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
2 # 在城裡的小強
據黑龍江省各水稻主產區植保站近日調查,中南部地區部分水稻苗床已開始發生青、立枯病。通河發病棚室率達到20%以上,病株率2%~3%;綏稜發病棚室率1%,病株率10%;方正發病棚室率0.1%,病株率0.3%;五常、泰來、慶安、北林等地個別苗床也零星發病。另外,水稻綿腐病發生也較常年普遍,北部地區個別苗床還出現低溫冷害。
目前,全省水稻秧苗大部分地區處於一葉一心期,即將進入易感病的二葉一心至三葉期,近日的持續低溫及棚內高溼條件,使秧苗長勢較弱,抗病性下降。隨著未來天氣轉好,若氣溫迅速升高,農戶通風練苗等苗床管理跟不上,水稻苗床青、立枯病發生範圍將擴大,發生程度也將進一步加重。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水稻苗床管理。當前正值苗床管理和秧苗病害發生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做好適度通風練苗,特別是要加強中小棚的管理。若遇低溫,夜間應給育苗棚加蓋草簾、棉被或在苗床上覆蓋地膜、報紙等保溫;苗床溼度過大可在苗床周圍挖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青枯病發病重的秧苗應立即灌水上床,並進行串灌,有條件的應及早寄秧或插秧。
2.及時用藥防治。已發生立枯病的苗床,要在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推薦使用30%惡黴靈·甲霜靈水劑,對水3000倍液,每平方米噴2~3公斤,噴施後要及時洗苗,防止藥劑燒苗;97%惡黴靈粉劑,每平方米1克對水澆灌;AA級水稻可提前使用2%氨基寡糖素水劑預防,每平方米5毫升加適量水苗床噴霧。
防治水稻苗床綿腐病,可在發現中心病株後,及時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硫酸銅1000倍液,均勻噴施。此外,每畝撒施草木灰15~25公斤,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另外,對發生生理性病害和藥害的水稻苗床,可在使用上述殺菌劑時,適量新增植物生長調節劑如蕓薹素內酯,來提高秧苗素質,緩解病害和藥害。
-
3 # lucky錦承
1.水稻紋枯病的防治(1)水稻紋枯病俗名花腳稈、爛腳稈。全國各稻區都有發生,為水稻另一重要病害之一。早、中、晚稻皆可發病。一般在分櫱期開始發病,盛期發病重的田塊,秕穀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嚴重發生年份減產20%以上。
(2)防治措施 一是合理密植,實行東西向寬窄行條栽,以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二是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三是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或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四是藥劑防治:
①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50毫升或20%粉劑50克,對水50千克,加“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600倍液噴霧。
②穗期可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克對水50千克加“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600倍液噴霧,也可用3%的多抗黴素8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防治。以上藥劑,交替使用,7~10天1次,連噴2次,效果更佳。
2.水稻幹尖線蟲病的防治(1)水稻幹尖線蟲病又叫白尖病、線蟲心枯病。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可達30%以上。主要危害葉片及穗部。
(2)水稻幹尖線蟲病的症狀 在水稻孕穗期,一般在劍葉或上部2~3片葉的尖端出現淡褐色半透明狀病斑,後漸變成灰褐色、扭轉狀的幹尖。病穗比健穗短而小,秕穀增加,千粒重降低。
(3)防治措施①加強植物檢疫:應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嚴禁從病區引進種子。
②建立無病留種田:種子田的排灌水系要配套,防止帶線蟲的水灌入。
收穫前進行種子檢驗,確保無病,然後單收、單打、單藏,留作種子用。
3.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蝨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
(1)症狀及危害水稻條紋葉枯病俗稱水稻上的癌症、非典。水稻秧苗期至分櫱期最易感病,稻株發病後心葉捲曲發軟,老葉條紋狀,遠看似條心蟲危害狀,稻株矮化,形似坐棵,病株分櫱減少,發病植株不能抽穗或抽畸形穗,一般田塊病穴率10%~20%,較重病田30%,對產量損失較大。
(2)發生原因分析①灰飛蝨蟲量增多。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蝨傳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病害。據資料記載,由於吡蟲啉的多年使用,灰飛蝨對吡蟲啉類農藥已經產生耐藥性,防效下降,灰飛蝨蟲量開始上升。
②水稻品種感病。優質粳稻某些品種感病。秈稻品種發病輕,表現抗病。
④田邊雜草未防除。雜草上的灰飛蝨蟲量較高,若不與大田雜草同時防治,灰飛蝨遷飛傳毒則可擴散危害水稻,造成病害。
(3)防治對策①綜防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蝨,控制條紋葉枯病。
②防治技術:
抓好灰飛蝨防治:結合小麥穗期蚜蟲防治,開展灰飛蝨防治,清除田邊、地頭、溝旁雜草,減少初始傳毒媒介。
開展藥劑拌種: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20%毒·辛,按種子量的0.1%拌種,防效可達50%以上。
重點抓好秧苗期灰飛蝨防治:小麥、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飛蝨,每畝選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1500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銳勁特30~40毫升,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移栽前3~5天再補治1次。
關鍵控制大田危害:在水稻返青分櫱期每畝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 1500 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 3000 倍液,或銳勁特30~40毫升,兌水45千克均勻噴霧,防治大田灰飛蝨。水稻分櫱期大田病株率0.5%的田塊,每畝用50克“天達2116”+天達裕豐(菌毒速殺)30克,兌水30千克,均勻噴霧防病,1周後再補治1次,效果良好。4.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 水稻白葉枯病是水稻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又稱白葉瘟、茅草瘟、地火燒等,是由黃單胞桿菌屬侵染引起的一種細菌病害。中國各稻區幾乎都有發生。安徽普遍發生,以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區受害最重。病輕時一般減產 5%~10%,病重時則減產20%~30%,如果病害大流行時往往造成顆粒無收。
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水稻從苗期到成熟收穫前均可發病,但以分櫱末期至抽穗灌漿期發病居多。該病一旦發病,很難救治。因此,必須以預防為主,進行綜合防治。
(1)症狀和診斷病菌主要危害葉片,在秧苗期即有發生,但除雙晚秧苗外,多不表現症狀。病斑常從葉尖或葉緣開始,最新出現暗綠色線狀斑點,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脈發展成長條,病部先是黃綠色非水漬狀,後變黃色,最後成枯白色,病斑邊緣界線清楚。在抗病品種上,病斑邊緣呈波狀。應選擇常發病田、低窪淹水和易感病品種田觀察,注意田邊角和進水口嫩綠茂密稻株下部葉層;由下向上逐一檢視,早晨露水未乾時可見乳白色小點,幹後結成蠟黃色小粒,很易脫落。還可在初期病斑處剪一小塊葉片放在滴有淨水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約停1分鐘後,在光線不太強烈處用肉眼觀察,與葉脈垂直切口處,見有噴水狀細菌溢位,即可確診。
(2)防治方法①植物檢疫。不要從病區引種,病區換用無病種子或選用抗病豐產性好的品種。
②農業防治。合理施肥、淺水勤灌,分櫱期排水曬田,增強水稻抵抗力。在秧田期要防止淹水。處理帶病稻草;不用作浸種催芽覆蓋物和扎秧把。
③化學防治。病重地區在秧苗3葉期施藥1~2次;在本田期,形成發病中心時可採用“發現一點治一片,發現一片治全田”噴藥防治。藥劑種類和用量,25%葉枯寧可溼性粉劑每畝100克,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每畝100克,10%氯黴素可溼性粉劑100克以上藥劑,加入50克“天達2116”,兌水45千克,混合噴霧,防效良好。也可用50%代森銨每畝100克噴霧(抽穗後不能用),代森銨屬鹼性,不能與“天達2116”混用。
-
4 # 桂平農村二哥
水稻苗對水稻以後的生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那麼該如何預防水稻苗床病害呢?
如何預防水稻苗床病害
l.加強水稻苗床管理。當前正值苗床管理和秧苗病害發生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做好適度通風練苗,特別是要加強中小棚的管理, 若遇低溫,夜間應給育苗棚加蓋草簾、棉被或在苗床上覆蓋地膜、報紙等保溫,苗床溼度過大可在苗床周圍挖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青枯病發病重的秧苗應立即灌水上床,並進行串灌,有條件的應及早寄秧或插秧。
2.及時用藥防治。已發生立枯病的苗床,要在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推薦使用3O%惡黴靈甲霜靈水劑,對水3OOO倍液,每平方米噴2-3千克,噴施後要及時洗苗,防止藥劑燒苗,97%惡黴靈粉劑,每平方米l克對水澆灌,aa級水稻可提前使用2%氨基寡糖素水劑預防,每平方米5ml加適量水苗床噴霧。
防治水稻苗床綿腐病,可在發現中心病株後,及時甪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OO-lOOO倍液,或硫酸銅lOOO倍液,均勻噴施。此外,每畝撒施草木灰l5-25千克,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另外,對發生生理性病害和藥害的水稻苗床,可在使用上述殺菌。
以上就是預防水稻苗床病害的方法,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
-
5 # 哈尼姑娘J
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適期播種,密度有距離,水溫穩定,提前預防噴預防立枯青枯病的藥,做好防寒,保溫、通風,提高幼苗抗癌力,
-
6 # 島民小古
l.加強水稻苗床管理。當前正值苗床管理和秧苗病害發生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做好適度通風練苗,特別是要加強中小棚的管理, 若遇低溫,夜間應給育苗棚加蓋草簾、棉被或在苗床上覆蓋地膜、報紙等保溫,苗床溼度過大可在苗床周圍挖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青枯病發病重的秧苗應立即灌水上床,並進行串灌,有條件的應及早寄秧或插秧。
2.及時用藥防治。已發生立枯病的苗床,要在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推薦使用3O%惡黴靈甲霜靈水劑,對水3OOO倍液,每平方米噴2-3千克,噴施後要及時洗苗,防止藥劑燒苗,97%惡黴靈粉劑,每平方米l克對水澆灌,aa級水稻可提前使用2%氨基寡糖素水劑預防,每平方米5ml加適量水苗床噴霧。
防治水稻苗床綿腐病,可在發現中心病株後,及時甪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OO-lOOO倍液,或硫酸銅lOOO倍液,均勻噴施。此外,每畝撒施草木灰l5-25千克,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7 # 鄉村農事212
一、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床期最容易大面積發生的病害
表現症狀:
芽腐:出苗前或剛出土時發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黴層。
針腐:多發生於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漸變為黃褐色。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
黃枯:
多發生於幼苗2.5葉期前後,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充套件,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晚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所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
二,發生原理:
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過低,對病原菌發育和侵染影響小,但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展。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水稻立枯病屬於土傳病害。是由多種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絲核菌和鐮刀菌等水稻立枯病病源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均為弱寄生菌,一般能在水中或土壤內營腐生生活。這類病菌致病性不強,它們一般不宜侵染健壯的幼苗,只有當天氣不良和管理不當,致使秧苗生長弱、抗性降低後,各種弱寄生菌才得以乘虛而入並傳播蔓延。因此,秧苗素質差、生長弱、抗病抗逆力差是發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三,預防措施:
防治立枯青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1、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2、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應在氣溫穩定透過6℃ 時播種,不要盲目搶早。從理論上講,播種密度以300 g/m2為宜。然而在實際生產中,農民為了節省農膜等生產成本,以及考慮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機等原因,往往會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種量也絕對不能超過500 g/m 。
3、提前預防。在水稻秧苗1.5-2葉期時,就要開始噴施預防立枯青枯病的藥了。2葉期要及時葉面噴施諾普豐葉面肥來提苗。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練苗等環節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減輕立枯病、惡苗病的發生。
5、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煉苗環節,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溫)、中控(出苗後至3葉期控溫)、後煉(3葉期至插秧前調溫),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28度儘量少澆水,第2葉期後必須使其逐漸適應寒冷條件,22-25度,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溼。3葉期後白天應揭膜通風鍛鍊,夜間如果無霜凍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經受低溫,這樣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強的壯秧。
6、苗床施肥。苗床土應摻拌微生物菌劑(木美土裡)能有效的預防土傳病害、抗立枯病強、盤根好、強根壯苗;二葉一心後要葉面噴施以色列進口諾普豐來提苗壯苗。
二、青枯病
表現症狀:
多發生於旱育秧水稻幼苗3葉期前後,病苗葉尖生理性不吐水,葉色灰綠、萎蔫,苗床成穴,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氣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
二、發生原理:
苗床期間因水分管理不當通風不及時且持續低溫後突然高溫,晝夜溫差變化大,易發生青枯病。因根尖被阻斷導致水稻無法從土壤中汲取水分和養分所致。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種量過大等因素,苗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後秧苗枯萎。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青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展。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症狀加重。
三、預防措施:
防治青枯病要以防為主。
1,認真做好病情調查監測。
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調查監測病害發生情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確掌握病情動態,及時釋出病害防治預報,做到病情早預見、早發現、早指導、早防治。
2,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注意氣溫變化,不要盲目搶早。
4,加強水稻苗床管理。
水稻苗床青枯病的發病率高於立枯病,青枯病一般當秧苗長到了三葉期以後開始發病,當前正值苗床管理和青枯病、立枯病發生的關鍵時期,照苗床管理標準,做好通風煉苗。特別是中小棚,揭棚過晚易發生青枯病,夜間溫度過低時應用草簾蓋苗床,儘量降低苗床內的晝夜溫差。如青枯病發生嚴重時,應立即灌水上床或異地寄秧。
化學防治:氮肥不宜過多,要根據天氣煉苗,苗床土應增施微生物菌劑(木美土裡),在水稻秧苗1.5葉期時,葉面噴施防治青枯病的殺菌劑,同時加上進口葉面肥(諾普豐)來提高秧苗的質量,能有效的預防苗床期青枯病的發生。
三、惡苗病
浸種是有效防範惡苗病的辦法之一,但今年有部分農民反映,自家的水稻種子浸種了,但為什麼田間還是發生了惡苗病呢?
1,操作不規範,沒有專用浸種的池子,浸種濃度隨意,甚至有的農戶在流動的溪流中浸種,或者連包裝袋一起浸泡,導致種子與藥液沒有充分接觸。效果自然很差。
2,浸種時間不足,一般需要浸種至少4個小時以上,最好12個小時至24個小時。部分農戶只浸種兩三個小時以內甚至僅半個小時不到。
3,可能用了不合格的農藥,比如藥劑質量不達標,甚至是假藥,或者把拌種劑誤認為是浸種劑。
4,催芽環節發病較多。部分農戶催芽時溫度過高,特別是育機插秧時秧盤集中堆放,導致催芽階段溫度偏高,病菌易侵染;部分旱育秧田覆蓋薄膜導致苗床溫度較高,也利於病菌侵染和病情發展。
5,可能長期使用同一種浸種劑,導致抗性,比如長期使用咪鮮胺,可以輪換使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2000~4000倍液、16%惡線清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等。
目前,有少數農戶把惡苗病的發生歸咎於種子裡的米粒,俗稱“米穀”,就是沒有種殼的種子。這是對惡苗病的極大誤解,沒有殼的種子,只要米粒完整,胚芽不受傷害,就可以正常萌發,發育成正常健壯植株,與惡苗病毫無關係。雜交種子本身具有穎殼閉合不緊的生理特點,加之在脫粒過程中的機械作用,致使穎殼脫落,形成“米穀”。一般雜交種子中多少都有一些“米穀’存在,但不屬於種子質量問題,更與惡苗病無關。
-
8 # 鄉辣梅子
在我們南方的農村水稻種植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因為我們南方以大米為主食,因此水稻種植也是村民發家致富的途徑之一。在種植的水稻的過程中首先要育苗,但在育苗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病害,那麼防止苗床病害的方法有哪些呢?
1、及時施藥防治
水稻苗床的病種有很多,比如立枯病就是其中一種,如果是在發病的初期可以用30%的惡黴靈甲霜靈來進行噴灑,使用時要加入3000倍液的水進行混合使用,一平方米大概噴灑2-3千克左右。但在給苗床噴灑完後要進行洗苗,防止發生燒苗的情況。
2、加強管理
水稻苗床期間要加強管理,比如要進行通風處理,通風可以練苗,尤其是一些小棚或中棚的苗床,如果周圍環境很低的情況下,要晚上要給苗床加一個草簾,或者是蓋一個地膜,這樣做的目的是保持它的溫度,使其生長更旺。如果水稻苗床的溼度太大的話,可以在它的周圍挖個溝來排水,水位降低了可以減少發病率。但是如果是青枯病比較重的情況下,那麼要及時灌水,防止病害越來越嚴重。
水稻苗床都有哪些病害:
1、黃枯
水稻黃枯病一般發生在水稻幼苗期,比如4片葉子左右,如果這時葉片發生這種病害,它的葉尖不會進行正常的吐水,顏色也會變黃色,整個顯得很焉,這種病狀成穴後向外擴充套件很快,在Sunny的照射下,苗很容易變成青枯,到了後面整株都會枯萎。
2、針腐
水稻苗床針腐病害在二葉時期比較容易出現,主要表現為苗心枯黃,葉子施展不開,它的根部逐漸會變成褐色,葉子的末端會產生褐色的斑點。其次種子和苗根中間會產生一層黴層,容易斷裂,在幼苗成堆的情況下,很容易成片枯萎。
3、芽腐
芽腐病比較容易發生在水稻出苗前期和剛出土的時候,主要表現為幼芽和根部變為褐色,整個芽長的扭曲,直至發生腐爛而枯萎。
-
9 # 農村農人阿鋒
隨著農業生產經營快速發展,途中也會遇到很多的突發病害,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管理水平農作物在生長的同時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疾病問題。
如題主所說的“種植水稻,怎樣防止苗床病害”,我做以下闡述:
一般苗床病害的表現出來的症狀有:
芽腐:一般都是出現在苗前或者剛出土的時候發生。幼苗在幼芽或者在幼根的時候開始變成褐色,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腐爛而死。
針腐:這種病多發於幼苗立針時期至2⃣️葉時期。主要的現象是葉枯黃、葉片施展不開、葉片上長褐斑,這種病變很容易造成成片死亡。
黃枯:這種病多發於幼苗2.5葉時期左右發生,主要的現象是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成穴狀迅速擴充套件、葉片呈捲菸狀態,最後會導致整株枯萎。
這些症狀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其中低溫的影響是最大的。
主要是預防措施
防治這些病變得發生主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才能達到效果。
1、對種子的精選和對種子的曬種措施
選種和曬種主要是提高種子的催芽技術,預防種子的安全,提高種子的生命力和病變抗病力。
2、對種子的適期播種,注意播種時的密度不宜過大
3、做到提前預防秧苗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症狀
4、對苗床的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的生長環境。
5、對於田間要加強管理,注意觀察秧苗生長髮育時期及田間的灌溉工作,對病變早發現早治療。
6、對苗床要一定程度上的施肥管理,促使秧苗盤根好達到強根壯苗的作用。
無論怎樣在實施種植的過程中都要精心做好各項的工作,以防病變的發生,做到提前預防,防治結合的最佳措施。
-
10 # 四季農家院
稻黑色菌核稈腐病:
水稻成株期莖基部的一種真菌病害,又稱水稻莖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的小球雙曲孢和卷喙雙曲孢。有性態為子囊菌亞門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莖基部葉鞘,形成橢圓形或紡綞形黑色斑,後擴大至整個葉鞘,莖稈上也有大塊黑斑,後期的莖基部腐爛,植株青枯,莖腔內有大量小球狀黑色顆粒狀的菌核。
成熟後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時附著在秧苗基部,以菌絲從傷口或葉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為弱寄生菌,喜高溫高溼,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飛蝨多的田塊病害更重,常造成複合侵染。
防治方法應以加強肥水管理為主,結合治蟲防病,輔以適時噴藥。
回覆列表
水稻苗床病害的種類較多,需要針對不用的病害進行不同的防治方式,有的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有的則需要透過調酸、控制苗床溫溼度,有的則需要透過堅持通風的方式來預防。
惡苗病。最近幾年,惡苗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不管是在苗床還是大田,惡苗病的發生面積大幅降低,主要還是得益於浸種藥劑以及種衣劑的推廣和使用。惡苗病是種子攜帶病菌引起的一種病害,造成水稻秧苗的非正常生長。一旦大面積發生對水稻的產量會有較大的影響。所以,惡苗病的防治非常的重要。而惡苗病防治的最佳手段就是透過藥劑浸種或者種衣劑包衣的方式來解決。
綿腐病。綿腐病的的發病率在水稻育秧期間也比較高,特別是在播種之後芽種即將出苗的階段是綿腐病的高發期。綿腐病的發生主要原因在於苗床溼度過大,造成的病菌大面積擴散、繁殖、侵染而在苗床上形成大量的棉絮狀菌絲體。輕微的發生對苗床育秧影響不大,一旦大面積發生就會影響到苗床的出苗率,造成秧苗的損失。一般來講,綿腐病的防治主要哦依靠水分控制和藥劑防治來進行。如果出苗之前苗床溼度過大, 可以採取接膜通風的方式降低苗床的溼度來緩解,也可以採取噴施“瑞苗清”、“惡黴靈”等藥劑進行殺菌處理。
立枯病。立枯病應該是水稻育秧期間對水稻育秧影響最為嚴重、發生最為廣泛的苗床病害。主要表現為秧苗發黃、猥瑣、生長停滯、葉尖不吐水、根系變黃甚至腐爛、 莖基部韌性變差易於折斷等表現。發生立枯病的秧苗,基本上不能作為機插秧苗使用。而引起立枯病的因素比較多,比如說苗床土養分不足、土壤PH值不適宜、苗床水分過大、秧苗素質不好以及長期的通風煉苗程度不足等都是引起立枯病的因素。所以,在立枯病的防治方面要做到適時澆水、適當乾旱;堅持通風,控制棚內溼度、降低土壤含水量;播種前以及2.5葉離乳期進行2次調酸作業以及追施養分的方式來綜合的進行立枯病的防治。
青枯病。準確的講,青枯病並不是病,而是秧苗細胞脫水而造成的一種不可逆的細胞損傷。而且,青枯病並不是有病菌引起的,而是棚內溫度升高速度過快、秧苗葉片蒸騰作用強度超過根系吸水的強度造成細胞脫水而形成的一種損失,施用殺菌劑不會有改善的效果,青枯病的防治主要在於防,而不是治。什麼情況下最易發生青枯病?長期的低溫寡照天氣下突然出現短暫的晴朗天氣。由於低溫寡照,大部分的農民朋友都習慣於燜棚保溫不通風。當突然晴天之後,棚內的溫度驟然升高,但是苗床的溫度還很低,根系的吸水能力受低溫限制滿足不了葉片蒸騰作用造成的水分散失,從而出現細胞脫水的情況形成青枯病。所以,針對立枯病的防治只有一點,在長期的低溫寡照天氣下,仍然要堅持通風來避免棚內溫度的驟然升高,以此來防治青枯病。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