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書生
-
2 # 安德魯1821
戰國末期“周”的統治力在漫長的八百年歲月中消失殆盡,已經到了一個“凡有血性,必有爭心”的大爭之世了,各國逐個登場爭霸與“周”一貫堅持的王道治國背道而馳。
春秋戰國以三家分晉為界線。
最先稱霸的是“魏”,魏先後支援李悝(音:虧)和吳起變法,並由吳起統軍,攻佔秦國河西之地,逼得秦獻公遷都櫟陽舉國血戰。魏武侯時與吳起漸生嫌隙,吳起因此出走楚國。魏惠王時期魏國龐涓領軍攻韓攻趙,被孫臏田忌率領的齊軍在桂陵和馬陵道兩次伏擊,20餘萬魏武卒和騎兵全軍覆沒,龐涓戰死,魏國霸權從此衰落。此後一直到魏亡,魏除了一個信陵君外,再無亮點。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水淹大梁,魏國滅。
楚國-吳起從魏國出走後來到楚國,在楚悼王的支援下變法了5年。因為得罪楚國權貴,後來在楚悼王的葬禮上被伏殺,臨死時伏在悼王屍身之上,使得所有參與密謀的楚國貴族都被繼位的楚肅王以“毀王屍”的罪名族滅。楚國因宗族分立,一直大而不強,懷王期間屈原也曾主導過變法,訓練新軍,但很快就被張儀的連橫打斷。在秦統一戰爭期間,由項燕統軍的楚軍擊敗了秦國大將李信的20萬大軍,但最後被王翦舉秦國傾國之兵60萬,在對峙了一年之後,趁項燕移動部隊時發起突襲,最後擊殺項燕。公元前223年,楚國滅。
南韓-不是半島的那個南韓,而是趙氏孤兒中仗義出手的韓厥的後人,趙武殺死屠岸賈復仇後掌權晉國,韓厥也因此成為六卿之一,才有了三家分晉中南韓一席之地。戰國時代南韓有兩個亮點:申不害變法和韓非。申不害是法家術治派,治國外交講究權術,因此後期分別發生了:將上黨送與趙國引發秦趙長平血戰,派鄭國去秦國修鄭國渠的“疲秦計”,還和周的封國小東周合謀反秦,令人頗為不齒。韓非是南韓乃至整個戰國時代最為傑出的法家大師之一,他融合了法家“勢”“術”“治”三派之大成,可惜生不逢時。公元前230年,秦國只派了郡守嬴騰率了5萬人就把南韓第一個滅國了。
趙國-戰國時期在軍爭上讓秦國最頭疼的國家。在經過了趙武靈王趙雍的“胡服騎射”變法之後,趙國軍力已經可以與秦國一爭高下了。馬服君趙奢在閼與慘勝,殺8萬秦軍。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名臣名將如雲:藺相如,廉頗,樂乘。趙國國運的轉折點是長平大戰,趙軍主力被白起斬殺殆盡,20 餘萬戰俘被阬殺,主將趙括戰死。如果不是六國一起救援和秦昭襄王的誤判,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就被滅國了。後期唯一有可能挽救趙國的名將李牧也被趙王遷和權臣郭開謀殺。公元前228年,趙國在南韓之後第二個被滅國。趙王遷被俘,公子趙嘉逃往代郡,公元前228年,王賁攻破代地,擄代王嘉。趙國才算徹底滅亡。
燕國-周武王弟弟召公的封國,西周的始封諸侯。蘇秦合縱的發韌之國,在後期的“子之之亂”中被齊國大肆搶掠屠殺。燕昭王用樂毅厲兵秣馬,在韜光養晦多年後,趁齊湣王田地得罪天下之際,合縱攻齊,一舉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只留下即墨和莒城。最後因燕惠王懷疑樂毅,換大將騎劫為主帥,被齊國商人田單火牛陣大破之,騎劫死,齊國一舉復國,燕齊兩敗俱傷。秦統一戰爭期間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刺秦”,就是燕國太子姬丹主導的,這也改變了秦國準備部分和平統一的幻想,太子丹最後被其父燕王喜出賣被殺,燕王喜逃往遼東。公元前222年,王賁滅燕。
齊國-齊國分兩段:姜齊和田齊。姜齊不說,只說田齊。戰國時期齊國有兩段輝煌期:齊威王田因齊時期摧毀魏國霸權,齊宣王也算明君。蘇秦死在齊國。因為齊湣王的乖戾齊國險被滅國,復國後由齊襄王田法章繼位,田法章的兒子就是末代齊王田建。在秦統一戰爭期間一槍未發,不戰而降。公元前221年,齊國降,六國滅,秦統一。
回覆列表
戰國末年,隨著周王朝統治威信的減弱和各諸侯國之間的相互兼併,往日春秋時期興盛的禮教不再為諸侯國君所推崇,而三家分晉和田齊代國更讓大家意識到即使突破周王朝遊戲規則也不會收到太大的懲罰,要想生存,周王朝的資質認證不過是一道法理手續,真正需要的是自身實力,也就是土地、百姓和軍隊。誰的槍桿子更硬,誰的腰桿就會更為挺拔!
而此時小國基本都被瓜分殆盡,整個戰國版圖,只剩下戰國七雄和一些跑龍套的無關緊要的小國(比如衛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就把它忘了)。此時的形勢是大家誰都很有家底,一時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因此對於國家戰略實力的要求就會很高。各國也逐漸採用變法的方式使自己變強。由魏國始法家,兵家逐步興盛,最終形成了秦最強,齊楚略弱,其他國家再弱的局面。
此時蘇秦出關,以小國聯盟抵禦強秦為由遊說各國非常有市場,由於燕趙韓魏齊楚聯盟看起來是一條豎線,因此稱為“合縱”。而秦國為了破解諸國家聯盟,選用張儀的方法離間合縱大國齊楚關係,從地理角度來看是一條橫線,就被稱為“連橫”。這二位都出自鬼谷子門下,負責縱橫捭闔,因此被稱為縱橫家。
縱橫家的興盛,始於戰國末年各國或求自保,或求稱霸的不同需求。直至秦一統六國,華夏再無諸國分別,縱橫說也為兵家吸收,成為歷史上一個經典的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