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又直

    龔自珍是道光九年進士。後因違碰時忌,辭官南歸。他是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他敢於揭露和批判封建社會的現實,主張變革,並對美好未來的想像和嚮往,是革新派人物。這些,在他的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惜,歷史的巨人,還未走到這一步!

  • 2 # 流雲—天下

    龔自珍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詩人,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

  • 3 # 叉虎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他不僅是一位改良主義者 更是一位詩人。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 4 # 流年往史

    對龔自珍的初見,是來自於其己亥雜詩中的名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透過揭露晚清時期社會弊病,腐朽墮落的官僚制度的此詩,我們可以瞭解到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正是所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情懷。

    龔自珍出生於一個時代官宦的家族,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薰陶。年少的時期就顯出了較高的才華,然而卻科舉不暢,仕途不順。正所謂周星星說的,眾人皆醉我獨醒,龔自珍是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偉大思想家。由於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他又忤其長官,決計辭官南歸,在百感交集之下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

    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

    他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 5 # 音容1816

    龔自珍紀念館位於杭州城東馬坡巷6號小採園內,佔地六百 多平方米,1990年向遊客開放。龔自珍,名鞏柞,字瑟人,清代思想 家、文學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則徐等人共同提倡了抨 擊時弊、抗禦外侮、通經致用的進步思想,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 6 # 午夜情感屋

    龔自珍是晚清詩人。龔自珍林則徐魏原都是早期睜眼看世界的人,他們是最先進的華人。龔自珍的詩具有豪放麗怒的風格,如疾馳千均的風雨雷電,如虹,如黃河恣意奔流,姿態橫生。龔自珍發出了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深情呼喚。龔自珍又在病梅中批叛了對人才的種種摧殘,提出了正確的人才觀。龔自珍於五十歲暴病而亡。令人惋惜的是,其孑卻子卻逆襲了他的豐功偉績,是一個大漢奸,正是他帶領洋人燒掉了中國著名古蹟圓明圓。歷史是如此令人不可捉摸,對於自已的這樣一個兒子,偉大詩人也只能默默接受,留給後世的是驚歎和嘻噓。歷史竟是這樣捉弄人!

  • 7 # 魯城星空

    應該是一名愛國詩人,但是估計家庭教育做的不好,他兒子就是一名漢奸,記得歷史上記載就是他帶著英法聯軍火燒的圓明園。

  • 8 # 愛禽寶

    我首先看到的是他偉大的愛國情懷,以及為民族的現狀的擔憂和未來的期望、付出!雖然具有改良派的侷限性,但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其次我們知道他留下了300的多首《已亥雜詩》,是一位真正的文學家、思想家!

  • 9 # 深漂流記錄

    在我眼裡,我覺得龔自珍雖有凌雲志,卻生不逢時。生時文筆多喜論國政,遺作指導理政治國。龔自珍,一個不能被後人遺忘的憂國憂民志士!

  • 10 # ZFQ金牛座的牛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歷史評價

    他支援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他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 11 # 當代曹植

    龔自珍是清朝掙眼看世界第一人,與魏源並稱北龔南魏,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朝少有的具備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但是,龔自珍雖有凌雲志,卻生不逢時。生時文筆多喜論國政,遺作指導理政治國。龔自珍,一個不能被後人遺忘的憂國憂民志士!

    其子龔半倫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為英法聯軍做翻譯與帶路黨,才有了火燒圓明園。

  • 12 # 大江侃歷史

    龔自珍,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全力支援禁除鴉片。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多詠懷和諷喻之作,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己亥雜詩》中“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再如《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菸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龔自珍非常支援林則徐禁菸(鴉片),並積極為林則徐禁菸運動出謀劃策,抵抗外國侵略者。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對當時朝廷多年的積弊一眼看清,曾經多次對此進行抨擊,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他們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是作者路過鎮江時為道士們所撰寫的祭玉皇大帝與風神、風雷的“青詞”。作者借題發揮,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材多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作者解放人材,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

    在詩歌的藝術上,龔自珍自稱“莊騷兩靈魂,盤踞肝腸深”,其詩歌多用象徵隱喻,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色彩、構思神奇、想象豐富、奇特,文辭魁瑋,接受莊子和屈原的影響較大,其中貫穿一種詩人獨有的凌厲剽悍之氣,譚獻的《復堂日記》說其詩:“以霸氣行之”,因而其詩晶光外射,飛動鬱勃,富有力度。是對古代理想化詩歌藝術的總結與發展。

  • 13 # 啟東記憶

    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中過進士,做過禮部主事。他出身於一個很有學術氛圍的家庭,祖父和父親都善長史學,有名學者段玉裁的女兒。由於他自己的刻苦努力,過人的才情和環境,從小他就打下了深厚的學術基礎。

    坎坷仕途

    1810年,19歲的龔自珍首次參加順天鄉試,考中副榜第二十八名。但中進士卻是19年後的事情了。當時已經38歲的龔自珍第6次參加會試,終於高中進士。不過,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以”楷書寫得不好“作為理由,將龔自珍置於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

    實際上,龔自珍在殿試時,效仿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撰寫了《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準格爾叛亂後的善後治理,洋洋灑灑千餘言,直陳政策利弊,言辭尺度很大。這恰為曹振鏞所不喜。就這樣,龔自珍不能進入培養高階官員的翰林院,自然是被擠出了權力的核心圈。

    後龔自珍一直擔任禮部的一個小主事,他沒有放棄理想,提出改革建議,但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書生,所以也就得不到升遷,政治上難有作為。

    48歲時,龔自珍因為諫言惹怒了上司,被扣了一年的薪俸。加上叔父做了他的上司,按規矩,他必須迴避。龔自珍便辭去官職,南下回鄉。

    愛國文人

    龔自珍的一生正處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變革時期,面對日益衰敗的清政府,心中的急切愛國情懷深深地刺激著他。因此,他寫文章都對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呼籲加強社會改革,以振興國家。如《尊隱》《明良論》《乙丙之際箸議》《平均篇》《古史鉤沉論》等,文筆非常銳利,見解十分深刻,強烈抵制腐敗政治,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救國主張。

    詩歌如《詠史》《能令公少年行》《歌哭》《秋心》《漢朝儒生行》等,風格多樣,或悲憤之意溢位,或彷徨之情表露,或託意,或直抒,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

    這位愛國文人的高大情懷,從的他的詞、記敘文、小品文也能看出,如《杭大宗逸事狀》《病梅館記》《說居庸關》《說張家口》等,都富於戰鬥精神。

    現實是殘酷的,他棄官南下後,看到田園荒蕪、民生調敝,長期積聚的悲憤之情噴發而出,寫詩315首編成《已亥雜詩》。詩中深刻反映作者對當時腐敗清政府的不滿,渴望社會變革的進步思想,同時要求抗擊侵略、嚴禁鴉片的愛國激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首。愛國的意境、強烈的激情、渴望變革的思想撲面而來。

    影響深遠

    龔自珍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文學家,也是開創近代文學風氣的第一人。龔自珍一生愛國,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有救國救民的思想與抱負,卻沒有實現其理想的平臺。

    但是龔自珍文風、思想卻是影響十分深遠。龔自珍論天下大事,縱橫開合,開了一代風氣,影響了晚清幾代人。隔代影響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黃遵憲等戊戌一代最優秀的人物,而且影響了更晚的蘇曼殊、柳亞子、魯迅等人。

    梁啟超曾經說,十九世紀末,當時代變革之際,嚮往新學的讀書人幾乎人人都經歷過一個崇拜龔自珍的時期,他自述在南國花城初讀龔自珍文集,“若受電然”。這是龔自珍帶給國學大師梁啟超內心深處的強烈震撼。

    龔自珍是一個思想啟蒙者,在舉國上下皆醉之時,他能透過表象看到了衰敗在即,寫出了“將萎之花,慘於槁木”。他說:”日之將夕,悲風驟至,人思燈燭,慘慘目光,吸飲暮氣,與夢為鄰,未即於床。“

    康有為說龔自珍的散文“清朝第一”,更主要的是指思想的境界了。譚嗣同對龔自珍和魏源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千年暗室,龔、魏諸人才算得上是真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蜂蜜水對放屁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