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肥俠

    明朝以前的王爺都有封地,為何清朝只稱親王,而且不能出京?古代很多的王都有自己的封地,用分封的制度,從炎黃二帝開始就已經有了。百家姓中有很多姓,就是從封地中的名字得來的。那個時候的王是有實權的,不僅有自己的封地,而且還可以訓練自己的軍隊,甚至有自己的制度。那為什麼到了清朝封王之後,卻並沒有什麼實權呢。

    剛開始是周朝分封諸侯,而各地又自立為王,不過都保持著對周天子的敬畏。後來嬴政統一六國稱為秦始皇,劉邦在推翻了秦始皇的統治之後,也延續了這種封王的制度。封王可以保證到時候造反的時候有人能夠幫助皇室,但是又怕分封的王自己造反,是一件很糾結的事。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皇室人口比較少,朱元璋對待後代的政策比較寬鬆,十歲以上的親族全部封爵,所以明朝的王族多,而且勢力大。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削藩,反而是激怒了朱棣。最後作為藩王的朱棣,把建文帝趕下了皇位。朱棣本來就是藩王出身,所以也知道給藩王太多權力,有很大的威脅。對藩王的管制也並沒有放鬆,做出了很多限制,包括讓他們交換領地,和交出對軍隊的控制權等。

    清朝也並不完全都是沒有實權的王爺,剛開始就封了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他們有自己的封地,也對自己的封地進行治理。不過正是因為這些,才有了後來的三藩之亂,這也是對清朝王室的一個教訓,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藩王了。

    清朝有了之前的例子,對王爺的管制更加嚴格,不僅不給封地,只是封為親王。而且對他們還進行監視,防止他們集結勢力造反。在這種情況下,別提能夠有自己的封地,並在裡面培養自己的勢力了,連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沒有保證,生怕惹皇帝不高興。

  • 2 # 付十三看歷史

    明朝藩王分封的制度是有朱元璋定下的,當時定這制度是出於幾方面考慮:

    一是穩固皇位,防止其他皇子爭奪皇權。朱標立為太子後,但其他有戰爭經驗,政治威望和謀略也很高的皇子也有幾個,如果把他們留在京城,再與大臣勾結結盟,對皇權的交接會產生不穩定因素。

    二是外敵威脅。明朝雖然建立,終結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但在漠北的北元勢力實力尚存,依然不容小覷,依然時刻威脅著明朝統治,為了拱衛北疆,必須要派人鎮守邊塞,但是朱元璋害怕派去的將軍用兵自重,所以分封藩王,讓兒子們去鎮守邊疆,如寧王、燕王等,為了防止藩王叛亂,朱元璋規定每個藩王的軍隊不能超過20000人,天下精兵和神機營什麼的也歸中央管。

    後來燕王朱棣當政,為防止其他藩王像他一樣,他強化了中央集權,明令各藩王不得干涉地方軍政事務,並削除了藩王的護衛親兵,規定無事不得離開封地,不可結交地方官員,形成“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局面。

    清朝不允許王爺隨意出京,也是吸取明亡教訓,規定宗室王公無旨不可出京,防止藩王擁兵自重,覬覦皇權。並創立了一套符合國情的分封制,最高等是和碩親王,次等為多羅郡王,第三等是多羅貝勒,第四等是固山貝子,再往下分別是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王爺都是親王,整個清朝,除去12個“鐵帽子”王爵位可以世襲外,其他的爵位是“遞降襲爵”,意思是如果沒有特殊的功勞受到皇上的再次嘉獎,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國將軍、郡王降到輔國將軍為止不再下降。清朝始封39個親王,加上12個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整個清朝200多年間,共有親王101人。

    而明朝親王有87個,郡王924個,所有爵位都是世襲罔替,明朝後期,奉養宗室,成為朝廷財政的沉重負擔,也是加速明朝滅亡的因素之一。

  • 3 # 遙望歷史AJ

    中原王朝自周王朝開始就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傳統,天子寄希望透過給兄弟分封土地爵位,使他們可以拱衛天子。

    諸候王存在了幾千年,有的朝代諸候王權力大,而有的朝代諸候王權力小。

    明朝時期,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分封諸王,把自己的兒子封為燕王,秦王,晉王等,他的初衷是為防朝中權臣犯上做亂,那麼分散在全國的諸候王便可以起兵進京勤王。雖也有言官進諫道:“萬萬不可分封諸王,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我朝應以史為鑑。”言官的話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派人把言官摔死。

    那時的諸候王不可以經商,不可以買賣土地等一系列措施,把諸王的權力限制的死死的。

    但是諸候王有一項權力得到了保留,那便是擁有軍隊的權力,這也為後來的燕王起兵埋下禍根。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從北京起兵,一路砍殺,直取南京,當了皇帝,朱棣為了防止後人效仿他,便把諸侯王擁有軍隊的權力徹底剝奪了。

    而清朝,由滿族建立的王朝與中原王朝自然不同,不論是傳統還是習俗。

    清太祖起兵之時,便有王爺貝勒參政的傳統,先有四大貝勒同治國政的先例,後有八王議政,這一傳統算是保留下來了。

    還有就是清王朝沒有諸候叛亂的先例,這就是清朝王爺可以擁有軍事權力,而明朝沒有的原因。

  • 4 # 國史觀

    清朝的親王議政起於努爾哈赤在關外起兵時,當時的後金並不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國家,它更像是一個部落聯盟,八大親王議政分散了一部分皇帝的權力,帶有濃厚的滿洲奴隸軍事貴族政治的色彩。

    而明朝建立初年,也是分封了大量藩王的,其中尤以九大塞王為最強,可是大家都知道了,明朝的藩王裡面出了一個朱棣,這位唯一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坐穩皇位之後就明白絕對不能再容忍塞王的存在。

    尤其當年他可是奪過寧王的兵權的,因而大力削藩,不允許藩王擁有兵權和議政權,保證了明朝高度的中央集權,而這些被削藩之後的藩王就只能在自己的領地內到處轉轉,逐漸的變成了國家的米蟲,明朝後期,這些數量龐大的宗室成了國家沉重的經濟負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洞引力那麼大,可以把原子撕碎嗎?