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團建通

    團建,為團而建.體驗式培訓,在透過系列課程,可能是趣味的學習環境,可能是嚴肅的學習氛圍,能夠幫助員工發現自我、突破自我,在提升自己的同時提高自我價值;能夠增進增進團隊人與人之間感情,高效團隊協作,良好的團隊氛圍;感受團隊精神,個體的責任與義務,感恩團隊,這樣的正能量團建,才是員工需要的,才是企業需要的.

  • 2 # 頓悟君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三個問題:1.什麼是團建?2.公司進行團建的目的是什麼?3.團建活動又有哪些?

    1.團建指的是團隊建設,把群體變為團隊的過程。

    2.團建的目的是各種組織為了增強員工們的團體意識和協作精神舉行的活動。

    3.團建活動指的是兩人以上進行的有互動的,有溝通的,有協作的活動。

    我們再把這三個問題展開一下,首先任何組織想要獲得成功都必須經歷團建的過程,這個過程從組織成立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完成了團建的組織生存下去,沒完成的最終都解散了。 1999年,馬雲回杭州創辦“阿里巴巴”網站。臨行前,他對他的夥伴們說:“我要回杭州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從零開始。願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資;願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說用3天時間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鐘,夥伴們一致決定:“我們回杭州去,一起去!這就阿里巴巴的18羅漢。後來在阿里成功上市後,考慮到公司的長久發展,馬雲提出並建立了合夥人制度,要求創業初期的“十八羅漢” 辭去職位重新競聘上崗。十八羅漢中,進入合夥人名單的只有七人,其他除了離職的三位,都就職於公司的各個部門之中。由此可見,像阿里巴巴這麼成功的企業也從來沒有放棄對組織的改善,所以團隊建設對各種組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組織團建一定是企業的管理層為了為了達成某些目標而去做的,例如促進團隊融合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加強員工執行力等,不能把他當成是員工福利。現在有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堂而皇之的把團建寫成是員工福利,還有人佔用員工休息時間強迫員工來參加團建都要是不可取的。在日本熱播劇《我要準時下班》中有一個情節:女主角下班後和同事聚餐,餐後分別的時候,才透過手機打卡下班。

    最後就是到底做什麼樣的活動才能達到團建的目的?團建活動有很多種,比如聚餐,旅遊,爬山,踏青,球賽,拓展活動,遊樂場等等,但並不是所有活動都能達到促進團隊融合,增加團隊凝聚力的作用,有的活動做了還不如不做。就拿爬山舉例,活動負責人對所有員工說,今天公司團建去爬某某山,10點山腳出發,14點下山,15點解散。然後大家就開始分頭爬山。這種活動就是沒有意義的,員工只是自己爬了一個山,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非常少,甚至沒有,原來不熟悉的人還是不熟悉,原來有矛盾的人還是有矛盾,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所以不管做什麼活動,必須為員工創造充分的溝通和交流的機會,讓員工之們有更深入的瞭解和認知,員工間的默契一定是在相互之間的長期磨合下建立起來的。

    另外,員工培訓和團建也要有區分,員工培訓就是指對其技能的培訓,不論是運營技能還是管理技能,而團建是為了使其更好的融入這個團隊,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兩者的目的性有很大區別,例如正規的拓展活動就是培訓,而真人CS就是團建,有很多公司再做活動時即想達到培訓的效果,又想大家玩的很快樂,結果往往是兩者都沒有得到。

  • 3 # 廣東拓展訓練吳老師

    大家好,我是拓展訓練吳老師。

    這個問題非常好,直擊靈魂深處。是HR問得最多的問題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搞明白了,團建就成功了一半。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團建的作用是什麼。簡單來說團建的作用是雙向的,既可以促進團隊凝聚力,又可以讓員工之間有良性互動;既可以有利團隊團結,又能讓員工有發揮的空間。所以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團建要讓團隊瞭解我、讓我有所發揮、讓我看到團隊的另一面或是對團隊有更深的瞭解。

    團建活動包含的元素有很多:目標、主題、專案、難度、氣氛、隊友、對手等等。要每個元素都符合每個員工的要求,是做不到的。而且,員工有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處於什麼的情況下?而HR或者是團建公司作為專業人員,是可以立足於行業專業角度策劃設計團建活動,給予相應的引導。所以要做一個員工需要的團建,可以按以下幾個原則來設計:

    1、立足專業,作為專業人士,HR和團建公司要從專業的角度來提升團隊團結、幫忙員工成長。

    2、是員工需求的課程,不是員工喜歡的課程。員工喜歡無壓力,輕鬆,吃吃喝喝最好,但這種形式的團建實在過時了。

    3、不同部門、不同年齡的員工,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課程也不能一樣,要有針對性,比如年輕人就用好玩有趣的課程,年長的可以用講座、座談會等方式,用他們喜歡的課程來引導正確的成長思維,會更容易吸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對於以前,現在的孩子都是帶著知識出生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