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風行者
-
2 # 暮七7
我跟一個女下屬說了一句晚上加班,你就能猜到我下一步要幹啥,並且還把這個事傳揚出去,更有甚者,你還以此為威脅,不殺你殺誰
-
3 # 戈壁灘駝鈴
楊修應該說屬於有才無識那種人,過於彰顯自己的才能,沒有大局觀念,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反害了卿卿性命。楊修被殺並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結果。楊修有才卻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分場合,不為大局著想,只想著顯示自己的才能。
這種人,就是現在愛耍小聰明的那種人。現實生活的中,這種人很多,卻大多不能為別人所接受,所以很多時候這種人是不令人待見,成不了大事。有才而無識,不能算是全才、大才,往往因為自己的小聰明反害了自己。
“難得糊塗”不只是不問是非曲直,糊里糊塗度春秋那麼簡單,這裡面有一定為人處事的哲學思想在裡邊。它也算是“中庸之道”的一部分,算是一種處事智慧。
一個人太過於表現自己,鋒芒畢露,無形中給別人一種壓力,一種思想負擔。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暴露無遺,像一個透明人一樣展現在人前。人總是在想法上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隱私,這個隱私如果被別人所處處洞悉,就失去了自我支配權,失去心理上的自我感覺,也就是尊嚴。
做為領導自我感覺肯定很強烈,特別像曹操這樣的人。而楊修是那種表現欲強,卻從不考慮別人感受的那種人,我們看看《三國演義》中,他都做了什麼事,曹操又為什麼要殺他。
有一次,曹操要造一所花園,完工的時候,曹操來視察,並沒有說什麼。曹操走的時候,在花園的門上寫了個“活”字。別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楊修卻說:“門裡寫個活字,應該是闊,丞相是嫌園門寬了。”
實際上這件事曹操既然沒有明著說出來,就不是大問題,就是心裡感覺有點寬,一時興起就寫了個活字,楊修沒必要小題大做進行改動。糊塗一些反而更好。
又有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桃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到桌子上。楊修看到了,就拿來筷子和大夥分著吃了。曹操問楊修這是什麼原因呢?楊修回答說:“盒子上寫著一人一口酥,怎麼能違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表面上很歡喜,心裡卻不是滋味。
楊修由於太過表現自己,跑到曹操前面去了。實際曹操確實是想分給大家吃,但是自己沒有說出之前,你即使猜出這個意思也不能代替曹操分給大家吃。這是沒有體會別人的感受,只為證明自己的聰明,誰的心裡也不滿意。
還有一次,曹操怕人暗中謀害自己,就和身邊的人說:“我在夢中好殺人;在我睡著的時候,誰也不要靠近我。”一天夜裡,曹操睡覺的時候,被掉地上了,曹操的侍者就趕忙撿起被給曹操蓋上。曹操起身拔出劍,就把侍者殺了。
曹操半夜醒來的時候,裝作不知道,迷糊著問:“這是誰把我的侍者殺了?”眾人都說是你睡夢中殺的,曹操裝模作樣地痛哭,又厚葬了侍者。別人都認為曹操夢中殺人,楊修知道曹操的意思,在臨下葬的時候,就指著侍者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了這話,懷恨在心。
這件事楊修猜穿了曹操的把戲,對曹操非常不利,曹操不恨他才怪。本來曹操事先已經宣告自己夢裡殺人,不讓別人靠近他,而侍者卻忘了這事,結果被殺!曹操做戲演了半天,結果被楊修一句話給猜穿,這真的不利於大局。
本來人已經死了,曹操為了挽回影響而做戲,楊修即使知道怎麼回事,也不應該說出來。而且說出來不是為侍者的死而不平,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能,把自己才能的炫耀放到重要位置上。這種人是聰明還是糊塗一目瞭然。
楊修可以說是不識時務的人,說話做事不從大局著想,不從別人的感受上考慮問題;有智商沒情商,這樣的人不能說是有大才。一個集體、一個單位有這樣的人可以說是雞肋,解決不了大問題,而且常常壞事,哪個領導也不會喜歡。
曹操後來,因為“雞肋”的口令,被楊修識破自己的想法,事先準備行裝、破壞軍紀只是殺楊修的藉口而已,實際曹操早就有心除掉楊修這樣的雞肋。
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說話、做事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忍隱一些為好。過於彰顯自己,處處表現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楊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現實生活中,有時真的需要糊塗。最有智慧的處事原則就是“該糊塗時糊塗,該明白時明白,只要大事不糊塗就好! -
4 # 桌上客
他太聰明瞭,不懂隱忍,在領導跟前耍小聰明是最危險的,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所以凡人做事處世要放好自己的位置,未得志應懂得藏形。
-
5 # 遼寧胖哥
楊修聰明過頭了
本是曹操手底下的謀事,處處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顯得他比曹操更適合做統帥,有他在顯得曹操特別無能,啥事都得依仗他,楊修這樣不知道進退,是個沒有大智慧的人 。
曹操就是不殺他,他也沒啥大作為,就象有的人能當皇帝,有得人只能當個謀士一樣 ,謀士可以出謀劃策,提供建議,卻沒有統領全域性的能力,曹操本人性格狡詐多疑,在他身邊的人都如履薄冰一樣,誰都不敢有一點過份的舉動。
最典型的例子,曹操在剛開始想暗殺董卓的時候,沒殺成 ,曹操落魄跑路的時候,路過曾經他父親認識的朋友家,想休息一晚 ,討口飯吃,這家的主人看見他來了 ,很熱情的招待他,準備殺豬,曹操在屋子裡,聽見了磨刀聲,以為這家人是要殺了他,在把他送去官府領賞,就拔出寶劍,不問青紅皂白的,殺了這一家的好幾口人,最後一看原來人家是準備殺豬招待他,他趕緊騎著馬跑了,在跑的路上,正好碰見要招待他的老太公打酒回來了 ,曹操一想,都把這老人的兒子兒媳還有小孫子都殺了,自己跑了,老人回家看見這情況,肯定報官,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老人也給殺了。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曹操的性格狡詐陰險,稍微有一點不對頭的地方,他就能痛下殺手,他最引以為傲的話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
這楊修不知道死活的 ,曹操問他打仗軍事問題,他既然拿著雞肋骨,做比喻;說啥食之無味,扔了可惜這混賬話 ,明顯裝他自己高明,有點戲耍曹操的意思,讓曹操當著手底下的人,很沒面子,曹操是奸雄,看出來楊修也不是可造之材,留著也沒用 ,直接殺了。
曹操要是放到現代,也得是非殺楊修不可,楊修有點奴大欺主,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伴君如伴虎,是有道理的 ,人得識大體,懂得進退有度,最主要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古往今來,有多少擺不正自己位置的英雄豪傑,都沒落得個好下場,清朝的年羹堯,仗著平定西北之功,不把雍正放在眼裡,最後雍正直接賜死了他。
還有明朝的朱元璋,火燒功臣樓,都是這些開國元勳,仗著自己有功,恃寵而驕,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朱元璋感覺控制不住他們了 ,就把他們全燒死了。
這二個朝代的例子,一做比較,楊修被曹操殺了一點都不冤枉。楊修只不過是個小人物,和清朝的年羹堯,明朝的開國元勳相比,楊修太渺小了,曹操殺他的時候,都不帶考慮該不該殺他 ,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卒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
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識,就是大局觀,站好隊,才是王道!
楊修之死並非參與曹操家務事,窺探曹丞相心機那麼簡單,各位方家不妨從現代人謀事生存角度分析一下曹阿瞞不得不殺楊修的理由?
回覆列表
理由:楊修過於干涉內務傳承人的家務事,沒有分清楚政治敏感會遭到殺身之禍,曹操禁止身邊出現引起黨爭的禍根,把禍根扼殺在萌芽之中,楊修必殺,不管碰到哪個上司都得死,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