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非夢妙文
-
2 # 愛跳的球
孫二孃有喜歡武松的意思,但武松不可能對孫二孃動心。
孫二孃有可能看上武松孫二孃都已經是有夫之婦了,還會喜歡武松麼?我想可能性很大。就憑她做事的風格,什麼事都有可能。
霸佔菜園子張青。孫二孃能與張青在一起,靠的不是美色,也不是張青正常的說媒提親,更不是兩人的情投意合,而是靠的霸道。當初,張青還是個小夥子的時候,莫名其妙的被孫二孃看上,於是,菜園子的命運被改變。孫二孃不僅“強行”嫁給了張青,還逼他開了臭名昭著的人肉黑店。
張青給武松介紹兩人姻緣,其實是有意美化了自己老婆,對孫家怎麼逼婚輕描淡寫。這可以理解,且不說不說母夜叉就在旁邊,就這“被逼婚”的名聲傳開了,堂堂男子漢還有何面目立足江湖?比如孫二孃父親【帶小人到城裡】,聰明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真正的意思是“被綁到城裡”。
對自己極端自信。小說裡並沒有具體說孫二孃是否漂亮,倒是提到了她【橫眉殺氣,目露兇光】。可想而知,這外貌是吸引不了正常男人的。再看孫二孃打扮:【一條鮮紅生絹裙,擦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這種形象無疑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庸脂俗粉”。
人醜了就莫作怪好吧,可孫二孃這都黃花菜的人了,還要把自己打扮得像青樓女子一般,這如果不是極端自信的原因,還能是什麼呢。
對武松很用心。血濺鴛鴦樓後,聽說張青不敢留武松,孫二孃礙於婦道人家的身份也不方便說挽留的話,但她指著張青罵了【你如何便只這等叫叔叔去?前面定吃人捉了!】於是,孫二孃下來表現出了女人的細心的一面,讓武松打扮成行者方便躲過盤查。
也許你會說我強行解讀,非要孫二孃看上武松。我反問一句,你孫二孃平時做事怎麼就不見這麼細心?比如張青多次強調別打和尚的主意,可孫二孃總是沒把話放腦子裡,三番五次對和尚下手,其中就包括魯智深和一個不知名的行者。對自己丈夫的話不放心上,見了武松反而細心起來。如果不是喜歡的意思,母夜叉怎麼會有如此反常的表現?
孫二孃本來就是個霸道的人,加上極端的自信,遇到了一表人才的武松(能把潘金蓮迷倒的男人,能差到哪裡去?),至少在潛意識裡是很喜歡武松的。
武松不可能對孫二孃動心孫二孃你再喜歡,那是你的事。武松不僅是一個審美功能正常的人,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若不是嫂子身份的緣故,對於孫二孃這樣的人,武松是不會放眼裡的。
我們看潘金蓮的魅力: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這美貌不亞於李師師吧,潘金蓮平日裡對武松是【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能忍的時候【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忍不了的時候就不客氣了:
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得是嫂嫂!
你再來調戲,那就是拳頭伺候了!對貌美如花的潘金蓮尚且沒半點意思,你孫二孃又憑的什麼呢?
也許你說,因為武松調戲過孫二孃,而且還有了肌膚之親。可武松調戲的又不止你一個,蔣門神小妾貌美如花吧,她不僅被武松調戲了,而且也抱過了,最後的結局還不是掉酒缸裡了。如果不是張青及時趕到求情,估計孫二孃的下場比蔣門神小妾還要糟。
所以,孫二孃就別自作多情了。
在《水滸傳》裡,真正能讓武松心動的女子只有玉蘭一個,可惜是被人利用的。從玉蘭以後,再也沒人能進武松法眼,那一身行者打扮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說,孫二孃潛意識裡對武松是有意思的,但武松壓根就不會看上她。 -
3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刀叔導讀: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擦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眉橫殺氣,眼露兇光。
孫二孃外號“母夜叉”,菜園子張青的妻子。
他們夫妻倆在通往孟州的十字坡開了家人肉包子店,端的是萬分兇惡,即便是強如武松,在被髮配到孟州路過十字坡時,也曾險遭孫二孃的毒手。武松在與張青、孫二孃夫婦不打不相識之後結拜,後武松率二龍山人馬入夥梁山,孫二孃夫婦擔任梁山駐西山酒店迎賓使兼訊息頭領,為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
在隨宋江南征方臘時,孫二孃中杜微的飛刀而陣亡,死後追封旌德郡君,她是梁山群雄中僅有的三位女將之一。
據說“母夜叉”孫二孃做人肉包子的手藝是祖傳的,她父親江湖人稱"山夜叉"孫元,也是一位名震江湖的黑道高手。
其出處於《水滸傳》的第17回:
"那人夫妻兩個,亦是江湖上好漢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園子張青,其妻母夜叉孫二孃,甚是好義氣。"
這位"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間的關係也是耐人尋味,丈夫張青武藝沒她高,名氣也沒她大,而且這個店也不是姓張而是姓孫,這從孫二孃“母夜叉”的綽號中就可以得知,“母夜叉”是專指兇悍、潑辣的婦女。而武松也是看到"牆上掛了幾張人皮。樑上吊了幾條人腿"中,才斷定這是家黑店的。
原著中是這樣描寫武松與孫二孃偶遇的:
“武松自和兩個公人一直奔到十字坡邊看時,為頭一株大樹,四五個人抱不交,上面都是枯藤纏著。看看抹過大樹邊,早望見一個酒店,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紐......說道:客官,歇腳了去。本家有好酒、好肉。要點心時,好大饅頭!"
兩個公人和武松入到裡面,一副柏木桌凳座頭上,兩個公人倚了棍棒,解下那纏袋,上下肩坐了。武松先把脊背上包裹解下來放在桌子上,解了腰間搭膊,脫下布衫。兩個公人道:"這裡又沒人看見,我們擔些利害,且與你除了這枷,快活吃兩碗酒。"便與武松揭了封皮,除下枷來,放在桌子底下,都脫了上半截衣裳,搭在一邊窗檻上。
只見那婦人笑容可掬道:"客官,打多少酒?"武松道:"不要問多少,只顧燙來。肉便切三五斤來。一發算錢還你。"那婦人道:"也有好大饅頭。"武松道:"也把三二十個來做點心。"那婦人嘻嘻地笑著入裡面托出一大桶酒來,放下三隻大碗,三雙箸,切出兩盤肉來,一連篩了四五巡酒,去灶上取一籠饅頭來放在桌子上,兩個公人拿起來便吃。
武松取一個拍開看了,叫道:"酒家,這饅頭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婦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蕩蕩乾坤,那裡有人肉的饅頭,狗肉的滋味。我家饅頭積祖是黃牛的。"武松道:"我從來走江湖上,多聽得人說道: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
“母夜叉”孫二孃在江湖上也算是大名鼎鼎,提起她,就讓人回味起她那一手香噴噴人肉包子的功夫。至於孫二孃所做人肉包子的行為,在她看來也算是另類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武松的話來說就是"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拿走去填河",端的是羚羊掛角,香象渡河而無跡可尋,絕對達到了"吃人不吐骨頭"的巔峰境界。
在《水滸傳》中,都對梁山好漢做了符合現代價值觀的"洗白",但孫二孃卻結拜了“梁山第一狠”武松,最終拋家舍業的帶著老公,追隨武松上梁山入夥,或許是為情所困吧!
以做人肉包子為終極目標的孫二孃,無疑是梁山三女位將之中最狠的一位,所以她喜歡的也一定是狠角色。那個只會種菜的張青絕對入不了她的法眼,雖然梁山上有一百零五位猛男,而比她還狠的武松才是她最想要的,正是因為在十字坡的那次挑逗,讓孫二孃真正的心有所屬了。她之所以上梁山入夥,完全是為了追隨武松和看著武松的麵皮上,縱然明知此舉是飛蛾投火。
“母夜叉”孫二孃敢愛敢恨、風騷大膽的做派,無疑就是她最好的自白“老孃我就喜歡上道的”。
-
4 # 有魚3613796
回答這個問題要看該朝代也就是宋朝當時的世俗風氣,比如唐朝有髒唐的別稱娶兒子的老婆,娶爸爸的老婆從上到下太平常了。而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深受儒家思想世風還是比較嚴謹的所以二者名份已定,更多是一種閨蜜般的友愛關係吧!二者雖是性情中人比較豪爽,但是對於武松是經歷過潘金蓮事件的,是比較排斥沒有名份的愛的,更可以排除私底下上床這事。
-
5 # 先斬後揍1
提這個問題你就不怕武松粉打你?
首先,《水滸傳》不是那種現代人寫的那些武俠書,為了搏人眼球,什麼都要加上男女私情,還可以不分輩份,不分長幼的亂點鴛鴦譜,《水滸傳》是一本經得起華人傳統觀念檢驗的經典之作,那怕有一丁點有悖倫理道德的事兒發生在一個公認的英雄人物身上,那這個英雄人物就不可能流傳下來。《水滸》也不可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那些非正版的咱不去討論。
人是有很多種的,有好色的,有貪財的,有財色相容的,也有不近女色的。不近女色的人很少,但還是有,像武松這種人就是。武松不但不近女色,還把禮義廉恥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寫到嫂嫂潘金蓮勾引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交。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得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這段話已經把武松的人格詮釋得再清淅不過了。
說到武松與義嫂孫二孃有什麼互相愛戀之事,那就更扯了。古代人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要重,怎麼能發生這種事情。結拜兄弟也是兄弟,並且在江湖上結拜兄弟比親兄弟還要講規矩,如果有一絲絲桃色緋聞,那在江湖上還能立足嗎?武松對於大樹十字坡殺人害命做人肉包子早有耳聞,存心要來找碴,替那些著了道的江湖人士出口惡氣,刻意要來收拾孫二孃的。母夜叉孫二孃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見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說起風話:因此一時起意。”武松道:“我是斬頭瀝血的人,何肯戲弄良人?我見嫂嫂瞧得我包裹緊,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說些風話,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潑了,假做中毒。你果然來提我。一時拿住,甚是衝撞了,嫂嫂休怪。”用言語挑逗孫二孃只是武松的計謀罷了,為了激孫二孃現出本相,與調情這個詞八杆子打不著。
又說什麼孫二孃上梁山也是因為心裡有武松才作的決定,不知怎麼想的?第三十一回交待得再清楚不過了,武松臨行前,張青又分付道:“二哥,於路小心在意,凡事不可託大。酒要少吃,休要與人爭鬧,也做些出家人行徑。諸事不可躁性,省得被人看破了。如到了二龍山,便可寫封回信寄來。我夫妻兩個在這裡也不是長久之計,敢怕隨後收拾傢俬,也來山上入夥。二哥,保重保重!千萬拜上魯、楊二頭領!”這話分明是張青說的,他自知在這裡殺人越貨終不是長久計,早晚要落草的,怎麼在有些人嘴裡就變成了孫二孃暗戀武松而上的山,我想笑都笑不出來了。
本人覺得各人發表自己的看法沒有錯,但不能拿那些非正版的雜書裡面的東西來評《水滸》人物,楊過小龍女那樣的描寫在正版《水滸傳》裡壓根就不存在。
-
6 # 心立方
孫二孃是打心眼裡喜歡武松,而且還是赤裸裸的,原因在於武松個人魅力確實很大,武松身材魁梧,長相英武,一身上乘的武藝,在孫二孃這種走江湖的女人眼裡,武松真得是夫君的理想人選,所以孫二孃對武松的感覺真得有了男女之間的那種情分,奈何自己已經有了男人菜園子張青,而武松對自己也是以禮相待,於是只能認武松為兄弟,彼此以叔嫂相稱。
至於武松呢,開始對孫二孃印象不佳,覺得對方是個心狠手辣的黑店老闆娘,又言語輕浮,一看就不是個省油的婦人,但是後來不打不相識,與孫二孃交手,打敗了孫二孃,最終不打不相識,認了孫二孃做嫂嫂,實際上從始至終武松對孫二孃都沒有過非分之想,始終是以禮相待。
想想也是,武松自己的親嫂子潘金蓮比孫二孃不知好多少倍,曾經想勾引過武松,但也被武松嚴詞拒絕,後來潘金蓮才和西門慶走到了一起,發生了後面一些列的事情,可見武松真得是一個比較正派的人,克己復禮,不近女色,沒有什麼花花腸子,不然以他的個人魅力,又何愁沒有女人緣。
其實很多人覺得武松這樣的人有點太不解風情了,不解風情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但水滸傳所要塑造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我們喜歡武松也正是因為他的人品貴重。老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但其實真英雄一定要過美人關,否則武松怎麼會一直成為千百年來我們大家心目中永遠的打虎英雄呢。
-
7 # 魏青衣
不知道題主從哪裡揣摩出來孫二孃和武松互相喜歡的,孫二孃喜不喜歡武松我不知道,但是武松肯定不會喜歡孫二孃。
當時武松剛經歷過潘金蓮之事,心裡對潘金蓮這等人自是恨之入骨。
孫二孃雖然外號母夜叉,長得可能也不是很好看,但是在當時揹著命債、心裡懷著悔恨的武松眼中,她可能就是翻版潘金蓮,咱們來看看原文:
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紐。那是什麼年代?宋朝啊,不是開放的唐朝,更不是解放的現代。是一個赤裸裸的封建社會。
那麼,孫二孃出來的時候,是什麼扮相呢?
你說在古代,這樣扮相的都是什麼樣的人?青樓女子,而那個店明顯不是青樓,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是和潘金蓮一樣的人。
武松對潘金蓮的仇恨尚未放下,又怎麼會喜歡這樣的人。
樓主可能是說,武松與孫二孃結拜之後,孫二孃不顧丈夫的反對,毅然追隨武松去梁山。
她這是去找組織啊,一個做人肉包子的人,自己做多不保險啊,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她一個人也抵擋不了報復啊,到了梁山之後,就相當於找到了組織,有靠山了,感覺也不一樣的。
至於武松,從書中的描述,可見他是一個正常的人,也算是被逼上梁山。
那麼,一個正常的人,換做是你,你會喜歡一個長得不咋地,然後還吃人肉的人麼?
-
8 # 劇組演員拍攝濤哥
其實個人覺得行者武松也還是喜歡他嫂嫂的,只是那時候他已經是嫂嫂不敢有非分之想,所以才那樣的…至於後面武松為什麼不上當那就不知道了…
-
9 # 不熟悉的某某
你覺得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但是書裡沒這麼說,結拜之前孫二孃為了謀財害命有些耍賤,武松也配合做戲。就看你怎麼理解。
-
10 # 傻愚翁
武松是頂天立地的漢子,自然奉行大丈夫不近女色之作風,更何況孫二孃是張青之妻,武松怎會生如此不良之心?這種題目可把武松黑慘了!孫二孃也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的角色,嫁了張青又怎會盼顧他人?小心天打雷劈!
-
11 # 給歷史卸妝的畫者
水滸傳中的孫二孃崇拜武松,但武松不可能喜歡孫二孃,二者本質上就不是一類人。
孫二孃,白骨精一般的女魔頭。
整天剁人肉,剔人皮,在十字坡賣人肉包子。個性兇惡,真是標準的“吃人不吐骨頭”的型別。
孫二孃為什麼會從人變成魔?
我們只能嘆息她的身世可憐,猶如《西遊記》中的白骨精,也是冤孽所化。
這樣的女人對英雄人物是仰慕崇拜,當初身處險境,被英雄漢子所救,命留下來了,但仇恨佔滿了她的心,她恨天恨地,恨命運之不公,反向人世討說法,用殺戮,用吃人,來解其恨!
武松的出現,讓她看到了人世間還有亮光。
武松不可能喜歡孫二孃,只是感謝孫二孃救命之恩,同病相憐。所以,一口一個嫂嫂。武松為人是梁山裡不多的幾個好人之一,對放下屠刀的孫二孃,有幾分尊敬罷了。
施耐庵最後安排魯智深和武松出家成佛,是最好的安排;讓其他大多的梁山惡人都做了朝廷的炮灰,包括孫二孃。
-
12 # 一覽眾河小
孫二孃喜歡武松?也許會有一點吧,畢竟兩人貼身肉搏過,武松跟張青明顯不是一個型別,也許會激起一絲漣漪。武松喜歡孫二孃,別鬧了,這應該是不可能的。
看《水滸傳》,寫到男性好漢時,往往有大段讚美式的外貌描寫,而寫到女性時,往往只有貶低性質的描寫,比如那閻婆惜啦,潘金蓮啦,潘巧雲來,一看就不怎麼是好人。就算是女性好漢,好好描寫的的也不多,而描寫最惡的當屬孫二孃。
看一下扈三孃的描寫,確實是個好人物,可是緊接著就把這少有的好人物配給了外貌品德武藝都下乘的王英,施耐庵是安得什麼心吶。
顧大嫂呢,應該是一個膘肥體壯的悍婦,描寫裡突出了她漢子一面,特意弱化了她作為女性的一面,直言她長得醜,脾氣暴,還不會女紅,沒女人樣。
而到了孫二孃,描寫就有點不堪了,既突出了她如顧大嫂一般惡,又有一絲潘金蓮的風騷,實在不像是好人。
看看這樣子,胸脯半開,濃妝豔抹,本來是開在荒郊野外的人肉包子店,這般打扮是為了啥,還不是因為勾搭客人方便嘛,靠賣弄色相更容易下手啊。而且從後面看孫二孃是祖傳的強盜張青是個上門女婿,家裡明顯男弱女強,所以孫二孃在家裡說一不二,不管如何打扮張青也不敢說半個不字。如果拿這段跟潘金蓮的描寫對比,那胸脯,那亂髮,那濃妝豔抹,撲面而來的確實不少慾望的氣息。對比看看對潘金蓮的描寫,無非潘金蓮更加細膩漂亮罷了:
所以要我說,開始時候孫二孃見到武松,就是把他當作好大一塊肉,待她被武松征服後,也許內心真的起了漣漪,因為前面的描寫確實看得出,孫二孃是一個霸道女人,慾望也比較強烈。而後面她對武松委實不錯,除了嫂子對弟弟的關愛,也許在武松那裡也看到了久違的陽剛之美。因為像孫二孃這樣的,要麼比她弱,一切依著她性子來,要麼就要比她強,全方位碾壓她。
那武松對孫二孃為啥沒有男女之情呢。這就要看武松的性格特點和人物出場情形來看了。首先武松對孫二孃是開始是報著極大惡感的,因為他早就聽說了孫二孃人肉包子的惡名,所以他開始看似調戲的舉動,其實只是挑事和侮辱孫二孃,並無色心,如果當時張青沒有及時趕到,孫二孃估計就掛了。
而後面張青跑出來認錯,跟武松結拜,孫二孃的身份立馬變了,從一個殺人惡婦變成了武松嫂子。武松對於兄嫂倫理格外重視,否則那潘金蓮挑逗他他都置之不理,潘金蓮不比孫二孃風騷漂亮百倍?而且因為潘金蓮勾搭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武松對於胡亂勾搭是極其厭惡的,所以他對孫二孃只有叔嫂之義,絕不會有其他想法。
-
13 # 浩渺煙波之
孫二孃和武松在包子鋪不打不相識,不要因為是男女間走得近、關係鐵,就妄加猜測。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武松和張青是結拜弟兄,按理應該叫孫二孃為嫂子
且看下面一段:
次日,武松要行,張青那裡肯放,一連留住管待了三日。武松忽然感激張青夫妻兩個。論年齒,張青卻長武松九年,因此,張青便把武松結拜為弟。
武松再辭了要行。張青又置酒送路,取出行李、包裹、纏袋,來交還了,又送十來兩銀子與武松,把二三兩碎銀子齎發兩個公人。武松就把這十兩銀子一發與了兩個公人,再帶上行枷,依舊貼了封皮。張青和孫二孃送出門前。武松忽然感激,只得灑淚別了,取路投孟州來。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為打虎英雄的武松,做事道義為先,在哥哥武大郎被人害死,嫂子潘金蓮被自己殺死後,把張青夫婦當做了親兄嫂來看待,應該沒有非分之想。
二、武松有感情創傷,對女性已經心灰意冷
第一個女人就是潘金蓮。
儘管潘金蓮通姦殺人,死有餘辜,但這一切發生在對自己用情受挫以後。作為當事人武松知道,在與自己生活期間,潘金蓮是如何對自己體貼入微一往情深,並寄予無限期望的。
儘管由於出於倫理道德考慮,武松堅決制止了感情氾濫,但潘金蓮破罐子破摔,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替哥哥報了仇之後,武松對潘金蓮的負疚感一直揮之不去。
第二個女人是玉蘭。
張都監為給蔣門神報仇,在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設宴賞月,讓玉蘭出來唱曲,席間假意把玉蘭許配給武松為妻。
武松信以為真,要娶玉蘭,結果證實是一場騙局。最後武松如夢初醒,把玉蘭當做幫兇一刀殺死了。
三、在張青到來之前,孫二孃和武松鬥了個你死我活
再看下一段: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只見他殺豬也似叫將起來。那婦人被按壓在地上,只叫道:“好漢饒我!”
武松對孫二孃像對壯漢一樣廝打在一起,哪裡有半點憐香惜玉的意思?
從武松接觸三位女性感情發展變化來看,武松喜歡上孫二孃的機率微乎其微。但大膽豪放的女中豪傑孫二孃對英俊魁梧、武功高強的武松有仰慕、愛惜之情或有可能。
-
14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武松與孫二孃有“前世之緣”。但是,孫二孃不喜歡武松,武松也絕對不會喜歡孫二孃。而且,孫二孃不會戰死,武松也不會因為孫二孃“戰死”而大哭一場。
那麼,武松與孫二孃的前世之緣是什麼?他們為何會相逢於十字坡?這兩人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關係呢?
武松到底是誰要搞清楚武松與孫二孃是什麼樣的關係,他到底喜不喜歡孫二孃,孫二孃又喜不喜歡武二郎,咱們還得從武松身上找答案。而且,尤其要搞清楚《水滸傳》中頂天立地的好漢武二郎究竟是誰。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就要質疑了,武松是誰難道還用說嗎?凡是讀過《水滸傳》,看過電視劇、聽過評書,甚至聽過故事的,誰不知道武松是誰啊。其實未必,武松的本尊真身,或者說真正的行者武松未必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認識”的那個武松,武二爺大有身世可查。
梁山至少有三十八人能夠在相關史料中查到藍本原型,而無論哪種藍本(正史之外),都有“武松”這個名字。其中,《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都寫著“行者武松”。《宣和遺事》中只有姓名和綽號,沒有故事,甚至一句話都沒交代。而《畫贊》中卻講了“行者武松”的故事,原文是這樣的: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便要殺人。
沒錯,就是這四句,施耐庵就是以這四句話,塑造了武松的形象。原來,武松從小就是個行者,或者說,武松一亮相就應當是行者。“優婆塞”,就是在家帶髮修行的行者,要到十幾歲,甚至二十歲之後才能經過官府相關考核,頒發度牒,正式出家。
武松一出場就是一個行者,而且,還是個“酒色財氣,便要殺人”的行者。但是,《水滸傳》中的武松呢?在“武十回”中,直到血洗都監府,再進十字坡之後,他才變成了行者。
這是怎麼回事?武松到底會是誰?是不是施耐庵完全脫離藍本,單另塑造了一個江湖好漢武松呢?
神秘頭陀究竟是誰其實,施耐庵並沒有脫離藍本故事,他塑造了兩個武松。一個是江湖上的打虎英雄、殺嫂義士、血濺都監府的魔君。另一個,則是在十字坡死於孫二孃之手的神秘頭陀。或者說,是被孫二孃孟婆湯麻殺的神秘行者。這個武松一出場,果然就是個行者。
神秘頭陀是怎麼死的?菜園子張青說,是孫二孃麻翻後卸下了四足。從武松見到孫二孃時的情節看,神秘頭陀恐怕是被母夜叉所迷,然後喝了下了藥的酒。這就與“酒色”有關了。張青說,這個頭陀留下的雪花鑌鐵戒刀掛在牆上,想是殺人過多,夜間時常嘯響。因為殺人,刀上冤氣難消,故而嘯響不已。
武松再次來到十字坡時,孫二孃說,這個頭陀還留下了這樣幾件東西: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穗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
這些東西與頭陀被殺的情節綜合到一起,就是“酒色財氣,便要殺人”的行者。而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不就是梁山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嗎?
江湖上的武松每一次殺人,都與“酒色財氣”有關,都是在“酒色財氣”之後大開殺戒。但是,這個武松卻不是行者,他是道家的天傷星。假如武松一出場就被寫成了行者,他又怎麼上梁山入夥呢?晁蓋是佛教的護法天王,他都不能參加最終的大排名,一個小小的行者,當然也就無法上應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了。
但是,武松的行者身份卻不能丟,施耐庵是很喜歡這個形象的,也可以透過這個形象豐富梁山人物,表達其“佛道合一”的宗教觀。所以,施耐庵同時寫了兩個“酒色財氣,便要殺人”的武松,一個是道家星煞,一個是佛門弟子。這二人之間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信物,就是那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串成的數珠。
搞清楚了武松是誰,神秘頭陀是誰,那麼,武松與孫二孃的關係便十分地明確了。
母夜叉的酒是孟婆湯武松之所以發配孟州,途經孟州道十字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要在這裡迴歸本尊,兩個武松“佛道合一”。因為,這裡有個夜叉,這個夜叉特別被寫成了母夜叉,因而,她就是“佛”派來接引、度化武松迴歸本尊的。
釋迦摩尼佛還是慈力王的時候,曾經以自己的鮮血佈施了五個飢餓的夜叉。此後,這五個夜叉經佛祖點化,就是後來喬陳如等五位最初的比丘。《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孫二孃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她是專門來接引道家的妖魔迴歸本尊的。
接引,其實是攝引、接化兩個階段,孫二孃以自己的色相攝引神秘頭陀,這個行者武松喝下了蒙汗藥便忘卻了自己的前世。武松卻把孫二孃的蒙汗藥酒潑掉,他沒有忘卻自己在《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行者身份,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道家出身,佛道合一,順利地迴歸了本尊。
因而,孟州道上的孫二孃就是孟婆的化身,蒙汗藥酒其實就是孟婆湯。但是,魯智深卻為何被麻翻了呢?花和尚的事情另講,此處只講為何是孫二孃麻翻了他,張青卻又救了他。
張青綽號菜園子,魯智深是管菜園子的。所以,孫二孃沒有接引魯智深的任務,這件事得由魯智深的“下級”來完成。因而,魯智深後來的地位要略高於武松,他是自我“覺悟”的正式剃度的和尚,而且,不需要佛門再次接引,而是由他的下級“安全轉移”。
這就是孫二孃與武松的特殊關係,他們絕對沒有電視劇中瞎說的那種感情。而且,兩人之間也不存在喜歡與不喜歡。說得更通透一點,孫二孃是奉命來接引武松的。武松在江湖忘我的殺戮,途經十字坡,遇到了賣人肉饅頭的孫二孃,便迴歸本尊,“行者武松”才正式出場。
當然,孫二孃接引武松迴歸本尊,再怎麼講,都是對武松有恩的。而且,武松與張青結拜為兄弟,孫二孃就是他的義嫂了。但是,這層關係在梁山大聚義時全部抹平,所有一百單八將無論“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鬥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皆以兄弟相稱。因而,武松與孫二孃當然不能以江湖恩義搞特殊,以破壞“替天行道”之大義。
有趣的是,武松是武二郎,母夜叉則是孫二孃。二孃度二郎,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更深層次的隱喻呢?咱們今後再講。
-
15 # 茶餘飯後聊閒天
請問哪部水滸傳中寫了孫二孃喜歡武松,武松也喜歡孫二孃?我讀的水滸傳中可是真的沒有啊,很奇怪,消費孫二孃和武松的自媒體人可是真多啊,當年有個自媒體作者叫做宇宇看水滸,那可是寫了很多篇關於孫二孃和武松內容的自媒體文章,有大量粉絲對其文章進行追捧,這樣的自媒體作者其實很多,就是為了騙流量,反正看過原著的人也不多,他們寫啥,那些讀者就認為是來自原著的內容。
首先,孫二孃那個母夜叉的形象,武松是不可能看上的,武松是見過世面的,在柴府的時候,柴府能缺少美女?天天都能見到美女的武二郎會對一個一身橫肉,穿衣零零亂亂,眼露兇光的悍婦動情?再說了,主動勾搭武松的潘金蓮都沒得手,孫二孃哪一點會讓武松動心?
武松在十字坡撩撥孫二孃,很多人認為就是武松看上了孫二孃,其實武松早就知道這是一家黑店,因此就是故意激怒孫二孃的,好讓自己拿下她。其實後來武松還撩撥過蔣門神的媳婦呢,也看上蔣門神的媳婦了?
孫二孃的確是幫助了武松,至少那身行頭的是孫二孃贈送的,其實也是張青贈送的,那身行頭和雙刀,對於他夫婦來說也是用處不大,頭陀服飾和度牒她倆用不上,雙刀還鎮不住,送給武松有何不可,那就是孫二孃喜歡武松?要是這樣說的話,這東西也可以說是張青送的,張青也隊武松有愛慕之情?
很多人號稱自己是水滸傳迷,卻從不看原著,就愛看那些連七八糟的和原著沒有關係的內容。看看原著,孫二孃和武松真的是乾乾淨淨的,而且孫二孃那身材那模樣,張青絕對放心。孫二孃是江湖人,義氣為重,對武松的好都是出於一個義字。張青和孫二孃是師兄妹,他們的師父就是孫二孃的老爹,兩人感情還是很深的,即使沒有愛情也有親情的。
全書中,武松只對一個女人動過心,甚至真的想娶她了,知道這個女子是誰嗎?武松假和尚真修行,一生不娶,其實我認為也是因為武松自己殺了她。
-
16 # 銳度何老師
原著小說中的武松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和影視劇中的武松以及我們平時印象中的武松有很大的不同。影視劇和我們平時印象中的武松往往都是個帥小夥,正直淳樸,不近女色......這些跟原著沒有一樣是相符的:包括不近女色。
原著中的武松長得像殺神,比魯智深都壯,坐在那裡跟野獸一樣,所以他才有機會空手打死老虎。武松更不是個正直淳樸的人,那可是太歲,瞪眼就要殺人的主子。他不講法律、道德甚至信用。最開始他幫施恩打蔣門神,是充當黑社會的打手。施恩是典型的官商一體的黑社會,不是好人。施恩開妓院、酒館、賭坊、客棧,壞事不少幹。打打殺殺,把人抬出去揍一頓,甚至扔監獄裡,都很正常。但在武松眼裡,你幫了我,我就替你出頭打架,不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不管是不是助紂為虐。在飛雲浦,武松逼問押送他的公人:說,是誰派你來的,為什麼要害我?說了饒你不死。那個人說完,武松又來了句:原來是這麼回事,卻不能饒你了。順手就把那個人殺了。
武松不是那種標籤化的人物:英俊帥氣,正直淳樸。但也不能說他是壞人。他是一個正常人,是一個有很多面的人。這就又回到他幫施恩的問題上,你可以說他不高尚,但這也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選擇。你幫了我,我肯定也得幫你。你幫過我,他沒幫過我,然後你倆打架,我去過去評理,看你倆誰對誰錯,這就沒意思了。
這個世界上的正常人、正常事,一定都是有很多面的。如果你只看一面、只看到一面甚至看一輩子一面,只能說明:不正常。要麼是你不正常,要麼是你看的東西不正常,要麼是你和你看的東西都不正常。
女色方面也是一樣。
潘金蓮是大美女,而且一眼就相中叔叔了,各種引誘,很坦白很直接的那種。但武二郎經受住了誘惑,絲毫沒有動心的跡象。嚴詞拒絕。最後,為哥哥報仇,也是不眨眼的殺了潘金蓮。張都監曾經介紹歌女玉蘭給武松,到了鴛鴦樓的時候,武松絲毫不留情,又把她也殺了。
這就給人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武松不近女色,甚至有仇視婦女的嫌疑。再加上他最後做了頭陀,更坐實了這一點。
但這都是:片面!
武松是正常人,有很多面,包括對待女人。當他遇到孫二孃的時候,另一面就露出來了。而且這一面令人大跌眼鏡,與我們印象中的武松大不相符。武松是會調戲婦女的,還很下流的那種。
在十字坡,武松進了孫二孃的黑店嘴就沒老實。他先跟孫二孃說:你賣的是人肉饅頭。孫二孃說你瞎掰。這時候武松說了一句相當噁心的話,這裡我就不描述了,吃不下飯。就是:下三路、毛髮還和食物摻雜在一起......有興趣可以查原著,也可以自己腦補。
隨後武松又問孫二孃:你老公呢?孫二孃說:我老公出差不在家。
武松又說:你獨自一人不寂寞?
先說人體下三路的話題,然後問人家老公,最後問人家寂寞不寂寞。是耍流氓+調戲婦女。跟西門慶比,武松是相當的低階。所以孫二孃聽了也是心裡想:你個賊配軍作死,敢調戲老孃。
孫二孃是開黑店的,也賣人肉包子。但她家有個規矩:和尚不害,妓女不害和配軍不害。武松剛好是個配軍。按理講吃頓飯也就過去了,孫二孃不會拿蒙汗藥麻武松。後來打完架聊天,孫二孃說是:伯伯說瘋話,才一時起意......因為武松調戲孫二孃,才引出的風波,這是很明確的。
武松對待別人,不論男女,都是伸手就打就殺,不行就是不行,非常直接乾脆。但到了孫二孃全變了,全程都圍繞個“戲”,胡鬧,逗。知道是黑店也不說破,假裝喝藥酒,假裝昏迷,然後使千斤墜,別人抬不動。店裡倆夥計抬武松,抬不動。孫二孃看不下去,親自上陣,這時候變成了輕輕提起,武松不用千斤墜了,讓孫二孃把他提起來。隨後武松冷不防地出手,但這回他完全換了打法。武松以前和西門慶、蔣門神、張都監以及那些公人、殺手打,包括和老虎打,都是大開大合的拳打腳踢。到了孫二孃這,他改巴西柔術,用兩條腿盤住孫二孃下半身,兩隻胳膊抱住上半身。把孫二孃鎖死在地上......問題的關鍵是孫二孃這時候沒怎麼穿衣服,半裸......
孫二孃抬武松之前是先脫了紅裙子綠衣服,原著說是赤膊把武松提了起來。赤膊,赤到什麼程度,不太明確。估計是短褲、肚兜。換成現在就是內衣。這個造型,然後武松是手腳並用,把孫二孃盤住。武松完全可以三拳兩腳把孫二孃放倒,但他沒這麼幹。之所以選擇鎖住孫二孃,也不外兩個想法:
1、不願意真正打傷她。
2、討點便宜。
透過這兩點也能看出武松是很中意孫二孃的。有興致和她鬧。開始進屋是嘴上討便宜,之後是手腳上討便宜。
這就又產生了新問題:既然武松也好這一口,為啥先前對潘金蓮、玉蘭毫不動心,反倒對孫二孃這麼感興趣?其實這個事情非常符合邏輯,非常符合原著的設定。
別忘了咱們上面說的,武松不是帥小夥。他是一個非常粗狂的漢子,野獸一樣。而且武松是一輩子混跡江湖,在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金庸先生寫天龍八部的時候,是以武松為原型,設計了蕭峰這個人物。這兩個人非常像。都是有酒喝有肉吃就好,不講究生活品質。粗布衣服、草鞋,酒足飯飽,荒村破廟、野外土堆,完全能湊合一宿。喝多了、打架,一身泥水,血跡,蓬頭垢面也都是習以為常。
這些人的審美是很成問題的,或者說方向跟別人不太一樣。
蕭峰根本意識不到馬伕人康敏的美麗,看不出來。頂天是看一眼,不錯,回頭就忘了。武松也完全欣賞不了潘金蓮、玉蘭那種嬌滴滴的美。在西門慶眼裡,在這種有鑑賞力、講品質的男人眼裡,潘金蓮美得不要不要的。但在武松的眼裡,潘金蓮的美貌得打個八折,沒那麼漂亮。
蕭峰看康敏、武松看潘金蓮,都是一眼,哦,確實挺漂亮,還可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出身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審美也是不一樣的。以武松和蕭峰的情況,對潘金蓮、玉蘭、康敏沒感覺,很正常。
但到了孫二孃就不一樣了。原著對孫二孃造型的描述,簡直了:紅裙子、綠上衣,經典的紅配綠,喜慶。插了滿腦袋的黃乎乎的釵環,再配上一堆野花,鋪著滿臉的粉。紅裙子綠上衣,配的還是紅腰帶、黃紐扣。露著內衣、露著胸......
孫二孃這身扮相,放到大街上妥妥精神病。她這個審美水平,也是非常低非常低的,問題是武松也不高。孫二孃這個造型和武松的審美水平是100%契合,完全在一個水平線上。
武松看到孫二孃這一身紅配綠、金點綴、滿臉劣質胭粉、一腦袋野花釵子九連環、身高體壯、大手大腳、胸大屁股大、還比較暴露火辣:制服誘惑!這才是真正的女人......
武松是剛好能get到孫二孃的美。看原著很容易就能明白,武松不可能喜歡潘金蓮、玉蘭,他喜歡的肯定是孫二孃。如果沒有後來的劇情,讓蕭峰自己選擇,他也得選個孫二孃似的老婆,那才是真愛。他不可能喜歡康敏,對阿朱也是義氣。
孫二孃和武松是一個層次的人,倆人在同一個頻道。相同層次、相同頻道的人才能彼此欣賞,才能碰撞出火花。看到孫二孃,武松才能意識到這是個女人,女人味十足的女人,自己是個男人,有了這個分別心,才能起歪念頭。然後開始戲耍孫二孃,佔便宜。武松看潘金蓮、玉蘭,蕭峰看康敏,不是一個頻道,打不開男女的開關。
武松不是不好女色,而是不喜歡那種嬌滴滴的綠茶。他是江湖兒女,喜歡的也得是江湖兒女。
孫二孃後來對武松也很好,照顧有加。但咱說話都得講證據,不能沒邊。武松調戲孫二孃,原著裡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至於孫二孃對武松,只能說很好,嫂子對兄弟的那種。其他沒寫,不能瞎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孫二孃看武松也很順眼,倆人在一個頻道。以孫二孃的情況,她不可能喜歡鹿晗、糖果超甜這些人。西門慶在她眼裡也是孃兒,沒啥用。西門慶遇見孫二孃,充其量是西門慶吐了,然後孫二孃捶他兩拳。武松在造型上是一個極其粗獷強壯的男人,獅子老虎一樣,完全符合孫二孃的審美。當然,審美這個詞放在他倆身上,不太合適。"審醜",雖然醜,但看著順眼。
孫二孃的老公是張青,綽號菜園子。看綽號就能看出這人得屌絲到什麼程度。打完之後,孫二孃、張青和武松結拜,武松認他倆當哥哥嫂嫂。孫二孃、張青就是一對江湖版的潘金蓮、武大郎。張青是個廢物,還是個贅婿。孫二孃是家長,很強勢,她平時必然會看張青窩囊。現在好了,陽穀縣翻版,張青有了個兄弟,腰桿立馬硬了,孫二孃一看這叔叔......
武松的情史比較狗血:專招嫂子。
不過武松、孫二孃畢竟都是粗人,還是粗的不能再粗的那種。他倆初次見面,肯定有些問題。但後來結拜,這個念頭也就全斷了。他倆不是西門慶、潘金蓮那種感情細膩的人,如果再說以後會有什麼事,有什麼糾纏、纏綿,也不符合邏輯。
一個頭磕到地上,叫了哥哥嫂嫂,武松也就拿孫二孃當潘金蓮了。孫二孃是當自己多了個兄弟。
武松這個人挺可憐。雖然長的像猛獸,動不動就殺人,但他其實是個很戀家的人。那麼雄壯,他也很想有個依靠。所以找到武大的時候,和哥哥嫂嫂在一起,他很幸福很滿足。這也是對潘金蓮無動於衷的一個原因。但後來沒辦法,哥哥被害,他也把嫂嫂殺了,家破人亡。遇到張青、孫二孃,又認了哥哥嫂嫂,總算找回點歸屬感,多了點依靠。所以走的時候武松是心生感激,灑淚而別。這就更不可能再有其他的事了。
頂天是以後有人問武松,想不想找老婆?想找什麼樣的?武松說:就找嫂嫂那樣的,有女人味!
-
17 # 狼風疾舞
孫二孃確實很喜歡武松,真的把武松當做兄弟來看。武松也是喜歡孫二孃的,是由衷地敬重這個嫂嫂的,而超越了男女之間的情愛。
武松與孫二孃相識與十字坡,彼時的孫二孃正開著黑店,賣著人肉包子,而武松卻剛剛為兄報仇,殺死自己的親嫂嫂,淪為囚徒。或許孫二孃聽過打虎英雄武松的大名,但武松卻不知道在十字坡有一個叫孫二孃的女人。
二人初次相遇,可謂是不打不相識,心生警惕的武松故意撩撥孫二孃,潑辣的孫二孃也是殺心大起,二人就此大打出手,奈何武松天生神力,孫二孃有豈是對手。此時,孫二孃的丈夫張青出現,作揖賠禮,算是救下孫二孃。雙方一報名,都是江湖有名的人物,也都藉此下坡,互相寒暄。武松繼續做他的囚徒,孫二孃繼續開他的黑店,二人貌似沒有了交集。
天不隨人願,武松醉打蔣門神,又惹出禍端,血濺鴛鴦樓,流亡與江湖。此時的武松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威風,身心疲憊的他已淪為喪家之犬,此時孫二孃夫婦可以報當初之仇了,但他們沒有,孫二孃這時候又站了出來,她救了武松,讓武松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行者,而孫二孃也走上亡命的道路。
內心空虛,不在相信親情的武松,可以說在那一刻,就把孫二孃當成自己的親嫂嫂了。孫二孃也願意為武松揹負一切,甚至生死。二人之間的感情,唯有親情!
-
18 # 大蝦風輕揚
要說喜歡,武松武二郎和孫二孃之間確實有感情,一種是結義之情,弟弟對義姐的喜愛和尊敬;另一種則是同為江湖好漢之間的惺惺相惜。這種感情和愛戀完全是兩碼事。
《水滸傳》原著中,武松和孫二孃此前完全沒有交集,只是在大樹十字坡不打不相識,三人一起結拜,並在上了梁山後相互扶持,互相照顧,可以算是梁山好漢小團體之間感情較為深厚的。
而之所以有許多武松和孫二孃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甚至產生了曖昧的聯想,只是現代影視劇對水滸傳原著的過度改編,純粹是為了迎合所謂的市場,或者說滿足部分人的惡趣味。
就像在現代拍攝的高度緊張的軍事題材的影視劇中,愛情線都成了必不可少的賣點。在編劇眼中,離了愛情,影視劇似乎就失去了吸引觀眾的資本,就少了許多的魅力。激烈的槍林彈雨中都要上演一場生死之戀,更何況這種古裝劇。
人為地大幅改編水滸傳原著,強行給武松和孫二孃加戲,將原本純潔的結義之情非得弄成一個三角戀,不弄點曖昧出來,似乎不這樣就不足以體現武松武二郎的驚人魅力一樣。
武松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著力塑造的一個英雄人物,行事灑脫,為人豪爽,極重信義,也講義氣,行事風格更是果斷狠辣。重情重義也算是武松的優點之一。在潘金蓮和自已的哥哥武大成婚後,因為對武大容貌的不滿,潘金蓮對武松也曾有過非份之舉,但武松又豈會罔顧兄弟之情?面對潘金蓮的誘惑,武松避之唯恐不及。
在武大郎被潘金蓮和西門慶聯手害了後,武松怒不可遏,一怒之下手刃了王婆、潘金蓮、西門慶等相關嫌疑人,自已也因為違反了大宋律法,幸好有知縣同情武松的遭遇,一番運作之下才被輕判為發配。
武松在孫二孃的初次相識在是要武松落難的途中。此時的武松被兩位解差押解著前往孟州城牢營。在路過大樹十字坡時,來到孫二孃和張青夫婦經營的那家水滸著名的黑店落腳歇息。武松久走江湖,對各種江湖秘密瞭解得十分透徹,才聽聞了十字坡酒店的傳聞。又見孫二孃與眾不同的打扮,心中早起了警惕之心。
後來在武松的言語試探之下孫二孃惱羞成怒,憤而動手。武松對孫二孃略顯輕佻的舉動,可以說是一個江湖浪子的一種壓力之下的釋放,一種惡趣味發作,本來就是不好人,武松又怎會規規矩矩面對?
武松在原著中的表現來看,並不是一個特別有正義感的人,身在綠林,見識得多了,對孫二孃這種草菅人命的行為並沒有特別的反感,只是不惹到他頭上,他就並不介意。再加上武松完全就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主兒,在孫二孃的丈夫張青軟語相求,刻意奉迎之下,武松爽快地放了孫二孃。
後來三人一番長談,彼此相對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張青夫婦刻意結交下,三人結為了兄弟。張青、孫二孃皆較武松為長,武松就成了夫婦二人的義弟。武松後來闖下行者名頭的裝扮還是張青夫婦所贈。
武松才失去哥哥,沒有了親人,孫二孃和張青夫婦的出現,滿足了他對親情的需求。而孫二孃夫婦也需要武松這樣一個名震江湖,武藝高強的好漢來做自已的靠山,三人互有需求,再加上都有豪爽過人的江湖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梁山中算是比較真摯的,是一個關係親密的小團體。
武松對人還是很講義氣,對情誼也看得比較重,這也使得他上了梁山後也交到了魯智深這樣的真朋友。對朋友武松是非常看重的,對孫二孃,即是自已的義姐,又是自已兄長張青的妻子,武松怎麼可能有不軌之心?
梁山好漢中,除了矮腳虎王英等少數幾人對女色比較熱衷之外,其他好漢就沒幾個耽於女色的。武松同樣也不例外。原著中他對潘金蓮的主動投懷送抱避之唯恐不及,對玉蘭這個嬌弱的美人也同樣沒有動心。
孫二孃在原著中對明確的容貌描寫,她的綽號叫做“母夜叉”,夜叉在古人心中也不是美貌的代名詞。影視劇中在挑選演員時並沒有忠於原著,找的孫二孃容貌都在標準之上,甚至還極其嫵媚。而原著中的孫二孃長得是凶神惡煞,眼帶凶光,略顯風騷,容貌和殺氣都可以令小兒止啼。
這樣的孫二孃武松要是能生出曖昧之心來,恐怕得懷疑武松是否正常了。畢竟此前和他有過聯絡的女子哪個不是嬌媚豔麗,嫵媚動人?愛好獨特的人畢竟是少數,相信武松也不會是另類。
不管是從武松的個性、對情義的看重,以及孫二孃容貌等各方面來看,武松都沒有理由和孫二孃之間產生任何超出結義姐弟之外的感情。影視劇中刻意改寫二人的關係,甚至有抹黑武松之嫌,只不過是為了製造噱頭而已。
-
19 # 懂點鄭州
武松是個鋼鐵直男,怎麼可能喜歡孫二孃,充其量也就是小迷妹和打虎英雄一樣的關係。
武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從武松開場的描寫就能明白地看出來:年少在家鄉鬥毆打死人,躲在滄州柴進家裡避禍,大家想想,年紀輕輕打死人的都是什麼人,那不都是街頭好勇鬥狠的小夥子。如果在香港估計就是山雞和浩南那一票古惑仔之一,對他們來說,女人哪有兄弟義氣重要,套句現在流行語“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劍”。
耍棍的武松
當然啦,武松的兵器是一根哨棒,也就是根木棍,這就是用兵器 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老子就愛耍光棍!和另一位酷愛刷光棍的名人大聖孫悟空交相輝映,人家孫大聖可也有定住七仙女確只偷桃的風光往事。後來武松做頭陀裝扮,兵器叫做雪花鑌鐵戒刀,這是一把佛門兵器,這就表明了武松心中是沒有男女之情的。
孫二孃是什麼樣的人呢:從她的外號母夜叉大家就可以得知一二。咱們不說影視劇,單說原著:那婦人如何?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紅裙內斑斕裹肚,黃髮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也就是說,孫二孃橫眉冷目,兇光,四肢結實,腰身硬板,力臂,容貌一般,打扮俗豔,不修邊幅,豪放不羈,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敢幹。這正是少年英雄,義氣為先的武松最喜歡的物件,這個喜歡無關男女,只是對志氣相投之人的喜愛。
孫二孃眼中的武松是怎麼樣的:
首先是外貌: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武松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英偉不凡,且有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英雄事蹟,那真是喜歡英雄豪傑的女人心中最亮的星。
孫二孃喜歡武松嗎?喜歡!那是對英雄好漢的喜歡,從原著中孫二孃的依照打扮和粗言粗語就知道這也是個不拘小節的巾幗女漢子,也不知道做下了多少殺人取肉的勾當,那會有什麼小兒女的心思!對武松那是對英雄好漢的崇拜。
更何況後來三人義結金蘭,成為了結義兄妹,更不可能有兒女私情。
所以武松是鋼鐵直男,沒有任何兒女私情,最後也成為了一代高僧。
回覆列表
我覺得武松與孫二孃與其說是互相喜歡倒不如說互相欣賞更確切。喜歡跟往往容易跟愛情掛鉤,但倆人之間的關係事實上跟愛情無關是一種純粹的友誼。千萬不能把孫二孃對武松的好當成是一種示愛,那更多的是老大姐對弟弟的關心呵護,因此倆人之間既是朋友關係也是異性姐弟關係。
《水滸傳》並不擅長愛情的描述與表達。這跟作品的主題有很大關係,該作品男人是絕對主角,打打殺殺是主流,其中的女性只是起到點綴和襯托的作用。作者施耐庵老先生也無意讓某個好漢跟某個女性深陷愛河,製造出一些風花雪月浪漫的事。很多好事者總覺得一部文學名著如果缺少了愛情這條線索似乎味道不足,就如同炒菜不放油總是食之無味。於是乎好事之徒非要硬硬的亂點鴛鴦譜,什麼扈三娘月夜會林沖一訴衷腸;什麼武松跟孫二孃有感情瓜葛,甚至武松跟嫂子潘金蓮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糾葛。這純粹就是意淫或者戲說了,《水滸傳》原著可絕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感情問題。如果讓施老爺子得知後人如此給他的作品亂點鴛鴦的話非得氣得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孫二孃與武松是屬於不打不相識一打成摯友的那種型別。兩人初次見面於孟州道十字坡酒店,當時孫二孃好玄給武松下蒙汗藥包成人肉包子。幸好張青來的及時,三人相談甚歡就此結下深厚友誼。尤其是武松與孫二孃更是投緣,後來正是在孫二孃的幫助和建議下武松才以行者的身份行走江湖。行者的經典形象正是出自孫二孃之手。武松與孫二孃之所以惺惺相惜,主要是倆人有很多共同點,也就是說有很多共同語言,武松是人中豪傑,孫二孃是女中魁首;在性格脾氣方面都是非常豪爽直率。武松性如烈火,孫二孃有母夜叉的綽號足見其脾氣也不是好惹的。
後來倆人一起戰鬥,先後在二龍山落草又一起投奔梁山,在戰鬥中感情更進一步成為了生死之交。結語:武松與孫二孃都是非常強勢的人,倆人之間是很難成為夫妻的,但很容易成為莫逆之交。他們之間的友情被一代代人們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