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魑魅涅磐
-
2 # 論道今朝
殲20的氣動外形本來就是最最佳化的,更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只是讓它速度更快,載重更大而已。
就看更換WS15發動機後,如何定位它的作用,是上航母呢,還是作為多用途戰機,或作為戰術轟炸機使用?用途不一樣,機體當然就需要改變。
殲20就算是採用WS10B發動機,整體效能也不比F22差。F22空重20噸,殲20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比F22機體更大、更長,空重才16噸(最初原型機17噸),足足比F22輕了4噸。按照普惠公司公佈的資訊,F119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15.8噸,而WS10B單臺最大推力14.5噸;F119比WS10B大1.3噸,兩臺發動機加起來大2.6噸;F22重量比殲20重4噸。傻瓜都知道誰的推力更大,小學三年級都會做的數學題,只是F22的粉絲們對殲20一味抹黑而已,單純的對某種戰機的外表喜好罷了。
殲20最高時速2.5馬赫,F22最高時速2.25馬赫;殲20作戰半徑2000公里,F22作戰半徑760公里。正面雷達反射面積兩者相當,側面雷達反射面積相差不大,後面雷達反射面積F22更小,紅外反射兩者沒有差別。載彈量方面:如果殲20只攜帶PL12(中程)+PL10(近程)空空導彈的話,內建彈倉總共可攜帶8枚空空導彈;F22內建彈倉也是6枚AIM-120中程+2枚AIM-9近程空空導彈,一共也是8枚空空導彈。但是,殲20可以攜帶PL15遠端空空導彈,而F22彈倉更小,而且已經固定死了,無法擴大,升級版的中程空空導彈都沒有辦法放進去。殲20的PL10近程空空導彈,可以越肩發射或向下轉彎調頭,360度無死角打擊目標;而F22的AIM-9近程空空導彈,卻只能前半部扇形180度打擊目標。
相比之下,殲20就是用WS10B發動機,總體效能也比F22強得多。因此,如果用上WS15發動機,殲20還是作為制空戰機使用的話,機體佈局無需改變,這種氣動外形是機動性最大化的設計,換上WS15發動機後,它的機動效能會更加強大;改為向量噴口並不可靠,F22、蘇57多次事故就是例子。用上WS15的殲20,可以擴大機體,加大內建彈倉,作為多用途戰機使用;當然,加大機體也可以作為戰術轟炸機使用;作為艦載機上航母的話,需要加粗前臂,改為雙前輪,主翼需要加長,改為摺疊翼;後部加裝尾鉤和輸油管,使戰機能夠夥伴加油。
-
3 # 五嶽掩赤城
現實中更換髮動機大多隻修改進氣道,但殲-20進氣道已經為渦扇-15預留好了
先問一個問題,到目前為止,因為更換大推力發動機,而導致氣動佈局進行更改的戰機有哪個?不好意思,在我印象裡好像沒有一個。比如F-14早期使用TF30系列發動機,更換F110-GE-400;F-15和F-16早期是使用F100-PW-100或F110-GE-100,到後期F100-PW-229或F110-GE-129;殲-10和殲-11之前是用AL-31系列發動機,現在開始使用FWS-10太行,這些戰機更換髮動機之後似乎都沒有發生氣動更改的事情啊?
對於戰鬥機來說,氣動佈局是屬於基礎性設計,中途修改氣動設計的工作量要比更換髮動機都還要大的多。差不多可以推到重來,重新設計一款戰鬥機了。更何況現在戰鬥機普遍採用數字電傳飛控,一旦氣動外形進行修改,那麼整個飛控控制率以及飛行軟體都要全部重新修改,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戰機確定後使不會輕易修改氣動佈局的。比如從蘇-27SK到蘇-35,發動機從AL-31更換成117S,機體內部結構幾乎全部設計,空重從16.8噸變成18.4噸,飛控也全部重新寫,但整體氣動佈局也沒有什麼變化啊。
而現實中,戰機更換大推力發動機,大多要修改的是進氣道。因為不同發動機,其穩定工作所需要的空氣流量、流速、壓縮比是不同的。並且如果發動機推力有大幅度增加的話,相應的也必須增加空氣流量,以便於吸入更多氧氣參與燃燒做功。典型例子就是F-16 C/D block 50/52版本開始,發動機從10.5噸級暴增24%,換成13噸級的F100-PW-229或F110-GE-129發動機。為了滿足發動機推力增加帶來的空氣流量需求,F-16 C/D block 50/52修改了進氣道佈局,從原先的小嘴的NSI進氣道換成大嘴的MCID進氣道,增加進氣口空氣流量。
F-16的小嘴NSI進氣道和大嘴的MCID進氣道對比,對岸灣灣的F-16 A/B block 20因為還是NSI進氣道的原因,所以在這次F-16V升級中,無法更換使用大推力發動機,只能繼續使用10.5噸的F100-PW-200發動機,在飛機升級增加重量情況下,發動機推力不變,相應的機動效能恐怕還要打折。
同樣情況出現在法國陣風戰鬥機身上,陣風戰鬥機使用的M88-3型發動機,最大推力只有7.5噸,推力過小因而備受詬病。為此法國早早就宣佈已經研發成功最大推力9噸的M88-9發動機,但遲遲未見安裝使用。前幾年阿聯酋表示想買陣風戰鬥機,但想升級發動機並表示願意支付相關研發測試費用,法華人道出實情,如果使用M88-9發動機的話,陣風的進氣口必須擴大以增加10%的空氣流量,然而陣風戰鬥機的半埋式進氣道設計導致進氣口修改起來非常麻煩。
相比較下,殲-20如果更換渦扇-15發動機的話,無需這方面擔心,因為殲-20的進氣道一開始就是按照渦扇-15的標準設計的。如果有心觀察對比下殲-11和殲-20的正面,顯然可以看出殲-20的進氣口要比殲-11的大的多,對比參照殲-11使用AL-31和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標準,可以顯而易見的得出一個結論,殲-20的進氣口面積遠超AL-31和渦扇-10太行發動機所需要的空氣流量標準,其一開始就是按照渦扇-15這一級發動機所需要的進氣口空氣流量進行設計的。
使用AL-31或太行發動機的殲-11B正面,可以簡單得出其需要進氣口面積大約是這麼大
殲-20正面進氣道口特寫,其進氣口面積可以說是非常的大,這已經遠遠超過AL-31或太行的需求。甚至國外媒體認為殲-20目前使用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是特別定製版本,充分利用大氣流量,最大推力已經達到15~16噸。
-
4 # 麥田軍事觀察
許多人是不是有點出產生了錯覺呢,認為航空設計就是發動機的問題呢?這個想法完全錯誤,現在殲20換髮動機,只是機身內部結構適應性調整,氣動設計不會因此出現任何改變,所謂殲220因為發動機推力不足,才不得不採用鴨翼之類的說法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現代航空設計是非常複雜的,不是簡簡單單增加一個鴨翼就可以彌補動力不足了,這個想法本身思路不對,提出這個理念的人壓根不懂什麼氣動設計,不懂裝懂了。
現在殲20的發動機推力不足是誰證明的?有點憑空想象了,為什麼總感覺它不足呢?沒有可以貶低殲20的地方,就非要想象出來一個嗎?
發動機動力是否充足不是用眼睛來分析的啊,看一下引數就可以了,這是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殲20動力是否充足,與飛機的抗戰動設計沒有直接的聯絡,也許未來還會改進,氣動設計也可能變化,但是與發動機沒有關係,如果氣動設計方面有了新的研究成桌,換裝更好的裝置等等,才可能造成氣動外形的改觀。
僅發動機推力增加,不涉及到整個發動機的尺寸大變的話,那麼不會有氣動的影響問題,也許換了一款全新的發動機,尺寸變化太大,那麼就不是民良的,而是會重新設計的問題,一個全新型號了的推出了。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一架戰機試飛完成定型後,就算後期換裝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換裝探測距離更遠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加裝新型導彈等升級措施後,整架戰機的氣動佈局也不會發生較大的改變,最多隻是在後期升級改進過程中對前代版本的氣動佈局進行小幅度修改提升罷了。因為對於包括戰機等飛行器而言,如果整機的氣動佈局隨意修改的話,那麼等同於推倒重來設計一架全新的戰機,所以殲20後期就算是換裝推力20噸的渦扇發動機,整機氣動佈局也不會發生較大的改變。的確以殲20五代隱身戰機的身份而言,最合適的動力至少是推重比10一級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才合適,但是受限於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與世界先進水準上的差距,當下殲20雖然已經批次裝備軍隊,但是裝備的動力仍然不是最合適的動力系統。不過中國也早在殲20研發之初,就很早開始為殲20研發配套的推力更大、推重比更大的先進渦扇發動機,只是因為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難度極大,而且研發成功後至少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進行包括地面、空中模擬測試以及後期的裝機測試飛行動力,所以在研發進度上沒有同步跟上殲20的研發生產進度,以至於當下的殲20裝備的還是上一代渦扇發動機。很多人說殲20採用鴨式氣動佈局是為了彌補發動機推力不足的遺憾,只能說這種觀點的人“堅信了美華人說的只要動力強、板磚也能飛上天”的鬼話,的確對於任何飛行器而言,動力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飛行器包括最大飛行速度、作戰半徑、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載彈量等方面的效能指標,但是戰機畢竟不是板磚,而是一個包括電子、氣動、機械等多種不同材料組成的複合體,所以對於戰機而言,某一項效能的不足也是可以透過其他方面來彌補的,過程雖然不一樣,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效能至少是不差甚至在某些效能表現上還是領先的。還是舉例來說,有的人說殲20的鴨式氣動佈局是為了彌補動力不足的遺憾,所以採用鴨翼來增強其超機動飛行能力,這也是看到美國的F22在採用常規氣動佈局外加具備大推力、向量推進的發動機後仍然能夠超機動飛行的觀點。所以未來殲20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後,應該把鴨翼取消才對,畢竟鴨翼的存在增加了戰機的雷達波反射面積,不利於戰機的隱身需求。要這麼說的話,殲20雖然有鴨翼,但是卻沒有F22的水平尾翼啊,如果真的會破壞隱身效能的話,美國的F22應該把水平尾翼取消才對啊,畢竟水平尾翼會增加F22的後向雷達波反射面積的。而且從殲20的鴨翼、全動垂尾和F22的水平尾翼和垂尾面積對比的話,F22的水平尾翼和垂尾面積更大,反而更增加了雷達波的反射面積才對,特別是F22的兩個面積巨大的傾斜垂尾雷達波反射能力肯定比殲20這種面積更小的全動垂尾強烈多了,那麼是不是F22的隱身能力實際上不如殲20呢?再一個從戰機的氣動佈局來說,殲20採用的鴨式氣動佈局在超機動飛行能力上天生就比F22這種常規氣動佈局機動性更強,所以拋開動力不談的話,實際上在空戰格鬥時候殲20反而更佔優勢。特別是在戰機隱身能力越來越強的趨勢下,雖然戰機裝備的雷達探測距離越來越遠,但是也因為互相看對方越來越模糊,反而會繼續回到兩機近距離格鬥狀態,那麼這個時候天生機動優勢明顯的殲20豈不是吊打F22呢?更別說後期換裝了推力更強的殲20了。再說一個例子,法國的陣風戰機雖然是雙發中型戰機,很多人看到其機翼和機身下掛滿導彈的畫面,都覺得陣風的武器掛載能力和作戰效能肯定強。但是細看陣風戰機採用的M88-2渦扇發動機的話,會發現這款發動機效能並不咋的,無論是在推力還是其他方面相比同類的F414這些先進中推都差得遠,但是這並不妨礙陣風戰機優秀的效能表現,所以對應到殲20身上的話,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其實我們看待問題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了,F22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但是F22畢竟是一架設計於上世紀80年代,首架F22原型機早在90年代初就開始試飛了,時至今日可以說光是從首飛時間計算的話也是30年時間過去了,上世紀80年代很多先進技術並還沒有出現和走出實驗室,所以那個時候的F22受限於時代限制,只能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來堆砌。但是中國的殲20呢?是在F22首飛20年後才首飛的,這20年時間裡,戰機在氣動佈局、電子裝置、機械等方面的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在電子裝置上的技術升級幅度相當大,殲20趕上了這趟優勢,而F22卻沒有。就像如今的電腦、手機處理器效能有多先進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你能想象上世紀80年代的英特爾釋出的首款可以執行32位系統的80386電腦處理器只集成了大約27.5萬個電晶體,工作頻率最高只有40MHZ嗎?別拿今天執行頻率高達5.1GHZ,整合電晶體數量上百億的I9處理器對比了,就是普通的家用奔騰處理器效能就是80386的幾十萬倍。而F22採用的中央計算機裝備的處理器是釋出於1995年的PowerPC603處理器,該處理器的執行頻率只有幾百兆赫茲,就相當於十年前安卓手機剛釋出時期,市場上五百塊買的最低端的安卓手機效能差不多。而殲20雖然首飛的更晚,但是在航電上卻是領先F22不知多少倍的,相信換裝了動力更先進的發動機後的殲20效能將會更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