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股票用心做

    大盤的成交量變大,意味著更多的人買入股票。交易活躍就有資金流入個股,個股有資金流入就會推動股價上漲。

    股市有一句話“量價齊飛,有量才有價”,所以大盤量變大意味著大家都有錢賺。給大家送錢的,就是新股民。

  • 2 # 女團財經

    在我看來,成交量是整個盤面的靈魂,它主宰著整個盤面的趨勢和動向.

    e.g. 現在體量龐大的

    滬指其成交量必須到達1500億以上,再加上深成指的成交量2000億以上,A股綜指到達3500億以上,如果盤面也正執行在底部,則說明盤面上的主力開始有了做多的意願,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做好入場的準備。如果成交量一直在1000億上下執行,那麼說明市場還在調整之中。

    除此之外,個股與大盤的關係密不可分,例如:大盤上漲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個股都會跟漲,大盤的成交量大小與個股的成交量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直接,即使出現普漲的狀況,有些個股也不會跟著大盤放量上漲。

    8

  • 3 #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對於大盤的研究還是比較多的,因為我是長線價值投資者,主要還是遵循與週期的投資策略,所以,對於大盤熊牛週期的研究,以及量能的研究必須到位,才能夠配合做出正確的決策。

    往往,對於大盤的走勢我會根據技術面,邏輯面,以及資料面去分析。

    個股也是同樣如此!!

    首先,對於大盤和個股來說,一定要敖聰技術面去分析!

    為什麼要先從技術面呢?因為技術面是一個能夠可以快速找出機會和風險的方法,這就像醫生看病時候的初診,往往可以節約很多時間,避免許多不需要的手續和麻煩。

    技術分析有很多種,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還是圖形的技術分析法。

    對於大盤來說,我會從歷史的高低點確認連線,從而畫出大盤的長線位置,並結合做初步的判斷。

    就好比上圖中,我把歷史上幾次大級別的反彈和大級別的牛市高點連成了一根線,那麼當未來大盤的指數上升到這根線附近的時候,我就會考慮風險的問題;

    同樣的,我把歷史上幾次大級別的底部反轉的低點也連成了一條線,那麼當未來大盤指數跌至這根線附近的時候,我就會考慮機會的問題;

    所以,技術分析是最簡單、最直觀的初步診斷!(但記住,只是逐步診斷,不是一個最終買賣決定)

    其次,我們就需要從邏輯上去解釋成交量的問題。

    這裡我們可以透過成交量的配合,以及加上一點小小的邏輯思維,其實也可以自己分析出哪裡是風險,哪裡是機會。

    1、你要知道股票市場永遠都是一個“二八定律”的 地方,只有20%的人是可以賺到錢,而80%的人都是虧錢的,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大部分人的交易行為都是錯的;(邏輯)

    2、A股是一個有熊必有牛的週期市場,因為人性沒有改變,所以熊市擠泡沫,牛市吹泡沫,週而復始。而且從歷史的規律來看,A股熊牛週期裡會分為三個階段:

    熊市下跌;

    底部震盪;

    牛市上漲;

    因此,關注週期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判斷主力的意圖。(邏輯)

    3、透過成交量和規律的效應,我們可以解釋出很多問題。

    就好比,2012-2013年是一個底部震盪洗盤的時候,所以成交量會維持一個持續地量

    而在2014-2015年的時間裡是一輪的按級別的牛市行情,所以成交量會持續放到天量,這裡也是主力籌碼逃出,散戶資金追入的一個等量兌換

    而在2015-2018年的時間裡,其實是一個熊市下跌的過程,這裡散戶不斷抄底接盤,而主力、機構基本都已經清倉,所以股價持續下跌,沒有機構托盤,自然造成了量價齊跌

    那麼到了2019-2020年,為什麼成交量會逐步放大呢?其實就是又回到了一個底部震盪的走勢,外資、機構、主力的資金進入,散戶的籌碼出逃,導致了等量兌換,因此激發了一個成交量

    其實從邏輯上很容易解釋,因為股市是少數人賺錢的地方,那麼2015-2018年的熊市裡下跌,必定是散戶的籌碼越來越多,資金越來越少。

    而在2018年年底~2019年第一季度的2440點附近我們明顯看到了持續的地量,這裡是散戶重倉、滿倉套牢,並且虧損嚴重,不願意開啟賬戶,關注股票,甚至不會交易的階段。

    也就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滬市的成交額跌破1000億!而且不止一次!!

    但是在2019-2020年的週期裡呢?

    我們看到了指數抬高到了前期2015-2018年套牢的區域,並且持續的放出了成交量。這裡可以想一下,如果散戶都是套牢階段,籌碼比資金多,那麼誰的資金將指數推高到了這個位置?

    很顯然,是主力,是外資 ,是長線做多的資金,他們是資金比錢多的狀態。

    因此,這裡的成交量放大,其實很容易解釋,那就是主力、外資正在用真金白銀解放前期的套牢散戶,那麼目的是為了什麼,大家應該非常明白了吧?這就是邏輯上去解釋成交量。

    最後,估值論證!!

    我說過了,邏輯+技術分析只是一個初步判斷和一個思維上的解釋,不能夠做為最終的判定結果。

    這就像醫生給你看病,初診的時候只是做一個大致的判斷,一定會讓你去驗血啊,做一些其他的常規檢測,最終拿到資料以後再下決定。

    投資也是如此,這裡作為判斷的資料就是估值。

    就好比大盤,前面用技術分析和邏輯的方法解釋了機會和風險。

    那麼,這些都是思維上的分析,以及初步診斷得出的結果。

    這裡就要透過資料去論證了。就好比下圖中我們可以透過邏輯分析+技術分析得出風險,泡沫,機會的區域,那麼一定是需要用估值面去論證的。

    而大盤估值面的判斷方法也非常多,其中我比較喜歡利用以下這幾種:

    第一,等權重市盈率。

    當等權重市盈率達到20~40倍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機會的區域,越接近20倍左右,機會越大。

    當等權重市盈率達到60~80倍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風險的區域,越接近80倍左右,風險越大,穿過80倍就是泡沫。

    歷史上兩次泡沫,2007年和2015年的牛市,都是高於80倍,甚至接近100倍的區域之中。

    第二,就是利用普通的市盈率TTM+市淨率組合來判斷。

    我們可以用A股歷史底部區域的市盈率TTM和市淨率作為比較,越接近歷史前期熊市底部區域的時候,機會越大。

    同樣的,也可以用歷史牛市頂部區域的市盈率TTM和市淨率作為比較,越接近歷史前期牛市頂部區域的時候,風險越大。

    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發現透過技術面、邏輯分析、估值面的結合可以判斷出風險和機會,而在不同的風險和機會區域裡,成交量的放大和縮小說明了什麼,其實就一目瞭然!

    結論:在行情演變中,你如何看待大盤成交量與個股成交量之間的變化?

    在行情之中,大盤的分析順序是如此的!

    而個股的分析順序其實也是如此,因此當你學會了大盤分析策略和成交量的變化關係,在拿去個股上套用,其實就很容易得到你想要知道的結果。

    股市投資!

    無非就是圍繞著規律變化,成交量就是量能裡資金和籌碼的兌換,你只需要清楚,不同週期裡,誰的資金在進入,誰的籌碼在出逃,跟進賺錢的,遠離虧錢的,自然可以獲得不俗的成績。

  • 4 # 信仰財經

    關於大盤成交量與個股成交量之間的變化,我是這麼理解的:

    行情向好時,大盤成交量一般是維持在一個相對放量的過程,那麼大多數個股其實成交量也是跟隨放量的,畢竟大盤的成交量也是由個股組合而成;行情弱勢時,大盤成交量通常是縮量的,因為大多數資金都處於謹慎、觀望狀態,那麼反映到個股上來說,大多數個股其實表現都不好;行情處於震盪期間,一般來說這裡會出現二種可能:

    一,高位震盪,可能會變盤,尤其是出現放量滯漲的情況,那麼反映到個股上也可能是大多數個股出現放量不漲的結果;

    二,上漲中繼,橫盤整理,大盤成交量多日處於一個相對平穩的量能,也就是連續幾日成交量沒有明顯變化,此時個股的成交量也會處於平衡狀態,而這時候的題材個股通常有可能選擇繼續大漲,平衡市大資金其實是最放心操作的,只要沒指數風險,散戶跟隨即可;

    三,下跌中繼,橫盤越久,下跌的機率越大。同樣此時的大盤成交量雖然沒有變化,但大資金的態度就是非常明顯的,一些強勢個股該漲不漲時,那麼整體可能就要考慮是下跌中繼了,也要選擇及時離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生皮腐熟一週可以種蘭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