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中外雜談

    通俗的說,這樣的情況下,國都不在的那塊地叫做飛地,飛地的治理,如果中間國關係好,那還好。要是關係不好,那真的就是隔斷聯絡,人員來往、軍隊調動、賦稅運輸啥的真的就斷了。要麼給飛地主官一定自主,要麼繞道其他國家,要麼留著等戰爭結束。當然你要是能打得過那就直接打通兩地聯絡。至於治理,像魏國之前飛地很重要,所以派宗室啊太子啊來治理。

  • 2 # 詩雨花魂

    作為一個國家,領土完整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古代即便是在戰國、三國時期,很多國家的領土也都是一整塊的,畢竟這樣治理起來也更容易,而且一個國家既然要“統一”,那麼領土的統一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戰國曆史上,卻有一個奇葩國家,魏國,它的領土一直都是支離破碎一樣,但是偏偏一直都沒有進行統一。

    春秋時期,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滅掉後,又於公元前453年聯合韓、魏滅掉了最強大的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三家聯合滅掉智氏後,瓜分了智氏的地盤,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便形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

    在晉國時期,六卿之間相互混戰爭奪地盤,所以就導致了本來勢力範圍靠近西邊的魏國,進入三晉時代後,獲得了隔著南韓的東面的飛地。

    在魏文侯魏斯時代,當時的三晉並不算團結,趙國想聯合魏國滅韓、南韓想聯合魏國滅趙,但都被魏文侯拒絕了,魏文侯提出了三晉聯合發展的戰略,但因為利益如何劃分,三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但在魏文侯的建議下,三家停止了內鬥,走上了各自發展的道路。

    由於趙氏在北、韓氏在東、韓氏的發展方向是韓和魏國飛地以東的鄭國,於是在魏文侯時代的魏國發展方向是西面的秦國。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419年),魏國西度過黃河,開始入侵秦國,經過長達11年的戰爭,魏國獲的了秦西河地區,奪取了北面戎狄大片土地,在此設定了上郡(陝西洛河以東)隨後又佔據了陝(河南三門峽西),控制了西方與中原的黃金通道,秦國被壓迫在了洛水以西。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魏武侯號召韓、趙結盟、三晉第一次結成聯盟,開始向南方於楚國交戰,攻取了楚國軍事重鎮大梁,輕取襄陵,楚悼王求和而不得,後來楚國賄賂秦國,秦國偷襲南韓,之後齊國又乘機攻擊襄陵。

    到了公元375年,三家分掉了原先的晉室,魏惠王繼位後遷都大梁(開封),但是安邑與大梁之間的土地聯絡很薄弱,只能向北繞道榆次、陽邑南下進入河內、大梁版塊。這條交通線不僅繞道,麻煩、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斷,於是為了遷都,魏惠王開始跟趙國和南韓換地。

    經過一系列的換地,到了公元前361年,魏國遷都大梁。

    魏惠王時代魏國逐漸開始衰落,先是在馬陵之戰遭受齊國重創,主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之後又被秦國幾次攻擊,河西之地盡喪,又被迫割讓上郡15城,黃河以西的土地全部丟掉不說,還使得秦國在黃河東岸建立了東進的陣地。

    之後,魏國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一路丟城失地,到了快被秦國滅亡之前的土地終於全部連在了一起,可惜,只有很小一小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實驗藝術以後會從事什麼職業呢?以後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