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劇學院小遊戲
-
2 # 薩沙
雁門關的地形非常重要。
從蒙古草原南下,遇到的第一座大型山脈就是雁門關所在的恆山山脈。
這裡山勢非常陡峭,不是北部大同盆地那種相對低矮的山地。
沿著恆山山脈一線,只有三個天然的山隘,分別是雁門關、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所以,雁門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代,它又名西陘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
雁門關扼守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切斷了塞北高原通向華北的一條重要通道。
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想要殺入山西腹地,就務必攻佔雁門關。
然而,因為雁門關這裡地形特殊,因兩山東西對峙,飛雁出於其間而得名。
它的東面連線紫荊關和倒馬關,西面連線寧武關和偏關,均為明長城(內長城)上的重要關隘。
所以,漢人想要力保山西,也必須死守雁門關。
早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修築長城,設定雁門郡,命李牧常駐以防匈奴的進攻。
隨後歷朝歷代,都重兵駐守雁門關。
元代時,因為蒙古人執政,北方草原威脅消失了,雁門關逐漸廢棄,關城被毀。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吉安侯陸享修復了古西陘關,又在關址以東5公里處新築了關城。此後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和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都對關城和附近的長城段進行過較大的修整。
從古至今,雁門關一線發生過無數次打仗。趙國李牧曾誘敵深入,大破匈奴十萬餘騎。漢朝霍去病、衛青和李廣先後由雁門關出兵,北討匈奴。隋煬帝被困雁門關時,李世民獻策用疑兵之計退去了突厥軍隊。唐末,沙陀(西突厥的一支)貴族李克用攻克雁門關,奠定了後唐的基業。宋朝時,楊業和楊延昭父子都曾鎮守此關,與遼軍展開多次鏖戰。
直到抗戰期間,雁門關也發生了大規模激戰。
八路軍在雁門關地區伏擊日軍運輸隊的戰鬥,也曾頗有斬獲
-
3 # 景小旅遊攝影
古代有名的雁門關其實就位於現在山西代縣,它建立在勾注山上面,由於雁門山附近的地勢險要,而且也靠近雁門山,所以說這裡就有了雁門關的叫法。雁門關之所以名揚古今,是因為非常多的有名戰役都發生在雁門關,而且雁門關也是軍事重地,對於中原來說至關重要。
因此這也使得非常多的文人騷客在很多詩句中留下了關於雁門關的描述,而詩句是最容易流傳千古的,就算很多人對雁門關的歷史並不瞭解,但是依然可以脫口而出關於雁門關的詩句,比如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詩就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古詩句中玉門關都是指的雁門關。
當然由於雁門關是軍事重地,因此在很多的歷史和武俠影視劇中,也會把雁門關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地點。雁門關一側就是中原,另外一側就是匈奴契丹,因此中原為了可以抵擋匈奴以及契丹人的騷擾和進攻,這裡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時候鎮守雁門關的都是大將,比如霍去病、李廣等等。
其實在比較熟悉的《天龍八部》裡面也把雁門關作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點進行描述,當年喬峰的父母是在雁門關遭遇了埋伏,後來遼國想要殺害大宋的子民也是埋伏在雁門關。但是喬峰希望以死化解宋遼的恩怨,也是在雁門關自殺的,值得一提的是喬峰和阿朱也是在雁門關定情。
所以說不管是真實的歷史還是影視創作,都會把雁門關當作非常重要的一個地點,而這本來就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種傳播的方式,就算對歷史不感興趣,在影視劇中也可以深刻的記得雁門關,因此它就得以名揚古今。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雁門關是萬里長城位於山西境內,忻州市代縣以北的一座關隘,因其地勢險要,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雁門關北邊是大同盆地,南邊是忻定盆地,西邊是雲中山脈和呂梁山脈,東邊是恆山及五臺山,雁門關處於山脈及盆地的邊緣,因為其地勢險要,每年大雁往返經過其地,所以稱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的中部偏北部地區,位於忻州市代縣以北20分裡,太原市以北約200公里,朔州市以東60公里。
雁門關的東南方向約360公里是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市,雁門關的正東方向約460公里是天津市,雁門關的東北方向約400公里是北京市,雁門關的西北方向約300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雁門關的正西方向約880公里是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
雁門關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是中原民族與少數民族的交界處,是漢民族北部邊境的戍邊處,無數淒涼悲壯的戰爭發生在這裡。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進行軍事改革,擊敗林胡、樓煩等胡族,首先建立雁門郡,晚期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就是駐守雁門郡,以對抗匈奴騎兵的入侵和騷擾。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下令大將蒙恬進攻匈奴,蒙恬就是從雁門關北出攻打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將中原的民族的邊境線向北推到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同時蒙恬率三十萬軍民修建的萬里長城,而雁門關就是長城邊上的一座關隘。
漢朝建立後,雁門關附近地區,一直是匈奴與漢民族發生戰爭的地方,李廣、衛青、霍去病都曾在此與匈奴作戰,在與匈奴打打和和的過程中,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關與匈奴和親的。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直是宋遼爭奪最激烈的地區,隨著燕雲十六州脫離中原民族的統治後,雁門關就成了漢胡雙方爭奪的焦點。到北宋後期及南宋時期,雁門關徹底淪為胡人的地盤,失去了抵禦外族屏障的作用。
至元明清時代,雁門關一度失去軍事及戰略價值,處於被荒廢的地步,雖然明朝有過短暫修建,但隨著中華民族的疆域外擴,雁門關已經失去險要關隘的作用,抵禦外敵的作用,淪為旅遊觀光的風景區。
-
5 # 風光藝境
雁門關為長城要口之一,位於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雁門山腰處;與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
雁門關“兩山夾峙,形勢雄勝”,兩山對峙,形狀如門,大雁從中飛過,故名雁門。關東北山勢峭拔,西為恆山西段,東南為五臺山。境內懸崖絕壁,群山連綿,道路盤旋崎嶇穿城而過,險要異常。
唐代於雁門山頂設關;明洪武七年(1374)移築關城於今址。城門洞石匾上刻“天險、地利”。雁門關形勢險要,向為山西省南北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沿關一線,古老長城將叢山群峰串聯在一起,山上烽火臺星羅棋佈,城樓、內外城障亭墩,守望相助。關外築大石牆3道,石牆25道,隘口18個。今存關門三座。
自古稱雁門形勝甲於天下,古人稱雁門關為“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
6 # 結伴窮遊
雁門關在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位於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作為古老的軍事要塞,雁門關歷史悠久,地形險絕,體系完備,地位重要,戰爭頻繁,雄居華夏名關。
記得我是1990年左右去山西,出差地點距雁門關不遠,就駕車到雁門關,當時並看不到什麼,只是個遺址,沒有開發,我想現在可能開發了。
回覆列表
謝邀。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雁門關是古代宋明兩代的歷史標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呂氏春秋》、《淮南子》都稱天下九塞,句注其一。說起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楊家將為國前仆後繼的故事。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九塞尊崇第一關”美譽。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山海經》裡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