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打的空城

    提起《故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篇文章被收錄在中學課本中,讓我們耳熟能詳。當初學習這篇文章時,純粹是為了應對考試,並沒有太深入的思考過。而如今再讀,感受有很大不一樣。魯迅先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故鄉在他的筆下以回憶和現實交疊, 最後故鄉的形象破碎,成了悲劇。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這是魯迅先生在《再論雷鋒塔的倒掉》中的一句話,沒有價值的東西,縱然毀滅了也不會覺得可惜,而悲劇就是毀滅那些有價值的東西。

    故鄉對於魯迅先生當然是有價值的,他生長在那裡,那裡的人和物對他來說都是童年記憶上的財富,這種價值是精神上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1919年12月魯迅先生返回故鄉紹興,他一路上目睹了故鄉的破落和人民生活的苦難,並以這次經歷為背景寫出了《故鄉》。所以說小說中故鄉的“毀滅”對於魯迅先生來說就是一場悲劇,而這又何嘗不是當時羸弱中國的悲劇呢?

    物是人非的悲劇

    記憶中在那金黃的圓月下、碧綠的瓜地中,頸帶銀項圈,手拿鋼叉刺猹的少年,是他理想中的故鄉印象。在他看來,閏土就是他童年記憶的財富。

    但是到了久違的闊別的故鄉,見到了闊別已久的故人閏土,卻又發現他已經不是理想中的樣子了。此時已經他被生活所累,變的憔悴不堪,沒有了昔日的靈氣。

    閏土形象前後的巨大反差,是作者理想型的破滅。本來二人,一個是地主家庭的少爺,一個是短工的兒子,兩個人的友誼是跨越了物質和階級的,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作者不能想象他經歷了什麼,變成如今這樣。這期間,他受到了怎樣的剝削和壓迫。隨著閏土的一聲“老爺”,作者也明白自己已經與他有了物質和階級上的隔閡,再也抹消不掉。理想中閏土的破滅對於作者來說就是悲劇。

    再看那個豆腐西施楊二嫂,“凸顴骨、薄嘴唇、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這是對再次見到她時的直觀印象。當年的豆腐西施,變成如今那個只知道占人家小便宜、背地亂說壞話的尖酸刻薄之人。昔日街鄰的形象巨大轉變對於作者來說也是悲劇。

    到了最後,故鄉對於作者已經沒有什麼留戀的了,這更是悲劇。

  • 2 # 前度牛郎734

    魯迅先生的《故鄉》是悲劇,源於兒時美好的回憶和現狀的鮮明對比一一少年閏土和老年閏土判若倆人,這一切都是沒落的舊中國森嚴的等級制度和統治者腐敗無能、殘酷壓榨底層民眾造成的血淋淋的現實,民不聊生,人性的扭曲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這不是悲劇又是什麼?

  • 3 # 使用者雲水禪心12535

    故鄉是人失去父母后對自己出生地的稱呼,已經有去處無來處了。魯迅先生的《故鄉》是悲劇,故鄉的景人事物已面目全非,尤其是閏土的變化,尤讓人感到悲哀。我現在也明白了閏土為啥稱呼迅哥兒為“老爺”,長期不在一起,加上個人境地不同,發小見面已無話可說,差的一個自慚形穢。

  • 4 # 石匠秦人

    透過對少年生活的回憶,表達了對閏土,以及豆腐西施的同情與麻木不仁的理解。希望紅兒與水生有新的生活。指明路是人走出來的,.應該向往新生活。並不完全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