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三河鎮大捷後,太平軍迅速發起追擊,試圖擴大戰果,重新獲得上線戰事的主動權。

    可惜,太平軍在組織上出現失誤,兵敗二郎河,反攻的勢頭遭遏制,戰局重回僵持。

    絕佳的戰機

    三河鎮大捷後,陳玉成、李秀成獲得了扭轉上游戰局的絕佳機會。

    此時,安徽戰場的清軍被切成了兩坨。

    陳玉成的正面,都興阿、鮑超退守二郎河,勉強支撐。此時,清軍雖已收集散眾55營,但除了都興阿、鮑超外,多是烏合之眾!

    北面,勝保被捻軍牽制,自顧不暇。

    捻軍不斷騷擾、攻擊勝保補給線,使勝保無法抽身西進,陳玉成西進無後顧之憂。

    因此,陳玉成此時西進既無後顧之憂,正面也有絕對兵力優勢,形勢一片大好!

    分歧

    鮑超、多隆阿退守宿松、二郎河後,挫敗了太平軍的直接追擊,暫時穩住了局面。

    此時,太平軍依然戰局絕對優勢。因此,陳玉成到太湖找到李秀成,商議繼續西進事宜。

    不過,此時的李秀成主張固守陣線,不再追擊。他認為:陳玉成之前的追擊挫敗,是因為“其軍乘勝,不知自忌”!

    最後,在陳玉成的百般勸說下,李秀成答應分兵二郎河,助戰!

    對分歧的看法

    坦白地說,這是最失敗的決策!

    石達開出走後,太平軍之所以能在陳玉成、李秀成的指揮下穩住局面,是因為他們之間密切的合作。

    由於太平軍的統一協作,使他們總是能集中兵力,不論是二破江北大營,還是三河大捷,都是他們密切合作的結果!

    此時的分歧,說明他們之間出現了裂痕。

    1、各自對利益的考量,影響了密切協作的局面。

    此時,太平軍在區域性戰場優勢明顯,但在全域性戰場仍出劣勢!

    如果依李秀成的看法,等湖北、江西的湘軍抵達前線,太平軍將再次陷入被動!

    因此,個人認為:李秀成或許出於私心,不願長期在上游戰場打下去,才是其此時主張轉取守勢的主要原因。

    2、雙方對分歧的解決看似效率高,實際上卻貌合神離!

    要不打,就都不打;要打,就大家一起盡力打!

    此時,雙方看似迅速達成了一致。但卻為會戰失敗埋下了陰影!

    在此前的連番大戰中,陳玉成都是主力兵團,連續作戰,李秀成一直未經苦戰!

    此時,李秀成兵團本應出大力!

    可惜,李秀成兵團只是分兵來助戰,而且,在隨後的戰事中,作用也不大!

    清軍的算盤:尖刀用在刀刃上!

    與此同時,清軍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此時,從黃梅等地的湘軍部署了縱深防禦體系。

    因此,多隆阿、鮑超此時已出於進退有據的地步,可以從容作戰!

    另一方面,多隆阿、鮑超針對他們部隊的特點,做出了基本的作戰計劃。

    1、把有限的精兵,用於決定性的襲擊!

    多隆阿手中有一支精銳騎兵,他們作戰能力很強,此前,太平軍吃過他們的虧!

    多隆阿採取彈性防禦,令部隊節節抵抗,並將騎兵埋伏,決心趁機伏擊追擊中的太平軍,一舉逆轉!

    2、防守反擊!

    鮑超與在部分騎兵的配合下,迂迴太平軍之後,直接攻擊陳玉成營壘!

    這個部署,很得兵要!

    他將自己有限的精銳避免繁瑣的塹壕作戰,而是用於致命突擊!

    尖刀用在刀刃上!

    決戰!

    作戰程序,基本就是按照清軍的設想進行的!

    1、陳玉成進攻,遭到騎兵襲擊,受挫。

    陳玉成令孫魁新為前鋒,猛攻清軍。清軍節節敗退!

    但是,追到清軍預設陣地時,清軍騎兵伏兵四起,大破太平軍!

    幸得陳玉成親自上陣,“怒髮衝冠,自帶中隊出隊,進兵頗有道理”,穩住了形勢,繼續保持壓制!

    看來,陳玉成就是陳玉成,確實猛攻無比!

    2、清軍抄襲陳玉成大營成功。

    眼看陳玉成就要擊破多隆阿,此時,清軍迂迴部隊抵達戰場!

    他們猛攻太平軍營壘,縱火焚營!

    前線的太平軍士氣受到影響,難以再戰,被迫後撤!

    李秀成的部隊呢?

    他們的6座營壘沒有被攻破,但是,他們也沒有出來作戰,而是“衝陣而出”,走了!

    二郎河之戰,敗了!

    此戰後,三河鎮大捷後太平軍的追擊之勢被破壞,雙方再次回到了僵局!

    我認為,太平軍此次失敗,開始於李秀成、陳玉成之間的裂痕。

    如果他們能保持早先的互信、協作水平,以他們的戰力、智力,均足以取勝!

    但是,他們僅僅只是“勉強”打成合作,在實際作戰時,並沒有根據總體的部隊特點進行統一配置,以至於打到最後,還是隻有陳玉成的部隊在打!而李秀成軍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當時,陳玉成的進攻部隊已重新取得優勢,李秀成如果能組織軍隊擊敗迂迴清軍,戰局將完全不同!

    打就打,不打就不打!

    堅決、團結,才能勝利!

    祝君勝利!

  • 2 # 寧小楊

    先說三河大戰的背景,1856年太平天國爆發了“天京事變”,1857年5月,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帶走本部數萬精兵良將,更使太平軍元氣大傷,整個戰爭形勢也隨之急劇逆轉。清軍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重整旗鼓,於1858年1月重新建立江南大營,重新包圍天京。江西戰場上,湘軍由防禦轉為進攻,湘軍悍將李續賓率部攻克軍事重鎮九江,全滅駐守該地區五年之久的太平軍,並乘勢轉入安徽戰場。面對內外交困的不利局勢,洪秀全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主持大局。

    現在說三河之戰,陳李聯軍相互配合,陳玉成果斷決策,集中優勢兵力,包圍分割,戰術靈活。當湘軍進抵舒城、三河時,陳決定兼程回援,並請求李秀成部同往,形成了兵力對比上的絕對優勢。在對敵發起進攻時,太平軍採取正面迎戰與伏擊、抄襲相結合的戰法,各部之間又能密切協同,主動配合,迅速分割包圍敵人,打得湘軍前後左右不能相救,以速決的方式迅速達成戰役目的,最終全殲包括湘軍悍將李續賓在內湘軍精銳六千餘人,解了天京之圍。

    下面再說二郎河之戰,三河大捷後,陳玉成和李秀成兩軍繼續並肩追擊,一直追到了安徽和湖北的交界處,在二郎河與從安慶撤圍的湘軍鮑超和多隆阿部相遇。這一路追擊,基本沒遇到像樣的對手,陳玉成開始有些輕敵了,湘軍的精銳李續賓部都能全殲,其它湘軍就更不用說了。而李秀成頭腦比較清醒,認為太平軍已經征戰數月,人困馬乏,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需要休整。陳不想放棄,想要擴大戰果,多次陳述利害遊說李,李只好無奈答應。這次沒有之前那麼幸運了,鮑超和多隆阿以逸待勞,表現得極其頑強,連續多次打退太平軍的進攻。巧合的是湘軍發現陳玉成的行帳,集中火力向陳的營帳攻擊,造成營帳起火,下面作戰的太平軍看到此情況,以為主將有失,開始自亂陣腳。湘軍乘勢反擊,大敗太平軍,最後連陳玉成差點都被湘軍活捉。

    三河大捷到二郎河慘敗,不到短短一個月時間,主要原因還是主將輕敵,指揮失誤造成,連續的勝利加之己方兵力多就有所懈怠。而湘軍一方兵力少,兩位主將對此慎之又慎,防守嚴密。同時戰場上發現陳的指揮部直接打掉,正所謂擒賊先擒王,所以指揮部一定要藏好,二郎河慘敗也帶有巧合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乎征服歐洲的拿破崙帝國,為何最終還是成為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