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米愛健身
-
2 # 曉麗健身
增肌期不建議一天兩練,因為兩次訓練會消耗很多熱量導致熱量缺口對增肌有一定的影響,其他時期如果一天兩練建議先練大肌群第二次訓練中間相隔5-6小時練小肌群,這樣訓練效率會好些,大肌群也有較多的時間休息恢復,因為先練小肌群后,當天第二次才練大肌群訓練的狀態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好,這樣訓練效率也會打折扣
-
3 # 健身日記
設計健身計劃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先大肌群后小肌群
哪怕是一天兩練最好也是如此安排
當我們來到健身房開始擼鐵的時候
而不是讓訓練效果打了折扣
讓我們想想為什麼會有遞增組、遞減組、強迫次數等這些訓練技巧的發明
因為我們想讓更多的肌纖維撕裂、讓更多的肌纖維達到疲倦
如果我們把小肌群安排在大肌群前面會發生什麼?
舉個例子,今天上午練了肱三頭,很努力很勤奮
肱三頭被虐到爆炸,練完之後非常酸爽,感覺人生到了巔峰
下午的時候,練習臥推,怎麼回事?原來可以推100KG,今天怎麼只能推80KG了
好了,由於你胸肌本來需要100KG的重量才能足夠刺激的
推了80KG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了
第二天你會發現痠痛感也沒以前強烈了
發生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是因為臥推是一個複合動作
除了主要鍛鍊胸肌外,還需要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輔助
但是肱三頭肌纖維已經疲勞了,根本沒辦法幫你輔助了,所以你就只能推80KG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大肌群的促睪能力比小肌群要好
這就意味著大肌群對增肌更有效果
還有一種情況,你說我不練肱三,我練肱二頭,下午練臥推,這樣總沒事吧
同一天這樣安排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第二天安排跟拉有關的動作
又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除非你的計劃設計的非常好,大肌群和小肌群分化之後,沒有互相影響
那麼你就可以這樣選擇
-
4 # 肚皮健身房
還能怎麼樣老鐵,疼唄,影響大肌群訓練唄。本來練胸肌時要推個大重量裝一下,好讓旁邊同樣鍛鍊的小花看看,我的男人力量,可是上午我把肱三頭肌練了,我滴個乖乖,推了我怕砸著我自己,有安全隱患,不推我都躺這了,多掉價,算了試一把,推了幾個險些砸嗝屁了自己,但是不能亂,放好槓鈴換有氧。哎你還別說就透過這一天的治療我想兩練的毛病還就治好了。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兩練,先看自己基礎達到沒,好想突破一把沒問題,咱先練大肌群,為什麼,因為大肌群輸出高,需要其他肌群輔助發力,就跟田忌賽馬似的,上來就拿小的懟鐵,那之後大的怎麼辦啊,鐵不變,但懟不動的是你啊。裝逼失敗咱小花再跑了。
回覆列表
健身一天兩練,這是高手訓練模式,而且是職業選手。
但是他們也不能保證每天都能練2次,認為人的狀態是不確定的,今天好,明天可能就很差。
那麼對於普通健身者而言,一天練2次好不好呢?如果先練小肌肉群會如何?
就這兩個問題,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1.先了解全身肌肉群按照人體結構,我們會把整個身體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兩大塊。
上、下半身可以具體到每一個部位的肌肉。
上半身包含:肩部、胸部、背部、手臂、腹部。
下半身包含:臀部、腿部。
再次細分,還可以分為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
大肌肉群,也就是面積較大且易增肌部位:胸部、背部、臀部、大腿。
小肌肉群,也就是面積較小且難增肌部位:肩部、手臂、腹部、小腿。
2.正常的訓練模式①以大肌肉群為主要訓練
通常我們在訓練時,會先選擇訓練大肌肉群,其次為小肌肉群。
因為它的肌肉面積較大,而且能夠使用較大的負重。
比如像胸肌,透過增加臥推重量,可以快速提升胸肌厚度和上身力量。
比如像深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深蹲重量就能明顯提升,可以提升爆發力和下肢力量。
因此我們通常會把“胸部、背部、大腿、臀部”放在前面訓練。
其中腿部和臀部通常會安排在一起,訓練深蹲可以同時練到大腿和臀部,所以說臀腿不分家。
②大肌肉群+小肌肉群訓練模式
可以將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搭配訓練。
比如胸肌和肱三頭肌可以同時訓練,先訓練胸肌,然後再練肱三頭肌。
因為在訓練胸肌時,比如做臥推動作,需要肱三頭肌協助發力參與推起槓鈴,所以肱三頭肌已經有了一部分刺激,但是還沒有達到力竭效果。
這時候再加入2-3個肱三頭肌動作,使用重量不用太大,就能有很好的泵感。
常見的搭配還有:背部肌肉和肱三頭肌,大腿和小腿等等。
有些肌肉是需要單獨訓練的,結合訓練效果就不太理想。
這裡面以肩部三角肌為代表,它是必須要單獨訓練的,強度太低了效果就不理想。
肩部肌肉雖然小,但是它直接影響了肩部寬度和厚度,還影響整個身體比例的協調性。
所以不但要單獨訓練,而且要採用多動作、多組數、次數、小重量反覆訓練。
當然也可以將手臂單獨訓練,通常會把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單獨訓練,這樣效果自然會更好一些。
3.一天兩練行不行?首先可以肯定,一天練兩次的強度太高,普通訓練者是很難承受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造成6點開始起床鍛鍊,然後練到7點,練了1個小時,之後去工作。
在早晨如果進行慢跑訓練,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進行器械訓練,本來早晨還處於半醒狀態,突然進行肌肉刺激,練完之後又要工作,肯定會加重疲勞感,整個上午就沒有精神狀態。
到了晚上如果再繼續器械訓練,再來上1個小時,無論是訓練狀態,還是練完之後,整個人都會極度疲勞。到了第二天,即便你喝再多的咖啡,也很難提神,因為你的訓練量超標了。
這樣一次訓練,很可能就會讓你休息3-5天,這一週的訓練計劃就會泡湯。
4.先訓練小肌肉群行不行?無論你採用何種訓練模式,訓練重心都不能改變,那就是要以“大肌肉群為先”。
小肌肉群只是輔助大肌肉群的肌肉群,你不能把重心放在它們身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瘋狂訓練手臂的肱三頭肌,練到力竭了。
這時候想繼續做槓鈴臥推,你會發現剛剛下放槓鈴,再向上推起槓鈴就比較困難。這時候你就不得不降低使用重量、組數和次數,動作還得減少。導致最後胸肌受力還不是很明顯。
再比如你先訓練肱二頭肌,做了很多的槓鈴彎舉和啞鈴彎舉動作,這時候肱二頭肌和前臂也已經力竭。這時候再去做硬拉,握力就不夠了。做槓鈴划船,也很難提起槓鈴。
這些例子,就是你做了太多的小肌肉群訓練,導致胸部、背部和腿部,無法得到更好的刺激,訓練效果就會大大降低。
5.調整後的訓練計劃透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一天兩練、先訓練小肌肉群,這兩種模式都是錯誤的。當然更不能每天訓練,每週至少要安排2-3天的休息時間。
這裡推薦兩個訓練計劃:
①計劃一:每週4練
週一:胸部+肱三頭肌
週二:背部+肱二頭肌
週四:臀部+大腿+小腿
週六:肩部+腹部
②計劃二:每週5練
週一:胸部
週二:背部
週四:腿部
週六:肩部
週日: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以上計劃僅供參考,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感受,適當做出調整安排。
總結:整個身體,被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細分為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
大肌肉群包含:胸部、背部、臀部、大腿。
小肌肉群包含:肩部、手臂、腹部和小腿。
正常操作有三種訓練模式:以大肌肉群為主要訓練,小肌肉群為次要訓練。可以將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結合訓練,也可以將小肌肉群單獨訓練。
一天兩練的結果會是:加重疲勞度,影響一週訓練計劃。如果先訓練小肌肉群,會導致胸部、背部、腿部、臀部肌肉受力減弱。
建議每週至少安排2-3天的休息時間,選擇每週4練或者5練的模式操作,這樣訓練是最適合普通訓練者的。循序漸進訓練,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