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叫杜萊夢
-
2 # 敏敏老師說育兒
不想讓孩子做什麼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 讓他知道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舉個例子吧。
我家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引導他看包裝後面的食品配料表。剛開始有些字,他不認識,我就唸給他聽,然後給他講這些成分都是做什麼用的。
比如我們都知道,很多零食中有人造奶油。製造商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來代替這個詞,比如起酥油、植物奶油、植脂末等。吃多了厲害是什麼呢?我給孩子講的是,人的血管就像走廊一樣,吃多了人造奶油,走廊上就堆積了大量的東西,想要走過去就很難。
孩子就明白了,人造奶油吃多了會堵血管。同樣的,像代可可脂、各種糖類和代糖類、以及各種新增劑等,我給孩子都會講。
所以,他養成了買東西前先看食品配料表的習慣。哪些零食好,哪些零食不好,自己都明白了,也就不怎麼愛吃了。
不知道你說的垃圾食品具體是什麼?辣條?薯片?肯德基?糖果?我的態度是孩子想吃就給他吃呀,小朋友一次也不會吃多少的,偶爾吃一些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大的影響。而且,如果真的是垃圾食品,味道不會很好的,小朋友也不會很愛吃的,因為,小朋友的嘴巴可是很挑剔的。他們多會挑好吃的吃。
如果孩子很想吃一樣東西,你卻非不給他吃,他要麼壓抑自己的慾望,要麼自己想辦法,比如,問別人要,或者悄悄拿錢買,甚至有些孩子會把這個願望留到長大後報復性的吃,消費,買很多沒用的東西堆在家裡。
所以,放輕鬆一些,偶爾吃一次垃圾食品沒關係,但是因為不給吃孩子想吃的東西造成孩子內心的陰影或者由此帶來想不到的問題,卻可能是一輩子的隱患,或者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