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領航人

    從前,皇帝和皇親國戚是他們國家最富有的人。然而,民族國家的崛起和工業革命將這種權力轉移到資本家身上,資本家透過製造有用的商品並將其出售給普通民眾來賺錢。

    勞動力的機械化和蒸汽、電力等強大新技術的出現造就了大亨們,他們開創了現代世界的時代,這個世界充斥著工廠、汽車、遠距離通訊能力和無數其他使生活舒適的消費品。這些大亨透過建立公司來賺取鉅額財富,這些公司在他們死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繼續實現他們的願景。

    圖注:工業革命

    下一輪財富熱潮是由數字革命引發的,因為透過網際網路解決問題已經賺了數十億美元。網路技術已經打亂了從金融、醫藥到建築、交通等各個領域!毫不奇怪,數字市場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是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淨資產的人。

    但是誰會是第一個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的人呢?答案就在太空。像小行星這樣的天體內部蘊藏著大量的貴金屬,這意味著第一批能夠接觸到它們的人將獲得一些可觀的收入。這怎麼會發生,我們離現實有多遠?讓我們看看!

    關於第一個萬億年的預言

    關於小行星採礦成為第一個萬億年行星的討論已經成為主流新聞有一段時間了。在接受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的採訪時,天體物理學家和科學傳播家表示,成為萬億富翁的第一人將是“開發太空資源的人”。

    德克薩斯州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在2018年通過了一項增加美國宇航局經費的法案,他說:“我現在就做一個預測,第一個萬億將在太空製造。” 彼得迪亞曼蒂斯在2008年也提出了類似的主張,並透過創立太空冒險和行星資源等面向太空的公司,將其規模擴大一倍。

    然而,甚至在這些宣稱之前,太空採礦最初就透過科幻小說抓住了數百萬人的想象力,《征服火星》的故事首次提到了這一點。很多電影都把外星人的開採作為情節的一部分,包括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該書後來成為Syfy網路上的熱門系列。

    開採小行星的目的

    目前,地球上的競爭是由稀缺因素驅動的,因為地球上可開採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使得小行星的開採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可以提取大量寶貴的資源用於地球上的活動,同時也有助於在太空中創造新的前沿。

    根據一份報告,由於地球人口的增長和我們隨後消費的增加,我們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用於滿足這種消費的資源,將在未來50到60年內耗盡。據介紹,最有可能耗盡的材料是金、銅、鋅、錫、鉛、磷、銻和銦。對這一日益臨近的問題的一種迴應是,為這些同樣寶貴的資源開採近地天體(NEO),而這些結冰天體的水可以用作空間棲息地和軌道推進劑庫的燃料支持者。

    從天體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尋找和挖掘小行星可以為我們尋找外星生命形式提供有價值的科學資料。如果一個先進的文明在過去曾開採過小行星,那麼我們就會看到這些跡象!無論如何,它將使人類文明成為一種更先進的生命形式,能夠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能夠從其母行星以外的世界獲取資源。

    開採小行星的可行性

    小行星採礦要想奏效,這樣一項努力的經濟效益必須足夠豐厚,企業才能邁出這一步,開始探索小行星以獲取資源。這不僅在財務上,而且在技術上也需要創造一個複雜的空間基礎設施,以便透過採礦和運輸貨物,或透過完全改變小行星的軌道來探測、操縱和提取貴金屬。

    以鉑為例,它是一種在地球上有些稀有的金屬,但在一個天體中會發現大量的鉑。2012年,行星資源公司聲稱,一顆30米長的小行星可能攜帶價值高達240-500億美元的鉑。一位經濟學家敏銳地評論了這一事實,他說,這種貴金屬的突然豐富將導致價格下降,這將使這一努力無法實現。

    另一方面,考慮鎳,地球上儲量相當豐富。從小行星上開採這種金屬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努力的成本很高,而且這種礦物在地球上的成本相對較低。

    然而,讓我們假設一顆小行星上有足夠寶貴的資源來證明其可行性。下一步將是找出採礦和隨後使用手頭資源的選項。一種選擇是將從小行星上開採的材料直接帶回地球進行加工和消費。這將需要更多的能源,以運輸如此珍貴得材料返回地球。

    另一個選擇是對小行星本身的材料進行加工,只帶回高價值的材料,這將減少返回任務的能源需求。這種方法需要在外星世界本身建立先進的處理單元。

    現在,還有第三種選擇,小行星可以安全地返回地球、月球或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並減少隨後的浪費。要為這樣一個專案建立適當的空間基礎設施,需要大量投資,但這一選擇可能會帶來最大的投資回報。公司已經在開發“太空拖船”,美國宇航局稱之為“太陽系工作臺”,用於重定向小行星。

    當前和未來的小行星採礦計劃

    衛星抵達小行星的最新訊息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任務Hayabusa2,該機構在2018年成功地著陸目標衛星。這次任務的目的是帶回小行星的樣本。

    美國航天局正在進行和未來的多項任務,著陸並帶回小行星的樣本。其中包括2016年發射的“奧西里斯-雷克斯”號和計劃於2022年部署的“毒蛇”號探測器,用於定位月球上可能的資源。

    行星資源公司,一家由彼得·迪亞曼迪斯和埃裡克·安德森創立的公司,旨在“擴大地球的自然資源基礎”。他們計劃透過開發小行星採礦的必要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並且已經開發了衛星來探測天空中潛在的小行星。

    一傢俬營公司Plantoid Mines一直在開發用於太空拖拽和處理從這些小行星獲得的礦物的裝置。

    結束語

    為了建立我們在未來成功開採小行星所需的基礎設施,許多公司必須聯合起來,專門從事某一特定領域的工作。幸運的是,這似乎正在發生。除了SpaceX和其他公司在競賽中提供的廉價和可用的火箭外,想一想將來你可以從我們太陽系的多個地方的資源中獲得你的產品也不太牽強。

    誰知道…第一個萬億富翁可能已經在我們中間了!

  • 2 # 聖劍17

    開採小行星這個浪漫的題目!開採能力;開採價值,開採效率!

    如果太陽系的成因是一致的,那麼小行星所具有的化學元素就是基本一致的,小行星所具有的構成差別也是區域性環境體現了,這個區域性環境意味著小行星軌道成因的具體。從統計和執行的角度看,和地球應當無二。因為小行星逐漸體現於太陽系的行為統一。也就說小行星由其自身能力條件,所具有了小行星物質結構的個性特徵的同時具有太陽系行星物質、礦藏的一致特徵,會有差別,但是總體不會很大。。

    小行星的開採價值有限。

    小行星的開發成本巨大。

    小行星的可發效益低下。

    小行星不具有太陽系化學元素的唯一性。

    小行星由於體積較小總體開發時間很短。

    有人說月亮上有輕質元素。。哈哈!地球都不能保證輕質元素的逃逸,月亮條件可以保證輕質元素永存了嗎?並且具有了!駭人的經濟價值。。

    有人說宇宙中有鑽石星⭐,有黃金星⭐,有甲烷星⭐,有紅寶石星⭐。要知道這些傳言真實嗎!必然會冠以“科學家發現”某某星球具有地球稀缺資源。可是在四光年以外。。

    這不是人類現在的事,也也不是人類現階段的能力體現。。研究可以,但是商業價值一般。我並不否認人類未來行為的可能性。因為星際旅行必然需要能量補充,必然面臨物質的補充。

    如果思考把木衛六的甲烷氣運輸到每家每戶,這不是科學,這是燒包了!

    哈哈吉祥快樂

  • 3 # 李志勇LZY

    畢竟天地之間存有別;

    想象容易做起來很難;

    現在科學技術辦不到;

    將來會逐漸自由往返。

  • 4 # 老劉的好犀利

    1.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這三種說明方法

    2.專家們根據現有技術水平,制定了一個開發小行星的方案

    3.選擇、開採、加工、推人

    4.典型的矽質隕星中大約10%的重量是鐵金屬。有些隕星幾乎完全由鐵一鎳所組成。一立方公里的小行星金屬可能為人類提供……和800萬噸銅。從一顆位置適當的小行星獲取一噸自由鐵…… 選句加點時注意表示約數、程度的詞

    5.因為小行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開發小行星可以為人類節約能源,所以說開發小行星是一件造福子孫萬代的明智之舉。

  • 5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人類開採小行星是可行的,當然目前還無法進行,因為技術還不夠,但在不遠的將來,開發小行星,一定如探囊取物那般容易。

    之所以說是技術限制了太空開發,有人肯定不服,現在都把探測器送到火星上去了,而遨遊宇宙的探測器都飛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只要增加、增大發射器,這怎麼限制了開發太空?

    那麼請你查一下資料,就會發現上述想法多麼幼稚可笑:即使發射一個幾千克的人造衛星,都要上百千千克燃料這還不包含其它投入,試問用這樣的技術開發來的小行星就得不償失了。

    現在的探天技術和人類照明原始的篝火大致差不多,而開發小行星需要的技術就相當於今天的最先進的照明,這中間的差距不僅白熾燈那一關。

    其實能支撐開發小行星的技術並不複雜,那就是物質三態迴圈演化法則,所謂的物質三態迴圈演化,那就是掌握了,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讓包括天體在內的物質隨心所欲的操作了。

    也許你認為這不著邊際,我們都知道水往低處流,可是偏偏在高空中形成了雲,也許你說那是因為水的汽化蒸發。

    可是水為什麼能汽化蒸發?當然是水分子被渺觀物質包圍,於是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就弱了,水分子就和地球產生距離了。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火為什麼向上?其實火就是渺觀物質,而地球裡蘊涵大量的渺觀物質,並且密度比體外大的多,所以地表上的火只能向地表上空密度低的輻射。

    可見,將來的探測宇宙的技術只有利用物質三態迴圈演化法則,才能隨心所欲的開發小行星。

  • 6 # 粥稀稀百科全書

    眼看著母國航天科技能力大爆棚!一系列高密度的太空探索專案頻發,叫人有些眼花——2015年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2016年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2017年即將發射中國第一個X射線太空望遠鏡(HXMT)、年底前發射返回式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2018年即將開建中國首個太空站(天宮號)……厲害了,我的國!

    2017年美國NASA宣佈:2023年發射靈神星探測器——鎖定一顆全金屬小行星

    幾乎同一時間,中國航天界權威人物放出風來:中國開始著手開採小行星計劃。這將是太空探索史上一項重要開端,貌似新版的太空競賽開始了?

    這位航天界權威人物是誰?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另一個身份更有分量——中國嫦娥探月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國際編號為456677號的小行星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當然了,小行星命名的背景圖是這樣的:截至2015年10月27日,小行星中心共收錄小行星1,266,470顆,獲得永久編號的有450,133顆,已命名的小行星共19,513顆。)

    最近,葉培建院士在一個小行星探索論壇上披露:每年約有900顆近地小天體從地球身邊掠過,大都含有豐富的稀有金屬,比如鉑、銥、鐒。不僅是地球稀有金屬,更重要的是未來建造太空站、甚至是太空城,發展尖端科技的稀缺資源。

    所以呢,他大力倡議:應該把開採小行星計劃列入正在起草的「十四五規劃」裡,也就是2021~2025年的國家發展規劃綱要。

    具體怎樣開採小行星呢?

    葉培建院士給出了幾個步驟:①先派探測器先期探路;②捕獲小行星,控制在預期軌道上,比如地日拉格朗日點/環月高軌道;③開展機器人開採或者載人資源開採;④運回稀有資源,或者在太空軌道上加工使用;⑤有些小行星更適合作為星際探索基地,就地取材加工開發。

    看起來設想很美好,但跟現實還隔著諸多關鍵技術的坎兒。比如說,鎖定什麼樣的小行星?需要從大量小天體中篩選,要有伯樂相馬的眼光;著陸探測器需要搞定長距離、長時間飛行的動力問題;對小天體這種深空闇弱目標,如何做到精準導航?針對弱引力小天體如何著陸、附著、捕獲、改變軌道?如何消除小行星、小天體的自旋,具體如何開採礦產資源,如何運輸……一連串前所未見的技術難題,統統需要攻關。

    儘管道路崎嶇,但前途無量,把科學幻想變成科技現實,這就是科學家們的偉大價值。不光是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刷科學成就感!而且看在值錢的份上,也是巨有財富成就感!

    要知道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小天體,身價至少高達400億英鎊(¥3536億元人民幣),NASA2026年飛抵探測的靈神星,光是鐵含量的價值,就高達1000億億美元(¥7000億億元人民幣)!

    最後一個關鍵問題:開採小行星計劃,到底得多長時間才能實現呢?葉培建院士給出的時間是,10年內中國就能搞出第一個開發工程來,但要實現大規模開採,大約需要50年左右。

  • 7 # 恆恆家講故事

    目前已經在勘探中了估計20年後會實現

    太空帶貨第一步,美探測器結束小行星“貝努”之旅

    穀神星上能否挖礦?是否存在生命?

  • 8 # 自然風57778401306

    人類有探測行星的技術,鎖定開採某個有經濟價值的小行星是有可能的。小行星也是由行星的基本物質構成的,它們有可能是早期宇宙塵埃物,或者是某個行星被撞擊分解的行星碎片。小行星有不確定的某種化學原素,它們有可能攜帶地球奇缺的稀有礦藏資源。但是這些寶藏要在小行星隕石帶裡去尋找,數百萬個隕石小天體跟地球物質基本相似,要找到一個有開採價值的小行星,猶如大海里撈針。這還不算上開採和搬運所消耗的地球資源,綜合分析來看,開採小行星可能是很不划算的計劃。不過,在未的許多年裡,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會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宇宙,在太陽系裡探測開發像火星這樣有資源潛力的星球,也不是什麼難辦的事情。

  • 9 # 綠水日行八萬裡

    小行星上有地球的稀有資源或者沒有的資源,這樣的資源又很高的利用價值,可以應用於航天,新材料等許多領域,但人類目前沒有這樣的技術,就算開採也是國家的專門人員去開採給國家利用。

  • 10 # 首席草根評論員

    未來世界的人類技術,開採小行星一定沒問題。但如果僅僅是為了開採礦物,顯然沒有必要,如果做研究倒是有必要。

    開採小行星可能會設計到的技術:大型宇宙飛船,超級AI技術,各種維護與支援系統,還有選礦甚至是提煉技術等。

    如果具備了這些技術,還不如去其他無生命的類地行星上去採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把普通女生拍出名媛效果,誰給詳細說說拍照的光線、角度、服飾、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