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克思
-
2 # 故居行
對聯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藝形式,凝聚著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形象體現。也是對與聯的合稱,由上聯和下聯組成。
對聯應豎寫。上聯一般以仄聲收尾,張貼於面對的右側,下聯一般以平聲收尾,張貼於面對的左側。如:四海翻騰雲水怒,(仄仄平平平仄仄),怒是仄聲,你就可以判斷為上聯,張貼於你面對的右側。五洲震盪風雷激,((仄)平仄仄(平)平平),激是平聲,你就可以判斷為下聯,張貼於你面對的左側。
-
3 # 夕陽山外山922
按照古時候的規矩是右為上,左為下。橫批右至左。現在的話,我認為仍然可以看橫批的字排列順序,手寫對聯的話,右開始,則右為上,左為下,左開始的話,左為上,右為下。僅供參考。
春聯也叫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過去,人們習慣從右到左寫字,所以上聯是右邊,下聯是左邊,同樣橫批也是從右向左讀。現在,時代發生變化,一般都是從左往右讀。所以,上聯在左邊,下聯在右邊,橫批自然也是從左往右讀。所以,千萬不要搞錯了,以免鬧笑話。
這裡,順便普及一下春聯的相關文化知識。
春聯源於桃符,桃符上的門神是用來驅鬼辟邪的,門神和春聯配 套使用,不同時代門神不同,文化寓意也不同。
過年貼春聯、門神在中國已經是一項歷史悠久且必不可少的儀式。
“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考證,中國第一副春聯應該是唐人劉丘子於開元十一年(723 年)撰寫的“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其實,真正文化意義上的第一副春聯應該是五代時期西蜀後主孟昶題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 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而且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 帝王的提倡,使張貼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 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黏掛, 千門萬戶,煥然一新。”貼春聯習俗便沿襲至今。
中國百姓對貼春聯與他們傳統的思維觀 念有關。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節在古代被稱為過年,時間節點為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同時也是農閒時節,趁此,可以祭祖祀神、家人團 聚、走親訪友、娛樂狂歡,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 事項,並且固定下來,同時在不斷地重複實踐中規範化和發展創新。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樂觀向上的思維觀念和憧憬 未來的美好願景,每到春節就透過貼春聯、門神等表 達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 同時中華民族過春節很 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親 訪友等,這些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門神 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熱鬧、歡樂氣氛 的一種外在的手段。 春聯、門神在歷史的演化過程中,不斷地在世俗 化和雅化。 春聯內容基本上反映了時代的現實生活 狀況和人們美好的願望,並且與民眾的生活越來越 貼近。
春聯與文學 藝術天然聯姻,春聯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 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鑑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 學形式。 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 有形式的獨立文體。 儘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 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 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
它的最顯著的特 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 相照應,緊密聯絡。 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 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 好的春聯都是上下聯 工整對仗的,包含著一些古詩詞的知識。
內容也多 以吉祥、和睦、富貴為主,承載著人們對幸福美好生 活的企盼,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春聯在字 數上:上下聯字數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 佳歲平安步步高”;在片語詞性上:上下聯片語要相 同,詞性要一致,如“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梅賀歲杏 迎春”;在結構上: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盡 可能相同,如“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花永開”; 上下聯平仄上: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如“日出江花紅 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春聯的顏色分為:紅色、黃色、白色、綠色等,每 種顏色寓意不同。 從民俗學上講,顏色與民族心理、 生活習性、文化認知、審美趣味等因素密切相關。 紅 色在中國寓意吉祥、樂觀、喜慶,大紅春聯表達了人 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
白色在中國既有清爽、無瑕、簡單之意,又象徵著死亡 與不祥。 家裡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 年不貼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 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服 喪期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 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 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有的地方 第一年不貼春聯,第二年貼黃春聯,第三年貼紫春 、聯;也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託哀思。
孝聯內容也有講究,通常表達追懷思遠之類,如“慎 終須盡三年孝,追遠常懷一片心” “克勤克儉親世 澤,太初太素舊家風” “親恩未報難還禮,孝服無除 免賀年”。 春節普天同慶,在農村地區除了各家大門、房門 等要貼春聯外,豬圈、雞鴨棚等處也貼對聯,一般是 “雞鴨滿圈” “牛羊成群” “六畜興旺” 之類。
還有, 農家院裡的大樹貼上“樹大根深”,牆面上貼“春光 明媚”,堂屋貼“萬事如意”或“百無禁忌”,糧倉邊貼 “五穀豐登”,廚房裡貼“勤儉節約”等。 從前有些地 方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土地爺”的春聯“土中生白玉,地內 長黃金”;“天地爺”的春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
春聯、門神作為春節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其 文化寓意深厚。 門神:一則有桃木鎮邪之意義,二則 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又在 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 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相傳 明太祖朱元璋不僅大力提倡貼春聯,而且在過年時 節微服出城觀賞,還親自題春聯。 他經過一戶人家, 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 的,還未請人代寫。 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 聯意 貼切、幽默。 民間有些春聯寫得不僅詼諧幽默,而且 韻味十足。
從春聯、 門神的形式與內容歷史變遷中,可以窺視我們民族 生活場景、生活習俗、人生觀、價值觀。春聯、門神不僅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活 的狀況,而且還蘊含著民族精神發展歷程,同時在有 意無意間成為當代人們親近傳統文化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