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霍體清

    暴食症怎麼治療?

    暴食症,並不是人們理解的沒有節制的貪吃,而是一種強迫症。

    一般來說,某次比較飢餓的時候,心情還有點煩,正趕上遇到一件很棘手焦慮的時候,不知怎麼辦,非常難受,先吃了點東西,就好受點了,就形成條件反射。以後一遇到某些不順利,焦慮的事情,就透過吃東西緩解焦慮。

    首先清楚這個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知道焦慮對人的影響,透過學習深呼吸,肌肉繃緊放鬆等緩解焦慮,進一步學習暗示放鬆訓練,只要能在那些以前焦慮的場合,不焦慮了,就不會吃東西。另外,還要注意培養自信,內心強大起來。

  • 2 # 上海潮樂心理診所

    對暴食症患者來說,食物成了一種替代物,起到了自體客體的功能。食物對他們來說有非凡的意義,首先食物能夠給他們安心的感覺,這個感覺應該是一個人給予的,但是他的生活中,或成長經歷中缺少能夠給於他這種安全感的人,並且他對周圍的人不敢有奢望了,食物是他可以掌控的,這是他偏愛暴食的一個原因吧。其次,他往往缺少情緒表達和控制能力,因為沒有得到好的客體支援,他對情緒的容受性也比較差,出現焦慮或憤怒時候進食可能也起到了緩解情緒壓力的作用。

    暴食需要非常系統的治療,最關鍵的就是提升患者的自尊水平和情緒控制能力。

  • 3 # 雷較瘦

    昨天有人問一個問題,“一吃就停不下來,吃飽了還想吃,怎麼解決?”

    她平均一週3-6天的訓練量,應該是個對自己身材要求蠻高的健身達人。

    她覺得自己的問題出在吃上面。

    這裡面有很大的誤區,問題的根源應該在觀念才對。擁有何種觀念,便會做出何種行為。

    像我,就不可能一週去健身房鍛鍊3-6天,然後再遵循嚴格的減脂/健康飲食方案吃飯。以前做很多阻抗訓練的我,基本只在家做俯臥撐或單杆等自重訓練,沒有嚴格的計劃,吃也不講究,麥當勞肯德基隨便吃。所以我既享受健身,又很自在,從來沒有心理負擔。

    但別人卻很刻板,覺得我作為“健身達人”,一定非常“自律”,高熱量、“不健康”的東西,如可樂、蛋糕都不吃。她們也覺得堅持運動很痛苦,其實我要有一天不運動才會覺得難過呢。

    無論健身或飲食,都是為我過上美好生活服務的,怎麼做要適合我的性情,這才是健康的做法。不能反過來,為了規律健身或者健康飲食,做一個“自律”的人,而去壓抑本性,讓自己生活得很辛苦。為了實現減肥的目標,是要有必須的努力和剋制,但不能過分。

    大多數減肥者都忽略了這一點,她們往往選擇犧牲生活的舒適和樂趣,犧牲的尺度還非常大,有時甚至達到了痛苦的程度。人的天性畢竟是追求享樂,逃避痛苦的,當持續壓抑自我之後,人的心態就會改變,變得令人匪夷所思。

    正常的減肥觀念除了關注運動和飲食之外,還需要考慮身體狀況、休息、心理、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而唬弄小白的雞血口號“三分練、七分吃”將減肥侷限在一個十分有限的範圍內,讓無數初學者誤入歧途。

    不可否認,“管住嘴、邁開腿”這樣的口號好記又方便解釋,故能流行起來。但是脫離現實的觀念,又有什麼用?就等同於你媽和你女朋友掉河裡先救誰,我為什麼非要眼睜睜看著我媽和女朋友同時掉河裡?

    現在非常流行給這些口號圓謊,長篇大論地解釋熱量、營養等等的重要性。在相關內容的狂轟濫炸下,絕大多數減肥者都掉進了其中的陷阱,漸漸就預設它們是唯一的真理。其實,它們都是“偽君子”。

    我以前為了顯擺自己的學識,在一個減肥群裡告訴別人:

    “減肥就是要製造熱量差,消耗大於攝入就能減肥。”

    “抑鬱你就去跑步,去運動好了。”

    “暴食?你一定是給自己找藉口!”

    “減肥,管住嘴、邁開腿!”

    “三分練、七分吃,營養很重要啊!”

    ……

    我說過很多這麼傻逼的話,當時就有人懟我,我還覺得人家在裝模做樣。

    從理論上,我說得確實有道理,但人可不是按書本生活的。人的觀念與行為,不可能像理論那般完美。所以,當你選擇按照理論來生活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如前述暴食的健身達人。

    好笑的是,當我們正在交流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人莫名跳出來喊了一句口號。可見這種觀念,多麼深入人心。

    人為什麼會暴食呢?

    按理該餓吃飽停,但這種常態是在身心合一的前提下。我們的身體有一套基本的執行規律,它不受人為意識的控制,所以昏迷、睡覺等失去自我意識的時候還能正常運轉。人因身體變化而起心動念,餓了就吃,好吃的喜歡吃,吃不到的會惦記,不喜歡吃的會反胃,這是本能。

    你想減肥,但你的觀念已經是“管住嘴”了,所以餓了不吃,好吃的不敢吃,不喜歡吃的強迫自己吃。此時人就開始精神分裂了,身體向左,意識向右。減肥初期,意識會把身體管得死死的,飲食還在計劃之內。

    需求得不到滿足的身體,就逐漸積壓了對食物或某些食物的空虛。日子越久,黑洞就越大,身體對食物的渴求將超過意識的自我控制能力。你會開始想念食物,想念令你快樂的種種美味,甚至無時不刻都能想到吃的事情。但是為了減肥大業,你必須忍耐,必須堅定地管住嘴。

    然後有一天,稍微有一絲動搖的你,心想就吃一點點。結果卻吃個不停,你慌了,想著明天一定要管住嘴。而身體似乎能知道你的想法,拼命吃,吃飽了也停不下來。

    這就是暴食的一個大概過程。

    因為暴食發生得很隱秘,所以它讓人措手不及,想解決也無從下手。十個減肥者大概有九個暴食的吧,有人可能叫它情緒性進食或貪食。基本上,暴食的人會週期性地發作,而且發作間隔會越來越短。畢竟,管住嘴越厲害,虧欠身體的就越多。

    那要如何解決暴食的問題呢?

    問題出在觀念上,所以必須從觀念下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首先要遠離傳播“管住嘴邁開腿”、“三分練七分吃”這種喊口號的資訊源,包括健身達人、營養師、醫生之類的。甭管誰,有什麼專業背景,都不靠譜。別迷信營養學了,那套理論根本不符合現實,參考可以,不能當真。

    你需要一些新的內容去覆蓋舊的觀念,關於減肥、飲食、運動、生活等等,都需要重新整理認知。《減肥不是捱餓而是與食物合作》是一本專門寫給暴食者的書,提供了很多靠譜的建議。

    這個過程可能不太容易,比如我的一個學生跟我練習好好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前進。但她遇到點事,看了兩天網文,心態就又炸了。再加上這年頭虛邪賊風忒多,唯恐天下不亂,操弄人心情緒的營銷號多了去,不得不防。所以,需要一點耐心,靜待花開。

    再來就是配合行為做一些改變了。如前述健身達人,每週3-6練,為了什麼呢?這樣的生活真的快樂嗎?

    不得而知,但我以前在規律的健身之餘,週末也會出去騎車、曬曬太陽。健身/減肥是為了給予我們快樂,而不是剝奪我們的快樂。運動,不應該是一種義務,或不得不為的任務,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須用力,順其自然,留有餘地、留有餘力、留有餘興。

    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學會感知自己的身體,恢復該有的知覺。放慢速度,將你的意識投注於身體,就能慢慢找回來。比如,當你走路的時候,感覺你的腳趾、腳踝、膝蓋、手臂,讓它們進入你的意識;當你呼吸的時候,感覺你的肩膀,頸部,腹部,觀察它們的變化。你會發現,身體有著很多不為我們知曉的秘密。

    這是一個向內求的過程。當你習慣了向內求,就會發覺那些空洞的口號是多麼可笑,也不再需要由營養師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吃才合理。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天賦,做到。

    如要讓心鏡澄明,我們要做的,不過就是把鏡子上的灰塵拂去罷了——且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4 # 酒酒

    暴食症是一種飲食疾病和心理疾病,其症狀主要是過度進食無法控制,而且暴食患者往往是在獨處,深夜或者心情極度焦慮和憤怒的情況下,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減肥控制熱量的攝入,最後導致一發不可收拾。

    有的人暴食後會採取措施,例如催吐,吃瀉藥來阻止體重的增加,不管怎樣,對身體的傷害是極其大的。

    2017年的我不管是事業還是家庭都發生了一些很不順心的事,壓力越來越大,心情也越來越抑鬱,然後我找到了暫時救贖我的辦法,暴食,並開始惡性迴圈。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晚上六點我開始暴食,一直暴到12點,這期間儘管我已經很撐了,已經食不知味了,但還是止不住的往嘴裡塞。

    暴食後,胃極度難受,心情也極度低落,我牙也沒刷就躺在床上睡著了,第二天早晨起來,照鏡子時,我被鏡子裡的人嚇到了,全身浮腫,特別是臉,浮腫加蒼白,像個女鬼,我哭了,我厭惡自己,恨不得去死,我發誓明天一定不要再放棄,但明天依舊如此。

    心情不好的我,那一年很少回家,即使回到家也很少說話,和父母頂嘴,甩臉色(在這裡,我真的很想跟他們說聲對不起)。

    元旦休息回家,父母的小心翼翼,什麼事都順著我,我幾乎能感覺他們的討好。節後,我要有了,爸媽出來送我,看著車窗外的他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掉了下來。

    回到宿舍,眼淚頓時決堤,我真的是嚎啕大哭,不知哭了多久,我只知道嗓子都已經啞了,漸漸恢復過來,回頭想想才發現我失去了很多。

    我對自己說:你這次真的要放下了,不管以前發生過什麼,都已經過去了,沒事慢慢來,不要怕。

    於是我從網上買了書,買了字帖,買了我最想學的滑板,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本子來記錄我每天的點滴。

    從元旦到現在我已經基本痊癒了,臉上因暴食留下的痘痘現在只剩淺淺的痘印,有時候照鏡子看見這些痘印也不會自卑或者難過了,我告訴自己,這是代價。還好,一切不算太晚。

    2018我想活成我喜歡的樣子,我想好好的愛父母,好好的陪他們。

  • 5 # 黑洞CEO影視劇

    記錄從暴食症恢復的健身+優質飲食的一個月~

    原先青春期是個胖子……然後一直比較自卑,直到大學,花了5年時間慢慢透過健身瘦下來……

    一年前因為壓力大,走入暴食-兔子誤區,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是很不想要這樣的人生,想要慢慢改變自己。

    在這裡打卡,與大家一起努力。

    Day1 (戒暴失敗)

    早晨:黑米粥一碗+牛奶150ml

    中午:健身(力量訓練)

    午飯:自帶蛋黃南瓜+涼拌黑木耳+雞蛋白

    第一次暴發生在這裡,由於之前男票買了一盒稻香村,所以忍不住開始吃……第一口開始就沒法停,吃了6-7個稻香村的大糕點(有點類似月餅)……

    原因可能是因為吃完鹹的想吃點甜的,明天帶些糖去。

    下午加餐:柚子兩瓣

    晚餐:超模25一袋+自己帶的芹菜炒菌菇,其實已經很飽了……但是在看論文的時候總覺得嘴巴比較寂寞,所以開始吃爆米花……然後忍不住開始暴了一包爆米花(180g,高熱量)

    覺得可以買點口香糖或者什麼來嚼……或者含著……

    晚上健身回去後,鬼使神差地買了很多糖和那種核桃糕,然後暴了一斤核桃糕,完全就是開始了停不下來……感覺晚上最好要麼不要去買這種東西,不如在家裡放點水果和酸奶……

    好在現在家裡和單位都沒有零食儲備了,就有些糖……寧可吃點糖也不要再暴了……

    明天加油!

  • 6 # 精神護理秦瑋

    貪食症的特徵是反覆發作和不可抗拒的攝食慾望,及暴食行為,有些病人有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也會採取引吐、導瀉、禁食等極端的措施來消除暴食引起發胖的進食障礙。

    貪食症近年來一直是學者研究的熱點,大多暴食病人都反應,暴食可以緩解情緒,在暴食的過程中可以什麼都不去想,可以避開壓力,不再想對食物和體重的控制,這也讓她們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自我,宣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很快積極的情緒很快就會改變,由於對體重及體型以及不良進食行為的擔憂,也會產生更重的內疚感和自卑感。

    由於貪食症病人能認知自己的行為不正常,這也意味著大多數的貪食症患者願意配合治療,也能夠認識到該問題的帶來的不良後果。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藥物治療: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可以減少56%的暴食行為,而使用安慰劑療法只能減少11%。也有一些病人因為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中斷治療。認知行為療法:這也是最早用於治療該症的方法之一。主要是為患者瞭解暴食的危害及正常飲食的益處,制定有規律的飲食計劃,計劃好3餐,及合理的加餐。也要使用行為認知療法改變病人對體重及體型的過分關注,糾正病人的歪曲認知。這一方法對一些有強烈治癒信念的病人,短期內預後效果很好,但是在治癒後,患者的生活出現應激事件時,復發機率也較高。人際關係療法:這種療法著重於改善人際關係而不涉及其他的治療主題。很多貪食症病人缺乏自我價值感,常常感到自己是被忽視,因無法控制進食行為,自覺一無是處。研究表明提高自我的價值感,理論上可以較好的幫助病人擺脫貪食困境。隨著人際關係的改善,也有助於分散病人的精力,有轉移注意力的作用,也可減少病人吃的過多關注。森田療法:有研究表明森田療法適用於非神經性的貪食症病人,其治療的關鍵時控制病人的嘔吐行為,從而間接改善病人的貪食慾望。很多病人的想法是,我雖然吃了,只要吐掉,儘量吐乾淨,就是安全的。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採取短期的藥物治療、認知治療,綜合這兩種療法的治癒率較高。

  • 7 # 美食醬醃菜

    如果你在減肥,那肯定是過度節食導致的。調整飲食,不要一味的少吃,應該均衡營養,多吃蛋白和維生素類,蛋白質飽腹感很強,維生素補充營養,相信我,瘦身也要科學,也可以瘦的很快樂。

  • 8 # 子樂健康科普

    暴食症有很明確的臨床標準,首先得明確一下,您真的是暴食症嗎?還是屬於其他進食障礙?

    美國精神學會把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定義為反覆發作的暴食症狀並伴隨強烈的沮喪感, 個體在進食時通常感覺失去控制, 進食大量食物。

    但與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不同, 暴食者不會採取不恰當補償措施以防止體重增加, 如嘔吐、使用導瀉劑、過度運動等。

    同時暴食症還有其他特點, 如進食速度比平時快得多、一直吃到感覺不舒服為止、當生理上覺得不餓時也會進食大量食物、因為吃得多, 覺得難堪而單獨進食、暴食之後, 會厭惡自己, 表現出抑鬱、內疚和明顯的悲痛。

    根據《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障礙》第五版(DSM-V)的診斷標準, 平均來說, 暴食發作的頻率為一週至少一次, 且持續3 個月。

    此外除了暴食發作的平均頻率達不到一週一次或者持續時間少於3 個月,而其他都符合暴食症的診斷標準, 這種暴食行為被劃分為其他特定的進食障礙(other specified feeding or eating disorder)。

    暴食症多發生在年輕的成年人群、女性群體、大學生群體以及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群中

    世界健康組織對14 個國家的調查發現, 暴食症在全球的發生率約為1.4% (0.8%~1.9%), 發病的平均年齡約為23 歲。

    在西方, 暴食症是一種常見的進食障礙, 一般人群的終身患病率(lifetime prevalence)接近3%。

    國內以2103 名青少年為樣本的進食障礙調查研究發現, 0.7%的青少年符合暴食症診斷標準。暴食症多發生在年輕的成年人群、女性群體、大學生群體以及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群中。

    雖然男性和女性的暴食發作頻率相似, 但男性較少為之苦惱, 因此達不到暴食症的診斷標準。

    知網資料庫中有一例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對大三女生暴食症的個案分析研究,這是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供您參考

    【患病經歷】女生從小就偏胖, 對自己的體型很不滿意, 一直想減肥, 堅持了兩個月的節食減肥以後, 從原本的110多斤, 瘦到了80多斤, 自己覺得挺開心的, 感覺自己比以前好看了。不過, 她對自己的身材還不是特別滿意, 感覺自己身上還是有很多肉, 所以還想繼續減肥。每天都吃的很少, 幾乎不吃主食, 晚上基本上都選擇不吃。另外, 宿舍有個胃不好的女孩, 怎麼吃都不胖, 該女生於是就老是想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胃壞掉。如果胃壞了的話, 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還不用擔心會長胖。半個月前有一天晚上九點多的時候, 該女生跟平常一樣, 上完晚自習回寢室, 感覺有點餓, 於是跟之前一樣, 衝了一杯稀稀的麥片, 喝完後, 還想喝, 猶豫後, 又衝了一杯稠的麥片, 喝了後, 更想吃東西了, 就又買了一袋泡麵, 吃完了還想吃, 又吃了滷煮, 還有……, 從那以後, 她幾乎每兩天就會暴食一次, 自己覺得特別恐怖, 也很害怕。

    【診斷】暴食症初期。暴食症的主要特徵有以下幾點:

    (1) 進食速度比正常人快;

    (2) 要一直吃到撐得難受為止;

    (3) 覺得大量進食很難堪, 故經常單獨進食;

    (4) 不餓的時候也會進食;

    (5) 大量進食以後感到噁心、內疚和抑鬱。並且在6個月以內, 每週至少出現2次暴食行為。

    注:在具體診斷的時候, 時間限制無須這麼嚴格。研究表明, 患有暴食症的人伴有高抑鬱、低自尊、社會適應能力差和工作績效低表現。該來訪者雖然沒有達到6個月, 但是暴食頻率超過1周2次的底線, 所以傾向於按照暴食症初期或者暴食症早期的診斷結果。同時, 來訪者自知力完整, 沒有出現任何的精神病性症狀, 所以判定屬於心理諮詢範疇。

    與神經性厭食症的鑑別診斷

    將神經性貪食症與暴食症進行比對, 我們發現神經性貪食症患者在一個單獨的時間裡, 可以吃很多的食物, 食物攝入量大於正常人在類似時間和環境下的進食量, 且不能控制自己。

    同時會重複不適當的行動以防止體重增加, 比如:自我引吐或者自我催吐, 濫用導洩劑、利尿劑等藥物, 主動禁食, 或者突然增加活動量, 或者活動量激增。

    發生這些行為的持續時間平均至少為每週2次, 持續3個月, 內心衝突是變形的, 而且患者的自我評價受到體型和體重的極大影響。

    該案例中來訪者出現暴食症狀的持續時間為半個月, 時間較短, 且內心衝突是常形的。暴食症只是一個症狀, 但神經性貪食症是一種疾病, 該來訪者只是出現了症狀, 並未達到疾病狀態。

    對該女生出現上述症狀的原因分析。

    (1) 生物學原因。來訪者處於青春期末期, 處於該時期的女孩, 會比較在意自己的體型和外貌, 並表現出過分的關注。而且她從小就偏胖, 這一原因容易出現自卑心理。

    (2) 社會性原因。與父親的交流少, 甚至會主動迴避和父親的相處, 母親對其期望高、要求嚴格, 該女生感到壓力較大, 和弟弟的關係也很糟糕, 親子關係處理不好。

    (3) 心理原因。該女生對自己的體型和體重過度在意, 並將其作為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 存在自卑心理。覺得胖就是不好看, 別人會不喜歡自己, 而瘦就是美的, 別人會認同自己, 存在不合理信念。性格比較敏感、內向, 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當看到別的女孩子比較瘦的時候就決定不吃飯, 當看到室友的胃壞了怎麼吃都不胖的時候, 又開始暴食想把自己的胃弄壞。與他人的交往減少, 甚至會迴避與他人交往, 感到自卑。對自己要求嚴格, 凡事追求完美。

    鑑於該女生暴食發生的頻率是兩天一次的極端情況, 又是出現的初期, 干預的關鍵性和兩天一次的危險性因素, 心理諮詢師制定了兩天安排一次諮詢的特殊模式,最終獲得了較滿意的恢復效果,主要諮詢過程和方案如下:1. 諮詢的主要過程。

    透過認知治療的技術模式和行為治療的技術方式改變來訪者暴飲暴食的行為方式, 促使其能恢復正常的進食行為。

    諮詢過程首先透過積極關注、共情等諮詢技術來鞏固和諮詢者之間的諮詢關係, 例如對她能夠按時來到諮詢室進行表揚等。在瞭解來訪者出現的一些症狀的同時, 也要對來訪者的經歷進行一個瞭解, 從而幫來訪者分析出暴飲暴食的原因。其出現暴食症的淵源無外乎透過飲食來達到內心對於安全的一種追求, 這是人的本能, 進食帶來的愉悅體驗, 使得來訪者獲得一種內在的滿足感;第二, 對於美的追求是很多女孩子的天性, 而社會文化助長了這種追求, 又是骨感美, 又是好女不過百, 大大助長了女孩以瘦為美的社會認知;第三, 完美主義情節;第四, 暴食的過程也是對壓力釋放的過程, 壓力比較大而缺少釋放渠道的人, 更容易出現此類問題。2. 解決方案。

    第一, 來訪者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 認識自己的容貌、體型;認識自己的性格、情緒; 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認識自己快樂、壓力, 認識自己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 是正常的生活, 還是減肥; 是恢復飲食正常, 還是繼續節食;

    第二, 讓來訪者進行深度的自我反省, 反思自己內心的原始追求, 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 佈置一次諮詢後的作業, 讓來訪者在一次暴食之後, 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做深刻的反省, 並記錄下來;

    第三, 透過分析, 讓來訪者認知到自己跟父親的交往癥結所在,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第四, 用一些簡單的方式對自己進行約束, 比如, 明確每餐的時間, 每次吃飯不超過10-15分鐘;堅持跟朋友一起吃飯, 把自己的錢包、飯卡委託朋友代管等等。

    3. 諮詢的主要目標。

    每次對該女生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對進展狀況進行規範, 想方設法增強該女生的自信心。同時對該女生由於身材問題而產生的自卑情緒進行改善, 並改變她現在所面臨的一些焦慮緊張的問題。

    該女生所面臨的不合理信念發現和確認的過程, 有助於她瞭解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之間的關係, 在此基礎上, 可以幫助她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 進而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為了使來訪者的人際關係得到初步改善, 可以幫助她建立自信心, 並克服她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迴避性行為。

    4. 結束和鞏固階段。

    經過溝通, 諮詢師和來訪者對諮詢全過程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回顧, 可以幫助她進一步體會在諮詢過程中自己的感受和收穫。

    對於來訪者獲得的進步, 諮詢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 並引導她進一步將該認識穩定下來, 並且應用到生活其他領域當中去, 透過不斷地完善來訪者的自我人格, 增強來訪者的自信心, 提高她的內在滿足感, 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

    [1]呂振勇,鄭盼盼,Todd Jackson.暴食症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6,24(01):55-65.

    [2]張建興,陳捷.認知行為療法對暴食症的個案分析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8,38(07):130-13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在聊天軟體是撩妹高手,現實卻見到就緊張,不敢要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