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有緣人153832681

    提親是結婚前男方對女方家一個承諾,也是男婚女嫁必不可少的程式之一,是女方家能不能放心大膽的把閨女託付給你。當然,提親可不能馬虎啊!當作一件重要議事日程來辦,盡力而為麻!

    提親需要準備的事,彩禮不能少,禮品不能缺,另外根據地方風俗,雙刀肉,魚,豬前後蹄,豬肚肺,還姨娘席等等一系列事項。

    男婚女嫁,結婚前提親,其實也就是"送日子"。就是男方家擇良辰吉日為他們完婚,把結婚議程通知女方家,讓女方家有一個充分的準備,以免措手不及。必經結婚是兒女們一輩子終生大事,草率不得,到時會讓人笑話咱,那真是顏面掃地。

    男女雙方商定的彩禮錢這個時候就要兌現承諾了。用紅紙或大紅包裝上,帶到女方家也好有個見證。另外就是禮品,必須成雙成對,六六大順,發發發,十全十美。也就是必須買雙份。還有就是女方家長輩也要備一份心意,這個禮稍微簡單點。但不能少於四樣,事事如意嘛。

    十里不同俗,但意思差不多。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的婚姻劃一個圓滿句號。提親時大禮不算,另外還有六樣小禮,就是鯉魚兩條,鯉魚躍龍門。雙刀肉,必須在一塊肉上劃一刀,意為雙刀,姑娘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豬前前蹄,嫁出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讓得常回家看看,女方家必須回禮一個豬腳蹄。全收下就失去意義了。豬肚肺(必須豬肺豬心豬肚連在一起),大家都知道,孃親十月懷胎不容易,人們常說吃啥補啥,這也是新姑爺一番心意。在農村人們常說,養閨女要吃三掛豬肚肺,就是定親時,提親時,結婚時。還姨娘席,這是一個傳統習俗。另外,香菸,喜糖,小孩紅包,等等雜七雜八的事。

    其實,提親和結婚沒有多大區別,就是結婚前一個過程,雙方父母家裡都心裡有底,把良辰吉日定下來,落實結婚那天有關事務,儘量達到盡善盡美。

  • 2 # 愛做夢的大魚

    古代提親叫做納彩。納彩,即納其採擇之禮於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

    納彩與禮物

    納彩,就是男女雙方互贈禮物。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物多由媒人傳遞,禮物也很簡單,如男方只須送去一把木梳、兩節頭繩、幾尺鞋布;女方回敬一雙手工百蠟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

    婚俗六禮

    古代的漢族婚俗講究“六禮’。所謂的六禮, 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按現今的語言來解釋,納彩是擇配、提親的意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媒”。

    問名,即所謂的“討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討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要請陰陽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親。古代的問名習俗,還含有問清姑娘是誰生的,即問清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是正室所生,還是繼室所生。封建時代為求婚姻的門當戶對,問清嫡庶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納吉,指提親。 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後,就認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將這一事實告訴女家,謂之納吉。

    納徵,即現今所說的“送彩禮”、 “送嫁妝”。“徵”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禮之後。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禮時,婚姻未必成立。

    請期,指擇定娶親的日子,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話所說的“送日子”。 娶親日期要徵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請期”。

    親迎,指娶親。男家派人或親自迎娶新娘。

  • 3 # 趙叔齊歷史

    先秦時期,概略而言,中國傳統婚禮大約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三個階段。

    婚前禮是在婚姻籌劃、準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

    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後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節,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

    納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雙方約定進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隻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後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祖先遺下的規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

    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後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後,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前來行納采禮節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並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允,就告辭回去覆命了。

    催妝 送妝 鋪房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是後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展出來的。

    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送妝,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蕩蕩地送至男家。

    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

    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婚禮服——繫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髮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後面。 當新郎穿著禮服,帶領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有幃簾)、從車、僕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後,新娘就從房裡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戒她道:“今後要時刻小心、恭敬、謹慎,不要違揹你公公婆婆的意願。”同時,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戒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繫上一條帶子,並接上佩巾,然後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 隨後,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並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於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了3周後,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親迎流傳到後世,多以花轎、喜車、綵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結婚禮服多為繡有龍鳳圖案和彩飾的鳳衣鳳冠,垂下絲穗以遮面,也有以紅巾一帕、紙扇一把以遮面的。當新郎親迎來到女家時,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新娘的親友則要當眾試才——請新郎賦詩,新郎在當場吟誦了“催妝詩”後,新娘方始起身上轎。上轎前,女家先使一婦人手持燈或鏡子向轎中照一下,謂之“照轎”,認為這樣可以壓邪。 近代,花轎起轎後,女家在門口潑上一盆水,原意是認為水可以滌除汙穢,當然也可以壓邪治鬼,後來演變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祈祝女兒出嫁之後和婆家關係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轎在迎歸男家的路上,前呼後擁,好不氣派:最前面的是開道的,緊隨的是執事的、掌燈的、吹鼓奏樂的,然後才是新娘的花轎。沿路吹吹打打,呈現出一派喜慶景象。 花轎迎至男家,鄰人鄉親還要索取吉利錢,謂之“攔門”:送親者以銅錢向空中揚撒,兒童爭著去搶,叫做“撒滿天星”,另有一個手執花鬥,將所盛之穀物、豆子以及金錢、果子等物望門而撒——據說是用以禳避阻擋新婦進門的煞神——稱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轎了,但雙腳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條、氈席或麻袋。因古人認為,地與天都是神聖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腳一旦與土地接觸,難免會觸犯地神,因此,必須鋪上氈或席來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記敘了這一習俗:“青衣轉氈褥,錦繡一條斜。”宋代改氈為席,稱做“傳席”或“傳袋”,即以席或麻袋輾轉傳遞,直到洞房前,席諧音“息”(即小兒、後代),袋諧音“代”,都是傳宗接代的意思。後來也有使女家親戚中力氣較大者抱新娘下轎登床的,演變至今,已成為孃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轎、下轎的了。

    當新娘來到新房門前時,還要從馬鞍上跨過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壓邪的。

    拜堂

      是新娘過門後拜見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親戚及夫婿的儀節。

    先秦時,新娘拜見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後,由贊者引帶著去見公婆。新娘雙手捧著盛有棗子和栗子的竹盤,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臉向東行拜禮,然後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盤擺在席上,公公用手撫了一下,站起來回拜,新娘再行拜禮,然後下堂,從女隨從手裡接過盛有肉乾的竹盤,走到婆婆的坐席前,進行如同剛才一樣的儀式。

    接著,贊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種以甜酒賜給新娘的禮節,然後,新娘再用根據規定準備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饋食禮”,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後要由她來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獻之禮”賜還給媳婦。

    再公公婆婆和媳婦相互敬酒之後,公公婆婆由西階下堂,新媳婦由東階——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顯示新媳婦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婦的資格。 再拜見公婆後第三個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婦要到夫家的祖廟行“廟見之禮”——即拜見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靈。經過這一系列儀式,新媳婦才算正式成為夫家家族中的一員。

    從漢魏到唐代,北方一帶,拜堂有在“青廬”中舉行的。所謂“青廬”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公公婆婆則踏著新娘的腳印隨後而入,以壓媳婦的銳氣。新娘入門後,先拜豬圈及灶,然後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見公婆及親戚。

    後來,逐漸把拜堂這一儀式改在新婚之夜進行。新郎迎請新娘進門後,各執一端用紅綠綵緞結成的同心結,並立在高燒大紅龍鳳喜燭的堂前,請男家福壽雙全的太太,以秤桿或機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後依次拜見公婆及尊長親戚。這時,拜與被拜的雙方往往要互贈禮物。最後夫妻交拜,禮畢之後,新人由親友送入新房。

    酒筵 合酒

      古往今來,酒筵几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流傳到今天,“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

    當然,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義,則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先秦時代,新郎新娘的酒筵並不和眾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專設一席,新郎新娘在司儀的指揮下,相對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式服用一些飯菜酒食之後,即告撤席,時間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義的儀式無過於“合酒”了。

    “合酒”,是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徵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象徵兩人透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徵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製的菜餚,同喝一杯,象徵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由於這一儀式意義深遠,所以後來的婚禮中都少不了這一節目,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有所不同(“飲交杯酒”)、器皿也有所變化、飲酒的形式也不一樣。

    秦漢以後,在婚禮酒筵前後,又增加了“撒帳”、結髮等儀式。當新郎將新娘迎入新房後,兩人一起在婚床帳中女左男右對坐,隨後由前來參加婚禮的女賓或司儀邊唱邊向帳中拋灑金錢彩果,即所謂“撒帳”。接著,將一些預先從新郎頭上取下的頭髮交給新娘,讓她和自己的頭髮梳結在一起,稱為“結髮”。

    這以後,新郎就從床上下來,到外室接受親友道賀,招待眾人參加酒筵,而新娘則仍然在帳中繼續安坐,直到酒筵結束,新郎再度回房為止。

    鬧房

      在近代,這是新婚夫婦在婚禮之夜在新房接受親友祝賀、嬉鬧的儀節,民間有“新婚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的說法。

    在先秦時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結束,標誌著婚禮之夜儀式的基本結束,接下來,新郎新娘就安寢了。

    大約在漢代時,參加婚禮的賓朋不甘就此罷休,於是就有了“聽房”的做法:新婚之夜,愛看熱鬧的人悄悄來到新房窗外,偷聽新郎新娘的言語及舉動,以此為笑樂。

    傳衍至晉代,民間已有戲弄新娘的習俗:於大庭廣眾之前,以各種怪問題來難新娘,甚至對新娘施以種種惡作劇。

    後來流行的“鬧房”,可能就是這一習俗的演變。 各地的“鬧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鬧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時鬧過了頭,往往給主賓雙方帶來尷尬和不快,但因為它給婚禮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所以後來的婚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節目

  • 4 # 俗人凡氣

    古代提親叫做納彩。納彩,即納其採擇之禮於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

    納彩與禮物

    納彩,就是男女雙方互贈禮物。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物多由媒人傳遞,禮物也很簡單,如男方只須送去一把木梳、兩節頭繩、幾尺鞋布;女方回敬一雙手工百蠟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

    婚俗六禮

    古代的漢族婚俗講究“六禮’。所謂的六禮, 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按現今的語言來解釋,納彩是擇配、提親的意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媒”。

    問名,即所謂的“討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討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要請陰陽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親。古代的問名習俗,還含有問清姑娘是誰生的,即問清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是正室所生,還是繼室所生。封建時代為求婚姻的門當戶對,問清嫡庶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 5 # 進口小侄子1

    古代提親叫做納彩。納彩,即納其採擇之禮於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

    納彩與禮物

    納彩,就是男女雙方互贈禮物。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物多由媒人傳遞,禮物也很簡單,如男方只須送去一把木梳、兩節頭繩、幾尺鞋布;女方回敬一雙手工百蠟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

    婚俗六禮

    古代的漢族婚俗講究“六禮’。所謂的六禮, 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按現今的語言來解釋,納彩是擇配、提親的意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媒”。

    問名,即所謂的“討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討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要請陰陽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親。古代的問名習俗,還含有問清姑娘是誰生的,即問清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是正室所生,還是繼室所生。封建時代為求婚姻的門當戶對,問清嫡庶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納吉,指提親。 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後,就認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將這一事實告訴女家,謂之納吉。

    納徵,即現今所說的“送彩禮”、 “送嫁妝”。“徵”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禮之後。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禮時,婚姻未必成立。

    請期,指擇定娶親的日子,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話所說的“送日子”。 娶親日期要徵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請期”。

    親迎,指娶親。男家派人或親自迎娶新娘。

  • 6 # 銀河觀影指南

    納采,六禮之首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請媒妁往女方提親,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古納采禮的禮物只用雁。納采是全部婚姻程式的開始。後世納采儀式基本循周制,而禮物另有規定。

    雍正初,定製,漢人納采成婚,四品以上,綢緞、首飾限八數,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減二,八品以下又減二,軍、民絹、果盒亦以四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執事,燈六、鼓樂十二人,不及品者,燈四、鼓樂八人。禁糜費,凡官民皆不得用財禮雲。

  • 7 # 小情調6553

    1、煙

      在平時和岳父接觸的時候就要有所留意,抽什麼煙,喜歡什麼口味的煙,這些都是必須要事先確認好的。

      對於比較好面子、好品味的岳父岳母,那自然是選擇大牌煙,但也不要過分追求高價昂貴的煙,需要選擇口碑好,岳父有所熟悉的煙。

      推薦:黃鶴樓 冬蟲夏草 和天下

      而對於比較實在的岳父岳母,可以選擇平時在抽的,或者價效比比較高的煙。

      推薦:中華 利群

      2、酒

      酒有很多種類,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米酒、藥酒等。熟知了這一些,女婿心裡多半已有主意。選擇適合岳父岳母的酒,應該是他們平時在喝、喜歡或者對於中老年人身體有益的。

      對於長期生活在本地的家庭,白酒可能是岳父的心頭愛。

      但是象山傳統老一輩可能會比較中意黃酒、米酒。相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比較新式的家庭,送上一瓶精緻的葡萄酒自然也能極大的加分。

      3、月餅

      中秋節送月餅,那是必不可少的。但送什麼月餅呢,也是有講究。

      現在市面上各種“奇葩”口味月餅層出不窮。你若不想一不小心就“坑”壞了未來的岳父岳母,那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口味。

      月餅分為廣式月餅和蘇式月餅。選擇有較好包裝的月餅為好。

      還要注意的是,要先詢問另一半,岳父岳母是否有糖尿病歷史,如果有,那選購的時候一定要看清配料,含糖和含高油脂的月餅最好不選。

      4、火腿

      火腿是浙江省的傳統名產,也是浙江人飯桌上經常會出現的食物。這麼說來,送禮那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一般精肉多而且細嫩的較好,其次要聞味道,用尖細之物刺入肉中,拔出以後有濃郁香味的較好。

      5.黑棗

      棗向來都是“婦女之友”,而黑棗更是其中優品,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安神的功效。同時對於一般的乏力、貧血也有一定的功效。適合岳父泡酒,也適合岳母自身的調理,簡直面面俱到!

      6.桂圓乾(荔枝幹)

      通常,各家各戶在中秋節都有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賞月的習俗,而桂圓正式應了這個景。單單“桂圓”這個名字就已經蘊含了團圓美滿之意。鮮桂圓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上門送禮多半會選擇食用價值更高的桂圓乾。桂圓乾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適用於脾虛、失眠健忘、心悸乏力等症狀,還有補血美顏的功效。

      在桂圓乾的選擇上,要選擇沒有染色,大小均勻,外殼易碎且有響聲,果肉厚實,吃時無干硬的感覺的。

      7.活鵝

      老一輩毛腳女婿上門送禮,肩上一定會扛著大白鵝。其中浙江象山鵝因其鮮嫩而最為出名。除去白斬鵝是象山人酒席上常見的冷盆菜不說,大白鵝其實是象徵了丈夫對妻子的一生忠誠,大白鵝的一生只會有一個配偶,是忠貞不二的代表。那就讓你的未來岳父岳母見識一下你愛的決心吧!

      8.甲魚

      象山人愛吃甲魚那也算得上是祖輩上的傳承。冰糖甲魚作為寧波名菜之一,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甲魚有很高的藥用食療價值,淨血功能強大,對於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十分有益。但對於失眠和消化不良的人來說,還是少吃為妙。

  • 8 # 一本灬道君

    古時婚嫁,最講究的是“明媒正娶”,任何婚事,都必須要有媒人撮合。當媒人接受一方任務後,即以“門當戶對”為原則,進行物色、挑選,有合適物件後,就兩頭遊說。如雙方根據媒人介紹有意向的話,就進入“提親”程式。提親一般選在上午進行(意喻蒸蒸日上),由媒人引路,男方家父上門提親,女方父母應酬(女兒不得露面)。雙方在交談中相互瞭解、權衡,一般以吃飯與否表達提親結果。如男方對女方不甚滿意,即謝絕進餐,婉言告辭;反之,女方態度則表現為敷衍了事,漫不經心,毫無準備做飯跡象,這時男方一般知趣而辭,意味著提親失敗。如彼此比較滿意,在交談過程中,女方母親會悄悄退開,到廚房做飯,男方則欣然用餐,提親就告成功。

  • 9 # 糖糖日常

    古代男子不會上門提親。

    首先,過去古人談婚論嫁,很少有男子看上一女子的說法,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做主的比較多,提親之前,做父母的一定會去問清楚對方的一些情況,如果覺得不合適就不會去提親。如果提親後發現對方庶出,不符合自己這方的要求,可以退親,一般也就是賠償一些禮錢。

    所以男子根本不會親自上門提親

  • 10 # 手機使用者天空的城

    錢,越多的錢越好,十萬不能解決的問題就砸一百萬,一百萬不能能解決的問題就砸一千萬,現在錢不能解決的問題不多了。

  • 11 # 城鎮戶籍打工者

    二十多年前,與女友戀愛了大半年後,第一次去她家。帶的禮物是兩條遵義煙、兩瓶茅臺酒、一段衣料。

    搞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幾年炒股,賺了多少?虧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