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巖歌山語

    這個問題涉及面廣。我曾長期工作、生活在農村,也比較熟悉農村,就以農村為例來試著回答。

    一、“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兄弟一人的,沒有靠頭,也不在此問題之內,就不說了。如果有兄弟二、三個,就平攤殯葬費用,比較客觀公道。農村這樣例項比較多。兄弟和睦,沒有風波;兄弟妯娌不和的,請莊村老人來主持,專人理財,明細開支。

    二、如果房產、承包地歸其一人,則由一人承擔辦喪事的全部費用,其他弟兄可不承擔。當然,取其自願,願意出錢出物的,來者不拒。這當然出自兄弟、妯娌和睦的家庭。

    三、視其家境,量其能力,不平攤,兄弟間能出多少是多少。這樣辦喪事的人家在農村比較多,反正是盡最後一點孝心,生怕村裡人見笑,說三道四。過去經濟上拮据、生活上困難,好多喪事都辦得比較簡單。如今缺錢缺糧的人家畢竟是極個別的,老人的喪事大多操辦得有聲有色。

  • 2 # 痴騎朽翁

    這樣的事情在農村都是有一定之規距的,特別是一個家族內部,規格,形勢,都是一樣的,弔孝的客在一個家族內部都是一樣的,誰家也不能越規。

    你母親去逝了,首先要通知你的本家年長輩高之人到場,根據他們的安排再通知你們本家所有戶中有一人到場。同時去請村上管理白事的執事們到場,雙方坐在一起共同商量事情如何辦,這其中要弄清楚多少親戚朋友,幾班吹鼓手,需要安排多少人的飯,需要請多少人幫助下葬,待客都要弄清楚,

    事情定完以後,你們弟兄先把一部分錢交給執事中的一個執事(收禮金這個人)讓他先期安排一切準備工作中的費用。

    以後你們弟兄們的任務就是守好靈,當好孝子。

  • 3 # 牛萌407

    母親去世的喪事費用兄弟共同負擔,不要斤斤計較,兄弟間互相支援,互相照顧,協商一致,團結友愛,兄弟情深,受人尊重,把事情辦好,讓逝世的母親安息吧!

  • 4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母親去世了,弟兄多出錢把老母出殯後再算賬,三七二十一最後分攤這才合乎情理。在我身邊我發現有弟兄三人為父母送終而大動干戈的場面,這就不應該了。陳奶奶含辛茹苦養了三個兒子,二0一四年春她病重,正找木工在家裡做棺材,棺材做好了,為木工的一千元工資,弟兄三人鬧得不可開交,老小在氣頭上拿著斧頭要劈棺木,我和幾個人前去制止了。其實賬很好算,每人三百三十元三角就行了。大兒子說母親不是他親生的非要少給,二兒子三兒子針尖對麥芒,就這樣三人發生戰爭。還有一戶也是弟兄三人,父親病故了,三個兒子只有兩個兒子拿錢料理後事,大兒子說母親是他送葬的,這回不出錢,讓老父親在家停留三天無法入殯。這些兒子為父親送終還這樣斤斤計較。我認為父母去世,弟兄幾人出錢辦完喪事讓父母含笑於九泉,然後心平氣和的算賬,這不很好嗎?為什麼在送葬父母時發生矛盾衝突?希望這種不文明的行為不再重演。

  • 5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按我們這裡的風俗老人去世後,要先穿上養老衣,並請本家族長、陰陽先生等過來,商量好排幾埋後,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佈置靈堂。兩個長登,一幅門板,上鋪杆草,杆草上邊鋪黃單子,然後將老人抬上去,蓋上白單子,即所謂的鋪金蓋銀。靈前放一小方桌,擺上水果,饅頭、點心等物品,再放上燭臺、香爐等,並點燃香蠟,晝夜不滅。

    桌前放一烏盆,幾個孩子鑽幾個眼,用鐵錐男正轉,女反轉將其打透。燒紙時用。從房頂上向門頭掛一竹簾,離地一米多高。

    待門用白紙吊一條幅:可當大事,門上用白紙寫上輓聯。

    二是準備棺木。根據自身條件,買好壽材。並且刷潻,貼金銀紙花,並在壽材頭上貼上奠字。

    三是準備白布、麻等。根據親戚朋友的多少,準備白布和麻若干。一是孝子女的孝衣孝帽,親戚的孝帽,朋友上禮送回的吉利布等的數量來確定多少。麻絲主要是孝子女等扎腰所用。

    四是準備紙張與棍棒。紙張主要是絞幡、紙錢、燒紙等用,高梁秸稈做為幡杆用,還要準備柳木棍子,做孝棒用。

    五是準備五色物品。一個是五色石頭,一個是五色糧食等。下葬時用。

    六是準備噙口錢。找一個銅製錢,拴上線,將錢放進逝者口中。

    七是報喪。媳婦給孃家人報喪,穿孝衣親去。到家後磕完頭就走,不宜停留;女兒給婆家報喪不穿孝,也要親去。其它的親戚朋友可以找本家的人前去報喪,現在打個電話通知一下就行了。

    八是找人幫忙。孝子頭,可街流。孝子出門找人幫忙,在路上見到人,不管大小輩,都要磕頭。找誰幫忙,應該親自前去通知。

    說了這麼多,不知和你們那裡風俗是否一致。如有不同,可按當地風俗習慣進行。

  • 6 # 提神

    老母親去世,這可是送“天”呀!兄弟應該讓母親體體面面入土為安的。具體怎麼辦理也應該按當兄弟分家時的“協議”和事情的“變數”來做。

    一般來說,兄弟分家時會請“戶頂”、至親或村幹部,對老人的歸處、養老及繕後等諸項事宜有一個口頭或書面的約定。尤其是老人善終時必須說得清清楚楚,因為這關乎著孝道和門風。

    我們這裡大致都是這麼做的。壽衣、壽棺都是在老人60歲“大壽”之後,張羅開了。這麼做既是當地的一種風俗,也是為了讓老人親眼看到自己的壽衣樣式、件數,壽棺的木質,心裡放心。至於壽衣、壽棺的材料及工價和“賀材”(壽棺做成要擺宴席慶賀)等花費,由兄弟倆各出一半。

    如果有一天,老人去世了,這可是大事。既要請“先生”做“法事”,不用說還要請吹鼓手、請大廚,叫幫工、租帳篷碗碟、買菜、買肉、菸酒之類擺宴席,為老人過事。一般是第五天下葬。其間,人來人往,幾乎是全村的人全家出動。俗話說“亡人不動口,一天要三鬥”。每一天吃喝花費不少,更不用說出殯前一天的過事了。不管花費多少,一切費用也是由兄弟倆人分攤的。

    不過,這過事會收些“份子錢”的,這個錢是不平均分的。都是全部交給了照顧父母吃住的那個兄(弟)的,也算是對這個兄(弟)侍候父母的酬謝。

  • 7 # 柔情似水書夢人

    我老母親身患重病數月,輾轉醫院數次,終因迴天無力於去年春天仙逝。

    大哥、二哥都遠在山西,一時無法及時趕回,我就和四弟兩個商量如何操辦母親的後事。

    凌晨4點多鐘,天還未亮,我連忙叫開了我姨姐的門,讓她和姐夫趕過去一起料理應辦的事宜。

    我就一個親姐姐、還不是一個村的,打了電話過去,讓她抓緊過來:母親病危,恐怕挺不過這兩天(電話中沒敢透露實情,就怕告訴母親巳逝,因悲傷過度連車也騎不成;反而影響大局)。

    接下來我和四弟就馬不停蹄地給母親置辦壽衣、棺材,至於內務事宜都交給姨姐和姐夫他們打理。

    我接著:找管事的老總(村裡經常主管紅白喜喪的執事人)、聯絡廚師以及幫忙喪葬的僱工、街坊四鄰、陰陽風水先生等一切外事,天快亮了,我姐姐也從她家趕了過來,哭了個昏天暗地。

    隨後天亮,通知和沒通知的親朋好友(在我們農村有個不成文的風俗,無論是誰家一放鞭炮,就知這家定有大事,所以不約而同互相打聽;如果關係不錯或街坊四鄰,都會不請自到,主動幫忙。

    尤其是早晨或夜裡哪家響起了鞭炮聲,不免心裡一緊,就知又走了一位!)

    全都趕了過來,姨姐和姐夫說:趁身體還熱,給老人穿衣吧。

    一切停當,旦等兩個哥哥回來,一起商議母親的後事如何辦理,至於該誰出多少錢物,這個時候哪還顧得;失去母親的悲痛豈是用錢能填補的?

    至於事後怎樣外理錢財,不值一提,

    如果細算財帳,以後兄弟之間的親情還剩幾分!

    因涉及情感,不願上傳圖片,望眾位文友和讀者見諒!

  • 8 # 一株吊蘭

    老母親去世了,兄弟有好幾個,那該怎樣來操辦喪事呢?只要辦好這四件事,保證能順順利利把喪事辦好!

    對於有兄弟好幾個的人家來說,怎樣來操辦老母親的喪事呢?我認為,只要是把這四件事給辦好了,保證喪事會辦得順順利利的。

    首先要確定是在誰家出殯。人死了總是要出殯的,不能一直放在家裡面。按我們這裡的風俗,家裡老人去世,是在老大家,也就是長子家出殯。由老大扛引魂幡、摔老盆。不知道其他的地方風俗是怎樣的。

    要是老大不在人世了了,或者確實不能來家,就由長子長孫來扛引魂幡、摔老盆,算是替老大來辦的。

    第二個是怎樣收受禮金。有些弟兄多的,往往會因為在受禮金上鬧彆扭,結果整個喪事辦得讓別人看笑話,也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比如說,兄弟幾個,有的是領導,有的是做大生意的,有的就是在家看那幾畝承包地。他們的朋友圈不一樣、接觸的人不一樣,人情往來的份額肯定也不一樣。當領導的、做大生意的,禮金要重一些;種地的人呢,禮金會輕一些。

    中國今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後農民人均減負約140元

    不管收的禮金是多是少,誰收的誰就要還,不說還多了,至少要和別人來的時候的禮金持平吧。要是所有的禮金都收在一塊,就怕有的人不高興。所以呢,這個事情也要提前說好。是分開收、還是一起收?分開收的話,按比例拿出出殯的份子錢;合在一起收,以後還禮的時候,就不要說其他的了。

    第三件事是都是通知哪些親戚來。這個也要說好。比方說,要是通知小姨子、小舅子來,大家都這樣通知。不然的話,你通知小姨子來,他沒有通知,他不是顯得難堪嗎?

    第四件事是辦完事後剩下的禮金怎麼辦。也有可能收的禮金不夠辦事的,這好辦,虧空多少大家湊。要是剩餘了,是分還是不分?要是分的話,是按大家各自收的禮金的比例分,還是平均分?要不要留一點今後逢年過節祭奠的時候用的?

    所以我說,只要能把這四件事辦好,喪事就能順順當當地。要不然,搞不好會被外人笑話。

  • 9 # 老邱說往事

    在農村老母親去世,辦理喪事,是按農村傳統觀念來辦理,但跟隨形勢的變化,改變更新了許多。如果,有兄弟的,兄弟開始協商一個初步意見,再將本姓辦理喪事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家務長,召集攏來,一切共同協商。

    家務長先聽取兄弟的意見,這次喪事如何辦理,範圍有多寬,喪事怎樣安排,做出具休方案。這種是很順利的情況,佔農村喪事的百分九十以上,一切順利。

    也有個別家庭,兄弟不團結,矛盾重重,妯娌也是勾心鬥角。這樣的家庭只能由家務長做耐心而又細緻的工作,將思想達到統一。

    像我這樣即無兄弟,又無姐妹,老母親去世,我只有全權拜託我堂兄,由他為主,召集一個公公的兄弟協商,兄弟們對我的事特別重視和關心。事情安排得很妥當。辦得有條有理,喪事辦得,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將老母親送上墳山,安葬入土為安。

  • 10 # 記錄時代風雲

    家裡老人去世,是個大事,在此之前,應該做相應的後事準備,比如購置送老衣服,購買棺木等等。

    免得事情突發,措手不及。

    弟兄們多有多的好處,開支可以分攤,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往往在這個時候,有的細節、小事處理不好,也極容易產生矛盾。

    比如出錢的問題,按道理,應該平均分攤的,但是,有的人聲稱自己收入低,別人收入高,不想按份額出錢,甚至吵鬧打架的也不稀罕,引起他人的笑話。

    還有的爭奪摔盆的權利,也會爭執不休,引發鬧劇。

    老人去世後,我們這裡的風俗是,長子及其孩子摔盆打幡,如果長子去世,其兒子頂替。沒有兒子,女兒承擔。

    祭禮上賬肯定要分開的,這涉及到弟兄幾個各自的社會交往,人家付出的多,自然上禮的多。

    再者說了,如果弟兄中有官員富豪,禮金可能更多,不可能大鍋飯,跟大家平均分配。

    總之,弟兄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同來辦這件事情,才能辦好。

    曾經有一家辦喪事,弟兄們吵鬧起來,管大事的勸不住,摔袖而去,做飯的幫忙的也都陸續離開,最後,幾個弟兄也顧不上吵鬧了,還得跟人家磕頭說好話,才請回來的。

  • 11 # 異想天開樂園

    喪亊?也稱白喜事。對於兄弟眾多的家庭來說,確是一件好辦的難事。我開一藥方,包手到病除,且一了百了。

    既然是喜事麻,當然少不了熱鬧二字。那如何能熱?最好的辦法就是兄弟爭功。如何爭功?勇者居之,不妨互相比比誰的拳頭硬,軟的就自然幹拜下風。如何能鬧?那就比比誰的嗓門大,吼得最洶者的貢獻當然是有目共睹。

    最好的喪事,那就是老母屍骨未寒,立馬骨肉相殘,結果一個不剩,與老母共赴黃泉。豈不是忠孝兩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免費幫實體店做門店小程式,為什麼有些人還不接受?難道多一個推廣方式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