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四川張五

    症狀:缺氮會造成麥苗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麥苗葉片失綠髮黃,嚴重時葉綠素減少或消失,葉小,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

    防治方法: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返青後如還有缺氮現象,可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施2%的尿素液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二、缺磷型發黃

    症狀:麥苗缺磷,次生根減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籽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

    防治方法:每畝可施磷酸二銨7-10公斤或過磷酸鈣10-20公斤,也可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三、缺鉀型發黃

    症狀: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後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

    防治方法: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5-10公斤,也可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後期,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連噴2-3次,隔7-10天噴1次。

    四、深播型發黃

    症狀:造成“深籽”麥苗。多發生在旱坡地、沙土地、機播地。小麥適宜的播種深度為3~5釐米,播種過深,植株下部缺氧,麥苗瘦弱,分櫱顯著減少,甚至不分櫱,形成獨苗。在新分櫱節形成併發出次生根之前,下部根系缺氧,吸收養分困難,麥苗脫肥發黃。

    防治方法:可扒掉部分覆土,使分櫱節蓋土厚度變薄,再結合中耕,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側根發育,使麥苗轉壯。

    五、過密型發黃

    症狀:對播種較早、播量較大的麥田,常常出現麥苗生長過密,麥苗由於通風透光不良,個體發育較弱而發黃。

    防治方法:對基本苗過多地塊要適當進行人工疏苗,以增加麥田透光度和通風度,減緩生長速度。深耕斷根,減少水肥吸收,控制分櫱增加和過旺生長,促進壯苗生長。

    六、乾旱型發黃

    症狀:由於地塊乾燥、搶種造成的,主要表現麥苗基部葉片發黃,逐漸乾枯,心葉遲遲不長,次生根少,分櫱困難。

    防治方法:及時澆水,促進麥苗生長正常。

    七、肥害型發黃

    症狀:施用沒有腐熟的有機肥,如羊糞、雞糞等,或種肥施用過多,幼苗、種子接觸到這些肥料後易被燒傷,致使葉片或葉尖發黃。

    防治方法:及時澆水,促進麥苗生長正常。

    八、病蟲害型發黃

    症狀: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害蟲如麥蚜或紅蜘蛛等也可導致麥苗發黃,地下害蟲也可危害小麥造成黃葉。

    防治方法:三種病害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三種病害。防治地下害蟲的方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九、凍害型發黃

    症狀: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

    現出葉黃。

    防治方法: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天達2116+兼治病蟲害的藥

    十、僵苗發黃

    症狀:主要發生在土質黏重、地勢低窪的田塊。

    防治方法:及時清理水溝,排除漬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及時中耕鬆土,並追施速效氮肥

    十一、除草劑藥害型發黃

    症狀:適用除草劑用量過高或選藥使用不當,會造成麥苗發黃。

    防治方法:一般用噴葉面肥緩解,縮短殘留危害期,促進恢復生長。

    以上就是有關小麥發黃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相關知識,小麥葉子發黃的原因有很多。所以,面對小麥葉子發黃,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 2 # 農村土秀才

    小麥根部莖葉發黃應屬於前期土壤病害引起,多是因為前期寒冷,根下土粒鏽土缺墒、或前季秸杆與土粒比例超量引起。面對此情我們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一,如果最近沒雨我們應該抓緊澆水,使根下土粒儘早粉碎。過上幾天抓緊進行中耕,給麥根進行鬆土透溫,可使根扎出新的根鬚,促進小麥健旺生長。

    二根部根葉發黃己成為遺留病症,只要搞好中後期階段管理並及時澆水透風透光、保持頂葉葉片寬展透明,不影響以後小麥豐產豐收。有條件的應及早促施氮銨糞肥、人工有機肥、豐產素肥、結合光合吸收確保小麥分階段抜節孕穗生長,這就是治理麥根發黃的有效辦法。

  • 3 # 三農領域

    第一是種植小麥時底肥實施不足。氮肥不足容易引起麥葉發黃,磷鉀肥缺失,引起植株莖杆細容易倒伏。

    第二是小麥返青期土質乾旱墒情不好,結合墒情及時灌溉澆水。

    第三種植小麥時用種量大引起密植,村裡常說有錢能買到種子,但是有錢卻買不到苗。所以一部分農民朋友種植種子用量偏多,群體大引起爭肥多水現象,造成葉片發黃。

    第四種植小麥前,和前茬有衝突,準備種麥時間不足。沒有及時深耕平整精細土地,農事不等人,造成土地板結,縫隙大土坷垃太多,引起小麥根系沒有深紮根,透風透氣失水失肥嚴重。

    第五小麥病蟲害引起,及時和當地農業土肥植保部門溝通聯絡,針對小麥時勢情況,對小麥拍照片或影片,最好拔下一顆或幾顆整株送交農業有關部門,對症配方下藥,噴施配灌澆水同時進行。

    第六種植小麥時挑選麥種是否與當地種植和氣候條件不適應不適合。

    總之幾種原因,要綜合分析考慮並及時實施,不要耽誤農事,人耽誤地一時,地就耽誤人一季。豐收是和背後辛勤勞動付出成正比的。

  • 4 # 晉南農行者丁英峰

    小麥根部葉片發黃原因有很多。建議你到地裡拔幾株病苗,看一下根系是否有病病。小麥患有根腐病,小麥全蝕病,這些病害多數在小麥返青期爆發較多,這些是引起小麥葉片黃的常見原因。

    建議在返青期用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進行淋噴。

    當然,除了根系病害,溫度過高,土壤乾旱,或者播種不合適都會造成小麥葉片發黃。

  • 5 # 痴騎朽翁

    我一個古稀之人說一下不專業的看法。

    小麥根部葉子太黃是什麼病?怎麼治?

    小麥的植物生長特性是:一生只保持三片葉子,它只要長夠三片葉子之後,上面再長一片葉子,下面就會變黃枯萎一片葉子,如此迴圈。所以小麥根部葉子太黃是正常現象,不是病,不用治,但一定要對小麥進行正常的田間管理。

  • 6 # 赤峰老李

    現在冬天已經過去了,氣溫也開始逐漸變得越來越暖了,小麥已經進入了一個生長的關鍵季節,這些天對於自己家裡有小麥的人,也是忙著除草,打農藥之類的,但是最近有農民朋友向小編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家的小麥,靠近根部的地方開始出現一些發黃的情況,如果將小麥拔掉就會發現它的根部甚至都已經發黑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他對此表示非常的疑惑,認為可能是小麥出了問題,但是不知道怎麼解決。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根據對小麥生長情況的瞭解就會知道,如果小麥它的葉子發黃,而且你還發現它的根部開始發黑的話,你就要考慮他可能是受到了病害的原因了,其實小麥出現這種病害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不要驚慌。接下來小編就介紹兩種小麥的病,你們可以對症下藥

    第1種小麥的病害就是全蝕病,這還有一種說法叫做黑腳病,這在小麥從幼苗期一直到它的成熟期,小麥都有可能會患上的一種病,當出現全蝕病的時候,小麥就會出現以下症狀,就是它的葉子開始出現發黃,而且根部發黑,跟上述的那位農民朋友提到的是症狀是很相似,出現這種病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來自於,一是小麥的種子自身就帶有一些病菌,第二食是土壤裡面可能也存在一些病害,

    第三個就是田地間有其他的東西有病毒,並且將它感染了,對於這種情況,就是一定要做好防範措施,我們可以採用在播種前就將種子上面撒上一些苯醚甲環銼,並將其攪拌均勻,而且如果你要是發現自己家的小麥患上這種全蝕病,一定要及早的處理,可以減少後期的損失,其實防治的藥劑也有很多,例如三銼酮、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嘧菌酯等。根據情況不同也可以選擇多次打農藥。

    第2種小麥出現的還有另外一種病是根腐病,這其實是屬於真菌性的一種病害,他們在還是幼苗的時候就有可能會發病,他出現的情況也是和全蝕病很相似,也是會有葉子發黃,根部發黑,但是如果你要是仔細觀察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根部不單單是發黑甚至開始出現腐爛的情況,那麼它就是根腐病。對於這種病也一定要提前防治,就是笨醚甲環銼與小麥的種子進行攪拌,或者是使用福美雙和種子攪拌,如果現在這個春季的時候,小麥長勢幼苗都已經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也是使用多菌靈、丙環唑、三唑酮、苯醚甲環唑、等藥物,對小麥使用這樣的農藥可以挽救一下已經出現問題的小麥

    一年之計在於春,現在春季正是小麥生產的關鍵時期,農民朋友們一定要時刻關注小麥的生長動向,瞭解他現在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避免因為一些沒有注意到的過失而造成巨大的損失,此次所說的小麥的病蟲害,你就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小麥有沒有患這種病,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早的防治

  • 7 # 農村待創業

    開春以後,小麥葉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發黃現象,統稱小麥黃葉病。這和氣溫轉暖有一定關係,只要病株率不高,一般產量損失不會太大,如因黃葉病,致使麥苗發生死亡情況,應另當別論。

    小麥黃葉病,有很多原因引起。可根據當地氣溫,土壤、肥力及外部因素酌情處理。麥苗由冬季進入春季,冬春交替,忽冷忽熱會對麥苗產生一定的影響。土壤酸化或過於板結,小麥根系生長困難,寒冬的小麥抗寒能力差,返青後,根系營養供給不足也會產生麥葉發黃現象。使用除草劑不當或劑量過大對麥苗產生一定影響,也會使麥葉發黃。這些都可用藥防治,比如苯醚甲不唑、戊唑醇、嘧菌酯、三唑酮,按說明使用即可。

    麥地底肥不充足,小麥次生根少,分叉少,麥葉呈暗綠色,葉尖發黃,整塊麥田都有此現象,而鄰地卻沒有。如有此現象,在麥苗返青期,每畝可施尿素8至15千克,小麥拔節期每畝可再施尿素15至20千克,或隴施二胺10千克。

    根腐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從幼苗就有可能發病。危害小麥根系、莖杆及麥穗,而且可使麥苗死掉。如果小麥葉片發黃,而拔出麥苗,根部發黑且有腐爛現象,那就是根腐病了。田間出現了根腐病症狀,應及時噴施藥劑,可使用丙環唑、三唑酮、苯醚甲環唑、多菌靈,根據發病程度輕重,一次或多次噴施。

    小麥種植,應首選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種植,科學管理,合理施肥,病害應及早加強預防和防治,以減少次生害的發生。

  • 8 # 長江三農

    小麥底部葉片發黃,要仔細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病斑,如果有鐵鏽色病斑,很可能是鏽病,如果,沒有鐵鏽病斑,可能是小麥封行後,底部葉片無法接受光照,造成葉綠素無法生成,葉片白化、黃化。

    一、鏽病的症狀與防治

    小麥葉面發黃,如果底部葉片呈條狀和斑點狀發黃,就要認真地檢查一下,條鏽病一般葉面上有條形斑,鐵鏽褐黃色,用手指頭輕輕擦拭,鏽斑會沾在手指上。鏽病是病毒病,病菌靠空氣傳播流行,在小麥封行至灌漿期都有可能危害,多發生在連陰雨天氣,空氣和土壤比較潮溼環境容易傳播流行,嚴重時,造成小麥葉片枯萎死亡,小麥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呼吸迴圈,小麥萎縮營養不良,輕則減產10%,重則減產30%。是小麥主要病蟲害之一。

    小麥條鏽病防治。小麥封行後,要加田間管理,清溝瀝水,通風除溼,減少病毒傳播。要加強化學防治,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可結合紋枯病、赤黴病、白粉病一起防治。參考藥劑:

    (1)多菌靈+甲基惡黴靈各25克,兌水30——50公斤葉面噴霧;

    (2)戊唑醇+三唑酮各25克,兌水30——50公斤葉面噴霧;

    (3)乙唑醇+戊唑醇各25克,兌水30——50公斤。

    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造成小麥白化、黃化

    小麥拔節後,植株濃密,底部葉片無法接受光照,葉片大多發黃,只要頂端葉片正常接受光照,能正常進行光合、蒸騰、呼吸、代謝、迴圈就行了,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也不會影響小麥生長髮育。但如果白化、黃化嚴重,或打除草劑造成的黃葉,就要採取防控措施了。通常情況下,底部老葉黃化枯萎,反而是好事,不能接受光照的葉片本來就是多餘的,應該除去,使土壤養分集中供給孕穗抽穗,可以不用管它。但如果打除草劑或白化、黃化嚴重,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98%)300克+蕓薹素(0.01%)20克,兌水30——50公斤;

    (2)葉面噴霧硫酸銅10克、硫酸鉀10克、硫酸鋅10克、硼酸10克,兌水30——50公斤。

    三、苗期黃葉的原因與防控

    小麥出苗後,由於秸稈在土壤中多,又沒腐爛,小麥根無法紮下去,乾旱會造成小麥黃葉,前年我們當地小麥出苗後,沒有有效降水,葉片枯黃,農民採取澆冬水,追施尿素的辦法很快小麥就恢復正常了。另外,冬季小麥要打除草劑,小麥葉片容易發黃,打完除草劑後,小麥再追施尿素30斤/畝,一來給小麥追肥,二來加速土壤中秸稈和稻茬氨化發酵、腐爛漚肥。苗期小麥還有根腐病、全蝕病,初期葉片也會發黃。如果發現小麥爛根,有腥臭味,葉片發黃,可用戊唑醇、三唑酮、乙唑醇、多菌靈、百菌清噴霧防治一下。

  • 9 # 高勇博士

    小麥赤黴病前期一種表現,是一種細菌和真菌交叉感染病理作用,打一遍康巴金牌生物克菌靈試一試,公司淘寶店上有。

  • 10 # 滿豐花生農資課代表

    考慮幾個原因:

    1,天氣乾旱,這個需要及時澆水灌溉

    2,小麥紋枯病,鏽病,這個這種情況需要葉面噴施殺菌劑,必須戊唑醇,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咪鮮胺等

    3,紅蜘蛛蚜蟲危害,這時候請葉面噴施聯苯菊酯,阿維菌素,氧化樂果等

    4,麥子本省的新陳代謝,老葉子自然變黃脫落

    5,脫肥引起的發黃,及時追施尿素

  • 11 # 天潤土元帥

    在我們膠東地區,冬小麥已經進入返青期,小麥也到了再次分孽和拔節的關鍵期,同時,各種病蟲害也隨著小麥的生長而增多,其中小麥根部葉子發黃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病蟲害症狀。這段時間,我們合作社有幾戶社員也都來反映過這個現象,經過實地檢視和多次的與農業技術專家交流溝通,總結出小麥根部葉子發黃主要有兩大方面原因,同時專家也給出了相關的防治措施,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麥根部葉子發黃是由地裡的土傳病引起的各種病害造成的。

    小麥地裡的土傳病一般成因是,由前茬或者前幾茬施肥不當,或者除草劑等超量使用造成的,這樣的土地小麥長的不好,下茬玉米一般也不會長的很好。土傳病帶來的小麥病害有全病蝕、紋枯病、根腐病等,這三種病害的症狀都是從根部開始受病,葉子先黃後枯,根部腐爛乾枯,最後蔓延至頂部葉片,直至死亡。由土傳病引起的病害對於小麥的危害相當大,需要時刻關注小麥生長,及時發現及時救治,一旦忽略不管,可造成小麥減產2-3成,嚴重的減產百分之五十,特別嚴重的會造成小麥絕產。

    二、小麥根部葉子發黃是由凍害、乾旱、地下害蟲等引起的。

    去年由於暖冬,大部分小麥出現旺長,今年進入春季以來,有過幾次輕微的倒春寒,但是前幾天氣溫突降,倒春寒比較嚴重,有可能使小麥受到凍害。在膠東地區,有些小麥是種在丘陵山地的,這樣的土地土質差,保水功能弱,小麥乾旱缺水,會造成小麥乾枯死亡。另外,氣溫回升後,一些害蟲比如紅蜘蛛等也開始危害小麥,防治不及時,也會造成小麥根部葉子發黃,嚴重的也能使小麥大幅度減產或絕產。

    三、小麥根部葉子發黃的防治措施。

    小麥根部葉子發黃的原因是土傳病造成的,那就要及早噴灑井岡黴素、苯甲.丙環唑、烯唑醇等農藥,每10克兌水60斤,在上午9點以前噴灑至根部,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噴三次為最好。或者於小麥播種前在地裡揚撒生石灰,每畝地300斤,也可有效改善土傳病。

    小麥根部葉子發黃如果是凍害、乾旱、蟲害造成的,那就要在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及時澆水,及時噴灑殺蟲劑即可。

  • 12 # 十里八村眾鄉親

    1,乾旱原因。如果是因為乾旱引起的,那麼底部的葉子就不僅僅是發黃,而且還發幹,用手掐試,明顯感覺葉片發軟水分少,這就是缺水了。解決辦法:儘快澆水,同時追施每畝10~15公斤尿素,促進根系發育生長。過半月左右,情況會大有好轉。

    2,缺肥。缺肥也會導致葉子發黃,但不會發幹,麥苗生長瘦弱無力。此時,應結合澆水,每畝撒施15~20公斤尿素。這樣不僅可以使葉子由黃轉綠,而且對小麥生長極為有利。

    3,病蟲害。小麥紋枯病,鏽病,黃花葉病,都可以引起葉子發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麥葉上有黃碣色瘢痕或深色條紋。如不及時防治,會造成10~30%的減產。解決方法: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流體硼,多菌靈等,隔7天再噴一次,補充營養,減輕危害,過些日子會逐漸轉為正常。最好在播種時,用惡黴靈,戊唑醇等農藥拌種,能有效防止這些病害的發生。另外,紅蜘蛛、蚜蟲等蟲害也會導致葉子發黃。紅蜘蛛一般發生在四月中旬,拔節初期,很容易發現。蚜蟲一般發生在小麥抽穗前。可以用高效氯氰菊酯,氧化樂果進行防治,效果良好。

    4,群體過密。小麥播種量大,墒情又好,必定造成群體密度大,植株旺長,通透性差,底部葉片發黃。解決方法:早期可以進行鎮壓,但到了返青期則應該以人工劃鋤為主。劃鋤時要深入地下5釐米以上,以切斷小麥部分根系。同時。將部分過厚麥苗乾脆鋤掉,減少密度。還可以透過噴施化控藥,延遲澆返青水等方法解決。

    5,播種過深。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在3~5釐米,過深會使得麥苗黃弱無力。現在的小麥播種,經常會出現過深或或淺的情況,原因就是播種機犁鏟調整不當,導致一邊深一邊淺。還有些農戶為了搶墒情,往往會在晚上播種,駕駛員看不清前面地面情況,掌握不好深度等等原因。解決方法:可以用蕓薹素加尿素噴施,提高小麥抗逆性,促進根系的發育生長。

  • 13 # Zjxsblt

    1.

    對整地粗放造成的黃苗要及時鎮壓,粉碎土塊;澆水中耕,踏實土壤,補施肥料,促使轉綠壯長。

    2.

    對麥苗懸根導致的黃苗,秸稈還田要結合增施氮肥、播前造墒、播後鎮壓等措施。

    3.

    對區域性大播量造成的稠密黃苗,應進行人工疏苗。

    4.

    對除草劑中毒造成的黃苗要及時噴施調節劑、葉面肥或解毒藥物如赤黴素(九二〇),每畝用藥2克...

    5.

    缺氮苗應在麥苗3葉期及時追施分櫱肥,施尿素8~10千克/畝;缺磷苗追施過磷酸鈣25千克/...

  • 14 # 實在羊哥

    1.播種面積侷限,即種植密度過小,小麥與小麥之間生長空間受限,造成個別苗因為長期照不到Sunny而出現萎黃。

    2.小麥種植初期遇到春寒,但防寒措施做得不好,導致部分小麥被凍傷,所以出現小麥葉子發黃。

    3.給小麥施肥不合理,尤其是氮肥不合理,小麥得不到充足的氮肥,就會出現葉子發黃的現象。

    防治:

    1、根據情況加強肥水的管理,如果底肥比較的充足,可以年後進行澆水,田地土壤不要太乾,中耕和鋤地應是促進小麥幼苗生長的主要方法。如果底肥不足,年後又沒有澆水的話,田地嚴重的乾旱,應及時進行加強肥水的管理。

    2、澆水前應施肥,大多以速效肥料為主,如碳酸氫銨和硫酸銨,尿素不適合在低溫下進行施用,適當的增加鉀肥,可以有效的促進小麥幼苗的正常生長。

    3、在小麥返青拔節前,可以使用一些調節劑來幫助小麥生根壯苗,防止倒伏。

    4、注意害蟲控制。

  • 15 # 農村愛家

    小麥黃葉病,有多種原因,乾旱卻水,底墒不足,搶墒播種,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份難以補償消耗發育受到影響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管理,上可以澆水時可以施上尿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絲瓜用多效唑壓苗過多用什麼葉面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