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逸之梅
-
2 # 文青聊史
戰國時期,各國君王都各懷鬼胎,為什麼蘇秦張儀的連橫合縱之術還能成功?
如果不是各君王各懷鬼胎的話,恐怕蘇秦和張儀也不會成功
中國歷史上的亂世實在不少,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但要說最早的亂世恐怕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了,因為周朝大肆實行分封制所以讓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從而天下大亂。
從春秋到戰國的過渡是三家分晉之後,這時候天下以七個國家為大,後來將這七個國家稱之為戰國七雄,戰國時期各國互相猜忌互相吞併,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幾個國家竟然短暫的團結了一段時間,這段時期被稱之為合縱連橫,計策的貢獻者分別是蘇秦和張儀,那麼兩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蘇秦——因為大勢所趨蘇秦的合縱確實是大勢所趨,因為在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莫過於秦國,秦國雖然早期各方面實力都不強,但是在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各方面實力提升飛快,這就導致了其他國家非常的害怕。
而蘇秦正好利用了這一點,害怕不假,但是一根筷子容易折斷,那麼一把筷子呢?蘇秦按照這個原理對各國進行遊說,雖然各國的君王之前都是想著如何吞併其他國家,但是現如今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秦國,自然是同仇敵愾共同對抗方為上策。
如若不然,必定會遭受到秦國的單獨打擊,各國的君王雖然各懷鬼胎但是最起碼都不傻,這時候如果再內鬥勢必會被秦國一個一個吃掉,所以蘇秦能夠成功是大勢所趨。
我們可以再想象一下,或許有可能是各國君王也都想到了這一點,但是因為拉不下面子無法實施,蘇秦的出現就免除了這種尷尬,所以在成功一個之後後面就更加順利了。
張儀——都想獨善其身張儀的連橫跟蘇秦的合縱不同的是蘇秦是聯合六國對抗秦國,而張儀是聯合六國供奉秦國,這樣做無疑難度更大,但是張儀卻成功了,這就是利用各國君王雖然同仇敵愾對抗秦國,但是骨子裡面還是各懷鬼胎,都想獨善其身。
先說六國為何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自然是因為秦國強大從而畏懼秦國,而如果這時候秦國願意丟擲橄欖枝,讓兩國之間交好並且承諾我不攻打你的地盤,這時候你還是堅守自己的陣地嗎?自然不會。
於是張儀就利用這一點對各個國家進行遊說,先對楚國進行遊說,讓秦楚兩國永交於好,楚王同意了,後面就簡單多了,反正你們聯合起來是為何對抗秦國,不如干脆點貢獻出部分土地,這樣秦國也就不攻打你們了,大家一塊發展,同意還好,如果不同意那麼秦國就聯合楚國一同進攻你的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還有不同意的理由嗎?
結語其實蘇秦和張儀兩人遊說六國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人性的貪婪,雖然原理簡單但是沒有一定的口才估計也不好實施,所以我們可以猜測在戰國中深居簡出的縱橫家都是一群善於研究人性心理並加以運用的高手。
-
3 # 散人閒語
合縱連橫俱往矣,今人掩卷猶瀟瀟。
任何時代都在合縱連橫,任何一個大事件、大專案、大成功,都是合縱連橫的結果,任何一個成功的人物,都是合縱連橫做得比較好的人物!
-
4 # 歷史演義boy
答案放在問題中,你這提問著實逗!
你都說各國君王各懷鬼胎了,還要問蘇秦張儀為何合縱連橫能成功?
是不是還得我給你分析分析各國君王的心理活動?
好啊,那我給你分析一下。
蘇秦先後跑到周王跟秦王那裡都不受待見。(好嘛,敢不重視我,我就跟你們對著幹。)
燕國
小燕啊,你整天想著搞秦國,沒看到你的老鄰居趙國都突突臉了嗎?別說話!你給我錢,我去解決趙國。
燕國從。
趙國
老趙啊,你想跟老秦爭瓢把子光靠自己可不行吶,這樣吧,你給我錢,我去收買兄弟們。
趙國從。
南韓
小韓呦,你怎麼還跟老秦混呢?他吃了肉連你的湯都要搶,那怎麼能行,老趙也想另立山頭了,要不你跟老趙吧,好歹有口熱湯喝啊。
南韓從。
魏國
魏子,你咋還跟老秦混啊,現在弟兄們都不願意跟他玩了,你說要是哪一天老秦揍你,怕是連個拉架的都沒了,你好歹也有一把子力氣,慫他幹啥,跟弟兄們幹他丫的。
魏國從。
齊國
老齊啊,你這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咋也跟著老秦混呢?你祖上的臉都要被你丟光了,說出去兄弟們都替你著急啊。
齊國從。
楚國
老楚,你是做二當家的,你要說繼續跟著老秦幹,那弟兄們無話可說,等死就行了,但你想好了,就老秦那脾氣,你晚上能睡得著安穩覺?
六國從。
秦國一看,這哪行,弟兄們要是都造了俺的反,俺這老臉往哪擱!
張儀大佬,聽說你跟那蘇秦都在藍翔,哦不,鬼谷那學的坑蒙……縱橫之術,要不你給俺也縱橫縱橫?
張儀一琢磨,鬼谷傳人左右互搏的傳統藝能不能丟,既然蘇秦搞合縱,那我就玩連橫吧!
關於張儀連橫的細節我就不講了,感興趣的自己網上搜吧,我就說一點:
蘇秦合縱好歹還是在現有基礎上挑撥離間,張儀直接就是坑蒙拐騙,也難怪最後七個大國都不待見張儀。
不過題主也說了,七個國家都各懷鬼胎,因此也怪不得人家張儀騙他們,他們自己不帶腦子你能有什麼辦法,活該被滅嘍。
-
5 # 商業熱點解讀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國歷史上,亂世還是不少的。比如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但要說最早且混亂程度最大的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了。這是因為周朝大行分封制,在春秋時期還好,因為諸侯國比較多,各個諸侯國實力都不是很強,而且可以比較好地相互制衡。使得各個諸侯國還能安分一些。
戰國七雄
但是到了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就進入了戰國時期。這時候的諸侯國格局就是“戰國七雄”了。這七國之間也是相互猜忌,妄圖互相吞併。這個時期出現了兩種外交和軍事政策,分別是蘇秦的“合縱”和張儀的“連橫”。兩個人居然都成功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合縱:順勢而為
秦國在秦孝公時期實行了商鞅變法,之後國富兵強,秦國軍隊被稱為虎狼之師,所到之處可謂望風披靡。東方六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這時,蘇秦利用東方六國的心理,便遊說六國君主:西方的秦國一家獨強,如果不聯合起來一致防秦、抗秦,再內鬥的話,那麼秦國很可能會各個擊破,將六國吞併。六國君主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了,所以“合縱”也就順理成章、大勢所趨了。蘇秦的“合縱”可謂順勢而為。
蘇秦合縱
連橫:各懷鬼胎
張儀的“連橫”其實是破壞蘇秦“合縱”的政策。“連橫”是慫恿六國供奉秦國。這樣做的難度雖然很大,但是張儀還是成功了,張儀是利用了各國君主各懷鬼胎、都想獨善其身,免遭秦國屠戮的心理弱點,實行了各個擊破。如果秦國對東方六國都不懷好意,那麼蘇秦的“合縱”是不容易破掉的;但是如果秦國向六國逐一丟擲橄欖枝,明確表態,只要與秦國修好,那麼秦國自然不會攻打你的地盤,這種情況下,六國還能繼續堅守“合縱”嗎?顯然不能,因為當外部矛盾緩和下來之時,正是內部矛盾突顯之日。當外部壓力消失了,內部立刻就開始瓦解。
張儀連橫
其實,蘇秦和張儀遊說各國君主的原理並不複雜,只是作為遊說家,必須對各國的政治、外交、經濟、軍事、土地大小、人口多寡等等了如指掌,還得加上卓越的口才,關鍵還是要對人性以及人的心理研究透徹並運用地得心應手才能在遊說上游刃有餘。
回覆列表
就是因為各懷鬼胎,所以才有蘇張的用武之地啊。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時的形勢決定了七國中任何一國都不能獨自消滅其他一個國家,最多就是打打殺殺,相互割地蠶食,兩國之間即便結盟也大多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一旦有更大的利益,盟約馬上就被撕毀。
而蘇秦張儀之所以能夠縱橫捭闔,靠的還是背後諸侯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