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桃姐姐
-
2 # 傾心辣媽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家大寶也是比較內向的,平時也不怎麼愛說話,看見生人也是不敢打招呼。我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就是經常帶他去一些公共場所,然後鼓勵他和一些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兒,玩兒的時間長了自然也就膽子比較大一些了,剛開始的時候,你不要讓他直接去跟一些大人啊,什麼長輩去打招呼,這樣會打擊他的積極性,他本來就比較內向,如果直接讓他去的話,他肯定會不願意,你可以試著讓他先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兒,跟小朋友接觸。這樣他就不會那麼反抗,那麼牴觸。一步一步來就而久之,也就膽子比較大一些了。這是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看完之後別忘了點贊哦。
-
3 # 王爺4375
謝邀!孩子害羞膽小臉紅低頭,這些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可能家長太強勢,動不動批評孩子所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1.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總否定他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讓孩子拿主意,如穿衣服和買衣服,小孩選顏色和款式,怎麼搭配,都有自己的看法,家長不妨尊重他的意見,你自己喜歡就行,孩子得到肯定是他自信的開始。2.多讓孩子和同齡人玩 孩子最需要夥伴,他們在一起嘰嘰喳喳可玩幾個小時,幸福滿滿,可使孩子性格由內向轉變為外向。3.讓孩子參加演講類的社團活動 站在講臺朗誦詩歌,可鍛鍊膽量,以後見人不膽怯,考試不緊張。4.不要拿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二樓的小明考試拿了100分,你成80分,排倒數了。小孩一聽傷心死了,更不想讀書,抬不起頭。
最後家長要相信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家長不要打罵孩子,多誇孩子,孩子一定會自信滿滿。
-
4 # 贏在陪伴
沒有喜歡害羞的孩子,只有逃避的父母。表面上看是孩子缺乏勇氣,其實不然。
小孩子為什麼害羞?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自我意識!!!
為什麼缺乏足夠安全感和自我意識?一般有四個原因,對策有四個。請綜合運用,按缺失來側重。
一是父母親一方甚至兩方陪伴過少,往往陪伴簡單粗暴缺少關注與孩子互動。
沒有父母陪伴,沒有安全感。
對策一:缺失陪伴的一方多陪伴,多與孩子做遊戲。注意,陪伴不是看孩子玩而自己玩手機。家長要知道,陪伴就是關注和密切互動。
二是過度限制孩子自由行動,總怕孩子有危險。
沒有探索,沒有勇氣。
對策二:時刻盯著孩子,在明顯可能出現危險的地方,三歲之前透過反覆的適度體罰等來建立應激反應。比如電源插座,火源等。
三是希望孩子是聽話的乖寶寶,這不能幹,哪做的不夠好。家長的對錯觀念太強了,或者家長太理想主義不自覺按成人要求來對待孩子。
沒有自主,沒有世界。
對策三:記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可以按心意作畫,但是注意留白,留下孩子自由發揮的天地。基本道理教給就可以了,剩下的讓孩子自己來學習和進步。切記按成人要求來要求孩子,孩子不會明白的也做不到。何況,家長不過是在不同世界遞給或者指給孩子不同大小的人生畫布而已。
這裡特別提一點,兩歲左右開始到四歲左右,重點培養孩子吃喝拉撒睡的自主行動能力,保護好孩子在這方面的自主意願就可以了,儘量減少替代孩子做這些事。其他的目標,不建議做硬性要求。
四是缺乏足夠耐心來教育,引導簡單粗暴,不能按照孩子的理解能力來溝通。
沒有同理心,沒有朋友。
對策四:耐心,細心,同理心。即耐心陪伴,細心觀察,同理心溝通。大人很多話孩子是聽不懂的,要按孩子的理解能力來溝通。常見的檢驗指標就是孩子的為什麼,你回答的怎樣。不是簡單的說你要如何如何,或者是你應該如何如何。
-
5 # 江南微塵
首先明確孩子害羞確實對他將來的發展不利,有什麼辦法改變呢?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多帶孩子參加活動。可以帶孩子參加遊樂活動、運動比賽、聚餐等,讓他多接觸些人,尤其多接觸同齡的小孩。
二、每天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可以去樓下溜達,去附近的小花園,人多的地方,經常去會有熟悉的人。孩子不會害怕,能放得開。
三、不要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順其自然,如果強迫孩子打招呼,他可能更加不願意見人,大人平時要主動去問侯別人,做好孩子的榜樣,要讓孩子感到與人接觸時很舒適,不緊張,就是進步了。
四、培養孩子一些小技能、小才藝,增強自信。比喻讓孩子背會一首詩,孩子給你展示時,誇讚他背得好,如果他願意給別人展示,這就進了一大步了。當然要循序漸進,先再親近的人面前展示,等積攢的信心足夠強大了,孩子才會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示。
-
6 # 心和家齊
這裡再針對“害羞”詳細地講一下:
害羞裡有好處:”害羞,沒膽量“這些都是你對孩子的評判,評判中對是孩子的不接納,不接納下面是你的擔心和焦慮。
真正的問題是:你為什麼不喜歡他(她)——害羞低頭臉紅紅的樣子,你是否認為容易害羞的性格就是不好的?你為什麼會有這個觀點?這個觀點從哪裡來的?它真的合理嗎?
李開復和現任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都曾經被被評為班上最為害羞的兩個人。
據稱,比爾·蓋茨是個內向的人,這意味著他更需要獨處,但不一定在意別人的看法。
害羞的人更具內省力,更注重對自我內在的體驗,這就意味著,他們有更多機會去連結自己內在的智慧和力量。
接納孩子!尊重孩子!
不要急於去改變孩子,就算是孩子的害羞表現也可能是因為出於缺少自信,那也是說明你們給他(她)的接納和認可太少了!而試圖用自己的期待和觀點去否定並改造他(她)太多了!
因為孩子的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感的塑造,源自父母的接納與肯定,孩子會知道自己是好的,做自己是可以的,他們就會內化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接納自己、認可自己,敢於做自己。
從你說的“回家就引導”和“老師也幫忙引導”,可以感受到你對他(她)的這一性格有多麼的不接納!父母的不接納,勢必給孩子內心造成焦慮和衝突,他(她)會懷疑自己本來的樣子是不好的,也會慢慢變得不能夠接納自己。然而,一個人越是有智慧有力量,其實是越是能悅納自己、運用自己內在智慧和力量的人(比如上面說到的幾個人物)。
-
7 # 黑色騎士102
害羞很正常
害羞的孩子只不過比其他孩子更敏感一些,根本原因在家庭的影響。
家長要正視,而不是要去矯正。
一、請無條件的接納,不要太期望變成“別人家的孩子”。害羞的孩子沒什麼不好,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點害羞,長大以後,心理成熟了自然能很好的把握自己。
二、強行引導是不正確的,危險的。請把孩子的害羞當作一件平常事,並不專門拿來說事(很重要,孩子會接受到不好的暗示);孩子自己慢慢就會放鬆下來,開啟心扉。
三、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人都張揚個性。孩子有TA自己的發展軌跡,請整個家庭不要以此為焦點,只有家庭氛圍輕鬆了,孩子才能慢慢走出來,真正找到心裡那個自我,出演最好的自己。
最後,祝願孩子能按照內心去生長,開心快樂。
-
8 # 楊柳青青養生
我的小寶跟上述的一樣,1歲多到4時比較害羞,特別是見到生人的時候會躲在媽媽的後面,幼兒園的老師們看到這個小男孩都會說,怎麼這麼靦腆的小男生呢?自己聽了也有很大的感觸,自己的孩子是男生呀,這樣害羞下去怎麼行呢?以後怎麼面臨社會呢?怎麼跟人溝通呢?......一連串的怎麼出現在自己的腦海裡。怎麼辦?那時候起自己就在孩子害羞、不夠膽量上不斷的引導著孩子。現在我的孩子滿8歲了,基本上不怎麼會害羞了,不但不會現在還每次出門在外在人多比較擠的地方都會拉著媽媽手走在前面,像個小衛士一樣保護著媽媽。我是怎麼做的?希望以下分享對您有幫助。
1.要鼓勵孩子,要及時給予肯定,鍛鍊孩子自信能力。
孩子比較害羞時,不但不會主動去玩,去幹什麼事情,還會怎麼樣呀?還會動不動就臉紅總躲在媽媽的後面,不敢露頭。怎麼鍛鍊孩子的自信能力?媽媽在生活的小細節上就可以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自信能力。例如:帶小寶一起買她想要的東西,媽媽鼓勵小寶讓小寶自己主動說出他想要的,或者讓孩子自己去買單。當看到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自己的小寶不敢主動去參於其中。當孩子不願意踏出第一步時,媽媽要及時鼓勵孩子,對孩子說,Yes,you can! 孩子你行的,孩子你大膽的去做吧。就算孩子沒達到你想到的結果,都要及時給予孩子以肯定,肯定孩子你做了,你行的,你可以的。在生活中只要跟孩子一起方方面面都可以鍛鍊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孩子做多了,習以為常了,然後膽量就出來的。這樣鍛鍊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身感覺到我是可以做到的,我可以的。然後就會越來越自信。
2.多帶孩子參與集體或者公益活動。
讓孩子多參與班集體活動,唱歌、跳舞、親子活動、我自己會經常讓我的孩子參與一些公益性活動,撿垃圾、種樹、做個小小記者、賣報紙......等等。我的孩子也會跟其他家害羞的孩子一樣,剛出門的時候也不太願意的,扭扭捏捏的,媽媽這時候多鼓勵他,然後跟他說有媽媽支援你,做你的後盾,所以大膽的邁開自己的腳步。一帶到活動區域,他自己開心的跑過去積極、熱情的參與到活動中去了。然後玩的開開心心的回家啦!
3.可以讓孩子堅持練一門功夫(跆拳道、少林功夫、詠春拳、太極拳)
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堅持練練一門功夫,比如:跆拳道、少林功夫、詠春拳、太極拳都可以的。因為孩子害羞,沒膽量,練功夫就是最好的選擇。練功時要發力,全身心的運動,又經常練氣,膽氣伴隨著也練出來啦。我讓我孩子練的是太極,從幼兒園時開始練,一直堅持著,這兩三年下來,孩子整個精氣神就是質的改變。
孩子的害羞、不夠膽量以上三點都做到了,孩子基本上都會質的飛躍,看不到這種現象。我就是這樣陪著孩子練過來的,實際經驗。
-
9 # 侯媽家庭教育
在寶寶嬰幼兒時期,害羞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不過,如果寶寶過分的害羞,這對寶寶的心理健康成長有一定的影響,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孩子的害羞心理是可以改變的,父母要在寶寶孩子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時期多給孩子引導,幫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礙。
一、鼓勵寶寶的探索行為
寶寶的自信心是幫助寶寶克服心理障礙的好方式,父母一定幫寶寶建立自信心,寶寶自然就會大膽的表達自己,害羞心理自然有所改變。
二、在鍛鍊中克服害羞障礙
三、多鼓勵
對於害羞的寶寶,父母要責罵孩子,更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寶寶,以免傷到寶寶的自尊心,父母應該鼓勵寶寶克服心理障礙。
-
10 # 小花小草快快長
我有一個簡單的法子,對我自己的寶寶是挺好用的,不知道對您怎麼樣?
帶孩子去公園,商場等人多的地方,我會帶著孩子去想陌生人問一些東西,隨便問什麼都可以,比如問路呀,問衣服呀,問人家小朋友多大呀,最後讓孩子對人家說謝謝,等他習慣而且很主動的說謝謝後,就開始帶他去商場問導購員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在什麼地方,每天都在堅持,從開始的扭扭捏捏到後來的,逮誰都問。整個過程大約有半年的時間吧,現在孩子無論面對大人還是陌生小朋友都能很好的去交談。在這期間孩子沒完成一項都要口頭表揚,定期物質表揚。我一般都是買故事書。便宜還可以反覆利用!
-
11 # 家語幼學
孩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底層原因跟孩子家庭教育與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害羞的概念是模糊的,它指是一種心理狀態。但不妨礙我們透過孩子的行為,總結出害羞的實際行為,例如:膽怯、怕生、怕做錯事被嗤笑、不敢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說話音量很小等等。
害羞是因為缺少肯定的鼓勵
譬如今天帶姐姐去廣場玩,一開始她看到別的小朋友在跳舞,她也想跳,但不敢大動作,只是現在原地輕輕地隨音樂擺弄小手。當我幾次跟她眼神交流時,都投去讚許的眼光,特別真誠,不是敷衍或強迫她一定要走出去加入他們。雖然我在心理也希望她能不那麼害羞,活潑一些,但我不能表現出來。
就這樣她跟我幾次來回互動後,一次比一次放的開加入小朋友中去跳舞了。
孩子有時候不是真的如我們所看到的害羞,而是少了家長鼓勵或認同的動力,推他們一把,讓他們有勇氣戰勝心裡的不好意思。
害羞是因為常處於被比較之中
孩子表現得害羞,其中一個原因跟不自信有關。
尤其是父母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優秀的孩子比,原以為“激勵”孩子進步,不曉得這種行為深深地刺傷到孩子的自尊,認為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看似害羞,其實是孩子不願去“出風頭”,不願活在被比較的日子裡。這是一種逃避心理壓力的方法。
害羞是因為家教太嚴期望過高
家教太嚴的家庭,也很容易教出害羞的孩子。一方面強勢的教育讓孩子對自我缺少話語權,另一方面害怕達不到父母的高要求而焦慮。
鄰居家的孩子,有父母在的場合會表現得很拘謹,害羞,而沒有父母在場跟小朋友玩得時候特別活潑?
為什麼差別那麼遠呢?多次留意以及跟孩子父母聊天發現,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會擔心做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焦慮。這份焦慮會讓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感到不自在。
合適的壓力能給孩子帶來進步,但壓力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範圍,壓力就會變成壓垮孩子自信的最後一根稻草,教育講究的是鬆弛有度。
害羞是因為不懂的如何社交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害羞,是因為不懂得如何跟他人相處。也許他們曾在與他人交際過程中出現過不愉快的事,或目睹過一些建立中難堪的事,這些都能促使孩子產生害羞的心理。
嫻熟的交際技巧,能有效幫助這型別的孩子擺脫害羞的困擾。
鄭淵潔老師說:“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正式孩子害羞的原因,才能找到幫助的解決辦法。知其然而所以然。
想要幫助害羞的孩子,可以參考這些方法:
一、給孩子足夠的愛,放下“成功型父母”的執念,從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我們不能強迫一個人改變,但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改變。
二、刻意練習正確的社會技能。例如培養一門將故事的技能,即可以讓自己變得自信,又可以在社交中有特長顯示,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父母做榜樣。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現害羞時,不要硬逼著孩子跟對方打招呼。家長應該模仿孩子的語氣跟對方打招呼,身體力行感染孩子。或者當孩子不敢去做一件事時,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去做,用實際行動估計孩子跨出害羞第一步,又可以手把手地向孩子傳遞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場耐力戰,想要幫助害羞的孩子重獲自信,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努力,相互信任。當孩子能從家庭教育中獲得源源不斷的愛和信任時,正是他擺脫害羞的開始。
-
12 # 生活娛樂每一天
害羞,內向,話少,基本都是相伴而來,小時候我也是這樣的人,記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親戚或者父母說的那些:這孩子太內向了,你這孩子有什麼可害羞,這孩子,就是話少,更有甚者,聽到一個親戚說,鱉囊,這句是方言,類似於沒出息之類的意思。這些時時在幼小的心裡埋下一顆種子。這些習慣都是不好的,而我就是這樣的人,笨笨的人,不討喜的人。多年以後,才漸漸知道,不說話,內向不是缺點,正視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做好自己就好!回想往事,想起那個小小的自己,長大後,再遇到身邊類似的語言暴力,保護他們,告訴他們沒有錯,對無形中的施暴者給予反抗,下次,各位遇到類似的,也請保護這些幼小心靈!
回覆列表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直往媽媽身後躲;一進入陌生環境,就顯得不安、被動;面對群眾,如同“冷眼旁觀”般一臉沉默......沒有人能一生與人老死不相往來,身為群居生物的我們,學習如何與人“互動”,可是項必修課題。適時引導、給予安全感,擺脫“害羞寶寶”,也是可以經由改變、學習而來的喔!
認生,照護者以外的不安反應
認生,是寶寶在發育和認知發展過程中,一項社會化反應。蔡依玲老師解釋,對新生嬰兒來說,主要照顧者是孩子與外界的主要聯絡管道;在這層依賴關係下,非照顧者以外的陌生人出現,會打破寶寶原本的熟悉感,產生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的情緒,害羞或退縮的行為因而顯現。
行為觀察Behavior
先天氣質與性格其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可以從以下9點反應,觀察孩子是否為“害羞兒”。
1、 第一次見到陌生人時,會把頭撇開,或是躲在爸爸或媽媽身後,緊抱不放。
2、 在幼兒園、親戚朋友家與其他同齡小朋友互動遊玩時,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自己玩自己的。
3、 早上準備出發上學時,會出現哭鬧或呈現焦躁不安,向爸媽說出:“我不想去學校。”
4、 第一次處在爸媽都不在的新環境時,會表現出不安、哭鬧、不多話的反應。
5、 對來訪的陌生人,不會友善地打招呼或接近、問好。
6、 面對任務指派,總會“習慣性推託”。
7、 不愛開口說話,很少哭泣,只愛以點頭、搖頭的方式表達意見與需求。
8、 多數時刻表現沉默,在人群中易被掩沒。
9、適應力不佳,處在家裡以外的新環境,不安、害羞狀況會更明顯。
盲點未破,惡性迴圈
“害羞”在初入學的新生最常見!如果孩子從未接觸過團體生活,在剛入學時,寡言沉默在所難免;但若師長沒在短時間內掌握住孩子“害羞”的本性,給予必要協助,孩子會因不安持續累積,出現惡性迴圈。
寶寶可能是基於對環境的不熟悉,才會害羞,但若安全感未有效建立,孩子會因“不知道該怎麼辦?”或“不好意思說!”而變得默默不語、態度被動、膽小;因缺乏人際關係互動,沒有一個自己的朋友圈,久而久之會開始以“冷漠”當作保護色,變身來去一陣風的“獨行俠”,在團體中容易成為受忽略的弱勢族群,嚴重會導致自信喪失,衍生複雜的人格扭曲問題。
避免催促與勉強
“叫啊!看見長輩怎麼變啞巴啦!”當看見害羞兒處在進退兩難的窘況時,家長千萬別再火上加油,催促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以避免場面尷尬,讓孩子建立不好的互動經驗。 避免過度保護 “老師,我女兒叫我跟你說…”,提醒家長千萬別“剝奪”孩子與人交談互動的學習權利,不要怕害羞兒自尊受損,凡事代子服其勞,過度呵護溺愛,無助害羞性格扭轉。
避免刻意放大害羞
害羞寶寶其實知道自己個性不屬於活潑、大方的型別,外人如同嘲弄、揶揄般的挖苦:“唉呦!他個性就是這樣,一天到晚耍孤僻!”其實無助解決問題,應以讚美、鼓勵方式,試著理解害羞兒的內心世界,安全感一旦建立,其實走進害羞寶寶的內心世界並不困難喔。 避免“絕對”,凡事“輕鬆以對” 與害羞寶寶相處,千萬別把規則訂死,爸爸媽媽對孩子別“非要…不可”。當孩子表達出不願開口、不想互動的態度時,家長首要工作不是強迫,而是在當下尋求替代方案,並在事後與孩子充分溝通,給予支援與穩定力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啟孩子的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