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看歷史
-
2 # 史爭朝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早已滿目瘡痍的清政府,再次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案,作為國家經濟命脈支撐的銀庫出事了。道光二十三年春天,一個小小的銀庫兵捅出一樁驚天大案。
這年春天,張誠寶的侄子準備捐個官當一下,於是張家人湊了一萬兩白銀前往戶部捐官。原本這只是個普通的捐官行為,但是作為銀庫庫兵的張誠寶卻利用手上的權力,在過秤的時候,只過秤不收錢,將張家的一萬兩白銀全部還回去了。當張家人想將銀子悄悄帶出庫門時被庫丁們發現,大家先是上前索分,繼而哄搶。最終,因為分贓不勻,捅出這件驚天大案。
由於案情重大,此案直接上報了道光皇帝。道光帝不笨,立馬想到“此等積慣舞弊之人恐盜用已不止此一次”。次年,刑部尚書惟勤向道光帝詳細彙報盤查銀庫的統計結果:經查對戶部送來的賬簿,發現銀庫虧空嚴重。賬面上應為1218萬餘兩,實際不足293萬兩,虧損高達925萬兩以上。
這些庫存銀兩是如何被帶出去的?道光帝下令徹查。庫兵偷銀子的辦法花樣百出,只要有三種;
穀道藏銀就是將銀子包上豬油透過肛門塞入體內,如果用點兒松骨藥,一次最多能塞80兩,能忍受30分鐘。這招是要吃苦頭的,而且要常練習。只不過為了偷得銀子,這些庫丁也顧不得菊花殘,滿腚傷了。
茶壺帶銀冬天,壺裡裝上茶水,把銀子放在茶壺裡,出庫時開啟茶壺蓋,將茶壺往下一倒就過去了。銀子凍在茶壺裡,自然倒不出來。
獼猴盜銀原來,銀庫為了避免偷竊,曾經馴養了幾隻獼猴看守內庫。庫兵觀察一段時間之後,見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就教獼猴吸食鴉片,等到獼猴上癮之後,再教它去偷銀子換鴉片。於是,每當獼猴的煙癮來了,就會去為庫兵偷銀子。獼猴小巧玲瓏、動作敏捷,成為庫兵盜竊庫銀的得力幫手。
庫銀兵的監守自盜,對內憂外患的清政府無疑又是一次沉重打擊。
-
3 # 臣默讀歷史
肯定會想盡辦法偷竊,
有傳聞說第一種方法庫兵能夠“肛內藏銀”,把國家的銀子偷出去。第二種方法在冬天的時候將銀子凍在隨身攜帶的茶壺裡,由於銀子被凍在了鐵壺裡,再加之有茶葉的掩蓋,往往能夠得手。
庫兵在國庫中偷運銀子,其上級官吏不可能不知道,上下一氣,官官相護,都想從銀庫中分一杯羹,自然構成了一張利益與腐敗相交織的大網,庫兵肆無忌憚地搬運銀兩,上級官員坐享其成。
對於防範,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貪汙腐敗盛行,只有整體的社會清正廉潔,官員才會一心為公、執政為民。反之,整體社會汙濁不堪,再好的制度也是擺設,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4 # 時光隧道2019
清代管理銀庫的是戶部,負責人是銀庫郎中,三年一任,任期最多的可以貪到二十萬兩。銀庫的司庫、書役等都是由滿人擔任。
銀庫管理十分嚴格,無論寒暑,都要脫光衣服,赤身裸體進入,入庫房後穿上統一的衣服開始幹活。下班後,再赤身裸體而出,檢查時,庫兵要平伸兩臂,露出兩肋,兩腿微蹲,並張嘴學鵝叫,以防止他們有所夾帶。透過檢查才能外出。整個過程看來,似乎天衣無縫,無從下手。但他們卻有另一套偷銀技巧,那就是肛門藏銀。
庫丁大都幾代相繼充任,所以從少年時就接受訓練。最初用雞蛋抹油塞之,再漸漸改成鴨蛋、鵝蛋。最後用每粒十兩重的鐵丸試塞,能塞十個左右就算大功告成。
庫丁定額是四十人,每三年一換,逢開庫日,庫丁就進入銀庫搬運。每月固定開庫九次,有時還有加班,平均每月開庫十四五次,每個庫丁每月輪班不過三四次,每次出入銀庫多的七八趟,少的三四趟。每人每次能夠私自夾帶銀子五十兩,算起來一個庫丁一個月至少能夠夾帶出銀子六百兩。
庫銀帶出庫房後,需要到離庫房不遠的小屋穿衣服。由於京城風沙大,每逢庫期都會帶水桶灑塵。水桶底部都做有夾層,盜來的銀子就裝入夾層之中帶出。
清朝國庫和戶部銀庫的管理很不規範,營私舞弊的現象時有發生,如道光年間發生的虧空大案。銀庫的1000多萬兩憑空消失,這些銀子被戶部銀庫人員佔為己有,但最終的處理結果也是大事小辦,懲辦禍首而已。由於體制的問題,使大清國庫和戶部銀庫積重難返,最終導致財政崩潰,國家滅亡。
-
5 # 每日的那些事
清朝庫兵一絲不掛進出銀庫,為何還能偷走庫銀,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大概是想破腦也想不到,居然是放到肛門裡。這就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面對白花花銀子自然就勇敢起來了。
清朝為了防止搬運銀子計程車兵設立重重監管,最後還防得了外人,卻防不了自己人,雖然清朝統治者想了一個很絕的辦法,讓庫兵一絲不掛的進入庫房搬運銀兩,以為可以防止他們夾帶銀子出來了。可是最後還是防不勝防。
庫兵腦子裡無時不刻不想著怎麼把銀子偷出來。集思廣益,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想出了好辦法,把銀子塞進肛門裡,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出來。以後是越這樣幹,越沒有人發現。於是越來越大膽,以至於丟越來越多。
聽說銀子抹上豬油,塞入肛門帶出。重新整理的最高紀錄是一次80兩。庫兵三年才輪換崗位,這要慢慢積攢不就發大財了。那是還可以買個小官噹噹,那日子想想都是美哉美哉的。
有的人也許會問每年都會查銀庫,怎麼就查不到。因為下來執行任務的人都是隻走個過場,寫寫報告原因,收好處費就走人了,他們最後也不會想到竟然會縱容出那麼大的盜竊案。所以說那時候還多都借錢捐官,就是為了能幹上銀庫府庫兵有油水可撈。
後來丟的數量太龐大了就讓牽扯在案的320位官員進行了追罰,監守自盜的府兵要處死。
-
6 # 一個大蘑菇
清代的銀庫就要求庫丁下班時脫掉不帶兜的工作服,一絲不掛,並鼓掌、大叫、跨大板凳,證明沒有私藏銀兩後,再換上常服回家。
戶部主管的“三庫”,尤其是銀庫由戶部經會司掌管,因掌管國家經濟命脈,不許漢官介入管理。
當年在戶部銀庫裡當差被認為是“肥差”,銀庫庫丁品級很低,收入也不多,但在有清一代個個肥頭大耳,賊目兮兮而且肥得流油。許多庫丁上下差還要僱保鏢保護。為防止偷盜銀兩,庫丁進銀庫上差時,不得穿自家的衣物,要換統一的“工作服”。這種“工作服”沒有口袋,下差時要脫下來,不準帶回家中,但是庫丁們仍然可以把銀兩藏在肛門中帶出。據說,庫丁在下差時要一絲不掛,出門時要舉起雙手鼓掌、大叫(防止嘴中藏銀)和跨大板凳(防止肛門夾帶銀兩),手法確實嚴謹、精細,但是難以解決偷盜銀兩的難題。
-
7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關於曾國藩的文字太多,讀不過來。除了曾國藩自己的著述之外,我很少去看那些小說家筆觸下的曾國藩傳記、軼事等等。我總是覺得,只要看其人的著述,大約多少就可以看出此人的行事與為人了。
因為曾國藩的功業,很多“成功論”者都把他看成是人生的楷模。關於這一現象,我想要說的是:
第一,“成功論”是虛浮的;
第二;病熱的“成功論”是有害的;
第三,人生在世,平平安安前行就好,一切自然就好。
因為“成功論“者會把曾國藩奉若神明,所以,他們會刻意把曾國藩身上發生的事情,全都牽強附會地引向他們所鼓吹的“成功論”。這是一種射好箭之後,再存心細緻描畫靶心的伎倆。提醒一下,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認知。
“成功論“者很喜歡引用一例,說是曾國藩在清查大清國庫虧空之時,曾經“一裸成名”、“一脫上升”。
很明顯,“成功論“者這種說法,既是為了吸引聞腥獵色、嗜好花邊者的眼球;又是在為他們生搬硬套的所謂“成功案例”張目;當然,這也暴露了那種為了所謂的“成功”,而可以不顧廉恥、不擇手段的暗黑心理;說到底,其實,這也是他們對當時社會情況和制度闇昧無知的表現。
既然社會上流傳有所謂的曾國藩進國庫而脫光光的段子,那麼,試問:
大清王朝在實際管理銀庫時,又是怎樣真實的情形呢?
幸好,有清代人的筆記資料,可以作為參考。
清人何剛德曾經在京師十九年。當日,他擔任清廷的京官,在吏部任職。
何剛德在其筆記《春明夢錄》卷下中,有一節關於銀庫管理的記載,本文即依此成章。
話說,清朝京師的銀庫,對各種弊端的防範極為嚴格。
在銀庫的管理人員中,其最高負責人,就是管庫大臣。按照清廷的制度,管庫大臣一般由一人擔當。但是,須知,管庫大臣不是專職,而是由戶部侍郎兼任。
管庫大臣之下,設有管庫郎中。管庫郎中,屬於銀庫的司員,也就是管理銀庫的普通官員。
銀庫的司員之下,有庫書數人。庫書,也就是管理銀庫的書吏。所謂書吏,一般指承辦文書的吏員;這裡則具體指承辦銀庫文書的吏員。
另外,銀庫還配有庫兵十二人。所謂庫兵,一般指守倉庫的兵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庫兵,並不是負責銀庫安保的;這裡的庫兵,大約相當於直接經手庫中瑣屑事務的吏役;猜想,銀庫重地,對吏役的要求應該相對較高,所以,銀庫的吏役或出身行伍,故而稱之為庫兵。
按照銀庫管理的慣例,庫書是不能進入銀庫的。在銀庫的日常管理中,只有庫兵才可以進入銀庫。
各省押解餉銀到京師銀庫,每一萬兩銀子,必須給付解費六十兩。
所謂解費,一般指解送的費用,這裡就是解送餉銀的費用。
須知,這六十兩解費,是孝敬庫書和庫兵的。至於庫書和庫兵怎麼分配解費,事涉隱秘,一般人無從知曉;當然,庫書和庫兵也從未對外宣揚過。
孝敬庫書和庫兵的解費,並不是朝廷的明文規定,但是,此事行之有年,於是,便成了大家都一致認可並且必須遵守的慣例。
庫兵在朝廷的諸多吏役中,算是非常讓人羨慕的美差。
庫兵的管理工作,是由戶部負責的。
庫兵入選當天,須進入戶部報到。其時,戶部的門外,會預先請來十多位鏢客。待庫兵辦理完入職手續之後,步出戶部大門,由這十幾位鏢客保護他們離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這些入選的庫兵被劫掠綁票、勒索贖金。由此一斑,可窺見庫兵是多麼地金貴;同時,由此一端,也可以想到,戶部發放給庫兵的區區那點當差費用,似乎很難讓庫兵養廉。
庫兵的金貴,主要是因為他們當差後會變得十分富裕。
可以不客氣地說:庫兵的富裕,如果不是偷竊,那麼,戶部的薪資是無法讓他們闊綽起來的。
銀庫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防範措施,似乎,偷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其實,面對誘惑,無論是錢財還是其他,即便是有再嚴厲的法規存在,人總是能想出各種辦法,來施展手段,竭力攫取其想要的東西。
既然說到這裡,那麼,就先看一看清朝銀庫的管理制度和防範措施。
庫兵在進入銀庫的庫門時,即使是嚴寒冰冷的冬天,他們都必須脫掉衣服和褲子。進入銀庫之後,庫兵並不是光著身子處理庫內事務,如果這樣,那也太不人道了。其實,銀庫之中,專門備有庫兵入庫之後穿著的衣褲。
庫兵在銀庫辦完事務,出庫之前,他們還要把銀庫備用的衣褲脫掉,然後,才能出來。
庫兵脫了銀庫內的備用衣褲,走出銀庫時,銀庫門口擺放有板凳一條,庫兵必須從板凳上跨越過來,才能出門。
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庫兵的兩腿之間沒有夾帶銀子。
跨過板凳之後,庫兵還要兩隻手向上,兩掌拍擊,同時,口中要呼叫“出來”二字。
這樣的動作,就是要表明庫兵的兩隻胳膊之下沒有挾藏銀子,他們的口中也沒有含吞銀子。
這樣的管理制度和防範措施算是細密了吧。
但是,庫兵偷竊庫銀的方法,有出人意表的門路。
據說,庫兵會用穀道(如若不明詞意,可自行搜尋)暗藏銀子,偷竊而出。
這個辦法,想一想,大家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也會覺得有些恐怖吧。
原來,內行人都知道,庫兵這麼做,他們是自有其辦法的:
庫兵會想方設法把豬網油帶進銀庫。
所謂豬網油,簡稱網油,實際是豬的腸繫膜,大網膜堆積的脂肪,在豬的腹部成網狀的油脂。
至於這豬網油是怎麼被庫兵帶進去的,一時也難以考證清楚,大約是因為銀庫管理的原則是“輕入重出”吧。也就是說,進入銀庫,相對寬鬆,走出銀庫,非常嚴格。
據載,庫兵走出銀庫之前,會用豬網油把圓錠的銀子卷好,然後放入穀道。
一般情況下,庫兵一次可在在穀道放入銀八十兩。
這裡,必須特別提示一下:
此為危險動作,千萬不要模仿!
當然了,必須清初指出的是,庫兵這種偷竊銀子的行為和方式,完全屬於專業操作。
傳聞,庫兵平日會到京師東四牌樓一個秘密藥鋪裡買藥來服用。有人說是,男人的穀道也有一個所謂的交骨,吃了秘密藥鋪的那種特製藥物之後,交骨就會鬆開;這樣,庫兵偷竊庫銀時,將銀兩放入交骨開啟的穀道,才不至於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因為包有銀子的豬網油卷比較大,而且裡面的銀子也比較重,所以,放在穀道內的銀子,只能支援半點鐘,時間稍微長一點點,就會掉出來。
對於庫兵偷竊庫銀的這些傳言,筆記《春明夢錄》的作者何剛德最初還很懷疑。
後來,何剛德的同僚告訴何剛德說是:
“您怎麼就不相信呢?您不是查過內廷的銀庫嗎?您記不記得,那時內廷銀庫的庫兵並沒有脫去褲子,您知道為什麼啊?就是因為他們偷藏了大元寶啊!”
何剛德聽同僚這麼一說,一時也不知道如何辯駁。
另外,到了冬天,庫兵偷竊庫銀的方法,又有花樣。
也就是採用所謂的“抽換茶壺”法。
冬季時,庫兵進銀庫的時候,都會帶上一隻茶壺。
當然,說起來,茶壺是用來飲水潤喉的。
但是,進庫之後,庫兵會把銀子扔進茶壺裡,然後,把茶壺放在冰冷的地方讓茶壺內的茶水結冰。
庫兵出庫時,按照規定,要開啟茶壺的蓋子,向下倒過,驗證茶壺裡沒有銀子。
冬天天冷,銀子放在茶水之中,會凍在壺內,即使向下翻倒,也倒不出什麼東西來。
銀庫的管理,通常的情況,如前文所提到的,就是:重出輕入。就因為這樣,庫兵也會在天平上做手腳。
因為銀庫的銀兩出入數量很大,庫兵做個小手腳,在普通官員看來,就是大收入了。
不過,庫兵還是有些分寸的,一般情況下,庫銀進出,在大數上是不會出現過分的漏洞的,因為,他們也要保證,朝廷每次派員清查銀庫時,數目要對得上,誰也不想丟飯碗、誰都害怕掉腦袋。這樣說起來,庫兵在銀庫的偷竊,在數量上也是非常有限的。
其實,和那些明目張膽貪財納賄的官員比起來,和那些奸詐狡猾的竊國大盜比起來,當日庫兵的行為,還真是有些笨啊!
想一想,庫兵們都是窮苦人!
想一想,其實,他們都是非常可憐的!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回覆列表
清朝庫兵一絲不掛進出銀庫,為何還能偷走庫銀,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大概是想破腦也想不到,居然是放到肛門裡。這就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面對白花花銀子自然就勇敢起來了。
清朝為了防止搬運銀子計程車兵設立重重監管,最後還防得了外人,卻防不了自己人,雖然清朝統治者想了一個很絕的辦法,讓庫兵一絲不掛的進入庫房搬運銀兩,以為可以防止他們夾帶銀子出來了。可是最後還是防不勝防。
庫兵腦子裡無時不刻不想著怎麼把銀子偷出來。集思廣益,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想出了好辦法,把銀子塞進肛門裡,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出來。以後是越這樣幹,越沒有人發現。於是越來越大膽,以至於丟越來越多。
聽說銀子抹上豬油,塞入肛門帶出。重新整理的最高紀錄是一次80兩。庫兵三年才輪換崗位,這要慢慢積攢不就發大財了。那是還可以買個小官噹噹,那日子想想都是美哉美哉的。
有的人也許會問每年都會查銀庫,怎麼就查不到。因為下來執行任務的人都是隻走個過場,寫寫報告原因,收好處費就走人了,他們最後也不會想到竟然會縱容出那麼大的盜竊案。所以說那時候還多都借錢捐官,就是為了能幹上銀庫府庫兵有油水可撈。
後來丟的數量太龐大了就讓牽扯在案的320位官員進行了追罰,監守自盜的府兵要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