。
所以,從這個句式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有什麼問題?
控制/情感勒索和關係的不對等性。還有命令,掌控,更有一種脅迫感。
當以愛的名義試圖來掌控一種局面的時候,往往也透露出說話人內心的恐慌和不安。
再比如,在親密關係裡,丈夫經常應酬夜不歸宿,妻子在丈夫回來後哭訴為什麼要這麼晚回來,為什麼要不顧身體不聽勸,身體毀了怎麼辦,這個家毀了怎麼辦?最後來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
其結果呢,丈夫面對你的嘮叨和無休止的責怪,他會認為真的為他好嗎?會下次乖乖的聽話,哪也不去嗎?
不,相反起不來什麼作用,還讓丈夫更加愈演愈烈,為什麼?
因為,他聽到的不是愛,不是真正為他好,而是埋怨和指責。與其這麼喋喋不休,還不如趕緊躲出去清淨。
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你越想掌控,越想要的東西,反而越離你遠去。
所以,做一個聰明的人,首先就是給這句話解套。不拿我為了你怎樣怎樣說事,而是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可以直接說出我希望或為想要什麼,而不用冠以為你好的名義去指責和要求對方。
當你把自己從高處釋放下來,真正去和對方平等對話,看一看這種結果會有什麼不同?
-
3 # 張先森說情感
很多時候,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愛人,會用自以為正確的愛的方式來愛我們。他們會情深意切地按自己的渴望去告訴我們,要擁有什麼才幸福。而他們忽略了,每個人來到世間,不是為了按照別人的方式過一生。
小偉和蘇萌結婚兩年了,一直以來在我們的認知中,他們都是我們這群朋友裡面的模範夫妻,但是就在今天,小偉要和蘇萌離婚。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透過和小偉嘮嗑才知道離婚的原因。
小偉說:結婚兩年來,他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樣,沒有一絲波瀾。蘇萌是個不錯的女孩,但是她總是用她的方式來要求我。就比如我找工作,她就要我去找她說的那型別工作,買衣服,她要買她覺得我穿著好看的衣服,生活中的種種小事都要她做主,而我卻沒有選擇的權利。好幾次和她爭吵,蘇萌總是說為了我好,怕我受苦之類的話。這樣索然無味的生活,我真的無法過下去了。
聽了小偉的這番話,我發現在生活中有多少的類似的事情正在上演呢!女人們在婚姻中或是在家庭中,她們總是用以為正確的愛的方式去愛丈夫或是小孩,她們常說:我這樣是為了你好,是怕你受苦,怕你收到傷害。其實,在我看來她的怕只是她自我為中心的感覺。她們以為,別人按照她認定的方式過一生就是最好的選擇。其實她們所追求的只不過是自己的順心順意,我認為這種愛的方式是自私的,她們不知道應該給別人留一定的空間。
愛慾於人,猶如執燭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我們越是想抓住某些東西,越是可能陷入某種執迷。一味要求自己所愛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幸福,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它其實就是一種認知模式的錯誤,你自以為用愛的名義去愛一個人,那不過是滿足你自己的野心。
-
4 # 希樸羊
“我都是為了你好才這樣的!”這句話經常出自家長之口、出自情侶之口、夫妻之口等等。幾乎成了很多時候攻佔道德制高點的必備“武器”。之所以用武器這個詞語,實則是為表達這句話的攻擊味道。
一位母親每天早期為孩子做飯,噓寒問暖的很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孩子放學回家後就開始坐在孩子身邊“陪(監)著(督)”孩子寫作業。孩子要做一點家務都不允許,所有的家務活動全包了,甚至連孩子洗澡的時候浴巾都是由媽媽拿好等在浴室門口,然後孩子洗完澡給孩子披上(孩子還是個男孩,即使已經高三了,還是如此)。週末的時候,孩子的媽媽會帶著孩子看電影、去飯店吃自己喜歡的飯菜、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可是孩子卻是很困惑,自己想和同學、朋友去玩卻不被允許,自己想看的電影被說成是不利於學習,自己想穿哪件衣服卻經常被媽媽否定,自己穿什麼衣帽、如何搭配,決定權永遠在媽媽這裡。
終於有一天,孩子無法淡定了,生氣的頂撞了母親。母親也是早有感覺兒子對自己的“嫌棄”,終於也是爆發了,第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啊!我為了你能多一點學習的時間,我把你穿衣服的時間都給你省下來了!你怎麼不知道呢!”
這對母子的衝突可以清楚地看出,母親對兒子的依賴和控制過多,導致邊界不清,母親入侵了兒子的邊界。自己覺得是為了孩子好,其實不過是透過這些“好”,來緩解自己的分離焦慮和達到自己控制的潛意識慾望罷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我是為了你好”背後隱藏著的一句話是:“所以你得聽我的”。
控制型父母的口頭禪便是“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的殺傷力很大,因為聽起來是善意的,還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好意思不聽呢?
如果說父母生來就是為了控制孩子的,我覺得倒也不至於,他們的出發點也許真的是善意的,想要對你好的,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對你好!
他們可能對現實有極大的不安全感,害怕放手讓你自己去做,你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險,於是他們對你的一切行為都要介入,甚至包辦、替代,來幫你避開那些危險的事物。
然而,溫室裡的花朵怎麼成長為參天大樹,被父母抱在懷裡的嬰兒雖然安全,怎麼可能頂天立地?
路要自己走,才能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彼岸。
如果你是那個跟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的父母,請放手讓孩子成長,不要用今天的經驗來限制明天的孩子。
紀伯倫在他的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裡對天下父母說: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如果你的父母跟你說:“我是為了你好”,請你告訴他們:如果你是真的為了我好,請放手讓我走自己的路。
感恩他們對你的善意,然後堅決走自己的路。
-
6 # QU心理
這句話常見於一種“上下級”關係中,父母經常對孩子這麼說,領導也會對自己的下屬說這樣的話,有時夫妻或是戀人之間也會這麼說。
“我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這句話背後經常隱藏的含義就是“你要聽我的話”。同時,帶有一定的強迫意味。很多時候,都是孩子不聽話,或者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進行相關的活動,父母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拿出的最終殺手鐧,目的在於迫使孩子就犯。
戀人或者夫妻之間這種情況也很常見,雙方各執己見,或者一方不支援另一方的工作或活動而又無法說服對方時,也會這麼說。而領導這麼對自己的員工說話,往往就是“籠絡人心”的一種體現,讓員工感受到一種不得不接受的溫暖。
總而言之,說這句話的目的都在於,想要對對方施加控制,希望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或是意願來採取行動,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希望對方滿足自己某種潛在的心理需求。
如何進行有效的說服,或是讓對方能聽得進自己的意見有很多時候,即使你說了這句話,對方依舊是我行我素,那麼怎樣才能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得見呢?理性客觀得分析行為的利弊,把道理講給對方聽,然後不干涉對方的選擇,讓他根據你的分析和自己的分析做出最終行為的決定。這樣做往往,對方更有可能接受你的想法。那種強迫對方接受的做法,很多時候都會適得其反,激起逆反心理,反而更加會跟你對著幹。
最後,不排除一種可能性,就是對方真的是“恨鐵不成鋼”的為你好。
回覆列表
日常過日子、上班,不免有些煩心的事、有些一時難以解決的事。這時候,總會有好心的朋友、同事、親戚來為你出謀劃策,臨走還要說一句:都是為了你好。
馬上來到的春節,不少親戚都要勸勸年輕人早結婚生子,早賺錢買房,最後也要加一句: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都是為了你好”有些時候總感覺讓人很彆扭。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我們先來說一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
蘇秦是戰國時著名的謀士、縱橫家,他主導的軍事聯盟破裂後回到燕國,8年後,因為得罪燕王而來到齊國。見面後,蘇秦先為齊王說了一件事:
有一個非常飢餓的人行走在路上,看到一群鳥死在路邊,他卻不敢吃。因為這是一種毒鳥,吃了它就會中毒,而且吃得越多死得越快。被鳥毒死還是被餓死其實都差不多。
飢人所以飢而不食烏喙者,為其愈充腹而與餓死同患也。
然後蘇秦接著說:燕國雖然弱小,但是燕王娶了秦王的女兒,兩家現在結親。齊王奪取了燕國10座城池,就是與秦結下了仇恨。現在秦、燕聯盟,齊國就像在吃著有毒的鳥,吃得越多死得越快。
今使弱燕為雁行而彊秦敝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烏喙之類也。
蘇秦見齊王被這幾句話嚇得不輕,又緩緩而談:大王要是聽我的,把燕國的10座城還回去。秦、燕肯定高興並且善待齊國,從此我們就可以長盛久安了,甚至還能稱霸天下,這就叫做轉危為安。我這可是都是為了你好!
夫燕、秦俱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莫敢不聽。
齊王聽後被蘇秦的誠懇和策略所打動,果然送還了燕國10座城池。
這個故事細細品來,蘇秦說自己全都是為齊國考慮,全是為了齊國為了齊王好。表面上看這樣的策略為齊國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重要性,朝堂上的大臣、客卿、將軍,甚至齊王自己都百般感謝蘇秦的幫助,感謝他救了齊國。
難道蘇秦的一句“都是為你好”就真的是為齊王好嗎?
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蘇秦是假裝得罪燕國而來的,其實他的目的是報復齊國。蘇秦是一名燕國的“死間”,也就是以自己的生命換取目標成功的高階間諜。
這一切都是蘇秦欺騙齊王所提前籌謀好的,所有的勸說之詞都是為了達成目的而精心準備的。歸還的10座城池削弱了齊國國力,解除了燕國的危機,這條計策對於齊國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蘇秦害齊國也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蘇秦欠了燕國一份大恩情,齊國攻燕。蘇秦不得不來到齊國搞破壞活動,緩解燕國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蘇秦倡導的“合縱”軍事聯盟失敗了,而齊國和魏國就是罪魁禍首,他要報仇。
親朋好友、同事上司的這句“都是為了你好”要警惕分析。
誰生活中都難免遇到一些難事,對於親朋好友的出謀劃策要進行適當的分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人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幫忙,但是也有可能是看熱鬧、隨口搪塞,所以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在大事上要思慮周全,小事上要盡力分辨,做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工作上很多人都會遇到難題,對於同事上司的幫忙則要十分警惕。職場雖然不是戰場,但同事間都暗藏競爭關係,上司對下屬也會有掌控和壓制的想法。工作中的難題會引來很多人的幫忙,而幫忙的人是不是真的“幫忙”就很難說了。出的主意不好,不採用就罷了,火上澆油的、借題發揮的才是最可恨。“好心人”中不乏為他自己考慮,為自己利益而勸導別人的,一切堂而皇之,背地裡卻陰險狡詐,這樣的大有人在。
就如蘇秦一樣,表面堂堂正正,分析有理有據,怎麼看都是從對方出發,著實讓人感動。可實際上呢,這“都是為了你好”其實是為了自己好、為了自己的目的好,為了燕國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要幫你的人都是壞人,世界沒有那麼可怕。只要做到遇事冷靜分析,同事、朋友的建議認真思考,儘量的挖掘隱藏的資訊,相信沒有什麼難題是解決不了的。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