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菠蘿的漫漫
-
2 # 落林曉葉
對於家庭親情這塊,我最渴望就是父輩他們的和睦和團結,印象中老大分家,爸爸是老二,老三也考大學出去工作了,老小在家,爸爸是中間那個最重親情,最能吃苦,最能忍受,最能替兄弟們孩子們考慮的,只是不善言辭,話語不多。卻處處說到點子上,但是由於他的離世對我打擊很大,覺得人生彷彿看不到盡頭了,畢竟他從小到大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覺得父輩那個年代重男輕女也嚴重,但爸爸唯一是不看重這塊的,也存在爺爺奶奶只顧小的,一個大家庭總體來說還好,可是我覺得對於小輩來說,沒有別人家叔叔對侄子侄女那份自來熟的情感,他們是內部不團結,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改變什麼的,很痛惜爸爸離開前借錢時候,從小被他供養讀書那個三叔的嘴臉,以及他說的話語。是我這輩子都銘記於心的,一個家庭要想和睦團結,首先有能力之人拉扯幫扶,小輩們有感恩之心,這樣大家族才能興旺,那種各顧各,鴨子不管鵝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以後的基因也不夠強大,也走不長遠!!!
-
3 # 初知育兒
天地是人類的父母,您們是子女的父母,天地為人類提供資源,您們為子女提供愛護,天地是為人父母者的榜樣,為人父母者是天地屬性的延展,天地是人類的保障,父母是子女的保護傘,父母與天地齊名。
您們是偉大的,您們對子女的愛護體現了天地精神,天地久遠綿長,父母情深義重;天地博大寬厚,父母恩德卓著,父母與天地同性,天地與父母共生。 敬畏天地,敬重父母是生命禪院一貫的原則;服務天地,贍養父母是禪院草做人的品質。 本立而道生,本破而道散,愛護生命是天地之本,愛護子女是父母之本,天地失本,日月無光;父母失本,子女遭殃,為人父母者不可不察。
天地無私心,以養育生命為本;父母無私心,以撫養子女為本。天地無私,才稱為天地;父母無私,才稱為父母。天地有私,生靈塗炭;父母有私,子女受難。
天地之間的一切都屬於上帝,您們的子女也屬於上帝,所以,敬畏上帝,走上帝的道是整個宇宙的戒命,更是天地父母必須遵守的法則,故,當您們的子女要敬畏上帝,走上帝之道時,你們不可藏私,上帝是大老闆,父母是小老闆,子女是上帝的財產,子女只是上帝賜予您們的一份有靈禮物,但其所有權依然在上帝手裡,子女奔上帝而去,為人父母者者應當心存歡喜,您們若阻撓,就是藏私,就等於為子女製造了心靈的監獄。
父母終歸消失,而上帝永在,不要把子女緊緊地攥在自己手裡,因為您們自己都會消失,您們無法保障子女終生的快樂和幸福,更無法保障子女來生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有智慧的父母首先應教給子女關於如何獲得永恆快樂和幸福的知識,也就是關於我們的大老闆——上帝的知識,如此,您們的子女就不會迷惘,您們離開人間後就可以安然地奔赴新的生活領地。
教給子女關於上帝的知識,是為人父母者對子女最大的疼愛,是為子女鋪就錦繡燦爛的生命之路,高瞻遠矚的父母考慮的是子女永恆的幸福,只有鼠目寸光的父母考慮子女眼前的利益;心明眼亮的父母留給子女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和心靈財富,愚昧糊塗的父母想留給子女的是名聲、地位和物質財富。 您們可以考察,只有精神和心靈富足的人才擁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若精神和心靈一片荒漠,您們即使留給子女金山銀山,他們除了揮霍,為了守住財產日夜焦躁外,難以獲得心靈上的安然。快樂和幸福是一種創造財富過程中的心靈感受,是一種給予和施放後的滿足感,擁有的越多,苦惱會越多,給予和施放的越多,快樂和幸福就會越多。因擁有而感覺快樂和幸福,那是動物本能的體現,而不是昇華了人性。
愛護子女是天下父母的共性,讓子女快樂幸福是做父母的天性,但是,教育子女如何獲得快樂幸福,方式方法和所教的內容非常重要,生命禪院有位大師叫Teana草,他說:“在相同的真實面前,不同的方式是產生不同結果的本質和唯一的原因。”希望天下為父母的,能夠深刻思考這一問題,您們的方式方法和所教育子女的內容不同,結果就不一樣,甚至結果會與願望截然相反。每年每天,有許多子女犯罪、自殺,這是與父母的願望相反的結局,作為父母的,應該反思這個問題。
我們必須時刻思考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作為父母的,如果您們本身對宇宙、時空、生命、人生模糊不清,您們如何教育子女?您們可否想過,您們自己的世界觀、生命觀、人生觀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那麼,您們如何讓子女獲得快樂和幸福?難道非得讓子女踏著您們的足跡前行嗎?您們的足跡是快樂和幸福的嗎?
開窗日月進,放眼遠山青,作為父母的,應該放眼看看天下,網路時代是天下一家的時代,人類的整體意識在覺醒,子女屬於您們,同樣屬於上帝和整個人類,舊皮囊不能裝新酒,舊秩序不能適應新意識,鳥類都知道讓雛鳥翅膀長成時自己去飛翔,您們的觀念或許已經落後,您們應該讓子女到生命禪院中來接受新知識,學習新生活,適應新形式。
這只是我的建議,參考不參考我的建議您們自己決定,我不能為您們保證什麼,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只有疼愛子女的父母才有資格受到子女的孝敬,自私地對待子女的,最後一定會受到道的懲罰。對子女放縱和管制都是錯誤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子女情。
(摘自《雪峰文集》)
-
4 # 風不塵
小時候很埋怨父母,為什麼要把我帶到到這個世界上?家裡面也沒錢,父母也對我的不夠心理關注,讓我來這個世界上受苦。
後來明白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能夠讓我健康的長大,甚至供我完讀大學,已經拼盡了他們的全力。
長大後埋怨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狀態是自己沒有辦法選擇的,現在已經長大成人,混成什麼樣子都是自己的事情。
慢慢的接受自己,接受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埋頭做事吧!
-
5 # 彼岸楓樹
親情像春風拂面:溫暖、低調。
親情似背依群山:踏實、可靠。
有一年,我和老公還有我哥去參加一個酒宴,從一開始我就說不喝酒,大家都默認了。酒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主陪非勸我喝酒,勸酒詞說的很實在,讓你不好意思拒絕。我很為難,看了老公一眼,他沒有任何反應。我哥離開座位,二話沒說,端起酒杯就喝了。
多年後,當我提起這件事時,哥哥說:這件事沒有印象了。但我記得小時候,每當在外面惹禍後,回家捱打時,你總是擋著不讓爸媽打。
我哥比我大兩歲,小時候非常調皮,每當惹了麻煩被別人找上門來,父母不問青紅皂白,拉過來就打。我當時是怎樣去護著我哥,確實記不清了,只記得每次都說:哥哥別哭了。然後陪著他一起哭。
或許平淡瑣碎的生活,會讓愛情褪色。
或許功名利祿的誘惑,會讓友情露出瑕疵。
唯親情:任歲月流逝,世事變遷,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
6 # 幼安媽育兒
今天看到了一個新聞,兒子活埋了79歲癱瘓的媽媽!
三天後,媽媽獲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兒子會不會被重判,希望政府放過兒子。
家庭親情和生命感悟,在珍惜的人的眼中,每天心懷感恩仍不足以回報,在不知感恩的人的心中,親情就是羈絆,生命可以隨意踐踏!
想到2019年底,我的媽媽因為肺結節做手術,媽媽是個閒不住的人,一直都是她在照顧我們的生活。這次生病我就想,一定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來照顧她。透過這次手術我自己也更加珍惜生命了,為了維護親情,我要愛惜好家人的生命!
願所以人都能珍惜親情,珍愛生命!
回覆列表
母親是個體生命的賦予者,也是血緣關係的締結者。華人是很看重血緣關係的。在華人看來,只有血緣最親密、最穩定和最靠得住。血緣關係中最靠得住的又是母子。中國傳統禮教雖然規定父親的地位最高。但在華人心中,內心深處,最愛的卻是母親。母親的“親”不僅賦予生命,孕育生命,還喂以生命第一種食物——乳汁。也就是有哺育之恩。此後,就有了“媽媽的吻”最美的讚歌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最知兒女心”等諺語。確實,母親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是超脫功利的,是出自於生物本能的。也是母性潛在的能力與情感。大多數母親在子女身上傾注的不僅是時間、金錢、利益和希望,還有青春、事業和理想;也傾注了她人生經歷中所有的“愛”。
相對於母愛而言,父愛就顯得深沉。父親的感情一般深藏於心底,不輕易外露,常常帶給子女一種敬畏之感(這種感覺,隨著子女成長,逐漸被感知)。有時,這種愛又略帶一點“功利”。說“功利”也不太準確。這“功利”不同於一般的功利性。他只是希望子女能尊重其作為一家之長的意見(聽話、懂事)或成績優異,將來有所為;也希望這願望能夠實現,使他在百忙之餘多些成就感、欣慰感,在親戚朋友面前添幾分自豪罷了。
無論是感性的母愛還是理性的父愛(也有些家庭玩互調)。隨著子女的成長,這兩種愛都會被感知、體會乃至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