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對沙鷗枕手眠
-
2 # 琪葛葛
巴金的《家》其實就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反映的是以覺新、覺民、覺慧三個不同思想的進步青年為代表,與傳統的封建禮教相鬥爭的一個故事。
覺新作為家裡的長子長孫,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他面對長輩的抉擇,從來不敢反抗,只能盲目順從,自己與心愛的梅表妹因為一場麻將,失去了相守一生的機會,可笑至極的是自己的妻子,居然是抓鬮抓出來的。婚後也是過了一段稱心的日子。就在他的第二個孩子就要出世時,高老太爺病重,家裡的人都說是“血光之災”,把妻子瑞珏搬去了城外的莊子裡,最後生產時遭遇難產,給覺新留下了一個孩子就走了。
覺慧認為是這個家“殺了”她的嫂嫂,其實說的沒錯,這個充滿“儒家文化”的家庭殺了瑞珏,也殺死了他對這個“家”的留戀。這個封建家族的核心——高老太爺,為了維護這個家的“風光”和“繁榮”,犧牲了許多無辜而又青春的女孩,也埋葬了他們兄弟三人的青春和理想。
而這個家裡的長輩愚昧無知,“愉快”的統治著這個家,顛倒是非,不分黑白。為了巴結具有一定地位的馮老太爺,把丫頭鳴鳳嫁給他做妾!當時鳴鳳和覺慧已經互通心意,不願背叛愛情,只能投湖自盡。
這個家是荒唐的,是愚昧的,長輩都生活在具有極其“儒家思想”的家裡,享受著“統治”給他們帶來的“榮譽感”。
而在高老太爺心裡,這個家充滿著子孫滿堂,繁榮昌盛,世代相傳。誰可曾想到,在高老太爺去世以後,這個家瞬間四分五裂。
這部作品,具有及其諷刺現實的意義。當時的社會大部分都是像高家這種情況,愚昧,無知,打壓著當時思想激進的青年人,使我們當時的中國受到了列強的欺壓,使當時的年輕人幡然醒悟,要改變這個充滿愚昧的中國,也給後人做了警醒!圖片來源於網路
-
3 # 讀經典品書香
巴老是一面鏡子
巴金的作品我不是每一部都讀過,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家》和《寒夜》,透過他的作品,我瞭解了那個時代的家庭,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以及在封建社會結束的時候,那種新型的家庭關係以及年輕人對新生活的矛盾和渴望。後來也陸陸續續讀過其他的一些文字和有關介紹他的文章,感覺巴金不僅僅是個文學家,他的人品和文品是相輔相成的。
這幾天細細地看《巴金七十年文選》,感受更深了,不管是《隨想錄》還是《再思錄》,每一篇文章講的道理都並不高深,文字也不復雜,但是卻讓我懂得要真誠面對現實,不要矯情,要講真話。也許由於客觀的原因,他未必能“竹桶倒豆子”,把心裡話統統說出來,但還是能真切感受到這些文字是由衷的,不帶表演的,是走向內心深處的。就象他自己說的:“愛真理,忠實地生活。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一點寬恕,對自己忠實,對別人忠實,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為的裁判官。”
人常說,用歷史的眼光看時光倒轉,幾十年不過一瞬,但這一瞬,卻可以出現多少天地翻覆的變化。他用《隨想錄》繼續走著從“五四運動”開始的思想行程。他走得很累,卻很執著。有過苦悶,有過失誤,也不斷被人誤解,但他始終把握著人生的走向,把生命的意義寫得無比美麗。我想,巴金可以說是中國生活得最苦的老人。或許,這就是我還有其他許多人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吧。
“誰若不會從三千年,
給一個清楚的結算,
就在陰暗中永無經驗,
縱使活過一天又一天。”
這是一百五十年前歌德的詩歌,“黃金論頃刻,白水逝須臾”,巴金不是完人,也不是英雄,但他在快要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也不願意空著雙手離開人世,讓手中的筆點燃火狠狠地燃燒自己,到燒成灰燼的時候也不讓他的愛和恨在人間消失。《隨感錄》是巴老在晚年最輝煌壯麗的一筆,他的赤誠纏繞著深深的自責和沉重的懺悔,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也是世紀不老的良知。
每一本書、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答案。儘管他對人對事的看法不一,但都向讀者交出了自己的心,在鏡子裡照出了真實的自己。巴金是一個真誠的人,他的偉大就在於真誠。
-
4 # 靈靜尚福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春》、《秋》。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1]
《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
作品名稱
家
創作年代
近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作者
巴金
出版資訊
1933年5月
內容簡介
18歲的高覺民和弟弟高覺慧都是熱衷於新思想的青年。覺民正與姑媽的女兒琴表妹相愛,覺慧也有著自己的心上人——鳴鳳。覺新是兩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長房長孫。他深愛著表妹,卻接受了父親以抽籤的方式為他選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個傀儡式地訂婚、結婚。婚後一個月就去父親做董事的西蜀實業公司做事。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一年以後,父親去世,覺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整個家庭之間的鉤心鬥角令他厭惡。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免與他們發生衝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麗而善良,給了他許多安慰。他們的兒子海兒的出世,更令覺新感到歡欣,他決心把自己已丟棄的抱負放在兒子身上來實現。兩年以後爆發了五四運動,新的思想喚醒了他那久已逝去的青春。但他仍不如兩個弟弟進步,常被他們嘲笑為“作揖主義者”和“無抵抗主義者”。
覺慧由於跟同學們一道參加了向督軍請願的活動,被高老太爺訓斥了一頓,不允許他再出門。而年逾古稀的高老太爺卻娶了一個花枝招展、妖里妖氣的陳姨太,覺慧覺得他不像祖父,倒像是敵人。這些日子裡,覺新經常在夜裡吹簫,彷彿在傾吐著內心的哀怨,原來他曉得了梅從宜賓回來的訊息。
元宵節到了,由於軍閥混戰,張姑太太只好帶著琴和梅逃到高公館。覺新與梅相遇。二人互訴衷腸,淚流滿面。兩天後,街上又傳出要發生搶劫的訊息。大家紛紛外出避難,只剩下覺新一人留下看家。搶劫並未發生,三四天後避難的人也都陸續回來了。梅和覺新等人聚在一起打牌,覺新心亂如麻,常常發錯牌。梅謊稱有事回到房中痛哭,瑞珏趕來安慰她。二人互訴心曲,成為好朋友。
戰爭結束了,覺慧瞞著家人參加了《黎明週報》的編輯工作,撰寫介紹新文化運動的文章。他覺得自己與家庭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只有想到鳴鳳,他才會感到一些親切。
高老太爺把鳴鳳像送東西一樣贈給馮樂山做小妾。鳴鳳懷著一線希望去找覺慧,埋頭寫文章的覺慧絲毫沒有察覺到鳴鳳臉色的變化,鳴鳳幾次欲言又止,恰好覺民來了,鳴鳳只好流著淚離去。覺民把鳴鳳的事告訴覺慧,覺慧急忙衝出門外尋找鳴鳳,但沒能找到。原來,鳴鳳已經喊著覺慧的名字投湖自盡了。鳴鳳的死使覺慧陷入了經常的悲哀與自責,他更加憎惡這個黑暗的社會了。
不久,《黎明週報》被查封,覺慧等人又籌辦了內容相似的《利群週報》,報刊內容依舊言辭激烈,矛頭指向整個舊制度。另外,他們還設立了閱報處,積極宣傳新思想。
高老太爺的66歲壽日到了。公館裡連唱了三天大戲,高家的親朋好友都來祝壽,馮樂山也帶婉兒來看戲。(鳴鳳投湖後,高老太爺又把三房的丫頭婉兒送給了馮樂山。)婉兒向淑華等人哭訴自己在馮家所受的折磨。
高老太爺剛過壽辰,就催著覺民和馮樂山的侄女結婚。覺民不願像大哥那樣充當傀儡,跑到同學家藏了起來。他逃婚的訊息被高老太爺得知後,高老太爺勃然大怒,他命令覺新立即找回覺民,並威脅要和覺民斷絕祖孫關係。
-
5 # 全峰山
這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觸,細膩、流暢的風格,深刻揭露封建地主家庭的罪惡,強烈控訴封建禮教的殘酷,生動反映了封建制度由衰落走向崩潰的必然趨勢,熱情歌頌了一群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高老太爺、馮樂山等人虛偽、殘忍的性格;覺慧、鳴風等青年反叛者的形象;覺新、瑞珏、梅表姐等善良、懦弱的典型,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家》,成功的啟發了青年讀者去掙脫封建枷鎖,爭取光明、幸福的前途。這部作品自三十年代開始,一直受到讀者的歡迊。
《家》,直到今天,仍能幫助青年讀者,瞭解封建時期的家庭和社會概況,不僅有反封建的教育意義,而且還有歷史教育意義。
☀
-
6 # 浙江湖州羅林
看巴金先生的長篇系列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那是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的,尤其是對《家》看過多遍。《家》這部書中的相當部分,來源於巴金先生的親身經歷。巴金出生於四川一個大家族家庭。但他的作品《家》卻憤怒地控訴了舊時代封建官僚家庭的黑暗,揭示了年輕一代人痛苦和抗爭的命運!
巴金先生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感召之下,首先從封建舊禮制,舊文化中衝殺出來的一名勇敢無畏的新文化戰士。五四文化提倡的科學,自由平等的思想,大批優秀的外國文學,象易卜生,托爾斯泰等等名作翻譯和傳佈,《新青年》雜誌的刊發。這不僅批判了舊的封建思想觀念,而且動搖了舊家庭的根基。這使得一批有為青年衝破舊家庭的牢籠,投入新文化生活的洪流。
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首先就揭露了家族制度的不合理性。堂堂的孔教會會長馮樂山,滿口禮義廉恥,仁義道德,以博學詩才自居教導青年,而實際上是性虐待狂,六十多歲討的幾位十多歲的姑娘作姨太太,盡被他玩弄作踐而死。而那位高老太爺也是裝作斯文。整天就是由年輕妖態的姨太太作陪著聽戲玩牌。他的幾個兒子呢?也是花天酒地,嫖娼聚賭,那位克定整個就是一個敗家子,私奪家產,甚至連老婆的私房賠嫁,他也不擇手段弄出去另立安樂窩。那位克安更是狡猾奸詐,耍弄鬼計,媧害他人,公拿私撈,無所不能…。這長一輩的如此腐朽,這個家庭,這個家族制度終將走向衰敗而不可挽回了嗎!
而生活在腐朽沒落家庭中的年青一代,他們的命運又是怎樣?身為長子長孫的覺新,讀書聰明,有智有才,本來可以深造成器,但由於屈服於父輩們的壓力,成了家族制度的犧牲品。就連婚姻也聽從了家長的意志作按排。放棄了與梅表妹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的初戀。這痛苦的煎熬,使梅的命運遭到了毀滅。而覺新在舊勢力面前的過份軟弱退讓,竟使他的賢惠之妻瑞鈺慘死於荒郊野外的難產中。這樣的悲劇性場面,無不使人感到憤恨不平!
在高家三兄弟中,最具青春活力,最先接受新文化運動思想的是老三覺慧,他敢於挑戰舊禮制,對鳴鳳之死!他表示了憤怒的抗議,對馮樂山這個偽君子進行了揭露。他的思想行動是代表著追求新生活理想的一代年輕人。正是由於他的勇敢精神和協力邦助,他二哥覺民與琴表妹毅然走出了家庭,爭取得到愛情和生活的自立自由。
巴金先生的《家》是一部年輕人反抗舊制度壓迫,爭取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優秀之作,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
-
7 # 黍離Willow
巴金說:“我不要單給我們的家庭寫一部特殊的歷史,我所要寫的應該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歷史……
這個家集合了封建大家庭慣有的關於年輕人愛情、親情和個人理想破滅的悲劇。在這種大悲劇的籠罩下,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闖出一條生路,大多的人都丟盔棄甲,無奈向深淵沉淪。
這個家——徹底將是非黑白顛倒20世紀20年代初期,是中國社會新舊思想重疊,交融,對抗最為激烈的時期。這個時期,進步青年們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對民主和科學有了初步的認識,而那些封建主義的擁護者卻活在舊世界裡。
高公館中,老太爺和年輕人之間起的明裡暗裡的衝突基本上就代表了新舊思想對抗的具象表現。覺慧是整個高家最徹底接受新思想的人,他偷偷帶回宣傳進步思想的書籍給兩個哥哥看,他還大膽地去參加遊行示威活動,結果被老太爺關在家裡。
生於封建主義,一輩子將舊社會思想當做人生最高標準的的高老太爺不願也不敢相信他所習慣的社會有一天會徹底崩潰,他覺得兒孫們的這些進步思想都是受到了外界“壞人”的蠱惑,參與其中更是毀掉自己,毀掉家族的行為。
年輕人心目中的愛情是不分階級的,情投意合的,高老太爺心中卻認為婚姻還是應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
這個家——埋葬了多個女人的幸福人生書中出現的第一個悲劇女性是梅表姐,她原與覺新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覺新卻在長輩的安排下娶了另一個女子。梅表姐另嫁了人,沒想到丈夫早死,婆家不容,回到孃家後又與覺新相見。舊日情愫湧上心頭,羸弱的身子經不過情殤,很快鬱鬱而終。
第二個是丫頭鳴鳳,她是一個聰慧而漂亮,也是與覺慧互相愛慕的人。可是,高老太爺居然想把她送給有虐待癖的老頭子馮樂山做妾。她不願背叛她的愛情,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沉入湖底,做她的孤鬼冤魂。
第三位是覺新的妻子瑞珏。瑞珏是一個賢妻良母,是覺新覺民心中溫柔的嫂嫂。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公館裡的女人因為迷信“血光之災,非要她去城外生產,懦弱的丈夫無力抗爭。她一個人孤獨地在簡陋的房子裡難產而死。
這個家——從來不是建立在愛與理解的基礎上新年裡,高老太爺看著子孫滿堂的場景,開始憧憬著高家代代相傳,家族繁榮昌盛的願景。他沒想到,他一死,整個家就四分五裂了。
這個家裡,覺新父親那一輩人,無論是正經的,還是荒唐的,都顯得自私而冷漠,克安、克定更是嫖娼,抽大煙,紈絝子弟的行徑無一不有。他們對自己親生的下一代,都毫無慈愛之心,更不必說侄子侄女。
其實,一直以來,是高老太爺的權威支撐著這個家庭,一旦這個權威失於人世,再也沒有什麼能夠維持以前那種看似和樂融融的大家庭範圍。
回覆列表
小說裡的“家”是禮教控制下禁錮青春的冰冷的牢籠。
這個龐大的封建家族的核心是高老太爺,是整個家族的絕對權威,為了維護這個他一生歷盡艱辛得來的封建大家庭,他虛偽、專制、腐朽、昏庸、冷漠,造成了一樁樁無法避免的悲劇,他阻礙了這個家庭裡的人對現代政治文明的追求,並且埋葬了多位女子的幸福人生。
家庭內部並不和諧,克明三兄弟無能卻喜歡相爭,不學無術者多,再加上無人有力管制,以克明為代表的“敗家子”奢侈的生活便慢慢耗空了這個龐大的家庭。
長子覺新軟弱,有主見卻不敢表述,奉行“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他的聰明才智被用來做三親六故的婚娶、喪葬、陪客、慶典的主持或幫手,必須依著長輩的意志躬行他所反對的那一切。大家庭的未來主要由覺新負責,但他卻克服不了他的封建觀念。覺民,覺慧等受過五四新思想影響的青年一代同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在那個年代,近代社會生產力提高,多元化經濟出現,地主式封建經濟制度逐漸走向瓦解,高家所代表的封建階級必將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