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宗國

    趙之謙是清代著名書畫家,于右任是民華人,其書法善魏碑,但不能和趙之謙的魏碑相提並論。魏碑首推宋元趙孟頫,趙之謙次之。民國書家寫魏碑的于右任是最好的。

    現在電腦上用的較多的是魏碑行楷,搞得舉目皆是,其實不好看。不過,我從小習字也是魏碑帖。

  • 2 # 楚塞江郎

    首先要肯定的是:他們倆寫得都比我好,成就也都比我高,出生還都比我早!

    就魏碑成就而言,明顯是趙之謙要高出一籌!

  • 3 # 流芒流

    越是古代(早年),對臨摹越重視,也越臨摹到家。越近現代,越沒有耐心,越不願下死工夫。比如以前學徒,最少三年。有五年十年的。那時是師傅說你可以出師了,徒弟希望多學一段時間。現在是有的三個月就以為可以出師、跳槽。也有人真的這樣做了。現在是師傅希望徒弟多學點東西,免得出社會敗了師傅的名頭。所以,現代人想法多,急於成功成就成名。于右任的書法本人喜歡,但從魏碑講,還是趙之謙。

  • 4 # 崔大有

    趙之謙(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他於詩、書、畫、印上的成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晚清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後期用心與政治可惜在清朝腐敗的政治局面實在難有作為。

    相對而言于右任先生卻一生青雲得志。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近代書法家,當代草聖,近代書聖,民國四大書家之一。

    但是就藝術而言,於公過於單方面,而趙卻是全能選手,書通五體,藝具多才,而且都具有開創性。

    就影響而言後者遠不及前者,這並不是生死前後的問題這麼簡單。趙之謙屬於四處掘井,于右任則屬於一處深研。於魏碑成就來講,趙之謙化碑而行,雖然終究沒能跡化,有生硬之嫌,但是其才情與功力皆一時之英傑,後來應均,吳昌碩,徐生翁都受其影響,可謂成林之功,這是於不可比擬的。但是于右任化碑入草,獨開新境,自成一家,是獨木參天。相比而言各有千秋功業自在。文無一,藝亦如斯。

    ——鄙陋之見

  • 5 # 美葉

    2018年5月11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張旭光先生應邀出席開幕式並在研討會上發言。

    于右任先生(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 以字行,號騷心,又號髯翁,晚年太平老人,生於陝西省三原縣。于右任先生是著名的辛亥革命老人、民主革命先驅、近代教育家,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同時,他又是一位激情滿懷的詩人、近現代以來極具代表性的書法家。其書法吸收北碑之精華,加之個人的品質修養和才情智慧,以魏碑筆意入草書,神韻超邁,氣勢磅礴,自成一家。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演《無間道》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 20世紀書壇,群星燦爛,出現了諸如吳昌碩、康有為、齊白石、于右任以及金陵四老等書法大師巨匠。他們秉承晚清碑學餘緒,或以勢勝、或以力強、溯源三代、究心草章、融碑入帖,蔚為大觀。三原於右任先生即是其中一員卓犖不群的驍將,以其雄肆灑脫、抗懷希古、傲然自守的獨特的藝術風貌巍然屹立,尤其是其以碑入草的藝術風格,為後代所宗仰。于右任先生不僅是一個文人、詩人、書法家,更是一個革命家,赤膽忠心的愛國義士。

    此次展覽多方位展示于右任先生多年以來的書法創作成果,呈現其對書法藝術的探索和追求。展覽遴選于右任先生代表作品百餘件,並有部分碑誌拓片。展覽分為生平事蹟介紹和展品陳列兩部分,生平事蹟部分透過大量的圖片文字、實物以及出版書籍介紹了于右任先生藝術生涯及相關活動;展品陳列部分分為三個主題,銘心金石:主要展出于右任先生在金石書法上的成就,來體現其藝術情懷;千秋浩歌:主要展出于右任先生對先賢聖哲的思考,著重體現其文人情懷;杖行天下:主要展出于右任先生作為一位革命先驅,明志、贈答等內容的作品,著重體現其政治情懷與抱負。期望透過經典書法作品的展現,弘揚書法藝術,傳承中華文化,促進公眾對書法的關注和學習。

    展覽開幕之際,于右任書法藝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書法界專家、學者等參加了研討會,在對話中探討于右任先生的書法藝術。

    此次展覽得到朱奕龍先生的大力支援,慷慨捐贈10幅于右任先生的精品力作分兩次入藏中國美術館,體現了實業家無私奉獻的文化情懷。此次作品捐贈填補了中國美術館對20世紀重要書家書法收藏的空白,豐富了國家美術收藏。

    展覽展出至5月20日,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8、9展廳。(逢週一閉館)

    張旭光先生在研討會上發言

    碑帖結合乃大道

    張旭光

    (根據“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展研討會發言整理)

    談到于右任,首先他是一位非常有地位的政治家、非常有成就的教育家、詩人,更是一位愛國主義者,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樹立了一個文化形象;第二點他是一位成就卓著、彪炳歷史的書法大師,在書法史上也是一座高峰。所以,我重點談一談他的書法成就和我的理解。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成就核心是對北碑、墓誌,以及碑帖融合上的研究與實踐。

    一、于右任的楷書源於北碑和墓誌,並且比北碑墓誌更加正大、圓厚、文雅。恰好是北魏時期的這些民間書家、刻手到了一個文化精英手裡得到整理和昇華,因此比墓誌本身更具有文化性。魏碑書法的成就從清代開始,那麼于右任是清代的一個延續並走向了高峰。

    高峰的說法能否成立,我們可以做一下比較。清代在篆書、隸書、楷書幾個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篆書上,比如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吳讓之等等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是自唐代李陽冰之後又一座篆書的高峰;在隸書上,比如伊秉綬、金農、鄭谷口等是漢代隸書之後又一座高峰,漢隸到唐代唐玄宗以後被楷書取代不用了,幾乎消失了。但是清代掀起的篆隸高峰,完全是從學術、藝術或者說審美的立場出發達到了一個審美的結果,所以清代的成就很高;在行書上,比如何紹基把碑的筆法、金石味融入到行草書裡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

    還有一個是必須要提到的而且我們的評價、研究還遠遠不夠的就是趙之謙,他的篆書、隸書、楷書都有很大的成就。所以我們可以對趙之謙和于右任做一下比較:歷史上所有寫行草的都是用二王的筆法、新法來達到任意揮灑的狀態。趙之謙完全用碑的筆法寫行書甚至行草,這是一個顛覆性的創造。他完全是碑的筆法,把隸書、楷書金石的東西凝練成了一種符號來寫行草書,所以趙之謙的書法具有革命性、顛覆性的藝術價值。他的線條非常講究、精緻,特別機巧,講求趣味。可以說趙之謙是碑帖結合的先鋒。相比而言,于右任的楷書、行書更加厚重,走筆更加灑脫,不追求線條本身的完美和收筆的完善,而是帶有揮灑性的碑的語言,所以他的這種灑脫、正大比趙之謙在品格上還要高出一籌;趙之謙行書講靈動、趣味、多巧飾,以方為主,于右任的行書自然、開張,尤其是方中帶圓的灑脫,碑帖融合的更深了,更自由了,更具感染力。概括來說:于右任行書開啟了一條碑帖融合的道路。用筆上方圓結合,揮灑自如;結構上開張大氣,縱橫跌宕;總體上雄渾大氣,真力瀰漫。這一點對我們當代有很大的啟示。

    二、于右任的草書源於“二王”,深入懷素《小草千字文》,有了堅實的帖學基礎,爾後融入了碑學的意蘊。

    他的草書有兩個特點:

    ①以碑入草。主要表現a.線條蒼勁,不流滑,任意揮灑中有滯澀,字字獨立,富有金石味道。碑學造型不追求連貫,追求單個字的獨立、奇特,因此融入碑意之後,于右任很堅定的主張草書單個字寫,不連寫,讓草書符號自身完整,在一定空間裡獨立存在,成為草書創作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b.處處造險。造險也是碑學多於帖學的特點,比如墓誌、龍門二十品裡面很多字造險是一大特色。

    ②追求簡約:a.整理歷代草書尋求最簡,雖然有些字簡到讓人很難理解,但尚簡是草書的方向。b.剔除纏繞,比起王鐸、傅山之纏繞其簡化非常之多。其實越簡難度越大,越簡越高遠。因此,他的草書特點概括來說:用筆:中鋒走筆,揮灑自如,虛實相映,中和靈秀;結構:收放自如,簡約迭蕩,欹側顧盼,富有生機;章法:符號獨立,空間自由,筆不到而氣到,渾然一體。當然,于右任是一位創作力非常旺盛的書法家,所以在不同情感情景下草書作品風格不盡相同,有的以氣勢勝,有的以文雅勝。

    三、關於標準草書問題。于右任生活的時代背景影響他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卸掉傳統文化裡面沉重的東西減少民族負擔,為了國家興亡、民族復興,而推動標準草書。199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在西安召開的國際書學研討會上,我發表的《于右任標準草書非標準現象分析》論文,重點是討論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中不標準問題:①有些字不標準;②有些字一半行書一半草書;③有些字不是草書。正因為問題,所以感覺這篇小草千字文寫的很有性情。最後我得出兩個結論:第一,于右任是一位很有激情的藝術家,一旦進入創作狀態時,他會突破所謂理性、標準,會有浪漫的、誇張的藝術表現。第二,說明標準草書並不影響草書創作,學習標準草書會更快記住每個字的草法、基本造型,提高效率。一旦進入創作狀態後不但無礙於藝術性的發揮,而且使筆下的變化更具有合理性,即到位而後味道的境界。現在看于右任當時的出發點並不在藝術,反而起到了推動草書普及和提高學習草書效率的作用,在當代仍有重要意義。

    四、草書無用乃大用。漢代趙壹的《非草書》極力批評“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的草書熱潮,兩千年過去了,依然有人持此觀點。那麼草書的存在是為什麼?是因為草書和情感有關係。那麼情感重要嗎?元好問《雁丘詞》第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情和生死有關係,難道還不是最重要的嗎?

    草書從誕生起就超越了實用功能,是純粹藝術。比如我去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張旭光草書藝術巴黎展”就突出一個點:草書是純粹藝術,是全人類的藝術。外華人不認識,華人也不認識,大家就看線的韻味,看線和線的關係及線對空間的分割。與印象主義、現代表現主義作用於人的視覺一樣,有審美通感。這就是中國草書為全人類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審美樣式,這也是中國文化對全人類的貢獻,更是中國文化的自信。

    我們當代書家面對兩塊資源,一塊是魏晉的帖學;一塊是魏碑以及被清代啟用的北碑的資源。面對兩塊資源我們當代的創作如何把它利用好,如果單獨寫帖,揮灑流美有餘而線的變化不足,缺乏藝術感染力;如果純粹寫碑,方健挺勁力量有餘而文雅、品格不足,藝術格調不高。因此當代書家對兩塊資源都要挖掘學習,要建立一個以哪塊資源為主,然後吸取另一塊資源特點的體系,這樣才能使我們當代的書法創作既有藝術感染力又有很高的文化品格。這也是當代書壇一個大的格局或者是主流書風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臂上有一小塊紋身,可以去應聘消防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