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乾坤書書

    古代的戰旗和印章為何用篆書?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戰旗和印章出現的時期,人們所用的書體是篆書。

    戰旗我們能看到的實物沒有儲存下來的,但漢代墓葬中曾出土過明旌,類似於旗幟,只是作用不同,明旌是人去世時用來寫上死者姓名、官職等,在出殯時引路招魂的,是不是和戰旗差不多的作用啊?

    在出土的這件明旌上,所用的字型就是篆書,確切地說是繆篆,一種常用在篆刻中的篆書書體。

    印章,在古時候叫篆刻,篆刻篆刻,顧名思義,是書寫篆書在加刻制完成的。出土實物中最早的印章,是商代的,亞字形邊框,在加上族徽文字。在篆刻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時間是秦漢,印宗秦漢,是所有書法篆刻家的統一認識。春秋戰國包括秦朝用的字型是篆書,漢代雖然隸書是民間使用最廣的文字,但官方書體還是篆書,公文、印章等都是要用篆書的。

    所以,使用書體的背景,造就了戰旗、印章等使用篆書的情況。

    另外,就是篆書的書體特點更適合用在戰旗、印章中。篆書婉轉流暢,而且莊重嚴謹,戰旗、印章的文字內容,主要是記載官員官職的,必定需要莊重的字型。

    在後來,文人更多地參與到篆刻的創作中,變越來越注意性,有些篆刻家,比如錢君匋、陳巨來(後面配圖就有一方陳巨來楷書印)等,也嘗試以楷書、行草書來篆刻,增加了篆刻的趣味。

  • 2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為什篆刻用手寫體按自己的意思自由書寫,而不是按各種篆體中規中矩地書寫?

    這個問題我沒太讀懂,篆刻用字其實還是很嚴格的。

    01、繆篆

    比如學習篆刻要求“印宗秦漢”,在我們常見的工穩的白文印中,基本都在學習漢印,那麼篆刻用字因為印面大小的關係,實際上有它獨特的篆法體系,也就是我們說的繆篆(miu)。

    上圖為經典漢印“渭成令印”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記新莽六書稱:"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

    也就是說,摹印用的篆書稱之為繆篆。《繆篆分韻》將漢魏印採用的多體篆文統稱為"繆篆",也叫做"摹印篆"。

    這種印恐怕並不是手寫體。

    02、書寫性強的流派印

    在明清之際,篆刻藝術得到了重視,以文彭為代表的篆刻藝術家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篆刻流派。

    流派印包括了篆刻家學習古來印章而成的所有自家面貌,口頭上講的流派印實際上是有一定的具體特指。

    比如,我們常講的鄧派,就是以鄧石如為代表包括吳讓之、趙之謙等篆刻家的印,這一路印章以個人書法風格作為基調,基本上寫什麼樣的字就刻什麼樣的印,以書寫性作為篆刻的一種藝術表達。

    包括這些篆刻家仿秦漢樣式,但實際上就是舊瓶裝新酒。

    在篆刻學習中,對書寫能力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篆刻講究“印從書出”,篆刻家都擅長寫篆書,這是篆刻的具體要求。

    那麼毫無疑問,這一路的篆刻作品,恐怕確實是手寫體的一種觀感。

    總結

    如果說這麼幹有什麼目的呢,恐怕這就體現了藝術家不與尋常人相同的洞察能力,有著敏銳的藝術感知,所以才能夠開一派之風尚。

  • 3 # cqlhdaq

    篆刻用手寫體也是有規範。所謂篆刻,必須先有篆字,後才刻制印章。篆字就是手寫體,印從書出就說明了道理。當然,篆刻廣義的講,還包括篆字之前的的金文、甲骨文等都可入印,但入印都是手寫體。用得最多的篆字入印都是手寫體,但不能亂寫,不能脫離篆字基本形去胡編亂篡。一個篆刻大家也是一個書寫篆字的高手。因此,手寫體更能體現篆刻家的水準和個性。

  • 4 # 西早走天涯

    本人愛好書法和篆刻,也在學習篆刻,有一些年頭了。

    為什麼篆刻用手寫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篆刻是怎麼製作的。下面我來分享一下。

    篆刻是人工用刀刻出來的,字是反著描到印面或者在專用的紙上寫好字後反印上去的。不是機器刻出來的。

    但凡會刻篆刻印章的人,都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刻好。那什麼說篆刻用手寫體呢?

    因為篆刻的篆字就是手寫的(有的篆刻家直接用刻刀去描筆畫,那也是手寫體),即使是機器設計出來,還是要手寫或者描筆畫。所以篆刻用手寫體。

    通常的篆刻印章用的是石頭、木頭、金屬(銅、鐵之類)。最普遍的還是當前使用最多的是石頭,收到文人青睞的石頭有:青田石、壽山石、雞血石、巴林石。

    好篆刻不僅是用手寫體,而且要求的書寫能力還挺高的。機器做出來那些是印章(公章或私章),沒有什麼藝術性。篆刻不同,它是一項基於篆字而且對書寫有要求的藝術。有些協會類的機構就專門研究篆刻,比如西泠印社。

    如果不用手寫體,估計篆刻就不會發展成為一門藝術。而且本身篆刻是難以複製的,每個篆刻都是獨立的,如果是機器製作,那就是批次生產了。

  • 5 # 小資國畫大叔

    篆刻從商周時期開始,一直到清代,都用毛筆書寫文字然後再刻,其中有意無意的都會有一些書法的味道,這其中還沒有非常刻意的突出手寫的書法味道。但書法是一直貫穿其中的,一直延續手寫體。一直到清代,文人們開始把篆刻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品種來對待了,這導致篆刻變得更復雜,理論研究發展迅速擴充套件,比如:1.印外求印(加入很多本來不屬於篆刻印章的美學元素,如:認為的破損、封泥的框邊、漢代瓦當的趣味等等),2.以書法求印,把遠古各種篆體文字用來刻印,使得篆刻突然變得豐富多彩。

     

    另外在清代篆刻家們的研究中,發展出了一種很完整的篆刻理論,就是篆刻必須具備:章法、刀法、字法。

     

    其中字法的發展非常迅速,認可度很高,以書入印的嘗試獲得了很多人的努力,因為書法本身具有個人風格,可以彰顯自己的創作趣味,而且我們遠古時期有過很多很多書法風格,真是一座挖不盡的寶藏。

     

    其中代表人物有  吳昌碩、趙之謙、齊白石等等多位大師。吳昌碩對石鼓文研究最多,用石鼓文的特徵篆刻到印面上,古意盎然,拙美天成,一代大家風範。齊白石把天發神讖碑的風格用來篆刻,自成一家齊派篆刻。

     

    雖然手寫體確實豐富多彩,個人風格很容易彰顯,但有人發現了這也有極大的不足,這人就是趙之謙。他認為手寫書法體入印是一個坑,因為變化幾乎無窮無盡,讓篆刻變得無規則可言了,走向了混亂,脫離了古代意義的篆刻。因此趙之謙一生刻印很少,最長達十幾年不刻印。即便如此,趙之謙的篆刻和他的手寫體篆書都名聲巨大,建樹頗多。

    配圖中第一張是挖掘出的漢代手寫體印章,這枚印章不知什麼原因,寫完後沒有刻,所以能看到漢代手寫體印章,很珍貴。

     

    #帝壹文化# #好書在家看#

  • 6 # 金石門生

    因為篆刻是藝術範疇,而不同於電腦刻字。後者是單純的實用性,而前者是觀賞性兼實用性。藝術上的美,需要有不同的形式表現,所以篆刻必須是要求手寫體的,這就是好的篆刻家一定是個書畫家的原因。

  • 7 # 海納百川HO

    篆刻講究三法:篆法、章法、刀法。篆法即篆字的寫法,這是首先要考慮的。作者一般會用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字型入印,如大篆、小篆、甲骨文等,這樣設計印稿,包括刻印都會得心應手,胸有成竹。篆字有些變化,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在印面章法上也有一些方法,如重複字可採用借用法,不整齊的字可採用疏密法等。

  • 8 # 定海樓書畫篆刻

    這個是兩個問題,

    1,篆刻是用手寫體

    2,篆刻用的手寫體是自由書寫,不是老實中規中矩的寫,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吧 。 篆刻在明清時代文人介入篆刻之前都是工匠刻的, ,篆刻在中國歷史上 有兩個繁榮時期,一個是秦漢,一個是清代民國。秦漢的印章都是銅印,均由工匠刻制,但是那個時代官方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篆書,就像咱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是簡化楷書一樣非常普遍,所以即使是工匠他們的篆書底子是非常好的,所以他們刻的印章,也是具有書寫性,,在今天我們看他們刻的印章是具有筆意的,可能他們自己意識不到,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很自然事情。到清代鄧石如提出“印從書出”其實就是對古代篆刻的總結,(就像提出萬有引力一樣,自然本來就存在)明確一下清代篆刻大家基本都是篆書大家(除了浙派)。所以至今我們搞篆刻的一定得寫篆書,而且是老實的寫。

    第二個問題。就不同意這個問題的觀點,篆刻一方好印,入印文字一定是是先再三斟酌的,不能是隨隨便便的,否則他刻不好。有可能某些篆刻高手,你看到的是他在印面上隨便寫幾個字就開始刻了,能表達個性什麼的,但是你沒有看到他內心的東西,在刻之前他已經想好這方印是怎麼設計,怎麼刻的,,這些高手能這麼熟練,也是經過多年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梅墨生曾說:有人僅看到我作這幅畫從頭到尾就二十幾筆,這麼簡單,但是他沒有看到我之前幾十年的錘鍊),否則你看到的是那些瞎搞的人,這樣的人也是隨便一寫就刻。

  • 9 # 使用者5057245324672姜

    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寫出來的,篆刻是石上的圖形藝術。印,有它獨立的文化形式,更有它自己的傳承特色,詩書畫印不可缺之!

  • 10 # 止廬篆刻

    為什麼用手寫體,應該要與印章的基本作用,即它的實用性與藝術性聯絡起來。

    印章最初使用就是作為印信,《周禮》中有不少記載,受工藝所限,當時印章均為鑄造。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硬度比銅要高,可以鑿印,於是便出現了用於書寫印章的文字——秦書八體中的謬篆。而從先秦至唐宋時期,印章主要做官印使用,以實用性為主,在各時代篆書總體風格的前提下,作為官方用印,以規整為主。這一時期的印章不管是鑿是鑄,都是由官員手寫印稿,交給工匠刻制,只不過並不追求個人風格。

    宋之後,金石學興起,文人廣習篆書,伴隨著鑑藏印的出現,文人開始自作印稿交給印工刻制。元代王冕等人開始探索印材,便於篆刻的石料被發現。在元明清這一時期,官印風格逐漸變得死板,實用性開始減弱,印章的藝術性增強。隨著明清篆書的復興以及石料被發現並廣泛使用,文人開始自篆自刻,努力探求新的風格,並出現了“以書入印”,將書法融入篆刻的景象。

    因此,篆刻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在用手寫體。只不過在印章的實用性階段,有指定官員使用指定文字撰寫印文,必須符合統治階級的規範性。在印章的藝術性階段,文人開始對印章進行藝術創作,書寫性被挖掘,形成了明顯的個人風格,例如吳昌碩、吳讓之、徐三庚等人,其風格迥異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篆書風格不同。

  • 11 # 陳慶修

    篆刻起源幾千年前都留下了不少精美圖案。篆刻用手寫體有它的隨意性用字的靈活性和結構的變化性以及持章人名的真實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女孩子讀職業學校學什麼專業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