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其殘酷的“塹壕戰”,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戰雙方誰都無法突破對方防線,進攻一方往往是無功而返,陣地前沿遍佈著雙方士兵的屍體。泥濘、惡臭、疾病,將戰場變成令人恐懼和窒息的“人間地獄”。

    更絕望的是,戰爭一打就是4年,交戰各國損失巨大、苦不堪言,尤其是德國,原本計劃3個月結束的進攻,卻在距離巴黎只有24公里的地方,變成了一場遙遙無期的消耗戰、陣地戰。然而,真正促使德軍投降的卻不是在陸地,而是海上。

    武器升級換代,德軍施裡芬計劃,折戟馬恩河。

    “薩拉熱窩事件”後,德軍實施“施裡芬計劃”,向法國進攻。戰役之初,德軍行動迅速,短短一個月就推進到距巴黎,只有24公里的馬恩河地區。但隨著而來的後勤補給困難,已是強弩之末,以及指揮上出現的混亂,造成攻勢銳減。

    更讓時任德軍總參謀長的小毛奇擔心的是,自在洛林地區俘虜2萬法軍後,在以後的作戰中,抓獲的俘虜很少,難道是對手有意識的主動撤退、誘敵深入嗎?還沒有等他多想,法軍的反攻就開始了,德軍被迫撤退。至此,“施裡芬計劃”失敗。

    讓人們疑惑不解的是,戰鬥素養極高的德軍,為什麼始終不能突破法軍防線?答案很簡單,武器技術的升級改變了戰爭形態。首先,馬克沁機槍讓所有的進攻,變成了一場屠殺。在火炮、鐵絲網、地雷的配合下,機槍成為步兵的夢魘。

    其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讓任何一方的進攻成為徒勞。索姆河戰役中,在長達一個星期的炮火準備,以及坦克的掩護下,6.6萬英、法聯軍當天就傷亡6萬人,損失比達91%,卻只佔領120畝的土地,還不夠掩埋陣亡計程車兵。

    其次,坦克、飛機、潛艇在戰場上的首次亮相,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戰爭的認知,儘管這些新興的武器,對戰爭的影響有限,但其所表現出來的震懾力,還是讓交戰雙方無所適從、驚慌失措。任何高昂計程車氣,在武器技術面前都顯得格外乏力。

    更殘忍的是,雙方都使用了毒氣。這讓本就艱難的塹壕戰,又增加了一層恐怖的陰影。德軍在首次使用毒氣後也只不過推進了3公里,而英、法兩軍如法炮製,一時間前線計程車兵們“談毒色變”。 現代戰爭的殘酷就在這裡,它和勇氣無關。

    德國不僅僅在陸地上失敗,海上更無還手之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皇威廉二世為了壓制英國,愚蠢地與其展開海軍軍備競賽,以製造當時最先進的“無畏級”戰列艦為主。儘管德國海軍的實力在全世界的排名,一躍成為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英國仍有不小的差距。

    令人吃驚的是,在整個一戰期間,德國海軍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這是為什麼呢?一是,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英國,不需要維持強大的陸軍,更在意海軍的發展。在這場競賽中,英國宣佈德軍造一艘,他們就造兩艘,始終保持絕對的優勢。

    二是,德國海軍具有“先天性”不利的地理條件。儘管德國的海岸線不算短,但大都在北方,其狹窄的出海口,很容易讓英國海軍全面封鎖。也就是說,德國根本不適合發展大海軍。這也是戰爭爆發後,德國海軍始終不敢“造次”的原因。

    更何況,由於德國的咄咄逼人,英、法兩國早已簽訂了《英法海軍協議》,將地中海的利益交由法國保護,大量的戰艦調回本土。再加上法國海軍的加入,戰爭期間,德國海軍除了潛艇外,大都只能在自己的海岸邊遊弋,出海口均被英國封鎖。

    德國海軍自然不甘心,也曾試圖衝破英軍封堵,扭轉被動局面,這就引發了著名的“日德蘭海戰”。1916年,德軍99艘戰艦與英軍的151艘戰艦,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德軍憑藉先進技術以損失6艘的代價,擊沉英軍14艘戰艦。

    不過,衝破英軍封鎖的是德國的潛艇,並取得了不小的戰績。但由於技術限制,航速很慢,而且都是單艇攻擊,沒有形成戰術上的優勢,很快就被英軍遏制。由此可見,威廉二世大力發展海軍,既沒有形成戰略優勢,又勞民傷財,拖垮了德國。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 2 # 匹諾曹jun

    二戰爆發的時候,德軍制定了很多戰略計劃,比較出名的有登陸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攻佔莫斯科的巴巴羅薩計劃。在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裡,德軍參謀總部明確的規定要在三個月之內攻佔蘇聯全境,整體上結束蘇德戰爭,但令德軍沒想到的是,蘇聯竟然能抵擋得住德軍的突然襲擊,而且還和德軍展開了激烈的爭鋒,甚至德軍會在蘇德戰爭後期由攻為守,更令德軍沒想到的是,蘇德戰爭竟然將法西斯德國推上了末路。那麼當年德軍要是在三個月之內或者不管多長時間內能攻佔蘇聯的話,其下一個戰略目標是哪個國家呢?

    很多人在網上說,要是當年德軍在蘇德戰爭中勝利的話,絕對會將戰爭的矛頭對準中東地區,因為這裡蘊藏這大量的石油資源,這對德國來說,無疑具有十分強烈的誘惑力。這些話說的不錯,但德軍當時根本沒將中東地區放在眼裡,德軍認為,要是能攻佔蘇聯的話,和日本聯手起來進攻中東基本上猶如探囊取物,根本不費吹灰之力,所以德軍當時已經認為中東不過是攻佔蘇聯之後的一個附屬品而已。

    其實在歐洲戰場取得大勝的德軍已經沒有什麼顧慮的了,但有一個國家卻始終是德軍的夢魘,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當年的美國遠離戰爭中心,國內經濟在別國戰爭的催化下發展十分迅速,而且國家領導人也是明智,這是德軍當時最忌憚的一個國家。

    德軍原定計劃是攻佔蘇聯也就是蘇德戰爭結束之後,將戰爭的矛頭再指向美國,因為美德之間必將有一場硬仗要打,但德軍不願意同時面對美蘇兩個大國,所以一邊和蘇聯打得熱火朝天,另一邊還和美國正常交往。但令德軍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盟友日本竟然完全無視國力差別要以小博大,悍然發動了太平洋海戰。

    德軍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對日本的表現十分不滿,但不滿也沒用,德軍必須做好美軍加入戰爭的準備了。事後美軍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確實和德軍料想的一樣,美軍在別國爆發大戰的時候自己在養精蓄銳,在加入戰爭之後加速了法西斯國家投降的腳步。但日本當年進攻美國也實屬無奈,當年日寇戰時所需的大量軍事物資基本上全靠美國供應,但日本在東南亞的行動侵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只能制裁日本,日本則直接發動了和美國的戰爭。

  • 3 # 使用者3982686388589郭

    他的國王一想天開個人的想法?世界那麼大的地面昃要分爾治之。誰想統治全世界都望想。有這句話人在做天在看嗎?天老爺有十六個兒女,他門不是白吃飯的?時刻觀察人世間的事,做的過了上天就會出手。我說的好相有點迷信,可事實如此?可本人知道天上的事和地獄的事那事都好辦。就是人世問的事不好辦。爭權奪利不是嗎?

  • 4 # 文旅攬勝

    1914 年德軍戰前制定的施裡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馬恩河戰役等,英、法、比國聯軍奮力抵抗和俄軍在東線進攻,至使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

    由於德軍在西線和東線作戰失利,雙方都放慢了進攻步伐,西線作戰雙方修築戰壕, 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特別是西部線“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以及英國在“日德蘭海戰”中牢牢控制著制海權,至使德軍四面楚歌,節節敗退。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1918 年3 月,德軍不安心自己的失敗,再次在西線發動攻勢,均遭失敗。8 月8 日,協約國軍隊在福煦的指揮下,開始反攻,把德軍攆出法國和比利時國境,德軍主力從此開始迅速瓦解,直到德國正式宣佈投降,歷時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本來德國施裡芬計劃堪稱完美,在計劃的細節方面都舉世無雙。但再完美的計劃都有一個缺陷,如果按照施裡芬計劃行動,德軍集中優勢兵力用42 天內殲滅法軍,在回到東線擊潰俄國,可能整個戰局大為好轉,結局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隨著德國施裡芬計劃破產,交戰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對峙局面。 大戰歷時4 年時間,30 個國家,15 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 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 5 # 瘋狗的輕武

    一戰那會,尤其是一戰開始時沒有裝甲車、沒有坦克(實際上整個一戰期間德國的A7V坦克也就20臺),空軍也還是個雛形。打仗基本全靠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死完炮兵轟...

    而當時的塹壕防禦體系是這樣的

    上圖就是1917年英德的對峙塹壕先,塹壕中間隔了一塊上千米的無人區,這塊地方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樹樁子,幾乎是沒有掩體

    第一條塹壕前方還有一道或者數道鐵絲網

    在第一道塹壕、兩條塹壕防線之間、亦或者是側翼不起眼的隱蔽處都設有機槍位甚至是碉堡,作為主力輸出。

    第二道塹壕防線後邊則是炮兵陣地

    而且一戰歐洲打來打去那幾塊地方還多是大平原,繞都不好繞。這種只能正面互剛的戰場,這種防禦明顯佔優的塹壕模式,德棍拿命去填都填不出個未來啊~ 更何況德棍海軍方面最終也沒撼動英國的霸主地位,自家的戰略資源儲備和產能又耗不過英法這兩個有海權的殖民地大佬,能拖4年已經不錯了..

  • 6 # 天泉橋上隨緣客

    原因很多,一堆書都在寫……如果以最簡單的話說:制定計劃的施利芬掛早了……如果多活個幾年,直接指揮,一戰歷史可能重寫。

  • 7 # 薺菜糰子

    別說德棍,法華人也沒料到會打這麼久呀。一戰前法國軍隊的高層,作戰思想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但面對德軍凌厲的攻勢,法軍不得不讓主張防守反擊的貝當上位,開始掘壕防守。攻不過去的德軍也開始挖戰壕。由此運動戰演變為塹壕戰,機槍塹壕鐵絲網,成了雙方無法逾越的障礙和血肉磨坊。當戰壕綿延連續直到大海,就只能拼消耗了……德國及其盟國資源有限,終究是拼不過有廣大殖民地輸血的英法和地大物博的美國。

  • 8 # 味冷

    小時候看了武俠片,心裡常常盤算,我這樣一打,對方那樣一防,然後我假意勾拳橫掃,出其不意一個側踹,大獲全勝。

    真打一架,雙方全是王八拳。

    說到底大家都是人,你能想到做到的別人也能想到做到。歐洲混戰了上千年,相互的人文地理都門清,實力接近又沒有達成戰役突然性。同時技術上的進步有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

    最後只能互相放血,看誰先流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點開店投資要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