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字的文清

    當孩子對老師說“你是個老師,也會不懂”時,假如我是一名老師,我的想法如下:

    一是聽到學生居然說出這種話感到十分震驚,一個少不更事的孩子敢對著自己的老師說出不像是自己說的話,對孩子的勇氣,特別對老師說話的態度感到非常驚訝,這還是一個孩子,還是我的學生嗎?

    二是思想上感到有點不解,一個孩子對自己的老師說出這樣的話,究竟是體現了和諧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係,還是體現了當代學生的思想獨立、言行自主性呢?是對老師的學識輕視還是揭示了知識無處不在、學無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樣樣精通的事理呢?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還有.......不得不讓人多想,也許兼而有之,也許還有更多想法。

    對此,我的做法是沉重冷靜,積極遠大於消極情緒。首先,承認自己雖聞道在先,在一些方面比孩子們學的早、知道的多,但術業有專攻,承認即使自己從事某種知識的教學和研究,但專業技術水平仍然有限,仍然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和不懂之處,這符合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

    其次,對孩子敢於向老師質疑、敢於向知識或權威挑戰、敢於面對未知領域、敢於探求知識的本質等思想態度給予高度評價,並因勢利導,引導孩子既要端正對知識學問的求真務實的態度,又要重視培養尊重知識,敢於面對現實,勇於探索創新。

    三是要以孩子對老師的這一句話中,充分分析挖掘其教育意義,既要積極鼓勵,也要慎重對待。如可以讓孩子認識到這句話所包含的各種內容、問題、意義、作用等,讓孩子在不改變話的意思的情況下,兼顧到尊重知識、老師等,換一句更好更舒服更具價值的語句,語音、語意、語氣等方面進行更合理的加工,既可應用相關句子的知識,又可以在品德方面受到教育。

  • 2 # 我叫小也Kouya

    首先,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知識是永無止境的,知識永遠都學不完的。即使是老師,也不一定什麼知識都會的吧?其次,小孩是個什麼身份,是你的學生,還是自己的子女後輩,還是陌生的小孩?對於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回答。再次,對於發問的問題,是否適當,他(她)問對了人了嗎?相當於你問個賣五金的老闆,有沒有青菜胡蘿蔔賣一樣。所以,早在春秋戰國的《論語》就有一句:不恥下問,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即使是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不用介意去發問,虛心學習就是了,只要對方是真的知道也熟悉的知識。像我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在日記本上,像跟老師交流一般,寫上去問,我的語文老師教了三十多年書,做到科組長的位置了,查字典也查不出讀音,後來還我自己解決了問題,還跟老師說起來。老師也表示很高興,說會查字就是愛讀書的表現。所以老師不一定什麼都會,但一定會把自己懂的知識傾囊相授,互相學習才會有進步。

  • 3 # 吾心含章

    我會想,“哇哦,這個孩子蠻有思想的,他為啥能說出這句話,是誰教的呢。孩子家長應該蠻會教育孩子的。”

    我會用一種有點驚訝又欣喜的語氣說“哇哦,這你都知道啊。好厲害。那你跟老師說說你怎麼那麼聰明,能知道老師也有不懂的呢。是誰告訴你的呢。”

  • 4 # cm原野

    從教二十多年,確實未遇到這種時刻。此時此刻,我們確實得從自身找原因,學藝不精,怪不得孩子們說這種傷人的話。坦然面對,無需強詞奪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孩子這幾天餵奶粉後老是拉稀,請問正常奶粉餵養會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