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世人皆知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其出《隆中對》;其實十幾年前,少年英雄孫策版的“三顧茅廬”故事就已上演,只是這個主角是《三國演義》中幾乎被忽略的人物——張紘。

    演義中沱為小透明,正史上卻頗有分量的漢未三華人物中,張紘必居其一。張紘,字子綱,徐州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廣陵區)人。

    他至少是一位士族出身的學霸,年輕時就能進入官辦太學,跟隨太學博士韓宗學習《易經》《尚書》,又到外黃遊學,跟濮陽闓研習《韓詩》《禮記》《左氏春秋》,學成歸來後被推舉為茂才。大致在中平元年(184年)前後,張紘已聲名在外。

    張紘當時以文章聞名,陳壽稱其為“文理意正,為世令器”,名列建安七子的陳琳見其文章都自覺不如,說自己與張紘相比乃“小巫見大巫”。

    《三國志》中對孫策的描述是“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愛聽,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不僅是個Sunny美男子,更是懂得如何待人、用人的少年英主。

    聽聞張紘在江都,孫策禮賢下士,多次登門造訪。張紘這座冰山一開始是拒絕的,可孫策鍥而不捨,終於融化了冰山。

    這次江都會面是東吳開國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孫策對張紘說出了自己真實想法:“如今漢祚中微,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沒有匡扶之士。我父親與袁氏共破董卓,壯志未酬就被黃祖所害。”

    我孫策雖年輕,卻也有點微小的志向,欲從袁術那裡借兵,整合先父舊部,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仇雪恥,為朝廷外藩。可如今勢單力薄,該從何做起?

    說到動情處,孫策“涕泣橫流”,張紘為其誠心感動,真心實意地為他規劃了一條江東霸業之路:

    首先要奪取丹陽、吳、會稽作為大本營。第二步是統一荊州、揚州兩地,則父仇可報。第三步佔據長江天險,進一步出擊誅除群穢,匡輔漢室。

    最後張紘對孫策說:“若能成此功業,當媲美齊桓公、晉文公,豈能只圖一個區區外藩?”

    這場“江都對”與後來的隆中對何其相似,能為孫策定下這一番宏圖的張紘,又豈僅僅是一個文章寫得好的書生?

    這次會面之後,孫策按照張紘版的“江都對”開啟開天闢地之徵途:興平二年(195),孫策渡江擊敗劉繇;繼而令朱治進攻吳郡,太守許貢戰敗逃走。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進攻會稽,王朗敗潰投降,會稽平定。隨後擊破吳郡巨匪嚴白虎,一舉平定三吳。小霸王所過之處,秋風掃落葉,勢如破竹。

  • 2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劉備三顧茅廬,孫策兩顧江都。禮賢下士,從古至今,都是佳話。孫堅死後,孫策年輕,雖有成就霸業之志,但對今後的路應當怎樣走,不是很明確的,在迷茫中,孫策聽說張紘有才,兩次前往拜訪,也有人說是三次,其實是兩次,這裡的“三”本來就是虛數,多次的意思。第一次沒有見到,第二次見到了,張紘一看孫策,雖然年輕,但氣度不凡,言談舉止,不失禮節,再三請求張紘指點迷津。張紘一聽說是孫策,身受感動,於是和孫策暢所欲言,談論霸業大事。張紘說:君可先拿下吳越,再取荊揚。吳越是根本,荊揚是地盤開疆拓土,這兩步棋走好之後,第三步就可以長江天險據守,成就霸業了。

    孫策很感激。後來基本上都是按這個路子走的,可惜中途孫策被毒箭射死,沒有看到成就霸業,孫權依照哥哥的意見,嘔心瀝血,建立了吳國,三國鼎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金毛犬沒有以前受歡迎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