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venhunter
-
2 # 茶壺書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應該說,這三個人,在三國時期,都是重要人物。都不能說是廢材!
先說劉備,從一無所有,一個賣草鞋的。僅僅祖上是中山靖王。還不知真的?假的?只聽劉備自己說,也沒有人去核實一下,何況兵荒馬亂,也沒辦法核實。何況中山靖王應該也不止他一個後代。反正,英雄莫問出處,一個賣草鞋的,拿著一份不知真假的出身證明,找來了,關羽,張飛兩個合夥人,
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從一窮二白做起,拉起個小隊伍。今天投靠張三,明天投靠李四,一點一點壯大隊伍,先糜竺,孫乾,趙雲,後來把諸葛亮拉進團隊。
又得黃忠,馬超等虎將,終在西蜀立國,三分天下有其一,曹操評價他,”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所以說,劉備不能稱為廢。
再來說說東吳的大謀士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周瑜在東吳的份量,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要關係有關係,要智商有智商。是他向孫權隆重推薦了魯肅。
孫權立即約見了他,交談以後,等所有賓客起身離場後,孫權又悄悄的把魯肅領了回來,合榻對飲,來了個《榻上對》。
魯肅把天下的形勢一一分析給孫權聽,明確告訴孫權,漢室不可復興,讓他劃江而治,深耕吳地,二分天下。然後條件成熟統一天下。當時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北方還是曹操和袁紹撕殺的時候,官渡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年,這一年的天下,和劉備還沒有什麼關係。這個《榻上對》要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七年,當時天下的形勢很不明朗,魯肅的眼光可見不是一般。
赤壁之戰的時候,魯肅是主戰派,主張聯劉抗曹,協助周瑜贏得赤壁大戰,穩定了東吳的局勢。周瑜病危的時候,寫信給孫權,再一次推薦魯肅,讓魯肅代替自己的位置。可見周瑜對魯肅的信任。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魯肅病逝了,只有46歲,孫權親自為他舉行了葬禮。
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祭天時仍念念不忘魯肅,和大臣們說:“我今天登基稱帝的事,魯肅很多年前就想到了,他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談到了帝王基業。一開始我是沒有帝王的想法,是他讓我有了帝王的志向!”所以說,魯肅不是廢!
再來說一說曹操的乾兒子曹真,他力大勇猛,是一員虎將,獵殺過老虎。尤其在曹丕當了魏王以後,讓曹真做鎮西將軍,平定了張進在西部的叛亂。
第二年,又平定胡人在河西的騷亂,大獲全勝,徹底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通路。
第三年,幾個西域王都派使者過來進貢,魏國重新恢復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
曹丕對曹真在西部的表現非常滿意!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真接到命令,攻打吳國,擊敗了吳國將軍孫盛。又打退了趕來支援的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把江陵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圍了半年,孫權受不了,趕緊派使者去談判,進貢稱臣。魏國軍隊才撤走。
曹真派張鴿大破馬謖,奪了街亭,導致馬謖被斬,又打敗了趙雲,鄧芝的部隊,諸葛亮見大勢己去,只好退兵。
他算到諸葛亮第二年會攻打陳倉,於是做好準備。
第二年諸葛亮果然來了,結果可想而知,最後蜀軍灰溜溜跑了。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真做了周密計劃攻打蜀國,可惜,天不助他,路途艱險,雨水又衝斷了棧道,萬般無籟,只得撤軍。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真因病而死。壯志未酬!
縱觀曹真一生,忠心赤膽,有勇有謀,輔佐幾代君王!可圈可點!也不能說廢!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他們三人都是豪傑,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3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蜀建興六年秋,北伐失利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回到漢中。這一仗諸葛亮第一次統領十萬大軍效命疆場,終於實現了自己隆中時代的“每自比管仲、樂毅”(《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人生理想,但代價是慘重的。
第一次統率大軍諸葛亮也和馬謖一樣沒有經驗,或者說兩者都把戰爭想象的過於簡單化和理想化。諸葛亮認為曹真一定會被趙雲拖住,即使拖不住,組織力量增援和集結足夠兵力所需的時間也相當長;他沒有想到曹真集結部隊反攻的速度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期,他沒有想到趙雲在箕谷被曹真的少數精銳虎豹騎擊敗,他更沒有想到自己給予厚望的馬謖會面對壓力,“舉動失宜”(《三國志·諸葛亮傳》),導致全軍崩潰。
諸葛亮竟然會被打得大敗,還是被曹真,這可真是讓一些孔明先生的鐵桿粉絲氣的捶胸頓足,其實他們並不瞭解戰爭,也不瞭解孔明先生。
先說戰爭。一千多年後的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對戰爭做過精確的定義:戰爭是一個奇怪的“三位一體”,他包含原始的暴烈性、充斥期間的偶然性和政治的從屬性。其中偶然性因素是戰爭區別於其他一切人類活動的重要因素。但是鍵盤俠眼裡戰爭是沒有偶然性的,包括羅貫中這樣的知名“鍵盤俠”。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把戰爭看成一個可以任自己安排的遊戲,諸葛亮變成了一個傀儡師,而其他人都是諸葛亮的傀儡。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裡劉備去東吳相親,諸葛亮臨走前給趙雲的三個錦囊,那真是把趙雲徹底變成傀儡要他散佈訊息就去造謠,要他騙劉備就騙劉備,算好了周瑜什麼時候來他就什麼時候來,真是壯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羅貫中就沒想過即使按照他的邏輯,這當中出一點偶然性就全完了。比如,吳國太一看劉備雙手過膝長得像猩猩,不喜歡怎麼弄?比如,劉備年紀大了,被孫夫人一嚇唬,突然有了ED,孫夫人不滿意了,還用周瑜?自己就可以把劉備宰了!不承認偶然性的存在,相信自己可以算無遺策的人,永遠只能做個鍵盤俠而已,即使他是羅貫中。
再說孔明先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做了一系列讓人唏噓不已的事:上書自貶、趙雲降職、王平受賞和最著名斬馬謖。馬謖是街亭失利的直接責任人,他被殺的原因已經有很多學者做過分析,綜合起來,大家基本認同是諸葛亮秉承依法治國的理念同時為了平衡蜀漢政權內部的各方勢力而處死了馬謖(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上關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基本觀點個人深表贊同)。但是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再向前看一步,會發現馬謖是替諸葛亮死的,而且這一點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這也就是他流淚的根本原因。
因為馬謖罪不至死!打了一場敗仗而已,如果這就要殺,一輩子打敗仗劉備豈有活路?而且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歷代名將,可能除了韓信等極少數以外,沒有一個沒打過敗仗的,豈不是統統要殺?況且打了敗仗死了人也是一種經驗,總結經驗才能再戰,這樣殺了豈不是白敗了。而且,論起責任諸葛亮才是這次北伐的主帥,馬謖只是前線指揮官,兵敗至此孔明先生的責任最重。
諸葛亮自己也知道,所以回到漢中之後,他立即上表後主劉禪:“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這裡面說的關於街亭失敗諸葛亮的罪名是“違命之闕” (《三國志·諸葛亮傳》),他違背的是劉備的遺命,因為劉備對馬謖有過遺命:“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志·馬謖傳》)
這就非同小可。這意味著諸葛亮是違背先帝遺命,違背群眾意見啟用的馬謖,同時也意味著諸葛亮用馬謖導致街亭之敗,惹怒了幾乎所有人,也就是說諸葛亮犯了眾怒。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殺馬謖,只是自己給自己降職,然後權力如故,無論如何是無法服眾的。大家嘴上不說,心理也要鄙視他。
馬謖是聰明人,雖然在戰場上沒有經驗,但是他在蜀國政壇上摸爬滾打多年,對於諸葛亮感情極深,所以自從街亭失敗之後,他就準備要死,甚至寫好了遺書:“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三國志·馬謖傳》)。馬謖的意思是街亭之敗的鍋我去背,為了丞相的大志,我馬謖獻上自己的人頭,平息眾人的怒火,幫助丞相繼續穩住蜀國的局面。不僅如此,馬謖在遺書裡還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自己的遺志,他將繼續為了諸葛丞相“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而拼搏,希望自己視若父親的諸葛亮予以照顧。這段話說的很感人,裡面用了一個典故:當年舜帝讓鯀治水九年不成,最後殺死鯀改派鯀的兒子禹治水,最後成功,舜也禪讓位子給禹。面對生死之交臨死之前託妻獻子,孔明先生豈能不哭。
-
4 # 歷史腦洞社
如果題主問的是演義,當然曹真最廢,羅貫中把他寫成了三國二流人物。
如果說正史,那麼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最廢。
-
5 # 禿頭阿睿帶你看身邊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知道,劉備是蜀漢開國皇帝,魯肅官至橫江將軍,武昌太守;而曹真更是官至大司馬。如果這三人都能被稱為廢人,那豈不是罵了天下的所有人?題主這個鍋怕是跑不掉了喲
言歸正傳,對此三人的評價只是演義、後人流傳所產生的人物形象,而三個人真實的形象並不是這樣的
只會用哭得江山得劉備?看過三國演義得朋友們會對劉備產生一個這樣得固有形象——劉備啥也不行,只會哭。靠著一手會哭得技能獲得了江山。可是真實的劉備卻是師出東漢末年經學家、著名將領盧植門下,可見劉備當時是有一定的學術、政治學習經歷的。黃巾之亂時與關張二人結為兄弟,徐州逃難時期收穫上將趙雲;三顧茅廬,獲得當時最強政治家——諸葛孔明;劉表死後,劉備又獲得一批荊州人才,由此建立了自己得荊州集團,並且最關鍵的是還能讓這些人一直誓死追隨,由此可見劉備在當時有著極高的人格魅力,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只會哭得江山得那個劉備。
老實人魯肅?三國演義中,魯肅就是一個任誰誰欺負得和事佬,但是在真實歷史中,魯肅其實一個擁有極高軍事才能的將領。孫權剛獲得江東大權時,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兩點極為重要的戰略分析建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以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而赤壁之戰前,魯肅與周瑜共同堅持主張抗擊曹操,從而有了赤壁之戰的大勝,也能由此看出魯肅所具有的戰略眼光與膽識。周瑜死後,魯肅接替了周瑜的職位,並用自己的才能把當時只有幾千的軍隊,逐步壯大到幾萬人。並且幫助孫權奪回荊州三郡。然後自己率兵抵禦關羽,有了魯肅邀請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見一事。魯肅也被孫權媲美為東漢開國元勳之首——鄧禹,可見對此人的評價之高。
只會打敗仗的曹真?曹真可以被稱為三國史上被黑的相當慘的武將之一,竟有了只會打敗將之稱。然而歷史上曹真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是並不比諸葛亮和司馬懿弱。曹真最早跟隨曹操起兵,曹操因為其驍勇善戰,任命其統領虎豹騎。曾經以偏將軍的身份擊敗過早期劉備的別將。夏侯淵死於陽平後,曹操讓其與徐晃在陽平擊敗劉備部將高詳。魏明帝曹睿繼位後,被任命為大將軍。諸葛亮圍祁山時,曹睿並其率眾將前去抵禦,曹真讓張郃在街亭擊敗馬謖,使諸葛亮的北伐之行失敗了。後來曹真料到諸葛亮會從陳倉進攻,於是提前派部下郝照前去防衛。諸葛亮果然從陳倉進攻,但是因為提前有了防備,諸葛亮不能攻克,只能退兵。由此可見人們所說的“只會打敗仗的曹真”並不是真實的。
最後,切勿把演義、傳說當成了歷史,否則就成為了笑話
-
6 # 得魚讀書
曹操不比劉備哭的次數少,只能說羅貫中刻畫人物時比較喜歡用情感來渲染人物。三國每位雄主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劉備若是在今天,會是很好的創業者,從來不為失敗氣餒,顛沛流離依然保持奮鬥。
東吳全才多,上馬打仗入朝治國,在周瑜、呂蒙、陸遜這樣耀眼的隊友面前仍然能在孫權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華,魯肅可不是簡單的老好人。有時候軍師不是看一時得失,魯肅的大局觀比呂蒙要高很多。
-
7 # 杭州餘杭立鶴書畫
感到一絲寒意,劉的識人之能超過諸葛亮,劉備能成大事不是偶然,諸葛後來被迫斬馬蘇就是識人不明,歷史上魯肅一點不老實,至於曹真,曹操死後曹家拿的出手的就曹真了,但是他被名聲所累,回回打仗,一聽曹真人家就用全力往死裡打,這個,曹真也很無奈
-
8 # 史聃
三個都很牛,沒一個廢的,賣草鞋而逆襲稱帝的劉備,是超級大牛,現時代活著的人,最厲害的和他比,估計也都是小學生和大學生的差距。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問題讓我有點手足無措。
很明顯,題主是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來看了。
《三國演義》
《三國志》
說到三國的歷史,有兩本著作始終是我們繞不開的。一本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本是陳壽的《三國志》。
從藝術的角度講,三國演義自然更勝一籌,三國志相對而言更偏重史實。
其實兩者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立場。《三國演義》以漢劉為正統,為劉備的正統性站臺,塑造了關羽忠義千秋,諸葛亮用兵如神的藝術形象,相信每一位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在諸葛亮五丈原身死,壯志難酬時留下一絲嘆息。
而《三國志》以曹魏為正朔,以時間線為序。對於人物的評價,更趨於客觀公正。
而題主對劉備,魯肅,曹真的看法顯然脫離了歷史的實際。
劉備的哭之所以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絕對是一個藝術形象的成功。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絕不是一個只會哭鼻子的婦人之仁的懦夫。相反,他是一個堅忍剛毅,寬厚仁慈,識人用人的君子。
起事之初,劉備無兵無糧無將,可為困難重重,然而,劉備寬厚待人,尤其對治下的百姓,深得民心。而且他非常善於團結手下的人,不僅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死心塌地的跟隨他,後來法正,楊儀等益州重臣也是紛紛投奔。
所以最後劉備能以一州之地三分天下,鼎足稱帝。
另外說明一下,諸如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等這些算到諸葛亮頭上的戰鬥其實都是先主劉備自己打的,從這些來看,劉備的軍事才能也是值得稱道的。
再來說說“老實人”魯肅。
拜三國演義和各類影視劇所賜,魯肅的形象一貫是個老實的忠厚長者。然而歷史上的魯肅卻是個忠勇雙全,有膽有謀的人。早在建安元年魯肅與周瑜相識,便以半數家產資助周瑜。後來袁術慕名,想要招徠魯肅,然而魯肅看出袁術不堪大用,直接拒絕,更是在面對袁術威脅時強硬對抗。建安三年魯肅隨周瑜歸順孫策,建安五年為孫權獻《榻下策》,為孫權的稱帝規劃好了路線,此後魯肅成為了孫權的股肱心腹。公元208年,劉表死後,意識到江東劇變的魯肅力促聯劉抗曹,最後在赤壁大敗曹操,極大的延緩了曹魏的統一步伐,三足鼎立之勢就此形成。
建安十九年,面對來勢洶洶的關羽,魯肅提兵數萬,堅守益陽,並且應關羽之邀,單刀赴會(原來魯肅才是單刀赴會的英雄),達成了孫劉劃湘江而治的協議,為脆弱的聯盟爭取到了短暫的和平。
曹真劇照
最後來說說曹真。相比前兩位,曹真的知名度和話題度都顯得有點不足,人們對他的印象估計也就停留在“剛愎自用“四個字上面了,然而歷史上的曹真果真如此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曹真原名秦真,是曹操的養子,早年追隨曹操平定黃巾之亂,因功拜靈壽亭侯。後曹丕繼位,封東鄉侯,拜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軍事,成為執掌軍權的封疆大吏。後大破羌胡,平定河西,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曹魏武將第一人。足見曹丕對他的信任。公元226年,曹丕託孤四輔臣,曹真位列第一。
事實證明,曹真能有如此地位,靠的絕不是他的宗室地位和裙帶關係。曹真的軍事才能在整個魏國也是不遑多讓的。
公元228年,諸葛亮勞師遠征,結果被曹真在街亭大敗馬謖,無功而返。而且曹真精準地意識到諸葛亮下次北伐,必定會把陳倉作為跳板,因此命郝昭大力駐防陳倉。果然,來年在陳倉再一次阻擋住了諸葛亮北伐的腳步。由此可見曹真的軍事能力還是非常優秀的。
公元230年,曹真接替曹休,遷大司馬,魏明帝使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達到了他作為人臣的巔峰。可惜的是,來年便因病去世,自此,阻擋司馬懿執掌軍權的最後一道屏障徹底消失。屬於司馬氏的時代開始到來。
所以,建議題主看演義之餘,也因對史實有所瞭解,以免認知過於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